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虚拟主机商,fincen是什么机构?
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部门(FinCEN)
最近,在美国数字商务协会组织的有关加密法规和立法的小组讨论中,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部门(FinCEN)的合规和执法官员Kevin O’connor表示,通过可兑换虚拟货币进行活动的企业受FinCEN的货币传输规则约束。这意味着相关企业必须遵守“反洗钱”规定,同时实施报告和记录并保存要求
云虚拟主机现在哪个平台更便宜啊?
阿里云相对比较早,但单从价格来说的话肯定是目前华为云比较便宜,因为目前华为云为了能够快速占有市场,退出各种低价服务套餐。
云服务器和云虚拟主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虚拟主机是共享的服务器IP,带宽等资源.云主机是独立的IP,内存,硬盘和带宽. 虚拟主机只有一个FTP权限,用户通过FTP来上传和下载数据.功能单一,云主机则有远程桌面连接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各种网站环境和运行各种程序.功能强大。 云主机即云服务器,是一种简单高效、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的计算服务。 天翼云云主机基于中国电信的三大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资源及专业服务能力,向客户提供按需租用的计算资源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自服务门户便捷地进行主机、存储、网络等资源申请、资源管理与监控、快速部署应用,并根据需求动态弹性扩展租用资源,同时提供安全可靠的文件级及系统级备份 适用于社区网站、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网站、SAAS应用。
走向工业空心化和金融虚拟泡沫的原因是什么?
脱实向虚是指很多国家脱离了实体经济,而把更多的人才和资源输入到了虚拟经济当中,导致虚拟经济的增长速度过快,到最后导致出现了虚拟经济的泡沫。
所谓的实体经济,是指一个社会当中所有人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劳动力,而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函数。而所谓的虚拟经济,通常指股票或者是债券,股票和债券的持有者虽然没有工厂,但是却可以分享工厂生产利率的一部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更向往虚拟经济,因为虚拟经济不需要付出过多的代价就能够换回丰厚的回报,导致虚拟经济发展过快,但实体经济停滞不前。
以美国为例,美国劳动力增长最快的时候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美国所有知名的州立大学都是在那个时候成立的,而且当时的州立大学之有两门课程,即机械学和农学,从而培养出很多制造业的人才,为美国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国培养了大批虚拟经济的人才,这些人才点点鼠标,就创造出了大量的财富,而把制造业留给了一些学历不高,甚至几乎没有文化水平的人群,导致制造业产业更新较慢,劳动力不断下降。
另一个方面,虚拟经济也完全跑赢了实体经济,美国每年的GDP增长为3%左右,但是虚拟经济的增长往往能够超过20%,比如说现阶段的道琼斯指数,虽然美国的经济复苏依旧缓慢,但是道琼斯指数却屡创历史新高,而随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就会出现信用风险,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金融危机。
虽然虚拟经济过热会导致金融危机,但是包括我国在内,仍然有很多国家乐此不疲的发展虚拟经济,不注重实体经济发展。
脱实向虚:美国资本市场背后的暴富机制
所以我们看美国的体系,在1995年之前,总体上可以认为这个包括它的风险投资体系是围绕实体经济转的。它的商业模式没什么问题,1995年之后就这样变了。就变成纯围绕互联网公司,就是美国从1993年之后,除了通信行业和其他一些行业比如医疗,在科技领域,他本土几乎没有一家硬件制造业公司上市,全是“软公司”上市,直到2013年有一家制造业公司上市,叫GoPro,本质上它还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就是用于极客探险的那种摄像头,就是我们今天大疆创新的无人机上用的这个摄像头,只有这一家公司。
