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os攻击自学,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Vlog视频创作者?
vlog中文翻译为视频博客,Vlog的主题没有限制,可以拍摄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分享身边看到的趣事,还可以分享自己做某件事的心得经验,值得注意的是,vlog注重记录,视频主角就是拍摄本人,视频讲究真实、自然,但也包含特定场景的设置、转场等。
想要拍出优质的vlog,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拍摄主题
虽然vlog是记录我们的生活的,但也要有主题,流水账似的视频是没有人观看的。拍摄的内容要有特色,要能够调动用户的情绪,引导用户主动点赞,即使只是简单地拍摄普通的一天,拍摄前也要想好,今天要做什么,要到哪些地方,哪些情节是比较有意义的值得重点拍摄的,还有拍摄的场景、拍摄哪几个人物等,都要提前做好计划。
想好之后记录下需重点拍摄的内容,规划好先拍哪些情节,拍摄时才不会混乱。其次,拍摄时要注意情绪的管理,愉悦的情绪能够带给用户快乐,也能让用户明白自己拍摄这个视频所表达的内容,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要保证真实,弄虚作假的内容,你也不喜欢看吧,真实不做作的内容才能持续输出。
2. 拍摄设备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vlog无人观看是因为设备,于是根据网上的建议买了一堆设备,结果钱花了但问题依然没解决,其实拍摄vlog不需要多高端的设备,视频的优劣与设备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现在使用的像素高一点的手机就足够了,最多再购买一个稳定器,特别是刚加入的新人,在还没赚到钱时,完全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购买设备。
3. 后期剪辑
一般情况下,我们拍摄的素材会分为很多个,想把几十个视频合成一个连贯的vlog,就需要我们找出重点了,几个小时的视频要剪辑成3到5分钟的短片,很多情节都是要剔除的,这是就要到相关的软件了,手机端可以用爱剪辑,快剪辑,电脑端可以用PR,都是比较实用的剪辑工具。在编辑视频时,适当地加入一些文案、特效、音乐等,可以提高视频的观赏性。
Vlog记录的是创作者平淡真实的生活,想要让用户愿意付出时间观看你的视频,关注你,就要让用户从你的视频中看到不一样的生活,从你视频中得到全新的体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粉丝、流量都不用担心,成为vlog达人指日可待。
游戏主播的收入一般是多少?
谢谢邀请,主播主要分为签约主播和个人主播两种。一般来说个人主播收入很少几乎接近为零;而签约主播又分为个人签约主播和外签主播,个人签约主播基本工资(规定时长)+礼物分成+平台广告,这些人算和经纪公司签约的主播所有收益和平台五五分之后,主播和经纪公司在进行收益的分成。外签主播就是那些头部主播占据着流量和热门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反向抽烟的PDD、张大仙、韦神等等这些,他们的收入=基本工资(签约费/签约年限)+礼物分成+平台广告,他们这些有的还会有自己的小店或者接一些广告。
说的都是头部的主播,一般的小主播长期在直播的一个月也就400块钱。最多的可以超一万,所以你不要把这当成职业。
我将从以下三方面回答你的问题一平台基本收入、二平台礼物分成、三额外收入。我就拿斗鱼举例子。
基本收入签约主播的基本收入都是签了保密协定的我们不能知道真实的数字
个人主播的收入没有底薪收入基本来自礼物和打赏分成,你真的才华横溢像主播女流那样高考状元、清华毕业、北大硕士本科期间自己制作视频就能有五百多万点击量还好,有人看一些,重要的是材质平庸的你,游戏技术烂还不幽默想空手套白狼,你怕不是当别人都是傻子吧往你身上砸钱咋的你貌似潘安啊。新人怀揣着年入百万的梦来,必究黯然退场。
平台签约主播:不太出名的我不清楚,只能大概估计2000左右,能满足个基本温饱不知饿死的程度,他们这些人一般只要能够达到平台要求的时长就会有底薪。当然也不是没有希望
外签主播:我们可以从内部流出的信息来推断!有次德云色直播后,西卡忘关直播然后查看了后台,我们看到当天的收入为9000,我们按照平台主播五五分,主播应该拿到4500按照一个月开播20天的话,那么一个月收入90万.按照2020年适用税率35%的情况计算应纳税所得额895000.00元,累计应缴税款227330,税后收入672670元。这大概就是中上部主播的大概收入,大家可以以此为对照按照粉丝倍数来求得自己喜欢主播的大概收入。
礼物分成斗鱼:如今礼物
超级火箭2000元/个,游艇1314元/个,火箭500元/个,飞机100元/个,办卡6/个,弱鸡0.2元/个,赞0.1元/个
鱼丸:可以免费领取,观众的领取途径:1.每日签到、2.做任务、3.在刷火箭的房间领取。鱼丸值多少钱呢?大概1t=1000块,但是平台要扣掉20%的税,100w=1t鱼丸,大家心里有点数了吧!
