美方为解决半岛问题找上中国,为什么胡塞武装宣布围歼了沙特两个旅?
谁说没有回应?回应了。胡塞武装28日发表声明,说他们在大约72小时前在靠近沙特南部奈季兰省的地区对沙特军队发起攻击,由无人机和防空力量配合、掩护,击败了沙特军队3个旅,打死打伤沙特军队500余人、俘虏2000多人。还发布了有关战斗的视频。29日,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在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时表示,他希望沙特和伊朗之间不要爆发战争冲突,并呼吁国际社会向伊朗施压,否则局势将进一步升级,从而威胁到世界利益。(来源“今日俄罗斯”)这和他半个月前的表态截然不同。半个月前,沙特和美国一起指控伊朗与沙特油田和石油设施遭到袭击有关,萨勒曼警告伊朗称,如果战争真正打响,沙特两有能力在8小时内摧毁伊朗,取得战争的胜利。
时间间隔仅半个月,王储大约不会忘记半月前对伊朗的警告吧?半个月后,他的全美式装备的3个旅的精锐就被“拖鞋军”几乎歼灭,他还怎么正面回应?“政治和和平的解决方案比军事行动好太多”,不希望与伊朗发生战争,不就是对胡塞武装的回应吗?虽然报道胡塞武装击溃沙特3个旅的外国媒体也对胡塞武装的声明表示怀疑,怀疑胡塞武装有夸大战果的嫌疑,但都不否认胡塞武装与沙特军队发生过大规模武装冲突,而且胡塞武装取得了胜利。就连美国前驻也门代表团副团长纳比尔·库利都表示,这次进攻可能是为了显示“胡塞武装有能力(对沙特)造成伤害”,进攻似乎是“试图消除他们自身遭遇的巨大军事威胁”。
此前,沙特东部油田和石油设施遇袭后,胡塞武装曾声明,如果沙特领导的联军停止在也门的行动,他们也将停止对沙特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对此,沙特方面没做出回应,还在边境地区部署重兵,以期对胡塞武装加大军事威胁,结果被胡塞武装打了脸。如果回应,只能约个时间再战,但这不是现代战争的打法。如果直接认输,也太对不起每年那600多亿美元的军费了!希望和胡塞武装的大哥伊朗坐下来政治解决问题,就是对胡塞武装的最好回应。不承认事实,也不否认事实。做出诚实表态,由“8个小时内摧毁伊朗”,改成“我不想和你打仗”,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其实,不是沙特不直接回应胡塞武装,而是无法回应胡塞武装。我们一般认为沙特与胡塞武装之间的战争是代理人战争,即伊朗支持也门胡塞武装,西方国家支持沙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沙特与胡塞武装打仗,大致有三个原因:也门发生内战后,总统哈迪就逃到了沙特,成了流亡政府,一来寻求沙特的保护,二来也是为了请沙特帮忙恢复其对也门的统治。这是其一。其二是,胡塞武装属于什叶派分支宰德派,而沙特属于逊尼派分支瓦哈比派,瓦哈比派是逊尼派中的一个极端派系,不承认什叶派穆斯林身份,将什叶派视为异端,甚至把与什叶派穆斯林握手都看成是坏净、违反教规。所以沙特难以忍受胡塞武装掌握也门政权。因为那样一来,沙特就被也门、叙利亚和伊拉克三个什叶派国家所包围。所以,与胡塞武装的仗,沙特不得不打。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沙特国王老萨勒曼年事已高,王储小萨勒曼好像是抢了他堂兄本·纳伊夫的王储之位。因为沙特的传统就是兄终弟及,老国王阿卜杜拉死后,国王之位本来应该萨勒曼国王的兄长纳伊夫继承,结果纳伊夫在2012发病身亡,78岁的萨勒曼才接替了哥哥的王储之位,当上了沙特国王。萨勒曼当上国王后,却废了王储纳伊夫的儿子本·纳伊夫,立自己的儿子本·萨勒曼为王储。萨勒曼国王的行为,在沙特王室内部很有微辞。如果任由也门什叶派胡塞武装控制也门,让哈迪在沙特流亡,就更难服众了。所以,沙特与胡塞武装的战争,也是在为小王储本·萨勒曼捞取政治资本。
所以,沙特不能回应。不回应也就是回应了,就是失败了也不认怂,宁可失败,也不能公开声明停火。否则,任赌服输的话,输掉可能不仅是脸面,很可能还会危及本·萨勒曼的王储之位。
侦察兵都干什么?
