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dns的服务器地址是多少,到底什么是云计算?
大家好,我是小枣君。
“云计算”很复杂?其实,一个小故事你就能看懂了——
周末快到了,李雷和他的几位小伙伴们约好,一起去春游、烧烤。
于是,到了这天,每个小伙伴都带来了烧烤所需的器材和食材:
大家带的器材和食材
(每人都带齐了一整套)
然后,他们就开始烤、开始吃...
烧烤结束之后,大家虽然都吃得很好,但是觉得并不开心。。。
为什么不开心呢?因为:
1 每个人都带着一整套的器材和食材,背包太重,很累
2 每个人都要搭架子,生火,穿铁签,抹酱料整个流程走一遍,时间太久
3 有的人木炭不够用,有的人却浪费了很多
第二周,大家又嘴馋了,于是,又相约去烧烤。
鉴于上次烧烤的经验教训,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提前进行分工。
分工方案如下(方案A):
在这个方案A中,李雷专门负责带木炭、烧烤架、打火机,并且全程负责把火烧好。
而其他4人,负责各自食材的烧烤。
当然,最后烤好之后,四个人给李雷一份自己烤好的食物。
这次烧烤之后,大家都觉得比第一次好多啦!
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 有人酱料用得多,也有人酱料用得少,既有不足,也有浪费。
2 韩梅梅、吉姆、露西、莉莉每个人都要负责各自食材的烧烤,觉得太累。
第三周,小伙伴们又又相约去烧烤。。。
大家商量了之后,进一步进行分工调整,推出了新的方案,如下(方案B):
在方案B中,李雷带的东西不变,工作分工也不变。
韩梅梅改成只带酱料、酱料刷、铁签,并且,全程负责穿铁签,烤食材,刷酱料。
剩下的3个人,负责带食材。
当然,烤好之后,3个人都需要给李雷、韩梅梅一份烤好的食物。
这次烧烤之后,大家觉得更方便了,很开心,很满足。。。
到了第四周。。。。。。
Duang...
李雷、韩梅梅、吉姆这三个小伙伴,瞅准了烧烤带来的商机,干脆合伙开起了烧烤摊。。。专门卖给游客烤好的鸡腿、鸡翅、羊肉。。。(这就是方案C)
他们三个人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结束。。。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枣君~
上面的这个烧烤小故事,不知道大家看明白了没有?没明白也不要紧,大家听我慢慢解释。
今天我要说的,是关于“云计算”的知识。
云计算,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如今是一个很火爆的科技概念,到处都能看见对它的宣传,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企业。
那么,到底什么是云计算呢?
实际上,关于云计算的解释众说纷纭,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比较流行的一种书面定义,是这个说的——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这实在不是一句人话。
如果让我来解释,云化就是把每个人手中的独立资源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地方进行统一管理,然后动态分配给每个人使用。而云计算,就是把计算资源集中起来,这个计算资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还有软件。
云化,集中化
嗯,是不是有点像人民公社的大锅饭?
换句话说,云计算就是让用户使用互联网来使用在云端的应用,数据,或者服务。
不同的用户,接入到云,获取资源
这些应用,数据,或者服务,就是云计算的资源。
云计算的结构里,这些资源是如何提供的呢?到底是怎么一个运作模式呢?
这里,就要提到三个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的词:
很多人搞不清这3个“ass”是什么意思。其实,它们是云计算的三种最常见的服务模式。
最底层的,就是IaaS——
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就是基础设施的意思,IaaS有时候也叫Hardware-as-a-Service,一下子就理解了吧?就是提供硬件相关的服务。以前,你要建个网站,建个FTP,需要自己买服务器和交换机等硬件设备,现在不用了,可以使用IaaS服务商提供的IaaS服务。
刚才的故事里,方案A的李雷,其实就类似一个IaaS服务商。
再往上,就是——
PaaS: 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P就是Platform,平台。某些时候也叫做中间件。基于硬件之上,平台开发都可以在这一层进行。PaaS服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等。
方案B的李雷+韩梅梅,类似一个PaaS服务商
继续往上,就是——
SaaS: 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这一层是和你的生活每天接触的一层,在这一层上,就可以直接访问和使用服务功能了!例如通过网页浏览器收发电邮,订购商品,查看航班信息等。在你的面前,就是具体的应用服务。
方案C,好基友烧烤摊,就是一个SaaS
游客们可以直接购买食物,买了就能直接吃,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无需自己去准备器材、食材、也无需自己进行烧烤。
以上3个“ass”概念,一旦你理解了,云计算你就基本上算是理解了。
怎么样,并不难吧?
