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母舰,有人说航空母舰最早是曰本发明的?
说到第一艘标准航空母舰 ,世界上比较认同的是日本的“凤翔”号。但英国显然是不服的!
英国和日本为了这顶桂冠争论不休,英国人认为第一艘“纯种”航母应该是自己的“竞技神”号。
▲“凤翔”号
这里边有一个难断的官司。先说一个小故事吧:有一年玉皇大帝过生日,下令所有动物来祝寿,决定按报到顺序选定十二生肖。
这可是大好机会啊!动物们赶紧行动起来。老鼠一大早就往天庭赶,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这时,老黄牛来到河边,老鼠便跳到了牛头上。老黄牛为人憨厚,乐于助人,对老鼠的行为也不以为然。他们紧赶慢赶,终于领先其他动物到达天庭。
老牛刚要进门,老鼠便迫不急待地跳下来,抢先进门,成了十二生肖之首。而载了它一路的老黄牛,只能排名第二。
▲英国“竞技神”号
这个故事也适合英国与日本的纠结往事。1、法国人提出构想:
1909年法国人克雷曼·阿德在《军事飞行》一书中,首次提出航母基本概念和初步设想。可惜法国政府没有重视。
2、美国人尝试:
法国人不稀罕,却引起了美国人和英国人的注意。
1910年~1911年,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机从 “伯明翰”号巡洋舰前甲板上起飞,后来又在“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降落。一起一降引起各国的重视,为航母诞生奠定了基础。
3、英国人实践:
1914年,英国人将“皇家方舟”号战列巡洋舰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母舰,改名为"柏伽索斯"号。
可"柏伽索斯"号只能让飞机起飞,却不能在舰上降落。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1918年4月,英国改造“暴怒”号巡洋舰,在前后铺设飞行甲板,使飞机能在舰上起飞、降落。但舰艇中间建筑仍然存在,飞行甲板分成前后两块,仍然不像航母。
1918年,英国人将“卡吉士”邮船改建为第一艘具有直通甲板的航空母舰,更名为“百眼巨人”号。
它的飞行甲板长168米,载机20架,称为第一代“平原型”航空母舰。但它是改造的,不是专为航母设计的纯正血统,所以也没有被列入第一艘航空母舰。
直到1918年,英国建造“竞技神”号航空母舰。此舰从一开始就是作为航母设计的,长182米,满载排水量1.32万吨,搭载20架舰载机。
采用全通式飞行甲板,岛状上层建筑,在外貌上和现代航母很接近了,称为第二代航空母舰。
由于要试验大量的新技术,建造进度缓慢,直到1923年7月才完工。
4、日本人抢先
这边英国人忙活,地球另一边的日本也迅速跟了上来。日本是个岛国,历来重视海军的建设。航母的兴起,也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
1913年,日本把一艘商船“若宫丸”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后来日本驻英国武官看到英国的航母发展后,积极借鉴学习。
▲“若宫丸”号
当日本听说英国要建“竞技神”号航母,决定加快建造自己的第一艘标准航母“凤翔”号。
他们在森皮尔顾问团的协助下从英国引进航母建造经验,雇用英国皇家空军退役将官传授舰上降落技术。
1920年,“凤翔”号在日本浅野造船厂开工,全长165米,排水量1.06万吨,搭载21架飞机。
为了赶在“竞技神”号航母之前完工,日本船厂夜以继日。终于在1922年12月,“凤翔”号抢先下水,比“竞技神”号早了几个月。于是,第一艘标准航空母舰的桂冠,就被日本这个小老鼠抢走了。
1923年2月,“凤翔”号进行起降试验,首次试飞还是英国飞行员乔尔丹驾驶10式战机完成的。
既传授经验,又帮助试飞的英国约翰牛只能屈居第二位。
▲“凤翔”号后来又拆掉了岛式建筑,又退回了平原型航母,退步了!
不过,英国人并不买账,他们认为“竞技神”号比“凤翔”号开工早,技术上更先进,因此世界首艘航母应该是“竞技神”号。双方为此争论了近百年。
所以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航母的国家固然是对的,但也不那么底气十足。
不过他是不是最早,也不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最终结果是日本二战前后建造了25艘航母,有19艘沉没海底,其余的都在战后拆解了。
二战后,日本海军解散,再不允许建造航母!现在也不行!
中国造航母的几家公司的股票连跌几年?
首先你没有搞清楚中国航母的核心技术在哪里。如果就看现在的航母,比起美国差距不是一点点。但是中国的电磁弹射和中压直流综合供电系统的技术是领先美国的,从这两方面你在看看相关的股票,那个涨幅不是一点点。
大潮退去,才能看出谁在裸泳。前期航母概念的炒作,谁都可以受益,但是股价真正长久的还是具有核心技术的那几家。
比如前段时间我操作的一只,还是ST的股票,但是因为马明伟的中压直流综合供电系统的研发和他合作,股价从几元涨到20几元。这就是具有核心技术的魅力,等牛市结束后然后回调完成,后期一样的继续攀高没有问题。
ST又怎么样,后续发展可期,其他的技术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当然股价不能持久。
还有就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个也是和美国比肩的技术。中国航母就只有这两技术才属于先进技术,从这方面着手选股,中长线来看收益绝对可观。
2017年4月20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什么?
