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托管所,学校提供课后托管?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现实:课后托管收多少钱,往往不是学校能决定的。
要求学校提供课后托管,是教育部门的明确规定。课后托管收费,也是教育部门允许的。至于收多少钱,各地情况并不相同。
有的地方家长不用交钱,这个费用是由当地财政承担的。但大部分地方,都是需要家长交钱的。交多少钱,一般都是本地教育部门统一规定的,学校并没有决定权。
打个比方,同一城区的几个小学,有的收600,有的收800,有的收1000。那收费高的学校的学生家长,自然会有意见:大家都在一个地方,课后托管的时间、内容也一样,凭什么我们要多交钱?
要不交钱,大家都不交钱。要交钱,大家都交一样的钱,就省去了很多麻烦。
具体到题主说的数额,每学期800-1000,真的很多吗?按每学期4-5个月计算,其实每月的费用也就200元。折合到每一天,也就不到10块钱的样子。对于正常的家庭来说,每月200元算不上什么大数字。
如果学校不提供课后托管,那不能接孩子的家长,只能选择一些校外的托管班、辅导班。他们的价格,只会比学校的高。
真是那样,家长连质疑收费高的机会都没有了。
再者,学校收的这个钱,不会全落在老师身上。有人认为,每个学生每天10块钱,那负责托管的老师,照看几十个孩子,一天就会有几百块钱的收入。
账虽然可以这样算,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家长交的这个钱,这里扣一些,那里扣一些。最后落到老师身上的,能有1/5就很不错了。
如果是因为觉得老师收入高才认为不合理,那明显是不了解“行情”。
话说回来,课后托管都是自愿选择、明码标价。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上,那就不上。如果家长嫌收费高,也可以不上。既想上,还不想花钱,总想着免费的待遇,那就不应该了。我是一位教师,专注教育领域。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关注。
为什么老外可以一个人带孩子而中国人要一家子带?
曾记否,当初,春晚舞台上,一人可以唱多首歌。而今,是多人,甚至是一群人唱一首歌,且,热舞相伴,让人目不暇接,头晕目眩。
带孩子亦是如此,咱不比老外,只比国人,不说城市,只说农村。当初每个家庭都是几个孩子,别说一个人带,简直就是无人带,大多是放养模式。而今呢,一个娇娃儿,可以说,至少有六双手护着,十二只眼睛看着,温室中培养着,三个家庭扶持着。既便如此,大人们忙地鸡飞狗跳,稍有闪失,还要相互责怨,人人喊累,人人叫乏。么原因?五个字:娇、宠、溺、爱、纵。关键是孩子娇,孩他妈也娇,生了孩子,是功臣,是公主,似乎是母以孩儿贵。再就是,闲人多了,家庭地少了,甚至是没地了,农活儿全都机械化了,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们,爸爸妈妈们,从农活中脱出身来了。
以前是什么,三夏、三秋农忙时,被称为“三抢”,即,抢收、抢耕、抢种。但是,无论怎么抢,三夏、三秋,也得需要至少一个月忙完,全都是人工,生产力落后,再怎么抢也快不起来。那种时候,谁还顾得上孩子,而孩子们却自在了,三三两两,成堆儿、成群,聚到一块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儿。也不用担心上学,更没有什么作业,学校放假了,老师们(大都是民师)也加入了“三抢”农忙中。
有句俗话说:关心则乱。如今延伸理解一下,正是关心则乱,才形成了关心愈忙。也就是说,对于孩子关心过度,乃至于养成了娇宠、溺爱,甚至是骄纵孩子的不良风气。含在嘴里,捧在手里,要天许半个,要月也去摘,一会儿要这,一会儿玩那,搞得大人们忙不迭,闲不下,能不乏、不累吗!而且,不仅是身体累,精神更累!细细想来,不就是孩子吗,吃饱、吃好,穿暖、穿好,讲讲卫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就行了吗!何苦那么溺爱、娇宠,用一片爱心,去惯养他(她)们一身的“毛病”呢!这样做,不仅仅是大人们劳心费力,其实,孩子们也累。我想听听你们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因为经历不一样,故事也肯定不相同,我是一个幸福的小女人,我聊聊我和老公的爱情故事吧。