长期来看,美国没有本土制造业公司上市。这实际上就造成了美国“脱实向虚”。但美国能撑下来,是因为美国资本市场扮演了极大的功能。美国90年代之后,这是美国的财富创造的大头,尤其是通过美国大量风险型投资机构的财富创造,主要来自于资本市场市值的创造。美国没有像中国这么依赖房地产,这期间的房地产,只是01年-07年,小布什执政期间有一大波升值,之后奥巴马执政期间,房地产不是主体,至多只是硅谷本地房地产因为股票财富的创造,本地一些人购买力膨胀被“买起来”。所以它的主体源头是来自于股票市场创造。但事实上,在实体经济意义上,它的财务增加值并不高,你可以说这些公司大部分都很窘迫的——只是因为它不断融钱所以成了贵族。
美国互联网公司,除了谷歌是明确的非常高的盈利以外,其他的公司大多不怎么赚钱。因为谷歌占了互联网非常特殊的领域,是垄断性的,百度也一样,还是天天的高盈利——但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这里面赚的很多钱是有问题的,比如医疗广告收入,占了很大比例。其他中美互联网公司都是非盈利或者微盈利。包括Facebook,Facebook如果你去看他的整个经营历史的和他现在他的每年在干的事情,可以这么概括:最开始是亏损的,不断扩大使用者规模,到后来呢。
他发现他能在里面插入广告,游戏(游戏分成),再后来还是回到广告。到2012年以后,基本上每年会主推一种新的表现形态,比如视频起来就推视频,再后来推直播,再开发messanger这种附加产品作为新的载体,造出流量,然后在这个流量上加贴广告。总之每年一个新玩法,加广告。就是这样。
在这种模式下,Facebook处于一个相对于它的用户规模微盈利的状态,有时市盈率到40倍,有时80倍,有时没有市盈率(亏损)。另外一些用户很大的应用,比如推特,不盈利,撑了三四年,就准备把自己卖给有较多现金的传统行业公司,但结果卖不出去,这是2016年的事情,也就是2010-2015年美国这波互联网热开始退烧后的事情。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踏入了这么一个很奇怪的循环,大量新创造的公司不盈利,但是它靠风险投资不断融资,最后上市,再造出一个市值财富出来,而这个市值财富是没有利润基础的。一般上市的市值规律,是按照市净率(market value to book value)计算,比如说二十倍。注意这边说是这个叫做市净率,我不是说市盈率。
而这个book value,实际上是历次融资烧剩下的,积累下来的账面值,而且通常是把融资过程中的可转债统统转化为股本后的剩值。这里都不讨论到底有没有收入,更不说盈利,如果按照市收率、市盈率,那没法看。中国有一些例外,比如小米这样的公司,实际上也是互联网路线,但它所在行业流水很大,收入很大,但盈利很小,这样的公司就可以拿市收率说故事,但本质是类似的。
我觉得中国今天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包括咱们的地方政府,在大力鼓吹互联网相关产业或者大上互联网产业园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美国这个产业的奥妙,主要是财务报表奥妙。因为中国的地方政府发展产业,很重要的是税收问题,增值税问题(企业所得税我们过去可以优惠)。到底什么样的门类对你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一个行业它没有收入,那么实际上意义不大,如果是烧钱,但下游也没有烧出大规模的新增行业出来,也意义不大。
如果是想拿着互联网名头搞产业园地产,由于有极强的群聚效应,到时候又可能搞出空园出来。中国的经济学家很多人也因为没有看过美国互联网公司的财务报表,所以很多人张口就说互联网是高科技高盈利行业,这是不负责任的。他们也没有想过自己经常在描绘互联网行业的时候说的是两张皮:一会儿说互联网行业烧钱,一会儿说互联网行业高科技高毛利——这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事物上呢?
美国很多互联网公司上市时资产负债表的股本的BOOK VALUE是负值,因为它之前很多融资是以可转债形态出现,只有上市了之后可转债持有者才可能回本并暴赚——通过转化为股票,卖出暴赚。前面已经说了美国互联网公司上市的时候老股东是可以卖老股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只有一部分钱是作为新股发售到新上市公司手里的。上市以后,大概有70%的互联网公司,都是炒个一两把——比如维持半年到一年左右,之后就开始慢慢下跌之路,但是有少数公司,比如Facebook这种,能生存下来而且逐渐上涨。所以美国二级市场的大量共同基金,一般就通过广持有,拿盈利的那部分抵掉亏损的那部分,最后还是有一个中等的收益。
所以美国的资本市场背后的暴发机制是非常狠的。美国的公司绝对没有有些中国人想象那么光鲜,给股民带来无私的福利,这是不存在的。中国的IPO机制,有一个锁定期,大股东是三年,其他股东是1年,在这个意义上比美国这二十几年的机制要公平一点。当然这几年中国股市出现了市值管理等操纵乱象,这是另外的话题。美国公司的市盈率,这几年股票涨上去,之前的2009-2012年,我们看其中一些实体经济公司是比较合理的,十几倍的比较多,最近上涨到20倍-30倍。
但是要知道,在90年代末,克林顿执政最繁荣的时候,这些实体经济公司的市盈率也普遍在40-60倍。所以美国的股市也不便宜。在克林顿时代,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靠股市泡沫繁荣。这泡沫不只是互联网,它实体经济的估值也有泡沫,这样撑起来的。美国居民财富的股票资产占比,最高峰也是90年代末,到21世纪后,到2008年也没有恢复到90年代末那么高的水平。