其实,除了IaaS、PaaS、SaaS之外,现在还衍生出了很多相关的概念,例如BaaS(后端即服务,Backend-as-a-Service)、CaaS(通讯即服务,Communications-as-a-Service)、DaaS(数据即服务,Data-as-a-Service)。这些都是创造出来的概念,表达了你提供服务的层面到底是什么。
就好像我给大家提供知识,也可以算是KaaS(Knowledge-as-a-Service)。
云计算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采用的流行技术,就是因为它有这么几方面的优点:
1 能力强
云计算可以达到很庞大的规模,例如Google公司的云计算,就有100多万台服务器,这意味着超强悍的计算能力。
2 很可靠
云计算采用各种容灾措施,可以保证服务的高可靠性,比本地服务更稳妥。
3 灵活性
云计算很灵活,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规模提供相适应的资源,并支持动态伸缩,想多就多,想少就少。
4 低成本
云计算看上去很庞大,很花钱,但实际上,因为节点更为廉价,资源动态管理,所以,用户花的钱反而更少,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定制服务,控制成本。
总之,云计算作为一个新的技术趋势,已经在不断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网络等基础设施日益发展的支撑下,云计算将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也许在未来,我们人类的大脑也会成为云计算的一部分,那也说不定哦!
小伙伴们看完是否有一些收获呢?喜欢就为我点赞和关注吧!
短域名的原理?
短域名仍然遵守 URL 的标准格式,即:schema+host+path。schema 没什么好说的,host 部分,仍然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例如,t.cn 是新浪的,tb.cn 是阿里的(话说,新浪能抢到 t.cn 这个域名,也是够拼的)。这部分必定是需要 DNS 解析的。清理掉 DNS 缓存后访问短域名,抓包可以看到:而 path 部分,各家的实现方式就有区别了。总体来说,需要对原来较长的域名做一个压缩,压缩到 5-8 个字符。这就涉及到域名缩短后是否会重复的问题。以压缩到 6 个字符为例,a-zA-Z0-9 共 62 种可能,那么 6 个字符的组合就是 62^6,约 568亿,重复的概率已经比较小了。
短网址一般是采用一个非常短域名下,路径参数一般只有3-6个字符组成,非常简洁!
根服务器建设很复杂么?
在IPv4时代根服务器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其中包括技术限制以及授权等问题。不过科技的发展,未来平滑演进到新网络,在IPv6的部署上中国也能有自己的根服务器。
何为根服务器?根服务器实际上是全球总的DNS解析器,说白了就是DNS的最上层服务器。其作用就如同一个巨型的电话簿,把全球网站的IP地址和域名都记录在内。
而DNS服务器是用来解析通过域名查询到IP地址的,当查询到IP地址,本地计算机会通过IP地址与网站建立全新的连接,所有数据将会走这个新的连接路线。简单说来,用户通过域名访问之时,DNS服务器先进行域名解析,然后跳转到对应的网站。
根服务器建设是否复杂?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全世界只有13台根服务器,1个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
在IPv4时代,受限于技术限制以及网络传输等问题,必须让所有的根服务器数据能包含在一个512字节的UDP包中,所以根服务器只能限制在13个。每个根服务器还有相应的命名规范:单个字母命名。根服务器从A~M的命名方式也因而而来。
除了技术限制方面的原因,还有授权问题的约束。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科技的发展,未来平滑演进到新网络,在IPv6的部署上中国也能有自己的根服务器。早在2016年,亚太地区的IPvV4地址池也已经完全耗尽,没有新的IP地址可供分配了。IPv6的地址长度是IPv4的四倍,可支持更多的IP地址,因而推动IPv4协议向IPv6发展是极其有必要的。
IPv6的流量不断增长,但与IPv4相比,其总占比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可以说从IPv4升级到IPv6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未来IPv4和IPv6会长期共存也是必然。
在与现有IPv4根服务器体系架构充分兼容基础上,中国主导“雪人计划”于2016年在全球16个国家完成25台IPv6根服务器架设,事实上形成了13台原有IPv4根加25台IPv6根的新格局。目前中国而言,在IPv6根服务器部署中就含有1台主根服务器和3台辅根服务器。
三大基础电信企业的超大型、大型数据和中小型IDC已全部完成IPv6的基础设施改造、阿里这类互联网巨头纷纷率先推出了面向IPv6的推进计划…当然了,要平滑演进到新网络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同时也要考虑业务应用场景、用户规模、未来的网络发展等种种需求。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已经超过美国了吗?
