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服务器机房,荷兰的三大标志?
荷兰三大标志:风车、木鞋、郁金香。
风车
风车是荷兰的标志,它的来历是怎样的呢?
我们知道,荷兰是个低洼之国,它的国名“尼德兰”就是低地国的意思。由于地势低洼,而又临海,所以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比如1420年发生的一次大水灾,淹没了65个村庄,造成了万余人无家可归的惨剧。
荷兰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与大海的相处中找到了生存的办法。他们建立了堤堰、水闸及其它水利工程,形成了一整套防水系统,以使自己的家园免遭洪水淹没,并把一些海域通过筑坝、排水、造陆,而变成大片的肥沃土地,所以荷兰有这样一句谚语:“上帝创造了海,荷兰人创造了岸。”
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风车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荷兰,风车主要是用来排水的,它装有水槽轮,可以把低洼地的积水运到供疏通用的运河或蓄水用的人工湖内。此外,风车也可以用来磨面和锯木等。大的风车有四层楼高,下面两层可以住人,第三层可用作堆积杂物,顶层则是机房。小的风车为了尽量利用风力,通常是建在一座高台上,风车的车叶最长的有40米。
荷兰人民非常喜欢他们的风车,在民歌、谚语中,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歌颂风车工人形象的优美语句。风车的建筑物总是被打扮得漂漂亮亮,木头上刻了花纹,砖石上粉刷得雪白,木板上涂了鲜艳的油漆。荷兰人甚至发明了“风车语言”,他们将风车叶放在不同的位置,用来表示不同的意思,比如车叶如果摆成十字形,则表示这部风车没有工作,欢迎顾主上门。
如今,荷兰利用现代技术建造了一些风车发电站和家用发电小风车。20世纪末,风车发电已占全国发电量的1/5。看米风军虽古,青眷常在。荷兰还有风车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法定的风车节。这一天,全国所有的风车都会开动起来,供游人参观。风车上围着花环,悬挂着国旗和用硬纸板做的太阳和星星,以示庆祝。
木鞋
木鞋是荷兰民族服饰中的一部分。一个穿着木鞋和多层裙或宽腿裤的荷兰人,是这个民族颇有代表性的形象。
荷兰人穿木鞋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荷兰是个低洼之国。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据说,很久很久以前,那里的农民非常贫穷,买不起鞋子,但又不能赤脚在冰上走路,就用木头做鞋御寒。鞋子用木头雕空而成,呈船形,鞋头尖稍往上翘。鞋底虽厚,但穿起来却行动自如。鞋内填有稻草,穿在脚上又软又暖。
至今还有许多荷兰人(主要是农民和渔民)穿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木鞋并成为习惯。农舍门口,有专门放置木鞋的小块地方,称为“木鞋角”。凡进屋者,必须先将木鞋脱在那里。
纪念品商店里陈列着大大小小的木鞋模型,卖给旅客作纪念,看来非常有趣。
郁金香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也是荷兰的国宝之一。荷兰政府十分重视对郁金香的种植和研究,至今在荷兰已有800多个品种的郁金香。郁金香茎约有0.3米高,顶端开着一朵酒杯形的花。在荷兰,哪怕数九寒天,白雪覆盖大地的季节,在规模庞大的花房里,也到处可见五彩缤纷的郁金香。
荷兰本来不产郁金香,那么它是怎样传人这个国家的呢?这中间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16世纪时,一个奥地利驻土耳其大使看到了颜色鲜艳的郁金香,就把一些球茎带回维也纳。接着,奥地利宫廷的一个荷兰花匠又把它带到了荷兰。没想到荷兰人非常喜欢它,不论贫穷贵富,莫不以拥有郁金香为荣。据称,在一百多年前,郁金香在荷兰还是稀有花卉时,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幢漂亮、讲究的房屋,出售价竟是三株郁金香。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事,但确实是事实。现在的荷兰,家家户户都种花养草,住房的前厅后院都种着郁金香,屋内窗台上也摆满了郁金香。因而,荷兰有“郁金香之国”的美称。
郁金香不但美化了荷兰的城市和乡村,同时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目前荷兰的郁金香已向世界上125个国家销售,它的销售量是全年鲜花产量的80%。每年四五月还举行鲜花展览会,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国家赢得了大量的外汇。
为什么三星和台积电还要自己研发工艺?