侦察兵相当于部队的眼睛和耳朵,是打探敌情的先锋部队。主要任务是在作战前深入敌军后方,摸清敌军的火力配备和敌军军事目标的位置,甚至逮捕敌军俘虏,获取情报。由于侦察兵最先和敌人打交道,要和敌人斗智斗勇,还要有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侦察兵是一个部队中的特殊兵种,算是常规部队中的“特种部队”,侦察兵“抓舌头”是必备的一项技能,同时还要学会伪装,有时还得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为军事长官的军事决策提供重要的作战信息。
今天分享一个朝鲜战争上甘岭战役中经典的真实的侦察兵作战故事。1952年10月14日,志愿军成功拿下了上甘岭,重挫美军。在此之前上甘岭是朝鲜金化郡五圣山南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其实在上甘岭战役之前志愿军就曾派侦察兵深入敌军内部,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情报较量。
1952年9月,志愿军总部获得消息,美军可能会在上甘岭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当时有一个侦察连驻扎在五圣山一个山坳里百米深的山洞中,但是美军早已发现了这个据点,他们在距离山洞口700米的高地上架设了重机枪,企图封锁洞口。
45师负责情报侦察的副师长给侦察连下了死命令,必须抓一个舌头回来。但是抓美军的舌头,有一个困难,当时美军火力强大,支援迅速。在美军内部有一个规定,只要是双方交火,五分钟内美军如果未能撤离,便会全面轰炸交火区。这给抓舌头任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只要被发现双方枪响,意味着任务失败,而且必须迅速撤离,副师长知道侦察连这次任务重,为此还特意从牙缝中抠出200发炮弹,作为意外情况的火力支援。
副师长还命令无线电小组,实时待命,准备接受前线传来的消息。当天晚上侦察连派出两个小组进入敌军阵地,为什么要派两个小组,为了安全起见,一个小组从正面吸引火力,另一个绕后实施抓捕。
美军仗着子弹多,只要哪里一枪响,就有密集的火力压制过来,第一个小组正面进入阵地后,隐蔽好,先放了两枪,瞬间美军子弹横飞,朝枪响的地方扫射过来。另一个小组在美军激烈的枪炮声掩护下,绕到美军背后,只见那些美军骂骂咧咧的喊着粗俗的英语,疯狂的向前面扫射,竟然没察觉到已经绕到背后的侦察兵。他们绕到几个美军身后,用刺刀娴熟的干掉了几个,只留下一个看起来年长的老兵。抓俘小组将这个老兵绑上担架,悄悄溜走,令他们感到惊奇的是,隔壁近在咫尺的阵地,仍然骂骂咧咧的扫射一点也不珍惜子弹。(哎,我们当时贫弱的祖国,哪里敢如此奢侈的打子弹啊!)
