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翰云,农村娶媳妇有什么传统习俗?
在我的农村老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封闭落后,接受现代文明少,不但农业生产沿袭传统的农耕方式,而且娶媳妇也基本上沿用传统礼仪。从男方“请媒人”到“娶媳妇”,要经历以下过程。
一,请媒人。男方的父母看中哪家姑娘了,要请一个可靠的人去女方家“提亲”。媒人一般都是能说会道之人(男女均可)。
二,提亲。也叫“取同意”。先由媒人带话给女方家,表达意愿,女方如果不同意,会说“姑娘还小,还要等几年”;女方如果同意,会说“树大要分桠,女大要离娘”,媒人就带上“遮手”(不能空手上门)的礼物(男方备的),正式到女方家提亲。媒人在女方家,会说男方家如何有家教,“男娃儿”如何孝顺,如何勤快等。
三,讨年庚。也叫“递书”。即先由男女双方将生辰八字请人写在纸上,交由媒人权衡,看男女有无相克、忌讳之处。如果没有,女方即通过媒人,向男方“派茶”。这次的礼物有点“重”,有“猪肉条方”,鸡蛋,红糖,面条,衣服布匹之类,价值两三百元,相当于公职人员好几个月工资。男方的生辰八字用红纸写了,封在套红信封里,一起交由女方父母收下。
四,订婚。也叫“装香”。女方通过媒人,向男方开出“彩礼”单子,定下“订婚”日期。这次男方需要准备的“彩礼”份量最重,一般要花费人民币一千多元(相当于公职人员一年半的工资)。“订婚”那天,由男方组织人马,在媒人的牵引下,挑着“彩礼”到女方,男方“子弟”要在女方家香案前烧香烧纸,磕头,完成一系列仪式。女方要组织家族中的人,陪好男方家来的人。
五,定“期程”。即约定双方嫁娶的具体时间。由媒人在双方穿梭,约定大婚的黄道吉日。
六,嫁娶。
第一天,女方姑娘“开声”哭嫁。在女方家族中嫂嫂的陪同下,姑娘开始哭嫁,用毛巾新帕子捂住脸,第一声哭道:“我的妈哟,呜呜呜呜呜,我的耐烦的父母啊!呜呜呜呜呜。”姑娘要哭得伤心,表示离不得父母。
哭完了父母,就哭家族中长辈,然后是同辈人。受哭的人都要打发姑娘喜钱,也叫“开口钱”。
姑娘在开哭前,已经将长发梳成髻,包了帕子,换了新衣,已经成了“新媳妇”模祥。女方家的帮忙人早已到了女方家,开始办厨了。女方家的香盒上已经燃烛,姑娘的陪嫁(上了红油漆的木制家具,床上用品,厨房用品),也在堂屋摆出来了,一派喜气洋洋。
第二天,女方家办“正酒”,四方亲朋扶老携幼,纷纷来吃酒。一般先送礼,后坐席吃酒。重要的客人来了,不但送礼要重一些,还要放鞭炮,以添喜庆。
每来一个亲戚,姑娘都要哭,表示不舍之意。客人受哭,一般要打发姑娘几角块把喜钱。
第二天下午,男方家迎亲队伍到了。在“礼生”(司仪)主导下,媒人将男方抬来的最后一批“茶礼”点交给女方家。这次“茶礼”也要花将近六七百元,相当于公职人员大半年工资。
男方人马到时,要有吹打,鸣鞭炮。女方家族中人要小心热情陪男方来的人。
第三天早上,先摆酒席招待男方来迎亲的人(也称“伕子”,帮人娶媳妇称为做伕),然后,唢呐锣鼓齐鸣,鞭炮喧天,已经哭了两天的姑娘最后哭一次父母,在女方司仪的主导下,将姑娘交给男方来的女司仪,女司仪将新媳妇(只有将人交给男方来的人,才能称新媳妇)牵上花轿,男方男司仪口念台词,招呼起轿。女方仪式到此结束。
去男方家的路上,扛(或抬)陪嫁物资的人可以走在队伍前面。女方送客(专送姑娘的亲人,姑娘父母不参加)走在花轿后面,吹鼓手走在花轿前面,不能混乱。
花轿到了男方家后,男方家的仪式开始了。(男方家早已准备就绪,鲜红的对联贴满房屋柱子,香盒上点了红烛,帮忙的乡亲们人进人出,同样唢呐锣鼓齐鸣,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
牵新媳妇。由男方家专门的“牵媳妇女客”从花轿上牵下新媳妇,新媳妇撑着伞,一起缓步走到男方家大门前。身上披红的新郎已经站在大门里边,一把接过新媳妇手中伞,让开,牵新媳妇的女客将新媳妇一把牵进新房(因为扛陪嫁的伕子到的早,床铺早已用女方打发的新铺盖、新床单铺好了)。
磕头。女方送客到了,新郎要在堂前,一一给女方送客磕头,客人受头后,要主动将新郎拉起,再下一个。然后送客被男方家的陪客请进另一处屋里,招待烟茶,瓜果。
烧纸。新郎要在香盒前,摆上酒菜,郑重其事地为祖宗烧纸,磕头。门外鞭炮大作。
摆酒席。烧纸完毕后,才能摆酒席。来男方家吃酒的人已经到了,人山人海的,先送礼(主要是礼金,专门有人登薄子),后坐席。酒席桌子要摆满整个院坝,吃完一轮,再摆下一轮。
与此同时,在另一屋里陪女方送客的酒席也开始了。下酒菜要安排得丰盛一些,几张桌子连起来,摆满了。男方陪客的男子一般都能喝会说,女方来的送客也有场面人物,双方借助酒兴,互致祝词,你敬我回,你恭我维,气氛也是热烈的。
送“送客”。送客的酒席结束后,送客们要到新房,与姑娘(女方的人只能这么叫)说句关心的话(一般都是孝敬公婆,与丈夫和和睦睦过日子),便出门与男方家的人告别。新郎要燃放鞭炮,将送客送出村口。
拜天地。唢呐锣鼓大作。在司仪的主导下,新郎新娘要跪在堂前,拜祖宗,拜父母,双方给父母敬茶敬酒。父母面对下跪的儿子儿媳,说一些劝勤劝俭、夫妻要和睦之类的关心话,有的婆婆娘还会送儿媳一件首饰之类的礼物。
拜天地后,男方聚亲仪式结束。吃酒的客人还在来,酒席继续摆。晚上闹新房,一般都是女人孩子去讨新媳妇的一把葵花籽,几颗糖。新郎一般不在场,成年男子也不参加这些热闹。
结束语:这种具有宗教虔诚般的农村古老结婚仪式,在文革中被作为“破四好”禁了一些内容,改革开放后又全部恢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已经被人们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农村的年轻人结婚,没有这么复杂,大大简化了程序。近几年地方文化部门为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收集这些习俗。可惜他们没有问到我。
能说几句关于中秋的诗词吗?