2017年4月,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号下水,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可以提供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航空母舰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威力最强的武器之一,属于高科技集合武器,这体现了中国军队坚持的战略是科技强军
瓦良格号对中国航母的作用有多大?
瓦良格号航母是中国开始主动参与全球事务的标志。说白了,有了航母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大国。
第一,中国为什么要造航母?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极速增加,而中国的能源运输线又会通过几个关键的海峡和地区。这些海峡和地区的或多或少都会受西方势力的影响,很容易对我国的能源运输线路进行扼制。虽然中国政府可以动用外交手段来化解这些危机,但毕竟周期太长灵活性不高,等你解决了危机,对产业的实际伤害已经造成。所以中国需要在这些关键的航道上有强大且快速的护航能力。
其次,越来越多的国人和企业走出国门,和世界各地的人民做生意搞建设。这要求当地的国内环境相对安稳,要不然辛苦耕耘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中东、北非甚至东南亚的国家都出现过国家动荡,给在当地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人造成了巨大的经历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中国政府近年来的几次撤侨行动保证了绝大多数国人的人生安全,但是已经进去的投资就基本打了水漂。如果有航母编队的话,中国在保护国民就会更加从容,甚至可以凭借强大的武力震慑动乱的各方,让其采用更加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内矛盾,以保护中国企业的投资。
再有,中国周边海域安全一直不稳定,特别是南海海域,周边国家一直仗着自己离南海岛礁近的地理优势屡次在南海问题上给中国难堪。中国虽然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但在长距离海上作战上却是一块短板。美国海军也是看中这点,经常大摇大摆地从南海穿过,还说要保持南海的航行自由。如果中国在南海常驻一个航母战斗群,再配合几个岛礁的陆地基地,就可以在南海海域保持强大的军事存在,以保证区域的稳定和安全。
这就是中国必须要造航母的三个主要理由,目前看来除了航母之外再找不到其他军事装备和手段来满足这几个理由。
第二,中国为什么要买瓦良格航母。
瓦良格航母是前苏联设计建造的第三代常规动力航母,于1980年设计,1985年12月开工建造,1988年11月下水,截止苏联解体完成率接近68%,动力装置和武器系统基本都已建造完毕。瓦良格航母是当时除了美国小鹰级号航母之外最先进的常规动力航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失去了建造航母的动力和能力,瓦良格航母就一直停在黑海造船厂。此后俄罗斯想让乌克兰继续将其建造完毕,乌克兰要俄罗斯付出航母建造的全款,俄罗斯当然不干,双方协商不成,航母续建计划就搁置。1995年乌克兰政府将航母的处置权交给黑海船厂,黑海船厂为了维持生计就准备将航母贱卖掉。
回头再说说中国,中国其实一直对航母情有独钟。早在八十年代初,刘清华将军任海军司令的时候就向中央提交过航母建设的有关计划,其中包括送海军学员到巴西航母培训,相关技术论证,工业企业配套等。当时由于国防经费的限制,这些计划没有如期完成。不过由此之后,中国一定要有航母的声音渐渐明晰。九十年代,中国曾让其设计建造一艘轻型航母,西班牙设想的是设计和建造全部在西班牙完成,而中国想西班牙设计以及相关的技术,建造由中国完成,所以这艘航母计划也泡汤了。后面中国陆续买过几艘退役的轻型航母,由于价值不大所以一直也没有进行改装。
当时中国已经开始考虑直接装备中大型航母,小型航母中国因为缺少垂直起降战机和小型航母的战力限制,已经被排除了。中国以当时的工业水平和经费是绝无可能造出大中型航母的。后来有人说,中国改造瓦良格也是全盘改,只有一个外壳还保留,那为什么不直接建呢?就单单外壳的钢材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就是巨大的挑战,瓦良格刚刚运抵大连,工作人员对其船体底部的附着物进行清理发现,船体钢材几乎没有被海水腐蚀,当时瓦良格航母已经在水里泡了接近20年了。可想而知航母对材料要求之高,前苏联的工艺技术之高。这个就像你可以修补一辆自行车,但是让你重头组装一辆是没有可能一样。而大中型航母全世界只有美国和苏联有能力造,美国是不可能买航母给中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所以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苏联(乌克兰)的瓦良格。
后来就得知乌克兰准备将瓦良格航母卖掉,军内的部分领导对此深感兴趣,后来配合国内的一些爱国企业家费尽千辛万苦将船买了回来,这其中的艰辛就不细说了,有很多文章描述。我这里要说的是,在买之前美国就想尽各种办法阻挠;当中国最后买下,又向乌克兰试压,让乌克兰把航母的动力系统、武器系统、通讯系统破坏掉。乌克兰破坏掉了一部分,不过没有将动力系统的主轴毁掉,这也是中国后来可以修复瓦良格的基础。
第三:瓦良格号对中国航母的意义。