自从2015年全国两会上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一把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大火就此被点燃。而到了在这一次的两会期间,“互联网+”更是成为了最热门的关键词,而它背后所折射出的是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大潮。
在过去二十年的互联网历史长河中,都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模仿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然而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有相当一部分都获得了茁壮的成长,其中有很多都已经发展壮大,有的公司甚至在规模上不亚于它的前师。刘旷认为,到了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呈现出超越美国前辈的势头,甚至说来,美国硅谷的企业也有值得向中国公司学习的地方。
百度因地制宜,快速转型超越谷歌
不可否认,谷歌作为一家科技互联网巨头,有很多让人值得尊敬佩服之处。谷歌今天在PC端的搜索市场,仍然是全球霸主;谷歌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23.710, 0.09, 0.38%)等人工智能高科技,仍然让全球很多科技创业公司顶礼膜拜;不过,谷歌在移动互联网的战场却几乎一败涂地。
先来说说谷歌的安卓手机系统,真正的赢家并不是谷歌,却是三星和中国的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尤其是中国的手机厂商。中国的手机厂商们通过把谷歌安卓系统加以改良后,把它变成自己的安卓系统,借此打造自己的手机生态,最为显著的就是小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谷歌的安卓系统最终为安卓手机厂商们做了嫁衣裳。
再来说说谷歌的智能手机,谷歌对于苹果手机的成功只能用羡慕二字来形容,然而不论是谷歌收购摩托罗拉,还是谷歌自己研发的nexus手机,都没能让其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尝到甜头。继安卓系统布局移动互联网失败之后,谷歌借助智能手机进军移动互联网也只能用失败来终结。
最后我们来说说谷歌的移动搜索,谷歌移动搜索的市场份额明显不如PC搜索,移动广告收入在量级上就更比不上PC搜索广告了。尽管谷歌对外宣传自己的移动搜索市场在部分国家地区正在超过PC搜索,但是这远远无法掩盖谷歌搜索在移动端用户的动力不足。
对比谷歌与百度的最新财报,我们就会发现,谷歌搜索90%的收入仍然是来自于谷歌联盟广告。相比之下,百度除了广告之外,在移动端的O2O、移动应用分发、OTA等都让其获得了更广泛的收入来源,今天百度在移动端的收入和流量都已经超过PC端,相比之下谷歌就有些相形见绌了,移动端在谷歌所占收入比例并不高。谷歌正是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开始偷偷向百度学习,首先便是向百度学习如何移动转型,例如最近谷歌调整将搜索页右侧的广告调整到搜索结果置顶的位置,其实就是在为移动端广告显示做调整。
除此以外,谷歌开始向百度学习发展O2O,不过相比百度的O2O而言,尽管谷歌推出了水电工、装饰工等各类家政服务,并与Ticketfly等三家演出票务公司合作,在谷歌网页和地图搜索中整合销售现场演出门票,以及附近餐馆推荐,但谷歌的O2O一直不温不火。显然谷歌在O2O并不火热的美国市场难以大伸拳脚。
移动互联网O2O已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比之下,百度基于对中国用户的理解和观察,因地制宜,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生态链,从百度糯米、百度外卖等生活服务类业务,到医疗、教育、金融等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新兴业务,百度为用户提供了从搜索信息、服务产生到交易完成的一整个服务闭环。
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百度在技术上也超越了谷歌。百度的语音交互技术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列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已经远远超过谷歌、苹果等竞争对手。语音识别技术在未来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应用会非常广泛,可以说哪家公司能够在这项技术上占据优势,从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这家公司占据了未来。最为重要的是,语音识别技术在未来的移动搜索会占据主导地位,想要继续称霸移动搜索,拥有领先的语音识别技术至关重要,谷歌尽管也在Google Now等产品上用到语音技术,但相比百度的进展,谷歌还是摸不着门道,最近投资中国移动语音搜索公司就是为了弥补这一落后。
