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攻击防护,如何应对cc攻击?
如今,在这个网络攻击横行的互联网时代,想要保护好网站,就需要做好应对攻击的措施。其中,CC攻击可谓是较为常见的攻击手段,也是需要网站抵挡的攻击之一。那么,防御CC攻击需要注意什么?安全性如何保证?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1.防护值和防护方式
如今许多的企业为了防御CC攻击,都会选择通过接上高防服务器来实现防护攻击的目的,但是这其实并非一定安全,因为一旦攻击超出了防护值,一样会导致服务器的崩溃,想要避免这一点,那么在购买防御服务的时候,就要根据需要购买更高的防护值,避免被打破。另外,选购防护服务的时候,也要考虑集群和独立的区别,如果买集群的防护服务,那么就有可能受到其余客户的影响。
2.避免源IP暴露
就算是掌握了防御CC攻击的手段,仍然是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一旦网站将自己的源IP暴露出去,一样会导致被攻击的,因为一旦被找到网站的域名,那么网袜给很容易被攻击者绕开高防,直接对源网站造成攻击,所以在我们接上了高防服务以后,一样要对服务器进行流量的清洗,避免恶意流量的渗入。
以上就是关于防御CC攻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大家对此了解吗?并且有了防护手段就能高枕无忧了,我们也要对于防护手段做出检查和自省才可以。
扣扣贰捌捌零贰陆玖 壹捌伍
我公司邮件服务器总是被攻击?
外网服务器被攻击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任何一个外网服务器都会有,
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将服务器放置在硬件防火墙后,使用硬件防火墙先抵御攻击;
同时我们应该保证我们的服务器上的应用没有漏洞,及时修复漏洞;
服务器操作系统保持最新补丁更新;
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像winddows的135 137 138 139 445 端口,应该关闭;
只开启需要的端口,安装杀毒软件,并保持更新;
卸载不必要的软件,以免因其他软件漏洞造成服务器被攻破,数据库只允许内网部分ip可以访问。
远程连接端口只允许部分ip可以访问,避免远程连接被攻破。
最最重要的是备份,一旦发生不可逆的数据丢失,可以及时还原。
学习网络安全应有哪些基本功?
作为一名IT行业的从业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网络安全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数据价值的不断提升,一方面网络公司会从更多的渠道采集信息,另一方面也会更加注重数据的安全防护。当前不论是大数据领域还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把安全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安全领域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多的,而且安全本身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2019年的两会期间,某知名安全领域专家在描述网络安全产品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词:IMABCDE,这个词是一系列技术的首字母缩写,分别代表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可见安全产品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
对于要学习网络安全的人来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一:操作系统知识。学习安全应该从了解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开始,包括任务调度、资源管理、权限管理、网络管理等内容。学习操作系统建议从Linux操作系统开始,由于Linux操作系统是开源的,所以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技术细节。
第二:计算机网络知识。网络安全必然离不开网络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包括网络协议、数据交换、网络通信层次、网络设备等内容。网络知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另外,网络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比较快,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第三:编程知识。从事网络安全一定要掌握编程知识,编程语言可以从C语言开始学起,另外Java、Perl、C++、Python等语言在安全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另外,从事网络安全还应该了解数据库知识,数据库的安全往往是网络安全的核心之一。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方面的问题,或者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我,谢谢!
如果有人在网络攻击你?
未知威胁永远存在,网络要么已经被攻陷,要么正在被攻陷的路上。所有安全从业人员都希望自己能开启上帝视角,能看清黑客攻击,能应对0Day漏洞,能阻止APT攻击…….但事与愿违,更多时候我们对黑客攻击一无所知。
更可怕的是,我们既不知道黑客是怎么进来的,也不知道黑客拿走了什么,更不知道黑客留下了什么。面对黑客攻击时,企业受到了多大损失,这是所有企业CEO最关注的问题。比如,数据库是否被窃取、敏感数据是否泄露、业务代码是否泄露等问题。
Question 1
企业受到了多大损失?
99%企业都无法确定黑客到底“拿走”了什么,这比入侵本身更可怕。试想一下,如果小偷进家里了,但是你却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什么,这意味着“警察叔叔”也爱莫能助。作为一个CEO、CIO或CTO,他们也许不直接负责IT安全,甚至只有少部分人对此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如果“天花板”坠地时,他们一定是首要责任人。例如之前索尼影视、韩国金融公司KB Financial、AOL美国在线等一大批不同行业机构高管都因为黑客攻击带来的巨大损失而不得不引咎辞职。
在面临不同等级的入侵事件时,企业的应对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如何评估黑客入侵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事关重大。通过准确的入侵损失评估,既能够有效降低应对攻击成本,也有利于企业品牌制定合理的公关应对策略。但这也并非易事,如果仅仅依靠IPS、IDS等传统检测手段,很容易被黑客绕过,会出现大量误报、漏报。
此外,因为流量加密等手段广泛应用,想要通过网络端的流量分析来确认黑客异常行为已经不可能,只能将目光聚焦到主机内部。虽然黑客攻击手段多种多样,但其攻击行为通常都会在服务器上产生对应的操作痕迹。因此,黑客的攻击行为通常都是有迹可循,只需记录这些异常操作行为,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就可确定其攻击行为和带来的危害。例如,黑客在窃取敏感数据时,将会执行特定的数据库操作,通过分析该行为就能判断黑客拿走了哪些数据。
Question 2
黑客是怎么进来的?