抓俘小组开始返回,在半路中负责联络的朱振国便用无线电向副师长报告了抓获成功的消息,副师长一声令下200发炮弹射向美军阵地,顿时变成一片火海。这次抓舌头行动很成功,当晚就对这个美国老兵进行了审讯,获得了一些情报。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信息,侦察连后续又组织几次渗透行动,他们曾伪装成南朝鲜李承晚的伪军部队,进入过美军基地,通过进入敌军基地侦察排的侦察,不仅了解了敌军的军事部署,还抓了一个有用的摩托通信兵“舌头”,从他那里获得了美军进攻上甘岭的时间——10月14日。
此时的美军还没有发觉我军已经获得进攻情报时间,侦察兵功不可没。
美国财政部制裁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外交部长?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当地时间7月31日宣布对伊朗外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实施制裁,理由是“扎里夫和伊朗外交部听命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是执行其破坏稳定政策的工具”。
消息一出,扎里夫第一时间通过“推特”回击道:“我在伊朗境外没有资产,美方的制裁对我本人及我的家人没有任何影响"。他还讽刺说:“美国针对我是因为我是伊朗‘在全球的主要发言人’。真相真的那么痛苦吗?”
那么,美国制裁扎里夫对他真的没有效果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来美国的制裁令包括什么:美国财政部规定,受制裁对象在美国境内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公民不得与其进行任何交易活动,同时与受制裁对象交易的外国金融机构也将面临美国的制裁。
一诺来翻译一下:受到美国制裁的扎里夫,在美国的资产、经营活动,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融资、在国际社会之间旅行将受到严格限制,也就是会受到影响。
然而,扎里夫是个政治人士,多年以来,他担任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在2013年鲁哈尼当选总统后出任外交部长,是2015年伊朗与六国达成核协议的关键人物。他的主力方面是政治外交,而非市场或是商业活动,也不存在融资的需求,因而,美国的制裁的确对他没有太实质的效果。
如果说有影响的方面可能是国际自由旅行。不过,但一诺看来,真正有影响的很可能也只限于美国,而从7月中旬美国批准扎里夫访美来看,美国仍希望与伊朗保持沟通渠道,并不愿意完全切断与伊朗的沟通。而与伊朗国内强硬的宗教人士或保守派相比,扎里夫显然是更优的选择。他长居美国近30年,在美国受教育,操着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完全西方绅士的作派,且极具谈判才华,被美国视为当前伊朗政府在国际舞台上最活跃、最具影响力、最懂谈判的人士之一。
直白一点讲,扎里夫很可能是伊朗国内目前为止最懂、最擅长以美国人的方式痛击美国政府的人!(我们有些受美国教育的人却“擅长”向美国人传授痛击同胞的技巧,哎!)
一诺的这一判断有佐证:数次与扎里夫过招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公开说过,扎里夫擅以他完美无瑕的美式英语作为掩饰的诡计,来掩盖他对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强硬立场的拥戴,他是“国际行骗术的最佳代表”。可以说,美国既想与扎里夫打交道,又害怕与扎里夫打交道。
对于美国人的这点小心思,伊朗人早已心知肚明。正如鲁哈尼总统所说的:“美国政府此举表明他们对伊朗最高外交官的恐惧……他们(美国人)正在进行着幼稚的行为。”
基于这一背景,一诺认为,美国此次对扎里夫的制裁是政治意味大过于实际效果。美国想要通过制裁扎里夫来表态对伊朗的持续施压的强硬态度,但扎里夫见招拆招,直接掀开底牌!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删,欢迎小伙伴们给一诺留言、点赞、关注!!
普京和特朗普一对一两个小时说明什么?