京东布局全球物流网络建设,超越亚马逊
很多人都清楚,京东能够有今天的电商规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借鉴了电商巨头亚马逊的模式。京东当年向亚马逊取经,向制造商和经销商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产品,存放仓库后,迅速安排物流,然后将货物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才得以在淘宝称霸的中国电商环境下获得迅猛发展。以至于今天的中国电商市场,在C2C和B2C领域分别被淘宝和京东瓜分。
京东用完善的物流系统确保其对阿里巴巴的竞争优势
而京东在学习亚马逊的过程中,最为成功的一点,也是眼下京东商城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京东的物流系统。京东斥巨资改善基础设施,打造了一套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能够以更快速更放心的服务为用户送货上门,这让其具备了相对于淘宝、天猫的竞争优势。而在发展电商的同时,京东金融也获得了较快速的增长,并成为了国内互联网金融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对于亚马逊来说,今天它在电商领域面对的最大竞争对手是阿里巴巴。面对着阿里巴巴全球化的挑战,亚马逊也开始向京东学习,试图通过打造完善的全球化物流配送体系来确保其对阿里巴巴的竞争优势。最近数周,越来越多的传言称亚马逊计划打造全球性物流网络,亚马逊希望绕开中间商,直接从全球商家收货,然后低价购买卡车、飞机和船舶的货舱。商家将能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预订货舱,实现亚马逊所谓的“无缝的一键国际贸易快递”。
此外,对于亚马逊来说,互联网金融也是它比较失败的一点,作为全球最大的B2C电商,亚马逊的互联网金融进展却非常缓慢。一旦亚马逊的全球物流体系建设成功之后,我猜想,亚马逊就会开始向京东学习并开始涉足金融服务领域,全面进军互联网金融。
小米独创发展模式和智能硬件布局,值得苹果借鉴
很多人都清楚,小米手机能够成长到今天的规模,在很多方面都借鉴和学习了苹果的经验。不过小米并没有完全采用苹果的模式,而是加以了改良,苹果的硬件产品价格昂贵,占据了苹果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小米则反其道而行之,硬件产品基本零利润,而是通过基于硬件基础之上打造自己的软生态,并将依靠软生态来实现自己的利润目标。
苹果本着专制的心态,小米则完全采用开放的心态,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两个完全对立的生态系统。尽管苹果仍然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但小米的成长速度却是苹果不敢小瞧的,凭借着独特的营销模式,小米已经成为互联网+硬件领域的新星。
小米已经成为互联网+硬件领域的新星
苹果最开始认为小米有威胁的时候,是在iPhone5手机上市之后。苹果眼瞅着自己的市场份额一天一天往下降,小米等为代表的中国厂商手机却凭借着低价获得了较大的突破,并开始一步一步吞食自己的市场份额。显然苹果怀疑自己的模式,于是开始试图推出廉价版的iPhone5C,不过产品并不成功,反而降低了品牌价值。随后iPhone6手机又开始模仿安卓厂商推出大屏手机,获得了不错的成绩,iPhone6以及Plus很受粉丝欢迎。
当然,不论是从品牌价值还是从公司规模上来看,眼下的小米与苹果还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不过小米在未来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也就是在智能硬件方面的布局速度明显要快于苹果,并正在逐步形成小米智能硬件生态圈。相比之下,苹果作为巨头,在智能硬件方面的布局并不够灵活,如果苹果不能加强自己在智能硬件方面的布局,未来被新的公司所颠覆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以上谈到的也只是部分案例,美国硅谷向中国企业的效仿才刚刚开始。
此外,微博效仿twitter,也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社区sns交友平台;至于淘宝,当年也是效仿ebay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电商集团;腾讯就更不用说,效仿了icq和微软MSN。
过去一直都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学习效仿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中国已经在电商、互联网金融、在线视频、O2O等众多领域开始超越美国。从谷歌学习百度转型移动互联网、亚马逊学习京东打造物流体系对抗阿里巴巴等来看,这仅仅只是中国互联网崛起的开始,正在不断有越来越多的美国科技公司以及创业者开始效仿学习中国的互联网企业。
从模仿到创新,为什么中国互联网能逐步崛起?