荷兰只负责光刻机设备的供应,而制程工艺的技术水平高低,就看各厂商的技术了。同样的光刻机设备,代工厂商的设计优化不到位,就容易出现发热不兼容的情况,三星深有体会。
问题中提到的晶圆代工厂商,台积电的技术底蕴最深厚,其次是三星。
台积电的创始人和后续的大部分技术人员,都来自德州仪器,在半导体领域有着强悍的技术手段。并且在这些人里面,还有很多华人也在帮助台积电成长。
当年台积电和IBM共同竞争150nm的技术节点突破,台积电凭借着胡正明和梁孟松师徒二人,率先研发成功150nm技术,甩开了IBM,帮助台积电站稳了晶圆代工老大的地位。胡正明和梁孟松都是来自于中国的技术人员,胡正明入了美籍,而梁孟松一直保持中国国籍,在后来还选择回国来到中芯国际任职。
梁孟松在台积电任职时间将近20年,为台积电创下了许多技术专利,这也是台积电口碑好,技术发展快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说说三星,三星入手半导体行业的手段跟其他同行完全不一样,只有一个战术,那就是砸钱挖墙脚。
当年日本东芝是全球闪存市场的绝对霸主,在三星入手闪存技术之后,不断开出3倍薪资的丰厚待遇来挖闪存行业的技术人员。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三星笼络了大批量的技术,没过几年,东芝就因为市场原因,开始大量裁员。裁掉的这些技术人员,大多数也去了三星。
从此之后,三星在半导体领域乘风而起,席卷全球。
在发展晶圆代工业务的时候,三星依然延续了闪存业务的挖人战术。
刚才提到的梁孟松,被三星挖走了。
梁孟松在台积电后期跟内部高管发生了不愉快,他认为台积电在晋升上面没有给到他足够的尊重,所以选择离职。
三星不但给他开出3倍薪资作为基础待遇,并且还承诺会迅速提拔他为管理层,让他执掌三星的晶圆代工业务。
在梁孟松加入三星之后,带领着三星从28nm直接发展到14nm。在三星14nm量产之后,台积电在半年之后才刚稳定了16nm量产。
技术领先的优势,让三星获得了主动权。不但占领了一部分苹果仿生芯片的订单,而且获得了大量高通的订单数量。
骁龙625,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被三星制造出来的手机芯片,在当时一度被称为是中端产品的神级CPU型号。
包括后来的10nm工艺的骁龙835,虽然这个时候梁孟松已经离开了三星,但是他带给三星的技术,也帮助了三星在下一个技术阶段取得了阶段性的优势。
全球有哪些工程奇观?
一、Millau高架桥
米洛大桥采斜张桥形式,为四线道,桥梁以七支悬臂支柱支撑,横跨塔恩河(Tarn River),桥面高270公尺,悬臂支柱最高处达343公尺,甚至比巴黎艾菲尔铁塔还高,整座桥梁由钢铁和混凝土建成,总长2.5公里。巴尔蒙德表示这座高架桥采用了一个大胆的设计,修长纤细的桥身天生不容易稳定,采取这种方式设计建造需要勇气和胆量。光靠演算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冒着巨大的风险。
二、布鲁内莱斯基的圆顶
圣母百花大教堂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中,有人称是世界第三大教堂。而其拥有的这个引人瞩目的漂亮圆顶是1463年完成的,设计这座圆顶的布鲁内雷斯基(Brunelleschi)在建造的当时,不使用任何内部的脚手架,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采用全新的方法来分担圆顶的重量,这样圆顶就不会开裂。这是一个伟大的实用主义典范,神乎奇技是最好的形容词。
三、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建于东罗马皇帝Justinian统治时期(公元532年—公元537年)。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教堂之一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恢宏无比,充分体现出了卓越的建筑艺术,从而也成为了后来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模板。巴尔蒙德认为当时的人在建造时非常大胆,采取很特别的建筑观念,当时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很多理论和计算方法,但拥有着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对建筑空间的理解。
四、荷兰三角洲工程
1953年一次特大的水灾造成了超过1800人的死亡,10多万人疏散,当局意识到必须建造一个防御建筑来抵御,所以后来政府一致通过了《三角洲法案》,从而为三角洲工程奠定了基础。三角洲工程(Delta Works)是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物之一,因此还曾获得“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声誉。这个水利工程系统保护荷兰不受风暴巨浪的袭击,改善了当地的水平衡。
五、胡夫金字塔
在埃及三个巨大的金字塔屹立一起,巴尔蒙德认为其中胡夫金字塔最为可畏。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塔身是用230万块石料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巴尔蒙德表示,其使用的巨大石块和建筑精度令人印象深刻,当时的人们利用简单的工具来计算和控制正确的角度及精度,此外金字塔也坚持运用了“黄金比例”。
六、约瑟夫-巴扎格特的伦敦下水道
对于伦敦市来说,19世纪50年代时期,由于污水处理的问题导致爆发了几次大规模的霍乱,而在此之前,6届城市委员会都没能有效地解决伦敦市日益严重的污水问题,致使整个首都地区的100多万人口蒙受灾难的肆虐。约瑟夫-巴扎格特作为市政工程委员会的首席工程师,排除万难建造了伦敦的下水道,并且还有更大的污水网络将处理能力增加了一倍,以备将来之用,如果当时他没有那样做,问题可能至今都还没有得到解决。
七、罗马竞技场