企业负责人最关注的是黑客拿走了什么,而安全人员往往最关注的是黑客是怎么进来的。不知攻,焉知防?安全人员需要结合资产状况、入侵的攻击路径等信息来确定受攻击影响的资产状况。根据黑客残留痕迹的位置,并向上或向下回溯其它服务器,确定被黑客攻击的“缺口”。
例如,通过分析系统的登陆日志来查找异常登陆情况,以及检查网络访问日志查找失陷主机。基于多日志的综合分析,分析黑客入侵期间的所有操作,就可以还原完整攻击过程,确定入侵攻击的入口。
Question 3
黑客还留下了什么?
黑客就像幽灵一样,在入侵服务器后,往往会留下多个后门,为下次入侵提供便利性。举个简单例子,黑客在攻入某台服务器后,将分阶段埋入多个入侵点,并在某次攻击时启用其中一个后门,典型“狡兔三窟”。例如,写入计划任务以重新启动后门。植入一些程序代码以备后续再次入侵站点。
因此,入侵事件之后,安全人员需要通过排查关键位置,来确定残留问题,比如是否存在残留计划任务,是否存在一些尚未启动的后门程序,是否在业务服务中植入一些特定代码等。
Solution
三大问题,一个对策
黑客是怎么进来的,又拿走了什么,以及留下了什么?如何解决这三大难题是摆在所有企业安全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系统本身并不能详细记录进程启动、主机操作等日志,而基于Agent重新采集主机数据,将为安全事件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
三大问题,一个对策。青藤星池·大数据分析平台,使用大数据技术存储主机日志,从安全角度引导客户对日志进行查询与分析,发现黑客入侵的蛛丝马迹,还原攻击现场。产品基于ES系统,可在5s内获得查询结果,同时对TB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保证数据至少保留180天,并可导入其他系统使用。
青藤能够提供独有的关键事件数据,包括操作审计日志、进程启动日志、网络连接日志、DNS解析日志等。每一个进程启动过程都会被记录下来,并且可以与网络连接日志、DNS解析日志进行关联。这将助力安全人员快速精准定位问题,彻底解决通过传统日志进行溯源时只能定位到哪台机器被黑,但是无法定位到具体进程的问题。
此外,青藤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自研QSL语法,采用”字段名+连接符+查询关键字“的检索方式,具有极强的扩展性与灵活性,可跨日志查询数据,发现数据特点与安全线索。允许用户使用SQL式的语法查询,如下图所示:
select * from net_connect where dst_port=3306 or src_port=3306
Process
实践过程:一个APT后门排查过程
在日常繁琐的运维工作中,对服务器进行安全检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黑客攻击之后,如何深入调查失陷成因与影响范围尤为重要。下文将基于青藤大数据分析平台,深入分析一个APT后门排查过程。
如何保证网络安全?
什么是大数据首先,数据时代发展到大数据时代,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
人们开始不满足于简单的精确记录、统计某一类数据,而是希望利用数据来探究一定时间内某项具体事件的发展规律。
举例来说,就好比我们通读二十四史,发现历史中王朝更替、帝王将相、人物命运、时间发展等万千规律,那么浩瀚如海的史书内容就是“数据”,在如此庞大的数据里整理出的历史规律,就是我们在进行历史的“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言归正传。
没有绝对的数据安全大数据时代,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媒介相互连接,有网站、App、微信、QQ、微博等等,那么信息每个人的信息在交互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个人私密信息的安全不被泄露呢?
笔者认为,完全保证个人信息的绝对安全不太可能,只是可以尽可能的去降低信息泄露,从而降低因此带来的隐性风险。
信息安全关键在个人首先,信息在传输前是掌握在个人手里的。个人是否能保证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取决于下列三方面因素。
1、是否具有较高的隐私防范意识。
用户自己是掌握自己个人信息的最源头。个人必须具备较高的个人隐私信息防范意识,知道哪些信息可以在网站、app等上面填写,哪些不能填写,这就从源头杜绝了非法的网站或app等获取到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
因此,提高人民群众的隐私信息防范意识,需要政府工信单位及相关部门加强宣传普及力度,逐步提高人民这方面的素质。
2、是否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储备,能识别风险。
在315晚会上我们看到,如果你在陌生的环境中,连接上了免费开放的WiFi(无密码),享受着免费上网的快感,在网络上快意浏览的时候,也许你的通讯录、电话号码、银行卡密码都已经被免费WiFi背后的黑手窃取到了。
因此,个人是否具备一定的网络基本知识,是能否主动识别风险的关键。比如我在公共场合从来不连接来路不明的WiFi,只用手机流量,这是目前来说最安全的解决方案。
3、是否能熟练的操作电脑、手机的能力。
如果个人能熟练的操作电脑和手机,就极大的避免了因误操作导致的个人信息的泄露。
企业对信息安全的责任信息从用户到服务器的存储,以及大数据的分析,服务提供商(简称企业)的担负着信息传递和存储的职责。
在整个信息流转过程中,涉及到的服务提供商包含网络运营商、平台(软件)运营商、数据分析方等多个参与者。
那么这么多的参与者,在整个信息的流转过程中应该负有那些责任和义务呢?
1、网络运营商应保证网络的稳定传输,接入环境安全。
2、平台(软件)运营商应保证产品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过程的加密设计完善、可靠。
3、数据分析涉及的相关方在数据的提取和分析过程中对数据的采集、操作等业务具有完善的加密解密机制设定。
4、参与数据流转的各相关方(企业、政府)对用户隐私数据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章程和规定,操作人员严格按规定执行,除了具备过硬的技术实力,同时也具备极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数据安全需要各方协作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安全不是依赖某一方实现的,是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成果。
用户只有将隐私数据的重要性重视起来,企业和相关单位只有制定更加严格的管理规定和执行方案,并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大数据时代,用于为政府的政策制定和企业的良性发展所需的大数据得到充分的利用,个人隐私得到切实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