这就进一步说明了特朗普与普京之间不同一般的关系,远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惺惺相惜的现象。可以直接的从特朗普通俄性质上分析,特朗普大嘴说话,语言反复无常。对待盟友和其他人指手画脚,出言不恭,甚至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唯独谈到普京,面对普京情况就不同了,特朗普变得像一只温柔的波斯猫。事情反常必有妖,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和无缘无故的爱。
尽管特朗普指责“通俄门调查”,指责国会和民主党反对派以及媒体对特朗普的怀疑。但是特朗普的反常现象还是让人们越来越相信,特朗普与普京之间有说不清道不白的“猫腻”关系。虽然这一次是特朗普与普京的正式会晤,其实特朗普上任以来在国际多边会议场合与普京有个二次会谈。2017年7月在德国的二十国集团会议上,特朗普与普京原定有半小时的非正式会谈,后来双方改为闭门会谈。
时间超过了二个多小时,是在白宫同行人员要求特朗普夫人梅拉尼娅出面的催促下,才结束二人会谈。2017年11月在越南举行的亚太经济会议上,特朗普又一次与普京会谈。 当然这些会面会谈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特朗普的一系列反常行为,愈发增加了世人对特朗普的疑虑。特朗普为了能够与普京进行正式会晤,在5月份就指示白宫做准备工作了,多次公开向俄罗斯发出进行双方首脑会谈的要求。
因为考虑到美国国内的反俄大环境,特朗普本人在对俄关系可能发挥不了作用,俄罗斯外长也多次认为条件不成熟表示拒绝。这是因为美俄之间积怨之久,一些结构性矛盾根本没有办法解决。无论是叙利亚问题还是克里米亚问题,以及伊朗和北约东扩等问题,双方都很少有退步的空间。但是特朗普为了满足俄罗斯方面的要求,达到与普京会见的目的,在6月9日加拿大的七国集团会议上,特朗普竟然公开表示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的,理由是哪里的民众都说俄语。
特朗普此言一出,其余六国首脑无不惊愕,不敢相信。消息传到美国国内,也是一片哗然,白宫发言人桑德斯作出了表态发言,美国仍然认为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这一立场并没有改变。特朗普在克里米亚问题受到国内强大的压力,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态度非常暧昧。由于特朗普的“真诚”态度,俄罗斯方面才同意了双方首脑赫尔辛基会谈。
特朗普虽然利用单边主义,向全世界开打贸易战行为,掩盖冲淡了美国政坛和媒体对“通俄门”的关注。但是“通俄门”调查并没有结束,7月13日美国司法部向俄罗斯12名俄联邦情报人员起诉,指控这些人员窃取信息,进行了散布干预美国大选的电脑信息犯罪。对于这一次特朗普与普京的会谈,进行所谓的特朗普与普京“一对一”会面,时间超过二小时的没有透明度的会谈,可能都是在观察家预料之中的。
美国CNN记者称,这应该是我见过的最耻辱的一次,美国总统在与俄罗斯领导人的会面中的表演了。 媒体称这是美俄领导人会见史上最“魔幻”的一幕,是在记者会上,特朗普竟然接着普京的话反问记者,为啥FBI不去查查希拉里,为啥老盯着我找茬呢。特朗普与普京站在了同一立场上,双方互相为彼此辩护,好像特朗普与普京是同一个国家的。最后,在记者会上普京把俄罗斯世界杯上的一个皮球,意味深长送给了特朗普,以示“友好”。特朗普也高兴地收下了皮球,说会把球送给自己的儿子。
美俄双方首脑会谈结束了,还有很多的内幕和细节,还有待于美俄双方进一步继续披露。但是普京把俄美关系发展的这只球扔给了特朗普,意思是要看特朗普的下一步表现。 由于特朗普的这次欧洲之行,在参加北约成员国峰会,以及访问英国期间做出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行,过份的鞭挞盟友讨好普京的行为太多。特朗普回到国内必将受到多方面的拷问,日子不会好过。
萨达姆是如何成功地躲过美军的一次次追捕的?