火箭:500块,当你刷出这个礼物的同时钱就到了主播的腰包里,不会等到月底的时候在结账,同时平台拿走50%。
666:6块,主播、平台五五分
赞:1毛,别看这个少同样也是五五分
高级酬勤:50块,领取条件是主播每月直播达到一定时间(这个时长逐渐在减少,计算可能是一天2时间或3小时)
100元/个飞机:主播拿走80%的分成
额外收入首先看一下官方吐露的平台头部主播的收入!
前三位分别是会反向抽烟的PDD2774.86万、旭旭宝宝1351.09、一条小团团465.45万。这就是主播行业头部流量最强的三个人,也是挣钱最多的。从他们三个的数据可以知道即使头部差距也是非常大的第一名是第二名2倍,差不多是第三名的6倍,是第六名的9.35倍。
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排名第一的PDD,他每个月的礼物收入就有2700万,斗鱼平台的签约费至少三千万起步,再加上平时各种各样的代言、推广、广告收入绝对不会少于七千万,扣除税收按照40%来算4200万。
你以为这就是主播的全部收入了?众所周知那些头部主播都是加入公会利用公会老板为自己搭建更多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源以此组战队或者是建立工作室签约下有发展的新晋主播,让他们为自己打工挣钱。
不过这些都是少数头部主播才能做到的事情年入百万甚至于年入千万,但是整个主播行业只有2%的人能真真正正的赚到钱,剩下的基本上大部分一个月的收入只能满足于自己的温饱问题也更有甚者都不够电费流量费,你如果以为这行你随便做做就能轻轻松松的像他们一样年入百万财务自由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的内心真的有电竞梦的话也不要放弃,记得有次PDD直播的时候说他最穷的时候一个月只有九百块,住地下室吃泡面,有时候你只要挺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你就会发现前方就是彩虹从此一路丰硕。
最后这是我最喜欢的骚猪经典名场面
欢迎大家前来批评指正怎么学策划?
在学习营销策划之前需要看大量方案案例,然后直接拿着一个相似模板往里套(简单粗暴),当写完后给老板或总监看的时候,他们会给你很多的意见(这是真干货啊)根据他们意见反复优化,一个可以汇报的策划方案基本形成了。然后自己多写多交流多总结就会有自己的一套写策划方案的思路(下面有导图),总得来说策划职业容易进入但水比较深,如果想入行多多学习交流吧。
下面结合行业经验从四个方面来分享:1.确定营销目标;2.用户调查分析;3.营销策略&阶段目标;4.执行排期&费用报价。策划思路导图建议收藏此图当你能一个人从头到尾亲手做上一遍,无论最终效果如何,对你的能力都是极大的锻炼。况且当你老板问起你的时候,拿出这份东西给他看,相信他一定对你刮目相看。做营销的首要任务就是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到哪里去。 如果一个公司刚刚开始营业,业务路径和商业&盈利模式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就使劲砸钱投广告,一味地追求品牌曝光。那就是把钱往火里扔,公司里破产就不远了! 这个时候是你作为一个做策划的人要给自己公司把把脉的时候,诊断一下公司到底处于一个什么阶段,这个阶段应该做些什么事情。 我举个例子,我是一个新创企业的营销总监,那我首先就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测试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是不是能够走通。 我投下去的广告能不能给自己企业带来流量和利润。 比如说:1-2月进行商业盈利模式的测试,3月进行广告的投放,有预期地盈利。 那么我的目标就应该是:找出你产品针对的特定人群,然后想办法找到他们,到他们经常出没的群、网站等——比如:微博、QQ空间、社区、门户网站、知乎等等。设定好目标以后,就是目标进行分解的过程,我们基本把营销过程中的阶段分为3个:如下图。可以采用Office Project进行计划排期,排好以后还能直接导出甘特图。便于进度的查看!比如说,我的营销计划是送书活动,那我就针对不同渠道进行送书活动的测试,尝试获取数据,搞清楚哪一个渠道的人群对该活动的响应最好。流程图画好以后,接下来就是小样的制作,提交给老板拍板! 还有最最重要的就是整个策划下来,你需要多少钱,调用多少资源。这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制作成Excel表格,分析营销费用到底花了多少钱,也能反映出广告投下去赚了多少钱,当你全部做好提交给老板看时,他肯定崩溃了。策划方案是一个非常科学严谨的思维和验证过程,为什么这么做,依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这些都列清楚,有理有据,才能让看方案的人认可、执行这个方案。以上内容希望对你准备进入这领域有所帮助哈。如果我的分享对你有那么一点点启发和帮助,请:1.点赞我,防止失联;在自己的首页就能找到,非常方便2.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活动策划和运营技巧3.留言我,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私聊注:我是钉铛方案,混迹与品牌、活动、新媒体全网策划方案免费分享,公众号:【钉铛方案】该如何学习大数据知识?