我是香港媳妇,但为了照顾患病的父母,我在内地,老公在香港,我们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也许,在别人的眼里,两地分居的生活很辛苦,但我觉得有一个爱自己的老公,然后又可以陪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爱和被爱,都很幸福。爱,一个古老而又神圣温馨而又脉脉的字眼,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干净而又纯粹的符号,深深融入我们的生活,因为有心与心的交融,平淡无奇的生活,终因这爱的点缀与层叠而变得繁华且富有内涵。
异地之恋,仅仅是地理位置不在同一经纬度,只要两颗心互有灵犀,自然可以不苛求朝朝暮暮,即使隔着千里之遥都能感应对方的温柔气息。
我喜欢艺术,在照顾父母之余,我都痴迷在一大堆的手作材料里,玩手作坑很深,很烧钱,而老公永远是我背后那个最强大的支柱,让我能在自己喜欢的小乐园里随心所欲挥霍我的材料,创作出一个个美丽的作品。我们每天都通差不多两小时的电话,虽然有微信,但还是听到彼此的声音会感觉就在身边一样有亲切感,这种习惯很多年都没改变。老公还是我的垃圾桶,我的所有情绪都会毫无顾忌地丢下垃圾桶里,然后浑身轻松,脸上即有着灿烂的笑容。
虽然两地分居有很多思念与牵挂,但亲情也很重要,父母养我们大,我们陪父母老,照顾父母是子女的福分,每当自己完成一作品时,父母的眼光泛出的那种喜悦,那是我最欣慰的。
幸福不是财富的积累,也不是成功的必然,一个平常的心态,一种平淡的生活,同样会有幸福的人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信每一个相濡以沬的故事,都有最动人心弦的一笔,每一份情真意切的守望,都有最值得坚守的理由。
今年冬天中小学会不会提前放寒假呢?
去年因为疫情爆发,全国中小学放了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寒假,令中小学生无比怀念上学的时光。提前放寒假开心了学生,却苦了家长们了。那么今年中小学会不会提前放寒假呢?
我认为中小学不会提前放寒假,有以下这种原因:
第一,我国的疫情基本已经得到控制,我国有着丰富有效防疫机制,绝对是有能力阻挡病毒转播。
10月30日,钟南山院士表示,从全球疫情来看,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开始了,欧洲的英国和法国已再度强制“封城”。
随着天气变冷,病毒的转播性大大增加,大部分国外国家的疫情情况都会加重,尤其是美国,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不断增加,位居全球之冠。即使国外疫情这么严重,由于中国有一套完整的群防群控机制,有着丰富的防疫经验,按照目前的防疫制度和措施强度,中国暴发第二次疫情的可能性很低。
第二,提前放寒假,会给社会家庭带来不便的影响。
提早放寒假,意味着大量中小学生待在家里的时间变长了,这对于上班一族的家长增加了不少压力和麻烦。家长们都要上班,无法照顾孩子的生活。
而大量中小学生提早放寒假,这些学生肯定会有大部分到处流动的,这无疑增加社会的治安管理的难度。
其次,中小学生提前放寒假,就意味着学校的教学计划需要提前调整,这就会打乱学校的计划。
学校可能会压缩到平时的课堂里面,教师教授的内容就会更多,传播知识的速度更快,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能还可以跟上老师的进度,但是成绩一般的学生就会感觉很吃力,这样一来会造成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拉开,对于学生提前放寒假可能不是一件好事情。
现在新冠肺炎虽然在我国得到很好的压制,但是我们还是要预防为主,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抵抗力不是很强,更要做好防护措施,带口罩,勤洗手,做好自己个人卫生。
中小学生是我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家强!
今年疫情下孩子都推迟上学?
一方面,这是特殊时期要特别对待,这种时间也不会很长。另一方面,国家早有相关政策,双职工家庭疫情结束前,可以有一个在家带薪陪读,第三,陪读也是个形式,学习总归是孩子自己的事,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再陪读作用不大,关键还是要教育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由次产生学习的内升力,这样的话,上不上网课?怎么上课?在哪上课?陪不陪上课?就都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