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欧洲韩国日本,日本韩国主要用什么社交软件?
日本韩国主要与欧美等国家同步。用的比较多的就是line,facebook,twitter,ins,当然youtube也算一个社交软件。
就日本人而言,用line的是最多的,相当于中国的微信。虽然line的使用范围远没有微信这么便利。line有个很厉害的功能,就是判断“这条信息是否已读”。
大家有时候用微信,看到了信息,但一时半会不想回,也就不回了。而line不同,读没读,都能显示的一清二楚。
line之后,日本人用的比较多的是推特,脸书也有人用,但年轻人似乎脸书用的多那么一点点,一些公众人物比较喜欢用脸书。但就我个人感受,日本人用脸书这样的社交媒体不算活跃。一个是日本人害怕暴露自己过多隐私,不太愿意发发发,一方面日本人性格内向敏感,总是担忧哪里发的不得体,引人嫉恨。
所以,笔者以前在脸书上,用日文介绍中国,笔者一些认识的朋友都不会轻而易举跟笔者点赞互动(可能是笔者内容做得不好吧,只能这么想)。
除了推特外,ins也是最近很时兴的潮流社交方式。不用说很多话,用美图美景来吸引人,比多说无益的文字要好得多。
社交媒体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不过便利的同时,也剥夺了我们的时间和空间。任何事情都两全难其美,这一点无论什么时代,都如此。
世界各国财政收入排名2021?
全球财政收入排名2021:第3名:日本 5.01万亿第4名:德国 4.20万亿第5名:英国 3.20万亿第6名:印度 3.075万亿第7名:法国 2.92万亿第8名:意大利 2.12万亿第9名:加拿大 2.02万亿第10名:韩国 1.80万亿20世纪后半期以来,国际经济发展呈现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的世界经济中中两股平行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潮流。
美军大量驻扎且无战时指挥权的日韩算不算独立主权国家?
算,世界上像我们国家没有外国驻军是在少数,美国在古巴也有驻军啊。古巴还反美。如果古巴没有主权的话,那肯定是做美国的顺狗了。有的国家小到没有军队,只有警察,还请外国驻军来保护自己,这也不一定丧失主权。还有就是日本战时指挥权还是在自己手里的,
韩国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个主动要求把军队指挥权交给外国的“主权国家”,但我也还是认为韩国偏向“主权国家”,因为现在的韩国政府还是代表大多数韩国人的合法政府,虽然有受很大的制约,偏向于半殖民地,但至少目前为止其还是一个“主权国家”。
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因为到现在为止朝鲜半岛还是一个死局,并且看不大任何解决的希望,各方势力都不乐意看到统一,而且两边统治,精英阶层同样不愿意看到统一,韩国在博弈中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出卖主权,保护安全。
有哪些值得看的日剧韩剧?
因为我平时刷B站较多,在这里我就推荐几部日剧吧。
《东京大饭店》,由木村拓哉、铃木京香、泽村一树主演,讲述了一群中年人开米其林餐厅热血追梦的故事。就是这样一部俗套的职业剧,配上山下达郎的片尾曲,却能带来久违的热血和感动。 故事还是那样开始的,一位天才料理厨师在经历一场事故后,四处奔波,遇到女主后重组昔日料理团队,再次向米其林三星奋斗。这样的剧情还要再配上尾花吃到好吃的料理时,会抬头望向天空的中二设定。但是这个剧,故事紧凑,节奏不拖沓,料理镜头精美,每个人物的特点缺陷明显,更关注每个人物的成长,就连爱情线也仅仅只是暧昧,点到为止。 尾花夏树,一位天才厨师怎会像表面上那样肤浅,这个自负冷漠的家伙,会为了徒弟背上骂名,会给艾米丽做爱心便当,会帮助不自信的主厨成长,他的细心和温柔总是藏在深处,然后慢慢的挖出。尾花自己也在一次次困难中明白料理的真谛。更重要的是他也越来越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如何与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相处,与之前失败的经历相比,尾花变了,他开始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再暴躁孤傲,这一切的改变也与早见伦子主厨的出现密切相关。