我们身处一个“技术爆炸”和“共享、开源”的时代,先进技术的更新迭代速率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而且这些技术也不再闭塞,人人都可以接触并学习。终身学习已经是我们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一点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体现的尤为明显: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一方面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使我们面临难以高效学习和选择的窘境。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大数据知识,需要有相适应的逻辑和方法。
本文试图帮助各位读者用好各类“共享、开源”的学习工具以及学习渠道,躲过各类新手容易误入的“深坑”,以最小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优质地完成目标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本文首先分析了时代背景,继而对目前大数据领域的人才梯队进行了划分,最后给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才从菜鸟到高手的进阶指南。
一、背景铺垫
“技术爆炸”以及“共享开源”是这个时代最有特色的标签,笔者认为二者是互为因果且紧密联系的,首先在“技术爆炸”的时代,对于走在技术发展最前沿的研究团队来说,“技术变现”的最好手段就是“共享开源”。反观互联网、移动互联发展成熟之前,信息是十分闭塞的,某项技术创新一旦出现就需要第一时间注册专利,技术需要靠政府来保护,而技术变现的唯一途径就是出卖专利或者组织生产形成产品。
现如今互联网及移动互联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新的信息会以极低的成本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所以处在技术前沿的研究团队仅需要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工作成果上传到“arxiv”或者“github”之类中立的共享、开源网站,便会立即得到全球舆论的共同保护,这样的力度要远远强于某个国家的专利保护。
随后,只要新技术确有应用价值或者学术价值,那么各类资本巨头、科技大鳄以及相关的各类组织便会排着队上门送出丰厚的offer,对于前沿团队来说,技术变现的时间点要远远早于技术产品化的时间点。
其次,因为“技术爆炸”总有新的技术等待着前沿团队去研究发现,所以前沿团队保持领先的最好方法不是捂着现有成果不放,而是尽快“共享开源”实现变现,然后投入到新的研究工作中。
最后,“共享开源”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技术爆炸”,无论任何技术、科技的长足发展都需要一个庞大人才体系来支撑,反观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分享知识、培养人才的渠道主要是“学校”,这一渠道不但形式单一而且往往具备相当的门槛,会将相当一部分“有志青年”挡在门外。
而在如今这个时代,知识传播最快速的渠道是互联网,由于“共享开源”,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最先进的学术、技术理念忽然间没有了任何门槛,面向全部个体无差别开放,结果就是只要某一技术、科技领域有了很大的突破并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那么相应的人才梯队会在短时间内自动补齐跟上。
站在大数据学术前沿的研究团队只需要一往无前地开拓疆域,其后的人才梯队随即会自动开展“新技术论证”及“技术产品化”等“保障”工作,保障这一技术领域及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进一步促进资源向金字塔尖的前沿团队汇聚,支撑其开拓工作。
我们将上文提到的人才梯队划分为:菜鸟筑基、初入江湖、登堂入室以及华山论剑四个等级:
菜鸟筑基:本阶段的人才以大数据基础理论的学习为主,尚不能胜任真实的项目或者工作;
初入江湖:本阶段的人才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大数据实践的能力,建议通过实践(做项目、打比赛等)来更好地带动学习;