对美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近20年风险投资模式如果其财务本质没有搞清楚,那么我们制定政策就可能会出问题。一个例子,目前我们中国银行业在推“投贷联动”,就是对创业公司,不仅有VC投资,还有配套贷款。这其实是有矛盾的。我看本质是对美国风投机制理解不深。美国互联网时代开启以来,新创公司基本上是风投融资——这种融资尽管有时法律上是以可转债形态投的,但实质是股不是债,不是贷款。
因为贷款天然不适合这种经营缺乏盈利,又没有抵押物的行业形态。美国“硅谷银行”其实就是个配角,可以看看他的业务规模,其实很小。如果是非互联网创业,比较重的行业,能形成固定资产的行业,才可能适应贷款,但在美国这种新生行业往往要承担较高的利息——比如以垃圾债券的形态出现。页岩气行业就是这样。但这显然不是我们中国提出“投贷联动”的初衷——我们这个联动,是既给股权风投,又给贷款,贷款利息还不能高,这其实是相互矛盾的。
在这个基础上评价美国的金融业占GDP比重问题。美国金融业占GDP比重看似不高,比中国还要低。金融的几个大板块: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他们的行业增加值占美国GDP比重也确实不高。但美国的财富主要是通过金融行业创造的,既包括证券财富,也包括2001-2007年一度很火爆的全美房地产。而非金融板块里面,IT板块尤其是互联网板块,他们的市值创造也是金融属性的。其他一些非互联网板块,这几年市值抬上去也靠的是回购,也是金融发挥的作用。
美国真正实打实的实体经济创新,这几年就是页岩气。这是货真价实的增量,需要非常关注。也是特朗普新政府会大力支持的。可以认为美国这二十多年经济脱实向虚,肯定是超出简单的金融业占GDP比重这个指标所暗示的程度,就好比理解美国金融系统膨胀的货币,不能用M2/GDP来衡量——因为它和中国不是同一个模式,应当把美国金融市场中可以作为支付手段的各种东西都纳入进来才是合适的全面衡量指标。这样才能真正看出美国经济金融化的程度。
40价位出手买入几亿桶石油?
无论你什么“云”,在这次原油宝事件中都会成为韭菜
我并不是嘲笑提问者,但我们回过头来看整起事件,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非常天真。
根据报道,WTI价格是在最后3分钟突然跌到负数的,最低时是-40.32,最后回调了一点,收于-37.63。出现负数价格,这是历史上首次,因为4月15日时,芝加哥交易所才修改了规则,允许WTI出现负数。大家首先要明白一点,-37.63实际上不是理论上的最低价。从理论上来说,庄家可以将价格打到负一百万,总之超过你想象的价格。
假设马云有足够的时间进入,比如他在这次的最低点-40.32买入几亿桶。那么可以非常肯定的说,价格还会暴跌,直到跌到庄家认为足够了的数。有人也许会说,我-40.32买入了等着直接交割就可以了啊!说这话就更天真了!连中行都没有交割能力,更不用说只是私人身份的马云了。话可能有点重,但这就是事实。
原油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上当”?因为他们都是在某些人的鼓动下,抱着抄底的心态进入的。当价格低于20美元/桶时,实际上已经低于绝大多数产油国的生产成本了。4月20日22点中行停止交易时,价格还是11.7美元/桶。这个价格从正常认知来看,是非常安全的,甚至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你想抄底,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这个“底”在哪里,永远掌握在别人手里。
这件事可以说是美国金融大鳄给我们又上了一课,当事件真相浮现后,包括业内人士在内的局外人才缓过味儿来: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事件从4月15日布局,到最后的3分钟收网,将很多人辛苦了一辈子的心血收割得干干净净。能玩过美国金融大鳄的,只有1997年香港金融大战中的指挥官朱总理。但他是清华的经济学博导,至今还是清华经管学院的名誉主席,是很多学经济学的人的偶像(也包括我的经济学老师)。
福建原油宝投资者跳楼
这是一场赌博,庄家永远都是赢家。
有哪些高质量还很良心的手游推荐?
游戏的玩法不再是硬核的动作,而是主打情缘系统。
《仙剑风云录》
是一款由仙剑奇侠传电视剧精心打造的仙侠风情怀的冒险战斗类手游,剑气荡存的修真角色强势来袭,你将与李逍遥一起击杀三界妖魔。
在这里有风度翩翩的绝美女主陪着玩家一路闯荡江湖,玩家可以和他们发展一段绝美的超时空邂逅。
剧情是本作的最大卖点,各种剧情选项都会影响之后的故事发展,而且每一个NPC都有一段自己的独立的故事剧情,可以让玩家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个角色性格特点,想来想去还真是个男性后宫手游呢。
由于目前这款游戏还没正式上市,
不过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仙侠行
即可获取最新下载,永不删档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