这部剧就没有料理解决不了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都会被尾花的料理所折服。而匠人精神也在剧中展现的淋淋尽致,专注、耐心、创新、精益求精,为了最好的料理,每个人都可以倾尽所有。剧中也以日本本土食材为主,力求在保留原有味道的基础上,做出精致的法式料理。本剧的料理监督是岸田周三,他也是Quintessence的主厨,也是唯一的一个,由日本人担任主厨的米其林三星法餐餐厅(餐厅名字多次提到,本人也在最后颁奖时出现),剧中餐厅GAKU,现实中的原型是日本东京的“INUA”餐厅,L'Astrance也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米其林三星餐厅。剧中所有厨师都对“米其林三星”有着强烈的渴望,那三颗星不仅是餐厅的招牌,更是对厨师最大的认可。
尾花最后邀请琳达,美食家琳达随着门槛日渐提高,直到有一天,无论吃到什么美食,都会无动于衷,而尾花有信心将那顶点打破,让琳达感受到最初兴奋的感觉。这剧亦是如此,带来熟悉感的同时,也带来最初的兴奋,收获热血与感动。剧情的每一个分支最终都会回到料理,每个角色都对料理有着自己的见解,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为了让顾客感受到精美的料理,细心的服务,即便GAKU最后未能获奖,GAKU还有那些认真做料理的人,也都令人敬佩。
偶尔的陈词滥调,却让人沉浸其中,俗套又鸡汤的剧情,却总能打动我们。这部职场奋斗剧,带我们找回最初的热血与兴奋,又能戳中我们的心,让我们为之感动。
《重生合租屋》(又名《Plage:有隐情的人齐聚的合租屋》)。主演为星野源,不禁感叹上一部还是人人拔刀相向的抢观众老婆的码农宅男平匡桑,这一步就是倒霉事连连、无意间注射违禁药物的小混混。这样的人设转变,我不禁扶额掩面,使劲鼓掌,表示大快人心。
这是一部压抑中夹杂着温情,温情中包含着阳光的日剧。在plage合租屋里,住着一群背负着沉重过去的人:因服用兴奋剂不巧被抓获正处于缓刑期的贵生,因为悲惨的过去而迷失本心的小池美羽,仍与前男友剪不断理还乱的矢部紫织,因犯罪而与恋人分离的服装设计师中原通彦,因杀人罪服役请求复审的加藤友树,以及笼罩着神秘袈裟的野口彰。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罪犯。罪犯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因犯罪而服刑役的人。而在大众眼里,罪犯,即罪大恶极之人。而在这部剧里的人,那些有隐情的人,真的就是所谓的罪大恶极之人吗?在我看来,其实非也。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期初只是觉得这部连续剧的名字奇怪,无聊的时候就想拿来看看。 这部剧不长,只有四集,讲述的是一位叫亚纪子的女性,在母亲突然去世后,把母亲的店铺加以改造,经营自己小店的故事。在经营店铺的过程中,亚纪子与周围的人、事、物进行着沟通。在与咖啡店老板、杂货店老板、花店老板、母亲以前的同事、自己的店员、作家老师、自己的弟弟、随意跑来的猫咪、自己的客人之间看似随意(个人觉得实际上是富有深意)的对话和互动中,渐渐了解了自己的母亲(我想:也许她之前对母亲有些不解和不满吧),也渐渐了解了自己的内心。 印象最深的是,在第四集将近结尾的时候,亚纪子在给自己之前担任出版社编辑时认识的作家老师写信,她说,自己曾经很想离开这座城市,也因为自己从出生开始就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而觉得自己很没出息。但是后来觉得是自己将自己束缚住了,今后将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经营这家小店。她觉得,自己变自由之后,与人的沟通才真正开始。
而自己,也曾很多次的问过类似的问题,生活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该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度过每一天,度过自己的一生。在已经度过的人生岁月中,回想起来,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拼命向前、获得周遭的肯定,但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忽略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于是在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时候,心情低落,患得患失。于是,在看到亚纪子的经历后,开始明白,无论我们身处何处,做着怎样的工作,经历着什么,都需要关照自己的内心。这并不是一句阳春白雪的口号,却是实实在在的需要。也许多数时候,我们需要妥协、退让,但是在必要的、合适的时候,还是要关照自己的内心,这样才是又真正生活了一天,而不是碌碌度过一天,只是日历又往后撕了一页而已。
而且就像亚纪子说的“自己变自由之后,与人的沟通才真正开始”,变自由之后,会用一种新的眼光和态度,去观察周围,以新的方式与周围的人、物、事相处,那样会让自己更舒服,而更加明白生活。
美国日本企业要撤出吗?