我们看现在可以自主建造航母(准航母)的几个国家,可以发现,能造6万吨以上的航母基本上都是二战甚至是一战就开始有航母了。而且都是有小到大的发展顺序,没有哪一个一上来就造6万吨。韩国和印度在二战没有航母,现在也有自主建造航母的能力,韩国只能上2万吨左右的两栖攻击舰;而印度勉强上了4万吨级的却一直难产,迟迟不能完工。这时候就反观中国,有了之前修复瓦良格号的经验,可以完完全全地再复制一艘6万吨级的航母。可以想见,如果没有瓦良格这个壳子,中国也是不会贸然上6万吨的航母,可行的路径是先造两艘4万吨的练练手,再去尝试6万吨的航母。这样我们获得6万吨的航母时间就会晚至少10年。
抛开时间来说,瓦良格号是乌克兰黑海船厂的遗作,中国通过购买、引进的方式获得了当时相对中国太多先进的技术和科技人才。这为中国的国防科技建设的贡献可以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可能有些同学认为辽宁舰不是百分百的纯国产,多少有些芥蒂。不过我想说的是,在中国被西方国家整体技术封锁的时候,中国能够获得一艘技术远超中国的航母已经是万幸,中国能够将瓦良格的技术吃透再改进确实中间有很多不易。这也是中国国防科技不断跨越式进步的表现,就好比当年的中国高铁,铁道部不用自己国产的中华之星,要全面引进国外的技术挨了多少骂。但现在中国的高铁技术一骑绝尘,开始向世界推销中国标准,人们也就慢慢认同了当时铁道部的选择。所以瓦良格号是中国国防技术进步的阶梯,如果没有这个阶梯,中国的国防技术还将会在低谷中挣扎很长时间。瓦良格是中国航母的第一艘,这点是永远都不可能改变的。
中国第一艘航母是张作霖建造的吗?
首先科普一下航母的知识,以便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了解。
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是在1918年4月,英国皇家海军经过改造“暴怒号”巡洋舰而成,它的名字叫“暴怒号”航空母舰。
简单来说,航空母舰就是能够让天上的飞机平稳安全的落在舰上,不过当时的技术均达不到要求,飞机勉强能落在舰上或者海里。
到了1919年,日本参考英国“暴怒号”航母制造出了“凤翔号”航空母舰,这艘舰艇各方面技术有了长足发展,被世界公认是第一艘现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了解了这些知识,我们来看看张作霖建造航母是怎么一回事。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开始了。“直奉战争”指的是以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代表的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吴佩孚一方取得了胜利,换言之,张作霖奉系一方失败了。
张作霖事后总结经验,认为是自己的装备不够先进,还有就是缺少现代化的武器,比如飞机、大炮和舰船。总之老张要海、陆、空全面发展。
老张首先要发展海军,“宁肯少发展10万陆军也要发展海军”,老张决心十足。
当时具有海军知识的人才奇缺,老张多方打听,通过各种关系将黑吉江防舰队参谋长沈鸿烈“挖”了过来。
老张任命沈鸿列为江防舰队中将司令,负责组建东北海军。老张从财力、人力、物力全面支持沈建造军舰。沈鸿列当时很感动,但他并没有被老张的激情冲昏头脑,他知道奉天这点家底,要想从头造军舰简直痴人说梦。
▲世界第一艘航母
老张不知道这里面的预算,作为专业人士的沈鸿列知道。
领导拍脑门子决定可以,沈鸿烈冷静地对老张说“建造不如改造,改造效果来得快,并且还省钱”。老张嘿嘿一笑:“俺是大老粗,你说咋办就咋办,我只负责出钱”。
沈鸿列决定购买一艘淘汰的军舰用来改造。恰好这时听说德国一艘战舰要出售,他赶紧联系,最后把这艘德国海军物资运输舰买到了手。
沈鸿烈把这艘舰送去日本海军基地改造。,东北没有条件做这项工作,技术不过关。改造成功后,沈鸿烈将其改名为“镇海”号,这个名字灵感来自于北洋政府授予张作霖为“镇威上将军”这一称号。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镇海”号大展身手,这次直系吴佩孚一方落败,张作霖一方大获全胜。
▲张作霖
1926年,“镇海号”再次改装后,其前后货仓甲板上能搭载两架“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这就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弹炸死,同年12月12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镇海”号成为东北航警学校的练习舰和实习舰,这艘军舰为中国海军培养了大批人才。
1937年12月26日,全面抗战开始后,已是青岛市长的沈鸿烈决心实行“焦土抗战”,下令“镇海”舰等第三舰队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目的是构筑阻止日军南下的阻塞线,舰炮被拆卸由水兵组成炮队继续作战。中国第一艘飞机母舰“镇海”号以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为中国抗日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沈鸿烈
结语:我认为张作霖出巨资改造的“镇海号”舰不能称之为航空母舰,当时东北的空军驾驶员根本没有能力驾驶飞机降落在舰船上,“镇海号”充其量就是一艘能载飞机的大船而已。别把张作霖看的难么牛逼,当时世界上没几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假如航母这麽容易制造,中国还买俄罗斯的瓦良格号干嘛呢?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