美军进攻伊拉克前,萨达姆其实是有机会全身而退的。
因为美国打伊拉克,出兵理由不充分,纯属小布什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少数几人的一时兴起。
为了给出兵找理由,他们先是临时找了个由头,说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求萨达姆销毁。
按小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的估计,萨达姆不会就范。只要他不销毁,美国就出兵。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萨达姆想也没想就直接同意了。并按美国的要求,在一个月内销毁伊拉克所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
销毁后,萨达姆还让手下制作了一份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详尽报告书,恭恭敬敬的交给了美国政府。
见萨达姆不上套,美国政府再次发难,要求萨达姆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到伊拉克实地检查。
小布什本来以为萨达姆会拒绝,因为当年萨达姆就曾拒绝过联合国的调查。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萨达姆这次居然又直接同意了。不仅同意了,而且还派人恭恭敬敬的迎接联合国官员到伊拉克核查。
联合国官员在伊拉克溜达了一圈,得出的结论是萨达姆销毁了所有大杀器。
见萨达姆又不上套,美国政府又一次发难。
2003年初,小布什交给国务卿鲍威尔一个任务:要他在联大会议上向全世界宣称伊拉克仍然拥有未销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然后,世界人民就看到了那个“经典时刻”。
由于鲍威尔拿出来的所谓报告,实在是错漏百出,缺乏最基本的依据。当时不仅是跟美国不对付的国家投了反对票,甚至就连盟友法国也公开跟美国唱反调。
法国总统克拉克说:“如果你的演讲是为了在安理会通过打伊拉克的决议,使美国对伊拉克的入侵合法化。那我可以明确说法国将会对这样的决议行使否决权,因为你所提供的证据完全无法构成对伊拉克开战的理由。”
联大会议结束后,小布什政府蒙圈了。萨达姆死活不上套,北约盟国又拆台,他实在想不出怎么合法的揍伊拉克。
于是乎,更“经典”的一幕出现了。
2003年3月17日,即伊拉克战争正式打响的两天前,小布什给萨达姆发出一份通牒。
内容大致就是一个意思:萨达姆及其心腹必须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否则他们将面对美国的军事打击。
这个通牒,基本等于是耍流氓。
你美国要打萨达姆,可以,但是你得有安理会的授权。即便没有授权,也得要有能说服人的依据。既没授权,又没有说服别人的依据,却要求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下台。这侵略有何区别呢?
小布什也知道,自己的要求很无理,萨达姆这次肯定不会同意。所以通牒发出后,他就坐在办公室里等消息,哪也没去。就等着通牒时间一到,马上下令发动总攻。
所以说,以当时的情况而言,如果萨达姆再怂一次,同意出国,他完全可以全身而退。
毕竟在这件事上,小布什政府确实无理。
如果萨达姆退了,而美国连他的安全都无法保证,那美国就真的是一点信用也没有了。
不过,萨达姆这一次没有同意。
3月19日晚,通牒期限已到,萨达姆选择继续留在伊拉克。
于是在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
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军兵败如山倒,美军只用21天就占领了巴格达,只用24天就占领了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
就在美军进城的前夕,萨达姆悄悄离开了巴格达。在离开前,萨达姆让手下从伊拉克中央银行提取了10亿美元现金。
在这之后,萨达姆便彻底消失了,没人知道他在哪里。
2003年5月1日,小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
当时的小布什本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
萨达姆肯定没有销毁所有大杀器,只要能找出来一个,就能证明伊拉克战争的正义性。
至于萨达姆的死活,暂时不重要。他一个光杆司令能掀起什么风浪?