我是儿童故事撰稿人王叔,我来回答一下。
是的,美国日本都有要求本国企业撤出中国的计划。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虽然可能要对此予以重视,但结果估计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悲观。大家也不要过多恐慌。大家对美企日企撤离中国的关注,来源于三天前的两则消息:4月10日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向全美呼吁: 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应考虑撤离中国,美国政府愿意提供全部的“搬家”费用支持。就在同一天,日本政府同样呼吁日本企业撤离中国,并宣布提供20亿美元的资金用以支持日企搬回日本,2亿美元支持日企搬离中国转向东南亚等亚洲其他地区。
我们先谈一下美国。实际上,美国号召美企离开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奥巴马当政时期就已经喊出了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口号,甚至还将此点写入了国情咨文。到特朗普上台,喊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让美国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的声音开始无限放大。但结果呢?奥巴马时期就不说了,雷声大雨点小,美企人多数听听就算了。特朗普却是实实在在地想干成这件事。特朗普竞选总统时就喊出“美国优先”的口号,上任伊始更是召集苹果、谷歌等硅谷大佬共商制造业重回美国大计,在中美贸易纠纷中更屡次施压苹果。但事实是,苹果主要代工厂商富士康在美国建厂的计划一再受挫,甚至Mac Pro在2019年7月还从美国搬回中国生产,特斯拉更是顶风冒雨的在中国开设美国之外第一座海外工厂。
类似的打脸生意人总统的事还有很多。他要求通用关闭中国工厂撤出中国,结果通用没理他,还把美国工厂给关了;他要求哈雷公司不要关闭美国工厂,结果哈雷也没理他,转到墨西哥去生产了。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企业不听你的,你就算是总统也不能为所欲为。
特朗普用行政命令来干预企业行为,显然并不成功。原因很简单,这违背了市场规律。我们都知道,资本是逐利的,永远会向低成本、高利润地区流动——哪里有钱赚,投资就去哪里。其它都是虚的。而中国现在是能够让他们赚真金白银的国家。2019年8月特朗普就曾经发推文,威胁将引用IEEPA(1977年通过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赋予总统的权力,命令美国企业立刻寻找替代中国的方案,包括将美国企业撤离中国搬回国内,甚至断言这就是“最终结论”,结果美股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应声而跌,美国商会直接拒绝了特朗普的“命令”。
企业去哪里?会用脚投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2019年9月份的调查报告就很能说明真相。该报告显示,受访的美企中,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2年在中国的业务都盈利的美企比例高达97%,为2010年以来最高比例。另外,46%的受访美企表示其在华业务的利润率高于总体业务利润率,去年的比例为38%。另一个消息可能会让特朗普们感到更“受伤”:美企不只不愿意回国,反而还在增加对华投资。数据显示,仅2019年上半年,美企在华投资总额达到497亿元人民币,与过去2年相比有增无减。,中国市场很可能成为大部分企业在全球唯一一个业务出现增长的市场。因此,外媒调查显示,87%的受访美企表示,没有搬迁或者将业务转出的打算,因为他们离不开也舍不得中国市场。
再来说日本。日企撤出中国的消息,在媒体上出现得更早。
据资料,日本在海外投资的企业总共有7万家,其中约3.5万家是在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企业加大对华投资。后来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与材料价格的上升,加上中国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对环境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使得一批日本企业难以为继,首先是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撤离中国,其次是一些不符合中国环保要求的企业离开中国。2012年,日本企业出现了“中国+1”的投资战略。也就是说,在中国之外,再加一个生产基地。在这种战略的驱使之下,日本企业加大了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但是,日企实施的“中国+1”战略,只是把原先准备投资到中国的那一部分钱和项目,投资到了东南亚,并没有传说中的从中国大批撤离。这其实是企业分散风险的常规做法,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另外,由于日本本土的土地紧张,人口连年负增长,劳动力更是紧缺,那么多工厂搬回日本根本就不现实。如果迁移到东南亚和南亚部分地区,虽然劳动力很充足,工资低廉,也很年轻化,但这些地方也有很多缺陷:员工效率低,相当于中国工人的50-75%,还动不动就搞罢工;产业链不完整,基础设施也不完备,当地的施工环境也很难得到完善保障,因为那里没有强有力的政府和政策的支持,导致产业的起步和发展都不容易。这两年又开始有日企打算从东南亚撤回中国,就是这个原因。
那么,这几年为何陆续有外资企业成批撤出中国的消息传出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是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二是中国本土企业快速发展,部分外资企业丧失了竞争优势;三是贸易战导致关税的增加,成本增加,利润降低。四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当然还有企业分散风险的考虑因素等。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来来去去是很正常的事。
结论:针对美企日企撤出中国,我们其实没必要过度恐慌和解读。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产业链条以及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加上疫情期间政府防控疫情的卓越表现,相信会有更多企业来华投资。我们完全有这个条件,也应该有这个自信!
综上,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启发,谢谢!
【如有疏漏,敬请斧正!
我是儿童故事撰稿人王叔,敬请点赞,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