登堂入室:本阶段的人才需具备大数据科研论文的调研、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成功地将论文中的算法进行复现;
华山论剑:本阶段的人才能够独立地开展大数据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具有发表原创性论文的能力。
下文将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大数据人才,给出不同的修炼、升级建议。
二、菜鸟筑基
1. 最好的资源往往是公开的
读过背景铺垫后相信已经不需笔者再解释为什么最好的资源往往是公开的,在此直接给出一些获取高质量资源的渠道。首先推荐国外的三个网站,分别是“Coursera”、“Arxiv”以及“Github”。
Coursera是全球顶尖的在线学习网站,由业内极具学术造诣及分享精神的大咖创办。Coursera上的课程相对比较基础,应该是“小白”起飞最好的平台,在这里推荐吴恩达(Andrew Ng)开设的“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对于国内学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英语了,在这里需要明确一点,如果各位想要成为真正的高手,那么英语是永远绕不过去的坎,业内最新、最好的资料无一例外都是英文,即便是来自国内的顶尖高手在发论文时都不会选择用中文。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英语并不应该被当作一门“学科”来学习,而应该被当作“工具”来用。具体的做法也没有捷径,就是看到不懂的单词立即查,单词不用刻意去记忆,下次遇到不会就再查一次,一切以快速弄懂句子含义为目标。
Arxiv以及Github是各位读者未来会特别常用的两个网站/工具,Arxiv上有最新最全的共享论文,论文中会对各类算法进行详尽的阐释,Github上有最新最好的开源代码,这些代码往往是对某种算法的实现,具体的使用方法网上有许多教程,在此不做展开。
读者可以简单的理解为Arxiv是修炼内功的地方,而Github是修炼外功的地方。只练内功不练外功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但只练外功不练内功又往往毫无威力,一定要内外兼修。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一个神奇的网站名叫“gitxiv”,会帮助各位找到论文与代码的对应关系。
2. 不要看书、不要看书、不要看书
一门学科怎么入门呢?菜鸟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最容易踩入的“深坑”就是找一本权威的书来从头学起,一旦踏入此坑,轻则荒废自己数周时间,重则对某一门学科彻底失望终生。首先好书本来就不多,往往可遇不可求。其次即便遇到好书,为了保证学术性,书中用语往往“严谨”但难懂,且会从学科的早期历史为读者打下“坚实基础”,讲到最近的技术手段时又戛然而止。最后,就算读者倾尽数月之功力,坚持读完了,笔者可以用血淋林的亲身实践告诉你,书中前半部分的内容一般人肯定会忘的。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果各位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有高人/导师指点,给出了相应领域内必读好书的名录,这一类书还是值得一看的。不过在看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纠结于某些细节问题,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记下来,这类细节往往会在各位后面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场景下恍然大悟。
正确的做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好书是用来查的而不是用来啃的,什么时候来查呢?下文会逐步解答。
3. 找对好基友,连滚带爬往前走
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单打独斗,凭着跌落断崖后找到一本秘籍闭关几年就能横扫天下的时代了,无论是像Hinton(推翻了BP算法的BP算法之父)这样的泰斗,还是像何凯明(发best paper像一般人发paper一样容易的神奇学霸)这样的新秀,都处在各自非常靠谱的团队中与小伙伴们共同探索。好基友不需要多,有一两个真正靠谱的就已经足够,至于队友的重要性后文会慢慢阐释。
菜鸟筑基这部分最后要给出的建议就是,千万不要在这个阶段停留太久,不要等“准备好了”再去着手实践,因为这里的“准备好了”往往包含菜鸟的不自信,不去进一步提升自己是永远准备不“好”的。一般情况下,想做“计算机视觉”或者“自然语言处理”等偏AI方向的同学在完成吴恩达的《深度学习》课程后,想做“数据挖掘”的同学在完成吴恩达的《机器学习》课程后,就可以选择相应的实践项目准备进入下一阶段了。