这个标志性的建筑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从外观上看呈正圆形;俯瞰时是椭圆形。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最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虽然如此之庞大,但是如果发生状况时,人们可以在八分钟之内撤离,即便是现在,你也很难找到一个现代化的竞技场可以做到这一点。
八、英伦海峡海底隧道
连接两个国家,这个绝妙的主意令人印象深刻,虽然现在有了一些其它案例,但英吉利海底隧道是第一个这样的项目。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把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连为一体,无论是从政治、经济、社会还是工程本身看,都令人惊叹!隔海相望的英、法两国人员往来,乘坐穿越隧道的高速列车,3个小时即可从伦敦直达巴黎,比乘飞机还要快1个多小时。这就是隧道的神奇。
九、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巴尔蒙德认为,建筑这个工程要克服的是海平面在海岸各处有着不同层次的高潮。
十、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摩天大楼,有160层,总高828米。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状多塔组成,具有太空时代风格的外形,基座周围采用了富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几何图形——六瓣的沙漠之花。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巴尔蒙德表示,风和重力等因素会影响建筑,必须要考虑温度,水分变化,材料在荷载作用下的轻微变形等因素。因为对于这种高度的建筑物来讲,任何事情都能成为一个大问题。
19世纪欧洲有哪些工业国?
欧洲制造业发达世界闻名,其中既有德国这样的世界级工业强国,也有瑞士,瑞典,荷兰这样规模略小一点的国家,它们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拥有相对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即使是人口不到一千万的瑞士,在很多制造领域都拥有非常强的实力,像钟表,制药,精密仪器,机床,化工,食品等等。而在欧洲还有一些规模更小的国家,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仅仅凭借一两种或少数产业,就能做大做强,甚至成为世界第一,堪称制造业“隐形冠军”,其中代表性的国家有卢森堡,列支敦士登,芬兰和丹麦。
卢森堡是一个内陆国家,人口只有60万,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比中国深圳略大一些。卢森堡是欧洲著名的金融中心,而制造业领域,卢森堡以钢铁工业发达而著称,拥有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安塞乐-米塔尔钢铁。安塞乐-米塔尔钢铁的前身之一卢森堡Arbed(阿尔贝德)是一家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企业,而卢森堡自从19世纪末起就已经是欧洲领先的钢铁生产国,60年代,钢铁工业曾经一度占该国GDP的30%以上,只是在最近30年,金融才取代钢铁成为卢森堡的经济支柱。
尽管如此,钢铁工业在卢森堡依然举足轻重,作为世界第一大钢铁公司总部所在地,卢森堡2016年钢铁产量依然达到217万吨,能生产世界一流的钢材,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的建筑用钢材就来自卢森堡,如今卢森堡钢铁工业优势主要在于炼钢设备的设计制造,生产软件的开发等。
列支敦士登同样地处欧洲内陆,面积只有235平方公里,人口约3.8万。虽然只是一个袖珍国家,列支敦士登的工业却并不弱,其中以假牙生产最为驰名。列支敦士登也被称为“假牙王国”,全球大约30%的假牙出自该国,而其中最著名的企业当属牙科巨头义获嘉维瓦登集团,这家企业也是列支敦士登最大的跨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烤瓷系统,铸瓷系统,树脂牙,粘结材料等。
相对而言,芬兰和丹麦规模更大一些,不过芬兰人口也只有550万,丹麦也相差无几。芬兰最具知名度的企业是诺基亚,不过在芬兰,还有两家名气相对不大的企业,但是国际竞争力一点也不亚于诺基亚。一家是通力集团,一家是瓦锡兰集团。通力电梯成立于1910年,是世界最大的无机房电梯制造商和自动扶梯供应商之一,也是欧洲三大电梯品牌之一。就企业价值来说,通力集团是仅次于诺基亚的芬兰第二大企业。数据显示,2018年通力电梯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0%,仅次于奥的斯,迅达和蒂森(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瓦锡兰是世界两大船用发动机供应商之一(另一家是德国MAN),尤其在中速船用柴油机领域,瓦锡兰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在豪华游轮,海洋工程船,拖船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60%,液化天然气船双燃料柴油机份额达到90%。相比北欧其它国家,丹麦的工业体系不值一提,不过在风电领域,丹麦却拥有国际顶尖的科研水平和产业体系。丹麦从事风能开发相关研究的机构超过40家,大学有8家;从风电和风电场设计到涡轮机,风轮及零部件的制造,测试等整个环节,丹麦都拥有非常强的实力,而世界第一大风电企业维斯塔斯就来自丹麦。
卢森堡,列支敦士登,芬兰和丹麦四国制造实力与欧洲主要工业强国相去甚远,缺乏健全的工业体系,但是却都拥有各自的绝活,堪称欧洲制造业“隐形冠军”
安阳师范学院怎么样?