《平分秋色一轮满》皓月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满,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搓拟约同携手,更得银河彻底清。
我国有哪些诗词与月有关?
您好谢邀!中秋节快到了,我国古代诗人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与月有关的诗词。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泛名篇佳作。诗人们的作品意境融洽,情景交融,感情丰富,文笔多彩,朗朗上口,充分表达了我国人民对中秋佳节的敬重和愉悦之情。也有许多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其中,最潇洒的要数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下面几首也是与中秋月有关的诗词:
《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宵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望月远怀》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谢谢!祝您中秋愉快!
有哪些豪气的诗句?
1.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2.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中国人民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8,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9,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1,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12,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1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4,登泰山而小天下。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18,日后若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19,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2o,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1,双脚踏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
2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收楼兰终不还。
2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4,山登绝顶我为峰,海到无边天作岸。
25,与天地兮比寿,与曰月兮齐光。
26,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2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8,赤道弯弓能射虎,野林匕首可屠狼。
29,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3o,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3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33,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关山第一峰。
3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5,千磨万击还坚韧,任你东西南北风。
36,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8,老吾老以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4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41,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4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3,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4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4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47,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49,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
5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5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便种自由花。
5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3,不为五斗米折腰。
5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5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56,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57,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58,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1,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6,光明涵万物,磊落超群英。
67,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
68,志骄于业泰,体逸于安时。
69,名节重泰山,得欲轻鸿毛。
70,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7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72,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73,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74,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75,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7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77,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78,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79,廉官不酌贪泉水,志士不食嗟来食。
80,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81,名利是缰锁,富贵如浮云。
82,肝肠煦若春风,气骨清如秋水。
8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虎狼岂能被犬欺?
84,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
85,精神万古不灭,气节千载如斯。
86,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8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9,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便种自由花。
9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1,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92,天连五岭云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9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95,愿以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96,在天化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97,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98,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99,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100.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有没有什么诗可以表达自己不再年轻?
中国古诗词中描述年华易逝、容颜不在的古诗词数不胜数,比如,
苏轼的“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李白的“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辛弃疾的“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但若非要让我在这些古诗词中只选一句,那我会选李清照的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这句诗出自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全词是这样的: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主要描述的是自己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所见,所思,所感。
元宵佳节,正值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南方却早已天气融和,烟柳婆娑了。只是,天气虽好,景色尚可,却无心赏玩。因此,虽然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也只好婉言辞谢了。
为何无心?只因家国动荡、民不聊生,她不是游玩至此,而是避难至此的。要是换成普通女子,管它什么天下如何,只要有一席之地,可安肉身,有一瓢一饮,可立命,便可矣!要是佳节之际,再有好友想邀,逛个街,赏个景,那日子可算皆大欢喜了!
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风雨”,实际是国难当前,早已失去了赏灯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
可偏偏,她不是一般的女子,有家国情怀,更心系民生,没办法苟且偷生,将“暖风熏的游人醉”的杭州当做汴州啊!
回想当年的汴京,与 “闺门”女伴“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心情愉快地盛装出游时,那时是真的欢愉啊!可惜,好景不常,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飘流异地。
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时过境迁,虽又值佳节,还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倒不如把帘子放下来,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呆着吧!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这是才女李清照对红颜易老、“闺”心不再的真实写照,读之,感同身受的伤感之余,给我一种深深的苍凉和无奈感。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人人都说,见过世界、历过时事的女人最有味道,可又有谁知晓,她们的内心深处也最为荒凉凄苦呢?
比如,三毛,张爱玲等;容颜的衰老只是“老去”的表面,内心的沉寂和对生活热情的丧失才是真正的“老去”。
其他很多这类诗词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对年老色衰的感叹和对碌碌无为的感慨,却唯有这句,叙尽了孤傲女人老去时的沉寂、无力和苍凉之感,最为透骨、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