那么我们该选择什么实践手段呢?最佳的情况是有大神带队做真实项目,但是这样的机会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在此不展开讨论。普罗大众型的办法是参加一个大数据比赛项目,现在国内的“阿里天池”以及国外的“Kaggle”都是开放式的大数据比赛平台,平台上会有各种组织发布的各类真实项目供大家实践、比赛。读到这里各位心里可能还存有很大的疑问:“就算学会了基本课程,在没有人带的情况下能上手实践吗?”,下文将陆续回答如何“连滚带爬”的进行实践。
三、初入江湖
1. 找到一个最高的baseline
这里的“baseline”可以理解为前人已经做出成果,当自己恰好需要去做相同工作时的参照。对于上文提到的情况,如果有大神带队进行实践的话,那么带队大神此前的实践经验就成为了全体小队成员的“baseline”。那对于没有“大神”资源的广大读者是否有更通用的解决办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读者目前对于一类问题无从下手,例如刚刚学完“深度学习”的课程,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做“自然语言处理”类的项目,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好国内的“万方”以及“知网”这样的论文查询平台,去查询相关领域国内普通高校的学位论文,这样的论文绝大部分都是中文并且会在论文中介绍大量的基础背景知识,正好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如果是对某一技术方的特定知识点不明所以,例如在做“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项目,但却不太了解“LSTM”,则可以利用好国内的诸如“知乎”、“简书”以及“CSDN”这类的知识分享网站,只要不是太新的理论,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博文或者解答。使用上述两类渠道的共同技巧是,多搜几篇文章对比着看。同一个概念或者技术,一篇文章很难全面描述清楚,并且由于文章作者不同,解释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如果各位遇到看不懂某篇文章的情况时,不用急躁,接着看下一篇文章就好。另外,前文提到的“好书”在这里就可以用来查了,读者会发现原来想记都记不住的知识点,只要“查”完并且“用”过,那么一般想忘都忘不掉。
这里对baseline所谓“高”的定义是,越接近学术前沿,实践效果越好,就认为越“高”。一般情况下,可参照的成果越“高”,中文文献就越少。
文章写到这里不知是否回答了上一章节提出的疑问,上一章节提到的“连滚带爬”指的就是我们在选定某一实践方向后,根据实践的最终成果再回过头来对我们的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目标性更强,参与者完全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学到的东西可以立即实践,从而避免“学过就忘”的尴尬。
2. 合理追求quick win
笔者曾经仔细地研究过为什么女生逛街会“不知疲倦”,得到的答案是,女生每逛一家店铺,看看店铺中的鞋子/衣服/包包就能得到一定的兴奋点,在得到一个兴奋点后就想着直奔下一个兴奋点。类比到我们做项目/打比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团队设置这样的“兴奋点”,让团队成员都能够享受到“quick win”的快感,来支持大家继续推进。
而取得“quick win”的关键是要将手中的工作/任务合理划分成若干“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子任务,这中间的细节过于复杂,在此就不展开讨论。一个teamleader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帮助团队合理划分任务而不断取得“quick win”,一个人只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无论技术高低都能够团结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3. 你最大的动力往往来自DDL(Deadline)
有那么一句成功学的佳句是“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这句话听起来很励志,但对于90%的人来说就是胡扯,我们回首望去发现每天叫醒我们的往往是“上班迟到后被扣的工资”或者是“晚到实验室后老板的杀气”,这就是现实,听起来很残酷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好它。具体到我们的升级以及项目推进中,能让我们不断向前的最大动力往往是“在DDL前无法完成任务后小伙伴们的鄙视”以及“完成quick win后带来的成就感”。
