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出租房一定要去备案吗?
出租房可以不去备案。房屋租赁合同不以登记备案为生效条件,只要双方当事人就主要内容达成一致合同即告成立。但是,有三种情况的出租房租赁合同必须备案。
《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中规定:房屋租赁合同订立后三十日内,房屋租赁当事人应当到租赁房屋所在地房地产主管部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这里的“应当”是一般性要求,不是房屋租赁合同一定要备案。
可是,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的房屋租赁合同必须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
1、居住人员凭房屋租赁合同办理居住证的
居住人员落户需要提供申请报告、真实性声明书、在有效期内满半年的居住证、户口本及身份证。其中凭房屋租赁合同办理居住证的,房屋租赁合同必须有备案证明。
2、居住人员凭房屋租赁合同落户的
凭房屋租赁合同落户需要提供申请报告、真实性声明书、户口本及身份证、已备案的房屋租赁合同,并与派出所签订《约定书》,可以落户在社区集体户口。
3、小孩凭居住证、房屋租赁合同就读的
需要提交家庭户口本、合法常住固定住所证件(房产证或不动产权证、居住证、住房租赁合同等有效证明),其中居住证、租房证明的办理时间都必须在一年以上,并且租房合同需在房管部门正式备案方可有效。
综上所述,出租房不一定要去登记备案,但是涉及到落户、小孩就读时,提供的房屋租赁合同必须在房管部门备案。
以上我的回答仅供参考,希望能对题主有所帮助,欢迎评论关注。
人脸识别系统需要提前报备吗?
人脸识别系统在使用前通常需要提前报备。这是因为人脸识别技术涉及到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问题,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提前报备可以保障人们的隐私安全,确保合法使用。报备的内容可能包括系统用途、数据收集方式、数据存储和保护措施、信息使用权限等,并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批准。
这种报备制度有助于监管部门对人脸识别系统的合规性进行监督和评估,加强对技术应用的规范化管理。
如果想在网上查看自己的房屋信息可以查到吗?
第一,网上查询。 1、可以搜索各省市的房产管理局网站进行查询,只需要输入产权人姓名和产权证号便可以进行查询。不过,目前并不是所有地区的房产管理局网站都有房屋产权信息查询。 2、可以在房屋管理局大厅的微机上查询。大家可以拿着自己的身份证明资料(如果委托他人代查,需要携带公证过的授权委托书),到房屋管理局大厅的微机上使用系统申请查询。现在的房屋产权基本上都会进行电子档案登记。 第二、实地查询。 1、到房屋管理局查询。 如果想要查到更加具体的详细信息,自然是要携带资料(如果委托他人代查,需要携带公证过的授权委托书)到房管局进行查询。房管局中有3各部门可以供我们查询有关资料,不同部门查询到的具体信息也不尽相同。 第一个部门是房屋管理局档案室。不过近年来新旧房产证有过替换,所以有些老的房产证需要查找原始登记档案卷宗才能找到,过程就稍微麻烦一下,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 第二个部门是房屋管理局抵押登记科。如果是已经办理的抵押贷款登记的房产,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得到。同样的,若要办理按揭贷款或者抵押贷款也必须在这个部门进行抵押贷款登记。如果还在还贷的房子具体的产权信息就在这里才能查询到。 第三各部门是房屋管理局合同备案科。相关法律规定,开发商出售的商品房必须要在房屋管理局合同备案科进行备案登记。这个部门针对的主要是和开发商或者个人、中介等签订了购房合同并备案,但是还没有办理房产证以及过户等手续的购房者。 2、到档案局档案科查询 有些房屋比如农村宅基地自建或者合建的房屋,如果还没有办理房屋产权证明,大家就可以携带自己的身份证明资料(如果委托他人代查,需要携带公证过的授权委托书)到档案局的档案科查询一下建设规划部门批准核发的建房许可证,从而查看相关信息。 如果说您要咨询别人的话呢,是要通过网上的一些中介咨询,也是收取费用帮你弄到别人的信息的。
获得公安部信息安全等保三级测评的平台有哪些?
目前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的以第二级认证为主,第三级作为国家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最高级认证,即非银机构的最高级认证就是第三级别,由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认证要求十分严格。
截至2018年3月,全国共有170家平台获得了信息安全等保三级备案。
行政单位预算编报和审批程序一般应采用?
(1)“一上”,行政单位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收支增减因素,提出收支概算,逐级汇总报送同级财政部。
(2)“一下”,财政部门审核单位预算,按照统一的支出标准和年度预算确定各行政单位预算指标。
(3)“二上”,行政单位根据分配的单位预算指标正式编制年度预算,并逐级汇总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4)“二下”,财政部门正式批复行政单位预算。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行政单位年度预算执行中,财政部门核定的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原则上不予调整。
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逐级报送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审批。
非拨款收入部分发生变化,需要相应调整支出的,由行政单位自行调整并报送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备案,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复决算时审核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