但是随后美军传回来的消息,让小布什政府颇为尴尬。
美军把伊拉克从上到下翻了几遍,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个都没有。
于是,美国政府便只好把抓捕萨达姆,而且是一定要是活着的萨达姆,定为美军后续在伊拉克的首要任务。
因为美军只要抓住萨达姆,并揭露萨达姆政权在伊拉克劣迹斑斑的侵犯人权记录,也能证明出兵的正当性。
为此,美军封锁了伊拉克通往临国沙特、土耳其、科威特、约旦、叙利亚、伊朗的所有地面通道,还悬赏2500万美元,动员伊拉克群众抓捕萨达姆。
一场针对萨达姆的搜山检海行动由此展开。
在美国政府看来,伊拉克已经封国了,萨达姆已然插翅难逃。
但事后证明,抓萨达姆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4月底开始,到6月初,美军别说是萨达姆本尊了,就连萨达姆的心腹也没逮到。
直到6月16日,在线人的帮助下,美军才抓到了萨达姆的私人秘书。
可是美军用尽了各种审讯办法,愣是在这位前伊拉克高官嘴里竟然撬不出一点关于萨达姆下落的信息。
审来审去,美军只得到一个消息,萨达姆很早就与政府官员分道扬镳。现在没人知道他到底躲在哪里。
直到此时,美军上下才意识到,自己小看了萨达姆。
别看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萨达姆给外人的印象,一直是个永远被大群保镖簇拥着,享尽富贵的大胖子。可其实在早年他也曾是一个因为刺杀当时的伊拉克领导人而被迫逃亡多年,有着丰富逃亡生活经验的人。
于是,美国调整了抓捕方案——既然抓不到萨达姆本尊,那就贴出一千五百万刀悬赏,先抓他的两个儿子。
萨达姆有丰富逃亡经验,他的儿子乌代和库塞未必有。
萨达姆不信任自己的秘书,难道他还不信任自己儿子?
只要抓住乌代、库塞其中一个,就知道萨达姆的下落了。
2003年7月,在巨额赏金的刺激下,有告密者悄悄地来到了美军指挥所,向他们透露了萨达姆的两个儿子的藏匿地点。即位于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的一幢别墅里。
随即,美军展开抓捕行动。
不过,这次抓捕行动最终失败了。由于乌代和库塞拒不投降,美军使用炮火轰击,炸毁了别墅,两人均被美军打死。
忙活了一个月,美军的线索又断了。
眼见抓捕萨达姆的时间越拉越长,美国国务院只好高调宣布,萨达姆的悬红由2500万加码到3000万。
可是,此举依然没用。在其后的三个月,依然没人向美军司令部告密。
在几个月徒劳无功的抓捕后,美国人终于意识到,不会有人来告密了。
因为萨达姆是靠家族帮扶才起家的,他最信任的人,不是原伊拉克政府中的高官,而是自己的亲人。
如果前政府高官知道萨达姆下落,估计会有人来告密。
可是萨达姆的亲人,显然是不会为了区区三千万美元就出卖他的行踪的。毕竟他从巴格达出走前,可是提走了十亿美元。
虽说,他的两个儿子被打死了。但他肯定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一定还有亲人。
美军在搞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萨达姆应该藏在他的老家。
也就是美军早在2003年4月13日就攻占的提克里特。
即便萨达姆现在不在老家躲藏,提克里特的居民也应该知道一些线索。
于是,美军随即开始在提克里特进行大规模盘查。并在盘查中,找到了很多不在原萨达姆政权中担任公职,但与萨达姆有着亲缘关系的“普通老百姓”。
通过对这些人的严刑拷打,美军最终问出了萨达姆的藏身之处,一个叫做al Dawr的小镇中的一个农场中。
2003年12月13日,美军集结了一支600人的部队,将al Dawr小镇团团围住,不允许任何人进出,并派出最精干的士兵,负责搜捕萨达姆疑似躲藏的农场。
美军到达农场后,发现农场之内已经是空无一人。不过负责搜寻的士兵也发现,虽然没看到人,但一个谷仓里的炉子还有余温。显然这里此前是有人的,只是听到农场外的响声,人刚刚离开了不久。
于是,这些士兵便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农场附近展开细微搜寻。
一名美军士兵在搜查过程中,看到农场外的地面上铺着一块毯子,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随手把毯子掀开了。
而掀开之后,他又发现地毯之下是一个地洞,里面还藏着一个浑身脏兮兮地老头。
等到这名美军士兵把老头从地洞里拉出来后,才惊讶地发现,这人就是美国政府苦巡了八个月之久的萨达姆。
美军是事后才知道,萨达姆已经在农场的地下室里躲藏了很久。如果不是美军调整搜捕思路,把目标锁定在萨达姆的亲人方向,他可能还会继续躲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