做好这一点除了上一小节提到的要合理划分任务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靠谱的teamleader不断的进行推进(push),每到既定节点后雷打不动的推进。最后要啰嗦一句,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梦想应该属于模型顶层的“自我实现需求”,如果一个人可以被“梦想”叫醒,那么这个人的其他需求应该已经被很好的满足了,所以我在这里真诚的祝福大家终有一天可以在早晨被自己的“梦想”叫醒。
四、登堂入室及华山论剑
如果有一天各位发现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需要不断地关注最前沿的论文,并且需要不断地尝试复现论文中的算法来用于实践,那么要恭喜各位已经跨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高手的行列了。登堂入室与华山论剑两个阶段的区分不是特别明显,因为论文读得多了,总会有些自己的新想法,这些想法经过实验验证后就可以去发论文。反过来,即便你发表过前沿论文也还是需要继续跟进其他论文。
1. 朋友圈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在这一小节的开始,笔者首先要端出一碗毒鸡汤,即便是在这个“开源、共享”的时代,学术/技术资源的分布还是极度不平均的,并且这样的不平均会越来越明显。究其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可以援引在清华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某校领导的一句话来阐释----“最有效果的研究手段就是与相当水平的同行当面交流”,翻译一下就是高手越多的地方就越容易产生高手,这会导致高端人才分布的越发不平均。
另外,做学术前沿研究的经济成本是很高的,国内某顶尖AI公司全球研发工作一个月的电费开销就能达到千万级别。即使是普通的AI项目,服务器、GPU的成本也会导致普通的研究人员根本无法找到充足的经费来支持自己的研究。
喝完毒鸡汤也要来一些正能量,虽然资源分布不平均了,但人才通道仍然是开放的,只不过门槛越来越高而已,我身边就有毕业四五年后,也能够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考上清华研究生,最终接触到前沿科学研究的例子。数据派就是一个汇聚了清华顶尖大数据/人工智能资源的开放组织,有心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组织~(主编现在可以把刀放下了,这波广告打的笔者自己也有些猝不及防)
2. 选择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这个标题听起来又像是一碗“毒鸡汤”,但这就是血淋林的生活带给笔者的经验。笔者见过某个算法团队自己闷头搞了几个月研究毫无进展,经过大神点播后一个月内完工的情况。
下面举一个更戏剧性的例子,自然语言处理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有过界限分明的两个学派之间的激烈交锋,一拨是希望通过语法规则来做语音识别的“规则派”,另一拨是基于统计方法的“统计派”,这两拨从事相同领域研究的学者竟然分别召开自己的学术会议,即便出席同一大会竟然也要分场开小会。
到了20世纪90年代“统计派”的识别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而“规则派”仅有不到70%,胜负已分(吴军老师的《数学之美》一书中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详尽有趣的阐述)。但试问如果有一名博士生在20世纪70年代将自己学术方向定为“规则派”,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他该做何感想?
到了“登堂入室”这个阶段之后,做好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选择不仅仅限于学术方向,也涵盖例如“做学术”还是“做产业”等等更广义的范围。一个可以参考的经验是,如果人生的重大决策失误,基本要用五年来挽回,大家要考虑清楚自己有几个这样的五年。
3. 唯一的限制往往是自己的妥协
看看本小节的标题,读者可能会觉得本文这下要以“毒鸡汤”收尾了。但其实在这里“妥协”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笔者认为它起码是个中性词。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最终都会达到某种“妥协”,而不妥协就意味着背后存在与现状不匹配的野心或者欲望,什么时候野心和欲望跟现实匹配了,也就一定会“妥协”。这就是华山论剑的秘密,每个能站在顶峰的人都必定抱着某种超乎常人的野心或者欲望,当然这里的野心或者欲望是广义的,也同样指对于学术的追求。
