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到底好不好,信用卡到底应不应该使用?
可以使用,只要合理持卡,经常使用并按时归还消费账单,就会发现其中的好处。
信用卡又叫贷记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已成为当前人们支付结算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商业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对信用合格的消费者发行的一种信用证明。
持有信用卡的消费者可以到特约商业服务部门购物或消费,再由银行同商户和持卡人进行结算,持卡人可以在规定额度内进行透支。
一是获得银行信用额度。信用卡就是商业银行授予持卡人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持卡人刷卡消费后,在免息期内可享受相当于获得银行先垫付的消费资金。只要个人有稳定的收入,良好的信用,一定的资金流量等,一般可以获得银行在评估审核后的信用额度。而不需要象正常申请贷款那样要有担保、抵押等手续,方便获得。
二是方便消费购物。在购物消费时使用信用卡刷卡支付,省去携带现金的麻烦,不会因为现金放在身上鼓鼓囊囊,担心丢失财物。或是使用现金而误收误付假币等风险。
三是可以提高个人财务管理能力。通过办理各种信用卡,持卡人能与各家银行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服务关系,了解现信用卡业务、刷卡消费等知识,相应提高个人理财能力。避免个人对现金管理不善而遗忘、分散、不增值等,使手中的现金分分存放于银行生息增值,提高个人理财能力。如消费金额较大,个人手中的现金就可以灵活运用,或放置银行生利息或投资基金、股票等金融产品,可实现50天的免息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可以获得银行提供的服务附加值。为了吸引客户多使用信用卡,增强银行粘合度。商业银行信用卡都有使用积分管理办法,与商家合作推出各种优惠、促销活动,如会员优待、打折、刷单返现等,可以兑换相关礼品等。如赠送医疗保险、用卡洗车、航站贵宾通道、加油满减等,持卡人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银行分阶段推出的活动,灵活区别使用不同的银行卡进行消费,获取额外的增值服务。
五是能够缓解个人一时资金紧张。对于一些金额较大而一时一次性支付消费有压力时,可以通过信用卡刷卡支付,待到还款日归还,可利用免息期待资金回笼,或是申请分期付款,提前享用心仪的物品,解决当时现金不足之急。
当然,拥有信用卡也有两面性,在持卡人获得便利的同时,也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促进个人消费无节制,未按期归还信用卡账单产生滞纳金和高额利息,影响个人征信等问题,需要持卡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控制好自己的用卡行为,规划好自己的资金周转,切不可过度消费,滥用信用额度,培养自己良好的用卡习惯,真正享受信用卡带来的便利。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青岛是一座能留下人心的城市。
“北自辽东、南至百粤,窃以为真正令人留恋不忍去的地方应推青岛。”——梁实秋
“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康有为。
“我现在才认识海的女儿真相,她果然是悠然出尘、仪态万方的美人。“——苏雪林
“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老舍
不同于北上广深和杭州南京等硬核城市,青岛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都是来这里旅游之后决定留下来。
因为这里的海滨气息是很多人孩童时代就憧憬过的。青岛市区海岸线是全国之最,因此有着最绵长、最优美的滨海景色。
青岛主城依山伴海,仅前海一线就有7个天然沙滩浴场和6个伴山公园,东海岸有长达十公里的海滨木栈道,西海岸有全国最大的海滨公园。
那种背山面海、春暖花开时站在木栈道吹着徐徐凉风听着海浪声的感觉,留住了无数小清新的心。
青岛没有北上广深那么多的高楼,没有杭州、苏州那么高的工资,没有西安、南京那么雄厚的历史底蕴。但青岛却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城市,青岛有着国内规模最大的欧式建筑群,有着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八大关。当你从太平角公园走到第三海水浴场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自己像是从百年前瞬间穿越到了一个现代化大都市。那种视觉冲击力完全是一种享受。
青岛主城区的前海,可以说步步是景,整个前海海滨由29个3A及以上景点串联,从青岛站步行到石老人观光园,沿途是各种不同特色的海滨景观。只有愿意花时间去徒步感受的人,才能领会到其中的美感和意境。坐车走马观花的路过,或者跟团游是完全体会不到那种置身其中感觉的,当然不是照片所能表达的。
青岛八大怪第之一:骑车没有走路快。
青岛是一座建在丘陵群之上的城市,百米一坡、千米一山,因此主城区几乎没有很平坦很宽阔公路,更没有自行车道。不过这也成为了青岛的特色之一,让成像效果更具立体感。
并不是所有沿海城市都有优质的沙滩,尤其是数量庞大的沙滩群。青岛不仅有众多沙滩,而且各个沙滩有着不同的特色,比如一浴沙质细软、二浴幽静精致、三浴适合拍照、六浴适合赶海、石老人浴场适合冲浪、金沙滩面积巨大……
有人说青岛也就海边不错,景点过于集中在前海,里边跟内陆城市没两样。
这话也对也不对,青岛海滨风光确实出众,但并不代表没有内在。即使不算前海,青岛也有很多美丽的景色。比如北九水、即墨古城、后海湿地公园、温泉度假区等等,3A或以上景点也有20多个。
另外这里补充一下,青岛不仅有海,而且还有河、有湖、有山、有瀑布。因此就算青岛只是一个内陆城市,也足以成为一座人气旅游城市。而青岛的内陆景点之所以没能聚集人气,是因为海滨沿线的吸引力太强了。