模仿了数十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正在开始不断创新,不论是从商业模式来看,还是从技术来看,创新都正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冉冉升起。刘旷认为多方面的因素正在促使着中国互联网快速崛起,同时这些因素也将会继续带动整个国内的互联网在未来全面超越美国互联网。
1、政策支持和推动
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要都要高,而以互联网+为主导的经济新形势早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过去以出口外贸、房地产等粗放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也正在悄然转型,消费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火车头,我们从电子商务以及O2O带动中国的消费市场就完全可以看出,互联网对于中国的经济正在起着巨大的贡献作用。政府层面对于互联网的推动力度强,这也是中国互联网涌现勃勃生机的核心动力。
2、巨大的人口红利
很多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回来的好友告诉刘旷,这些国家地广人稀,要想搞个互联网创业,很难达成用户规模效应,这恐怕也是这些国家互联网产业发展并不迅猛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互联网用户规模接近7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也接近6亿,庞大的网民用户规模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也给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很多西方国家,一款APP的用户数量如果能够突破百万就可以称作是小巨头,但是在中国市场,百万用户规模的手机APP并不算什么。而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普及率日渐提升,中国的网民数量规模还将会继续扩大。此外,人口红利还为这些互联网公司提供了充足的低价劳动力。
3、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
过去几十年,中国互联网创业最大的一个不利影响就是风投资本的缺失。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到中国市场,中国已经连续21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首位。此外,过去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创业,几乎很难得到投资界的认可,商业模式也不被他们所赏识;而今到了现在,投资界疯狂追捧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融资对于很多科技创业者来说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4、浓厚的互联网创业氛围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进,互联网+的创业正在开始渗透到一二线城市,不论是社会从业者,还是在校大学生,都纷纷涌入到了互联网创业大军,互联网创业热潮高涨。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厦门、武汉、杭州、广州、重庆等一二线城市,互联网的创业氛围与环境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创业浪潮也一波高过一波,正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行业独角兽。
中国互联网能助力中国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
说实话,我非常看好中国互联网。为什么?
过去一年,互联网+席卷了传统服务业,O2O得到了全面爆发,尽管去年一年时间倒闭了数千家O2O创业公司,但是也因此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O2O独角兽,未来传统服务业升级为O2O的平台还将会越来越多;
过去中国的传统制造业给世人一直都是廉价、低质的形象,在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之际,中国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一带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外贸很快就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眼下,互联网+正在开始全面涌向中国的传统制造业,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新型中国制造业也正在逐渐抬头,这将能够全面提升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企业运营效率,同时以智能化、新能源化等为代表的新型制造产业链也将会逐步形成,互联网+能够让未来中国的制造业真正走向品质、品牌时代;
而在互联网+席卷传统服务业、传统制造业的同时,我国的农业也出现了盎然的生机。农村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等新型农村经济正在形成,互联网+将帮助整个农业实现全面升级,中国的农村互联网创业正在涌现越来越多的新机会。
基于互联网的中国经济产业,有机会让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未来不仅仅只是美国互联网公司模仿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企业也都会效仿中国。
阿里邮箱登录显示网络不可用?
邮箱登录显示网络不可用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网络连接问题:可能是服务器或网络连接出现故障导致。
2. 系统配置问题:可能是服务器或网络配置出现了问题,导致无法识别阿里邮箱。
3. 网络防火墙问题:可能是网络防火墙设置不当或没有正确运行所需的规则。
4. 网络故障:如果阿里邮箱所在的网络出现故障,例如无法连接到公共WiFi或其他网络,也可能导致无法登录。
要解决这些问题,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尝试重新启动服务器或连接网络。
2. 通过系统管理工具(如SimpleMail Explorer)来解决系统配置问题。
3. 检查网络防火墙设置并允许其连接到你的阿里邮箱。
4. 如果网络故障,尝试连接其他网络或使用其他服务来登录。
如果以上方法仍无法解决问题,建议联系阿里邮箱的客户服务或技术支持团队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