最后,“毒鸡汤”不负众望的要出现了,根据笔者的观察,每个人的“妥协点”并不是自己设定的,一般情况下自己也无法影响,所以每个人最终要走到的高度往往是确定的。
但从笔者的角度看来,并不觉得站在华山之巅就一定是好的,真正的“好”是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妥协点”,并且能够在自己的“妥协点”安安心心、高高兴兴的工作和生活下去,这才是最具智慧的选择。
酒店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偷偷预定酒店时,被经理发现了,吓了我一哆嗦,没想到经理不但没有训斥我,反而不怀好意地笑,然后以“老司机”的口吻向我传授了入住酒店的禁忌,这些小秘密让我直呼内行,让我对这次旅行更加充满期待,今天,我也分享给大家。
今年五一劳动节,因为调休的关系,变成了5天小长假,尽管大家对这种调休方式槽点不断,但既然这样安排了,我们就要试着去享受,我和女朋友就准备趁这个难得的假期去旅行。
以前出去住酒店,光想着方便就行,还真没注意那么多,经过经理一点拨,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踩了太多坑,吓得背后直冒冷汗。趁大家还没放假,及时分享给大家,避免大家误入坑中而不自知。
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无论何时何地,安全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外出旅游自然也不例外,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告诉我们:“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所以,入住酒店时,安全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在此,给大家4点小建议:
1、入住房间时,一定要先敲三下门。这不是在讲鬼故事,更不是在危言耸听,而是真的非常有必要。住酒店先敲门本是泰国的一种习俗,他们普遍信佛,认为世界上有鬼神的存在,而酒店这种密闭空间,最可能是它们的立身之地,所以,入住前先敲门就是在通报它们,以确保大家相安无事。
当然,我们作为“无神论者”,不可能相信这种说法,但出于安全考虑,入住前先敲门确实很有必要。
有时候,因为酒店系统问题,重复入住的情况时有发生。试想一下,当你打开房门的那一刹,突然发现里面居然有人,甚至见到更加不可描述的画面,你会不会惊慌失措。
这种桥段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比如王亚文王丽坤主演的《漂洋过海来看你》中就有这个镜头,两人还因此结缘,但现实中我们就不要想这种美事了,不被吓死就不错了,所以,入住酒店时一定记得先瞧三下门!
2、检查门窗是否正常入住酒店,通风采光都是我们的选择标准,所以,都会选择有窗户的房间,但入住时,一定记得检查门窗是否正常。
检查房门是否牢靠,窗户是否正常,通风是否顺畅,酒店走廊的摄像头是否正常,距离安全通道是否便捷,这些都是我们的考虑因素。
毕竟安全无小事,一定要将危险全部扼杀于摇篮中。
3、检查镜子、油画、插座等装置,排除安全隐患新闻上经常看到酒店发现微型摄像t的事件,即使是星级酒店,这种情况也不可避免。虽然酒店是正规的,但难免会有些人不怀好意,以入住的形式,借机安装这种东西。
小心驶得万年船,为了自己的安全,务必要好好检查一番。
主要检查的就是房间里的镜子、墙上的油画、吊顶处的灯具、烟感装置以及墙面上的插座等,这些地方最容易隐藏这些微小设备,一定要仔细检查。一旦发现,别犹豫,直接bj,坚决不能姑息养奸,纵容这种现象的存在。
4、远离门缝里的小卡p经常住酒店的“老司机”可能已经发现,现在酒店里的小卡p已经少多了,但它毕竟是一种产业链,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一些酒店里还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内,我们千万不要好奇,唯一要做的就是远离它。
这些小卡p都是陷阱,仅仅是诱惑你打开“潘多拉魔盒”的第一步,当你按照上面的电话打过去时,他们就会利用你的心理,一步步诱惑你走向更大的深渊。
一个同事就曾讲述过他的惨痛经历:同事一个人出差在外,深夜孤枕难眠,就抱着试试的态度,拨打了卡p上的电话,对方要了200块的“出台f”,同事觉得可以接受,就同意了。谁曾想,这只是掉入他们陷阱的开始。
之后,他们又以各种方式要钱,一步步被套牢的同事,只能花钱免灾,最后,不仅损失2000元而结束,还啥都没捞着,以后他再也不相信这些小卡p。
有些东西本身就是碰不得的,不要心存侥幸,及时远离才是最好的选择。
卫生环境不容忽视酒店虽然是封闭空间,但也算半个公共场所,卫生问题绝对不容忽视,酒店里有4样最容易被忽视却又最常使用的物品,我们一定要留意,说不定你以前就踩过坑!以后千万要留意!