作为一个毕业生,从我的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学校如果说从水平上讲,它不是985也不是211,但生活在这个学校的学生真的很幸福
2013年9月14号,从这里开始了大学的第一天, 安师,你好!
在文鼎广场进行新生报到登记后,来到了这里,现在我已经不能进去了,菊园3号楼315,是住了四年的宿舍,我们称“315打假部队”,毕业以后大家四处忙碌,希望那五朵花儿各自安好!
大学新生怎么少得了军训
篮球场是我们划分到的军训地点,当时教官是一个班长带了三个小兵,记得很清楚,给以前的一个同学发消息说我们教官和你长得好像。 我们唱“依傍涛涛洹水,比肩巍巍太行”,唱“寒风飘飘落叶”,还唱,已经记不得了。
这是,学生会的学长学姐们加训我们的地方,北操场门口的那条路,记忆中我们的水杯排的很远。
你还记得红魔啦啦队吗提到商学院的“红魔啦啦队”,全校大概没有多少人不知道,所谓“红魔”,就是统一的红色T恤、红色帽子,每个人一手一个装沙子、石子的饮料瓶,连瓶子里也要有红色的染料。比赛开始,全场沸腾,加油欢呼声不断。
就像这样:
第一届心理运动会,是从我们那届开始的,在这个操场和大家一起做着奇怪的运动操。 大一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学姐带着我们写稿、拍照、递加油稿,现在能想到的大概就是学姐替我们挡了挺多事。很高兴莽莽撞撞进了记者站,待了一年退出也很开心。
那些在三才的时光
我是在军训结束,十一国庆之后的一个讲座中接触到三才的,提到三才自己还是很激动,在三才一年,如果非要说一句,那应该是,“虽然我表现得很差劲,但三才给了我很多”。 三才的讲座中是以学习英语为名进行招生的,刚军训结束的我,也许真的是觉得大学每天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各种活动太无聊了,当时就是觉得玩吧,认识一些不同专业的人也挺有趣的,然后我就成了商学院二百多个听众中的几个另类之一。而事实证明我果然没有失望,无论是各个专业的人、还是三才教给我的,其他听众应该也没有失望,这帮人果然“另类”。
这是晚读地点,以前是一空场地,现在被改造成这样了。 在三才我们一起背很多的文章、一起一遍遍模仿很简短、但很拗口的英文发音; 我们很多人(实在是不记得具体多少人了)一起骑自行车历时几个小时去小南海; 在三才,比我们没大几岁的老师,一遍遍告诉我们“好好学英语,好好练口才”; 在三才我结识了大学里最好的两个朋友,当然现在也是。 周围没有多少人会在大一就告诉你“经历的事情都要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去提升”,三才有老师耳提面命地督促你。 那个时候在很多人眼里,这群人就像“疯子”。 是啊,他们疯着通过四六级、疯着去矫正自己的英语发音、疯着做了很多人不屑于实际上不敢做的事。 和鸣B402
大一过后,步入大二,退出学生会记者站、退出三才,依旧国庆假期后,就是在这个教室开始了“打酱油”的日子,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还有另外一个群体的存在,也是第一次看到备战考研的人。
每次学得昏昏欲睡的时候,总是坐在这个椅子上接很多个电话。
后营小吃街
大一第一天,学姐是这么给我们介绍后营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东西、南北两向,很长的一条街。一下雨,粘粘的,路上真的很脏,但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这么一条脏兮兮的小吃街吧。 由于太阳较大,早上起了个大早去拍,除了一些早餐摊,很多店都还没有开门,不然到了中午拍出来的到处都是人、人挤人,周六日就更不必提了。
新操场
这个操场是后来才有的,在这个操场上参加的集体活动还是很少的,更多的是和很多同学,在这里边走边聊,走了一圈又一圈,以及后来自己跑过的一个又一个5公里。
图书馆
图书馆应该是大二大三阶段来的最多,那个时候有时间就会来借几本书,或者坐着看看,特别烦的时候,也来图书馆,即使不看书,在这里走走、翻翻,也是好的。
那个建了很久的楼
如果没有记错,这栋楼在我们入学时就正在建设当中,大概是大四时,终于可以使用了,商学院的办公地点也搬到了这里,大商院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楼。
还有安师最小资的地方
安师的春天是这样的
最后附上几张校园内照片
安师你要继续美下去啊
你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争取成为你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