1、水壶水是生命之源,出门在外,自然少不了喝水,但酒店的热水壶千万不要用,如果非用不可,也一定要多烧几次水,经过高温消毒后再使用。
水壶只是表面干净,但谁知道之前的房客素质如何,又用它盛过什么,万一装过不干不净的东西,想想都觉得恶心,能不用就尽量别用了。
2、水杯千万不要用酒店提供的水杯喝水。这些杯子虽然看起来干净,但那都是表面现象,实际上细菌极多,宁可喝矿泉水,也别用这些杯子。
有一次,我退房时,正好看到隔壁房间在打扫卫生,服务员拿起杯子在水管上冲了冲,顺手就用抹布擦干了,看的我一阵恶心。仔细一想也是,酒店里的杯子不像饭店的餐具,怎么可能专门进行高温消毒呢?
从此之后,我入住酒店,要么自带水杯,要么就是买瓶装水喝,再也没用过他们提供的杯子。
3、空调遥控器酒店里最脏的东西绝对出乎你的想象,它就是空调遥控器。不管是炎热的夏季,还是酷冷的冬季,人们入住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空调。毕竟不用我们单独交电费,有空调催又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它被无数人使用过,但因为它本身的特性,又使得它极少被认真清洁过。
对于服务员来说,只要确保遥控器没有遗失,没有损坏就够了,很少会认真地清洁遥控器,所以,它绝对是房间里最脏的东西,所以我们能不碰就不要碰了。
当然,和它并存的是电视遥控器,很多人入住酒店后,也会顺手打开电视机,即使不看电视,也想让房间里有点声音,不至于那么压抑,所以,电视遥控器也极脏,千万别吓按了。
4、马桶坐便器马桶是我们肯定会用到的东西,尽管客人之后,会进行打扫,但这种地方打扫费劲,还是细菌最易繁殖的环境,即使自己家都不一定打扫干净,又何况是酒店呢?
所以,入住酒店后,建议用水壶烧水,再给水壶高温消毒的同时,也用热水烫一遍马桶,如果还觉得不放心,也可以选择使用纸巾垫。
随时随地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上身。
正确选择入住房间绝大多数人入住酒店时,都是顺从服务人员的安排,开哪间房间就入住哪间房间,但要想住的舒适,我们也要选择行使我们自主选择房间或要求更换房间的权利。
事实上,很多酒店在人多的时候,会把稍微差一点的房间留给普通客人,而把好的房间留给酒店的会员。所以,自主选房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到底该如何选择房间入住呢?在这里,我以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几个小技巧:
第一、尽量选择高层或者顶层的房间。一般来说,总统套房、超级VIP的房间都是在顶层,为什么?因为风景好,安全又安静。虽然我们住不起总统套房,更不是超级VIP,但我们选择房间时,这个思路完全可以借鉴。
大多数酒店为了顾客入住方便,都会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过于喧闹。如果房间太低,难免会受到惊扰,影响睡眠质量,所以,为了我们睡的踏实,尽量选择高层的房间。
第二、远离电梯口附近的房间。尤其对于睡眠质量不好的朋友来说,这点更加重要。酒店都是24小时营业的,入住人员的时间不定,离开的时间也不定,半夜时间进进出出是很正常的事,电梯的运行难免对睡眠造成影响。
而且,离电梯太近,走动的人自然会不断从你门口路过,各种脚步声、谈笑声也可能影响你正常休息,所以,千万不要住在离电梯近的房间。如果服务员开的是这种房间,就及时换掉吧。
第三、选择户型方正的房间。酒店为了提高盈利,会充分利用空间,因此,我们总能看到各种奇形异状的房间,如果遇到这种房间,赶紧让服务员换了吧,它会严重影响你入住的舒适度。
我们习惯了方方正正的房间,这种房间让我们身心舒畅,而半圆形,缺角型的房间,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感觉,即使睡着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的到,所以,如果能够选择的话,一定要选择方正的房间。
第四、千万不要选择过度便宜的房间。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一间房间的房价明显低于其他房间,千万不要入住,不要因为贪一时便宜,而让自己后悔终生。
酒店不是慈善机构,绝不会平白无故提供一个超级低价的房间,这种房间一定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问题,要么是“不干净”,要么是不安静等潜在问题,所以,还是避免为好。
结语:酒店是异乡人,出差人的歇息场所,本是让人好好休息的地儿,但因为利益链和素质问题,导致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心情和休息,所以,选择酒店时一定要多维度衡量,选择舒心的酒店,入住满意的房间。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酒店的秘密吗?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探讨,避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