青岛是一个老牌强市。自从青岛设市以来,就一直在一线和二线之间徘徊。清末至民末期间,直辖市共出现过三次变动,就连上海都曾被移出过直辖。而青岛和天津确是仅有的两个从未缺席直辖名单的城市。只不过当时不叫直辖市,而是叫做院辖市或者特别市。
在民末时期,青岛几乎就是一线城市的存在感,其生产总值、繁华程度、人口流入率均排名各市前五。纺织业和金融业十分发达,鼎盛时期拥有23个国家的驻华领事馆。我国第一个国际化证券交易所不是现在的上交所和深交所,而是青交所,全称“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这也是我国最早的三大期货证券交易所之一。彼时的青岛与上海、天津并称“上青天”。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被划入山东。虽然没有了直辖市的身份,但依然是山东的经济龙头,并且这个龙头一当就是70年。期间曾有30多年GDP跻身全国十强。随着南方众多城市崛起,青岛的竞争力出现下滑,不过即便如此,青岛依然是北方第三经济大市,全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并非单一的旅游城市。
曾有一段时间,青岛被冠以“高消费、低收入”的帽子。这里我想说,这对青岛是不公平的。
青岛是旅游城市,海滨一线景点密集、酒店密集,消费自然不会低。但前海沿线以外的区域,消费真的不高,和其他新一线城市没多大区别。
说起收入低,其实哪里都有低收入人群,赚多少跟能力和运气有关。在青岛收入超不过三千的岗位,去了上海也超不过四千。在上海月薪一万的岗位,来青岛七八千没问题。
青岛现在四五千的收入最为普遍,虽然比不过长三角、珠三角,但也不至于像有些人说的一线消费、三线收入。
青岛现在是新一线城市,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也是新一线水准,不存在一线三线之说。
2018年,青岛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25位,名次逐年攀升。从2015年以来,每年上升一个名次。由2015年的第28名升至2018年的25名,在北方长期排名第二,比天津、济南、沈阳、西安、大连等老牌北方强市都要高。
大家都知道北上广深金融行业非常发达,却不知道青岛是内地第五大金融城市。青岛目前拥有17家外资银行,超过50家本土银行在此设有分行。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连续多年仅次于北上广深。
有人说青岛虽然经济不错,但综合实力不如省会。虽然不知道这是从何说起,但至少在各种版本的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当中,青岛的排名和GDP排名基本相当。而且也是高于绝大多数省会城市的,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省会济南。
一座高教名城正在崛起。高教曾经是青岛的短板,不过这一情况正在大幅好转,并向高教大市昂首迈进。
在过去,青岛初升高比例全省最低,而且大学数量少,好大学更少。
但最近几年,青岛新建高中数量全省第一,初升高比例将在2023年前从全省倒数第一变为正数第一,其比例变化今年已经出现质的改变。
高校布局也一直都在努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部落子青岛之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也已步入正轨,并且有多个核心院系直接整体迁至青岛校区。此外,北航青岛校区、哈工程青岛校区、康复大学目前都在建设当中。
这里科普一下,校区和分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校区同本部级别一样,分数线、学位证、毕业证和本部相同,院系设置也是本部标准。而分校只是三级学院,通常是公私合营或挂名私立学院,比如当年的北航广西分校既是如此,毕业证、学位证由分校授发。
青岛人的生活方式很独特。一扎啤酒、一盘蛤喇、一份报纸,可以消磨一下午的时光。哈啤酒、吃蛤喇是青岛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里的人们喝啤酒真的像喝饮料一样。
虽然青啤在各地都有销售,但在外地是喝不到最正宗青岛啤酒的,来青岛的话可以去青啤博物馆转转,品尝一下最新鲜的青岛扎啤和原浆,其口感鲜美真的是别处难觅。
青岛的夜经济虽然不算繁荣,人口密度也不算很高。但是消费意识较强,在近年来的出境人次、出境旅游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方面,青岛都是名列前茅的。
此外青岛的商圈很多,除了老字号的台东商圈以外,还有香港路商圈、中山路商圈、李村商圈、金家岭商圈、新都心商圈、浮山后商圈、长江路商圈、积米崖商圈、城阳商圈等十大商圈。
拥有万象城、万达广场、宜家、大融城、麦凯乐、佳世客、利群、万象汇、吾悦广场等十余个品牌的三十余个大型城市综合体,仅万达广场就有六个。
第一个获得品牌之都称号的城市。很多人对青岛的了解来自于旅游,其实青岛的驰名品牌也是非常多的,更是第一个获得品牌之都称号的城市。
除了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双星这五个老名牌以外,还有利群集团、青岛港、青建集团、国信集团、北船重工、胡姬花、黄海制药、新希望六和、青岛银行、白雪文具、天泰集团、东软载波、英派斯、新华锦、民生控股等青岛当地企业。
这里有着太多个第一。中国第一个有公路的城市、中国第一个有自行车的城市、中国第一个有汽车的城市、中国第一个给汽车上牌的城市、中国第一个有水族馆的城市、中国第一个拥有地下管网的城市、中国第一个获评世界最美海湾的城市……
第一个国产火车头在这里诞生、第一瓶国产矿泉水在这里灌装、第一个海洋类高校在这里落成、第一个国产啤酒品牌在这里出现……
亚洲最长海底隧道在青建成、亚洲最长跨海大桥在青建成、亚洲最大邮轮母港在青建成、亚洲最快高铁在青下线、世界最深载人潜水器在青下水、世界最大采砂船在青下水……
青岛是一座峰会城市。仅最近十年,青岛就承办了十余次世界级盛会,在协办08奥运会之后,还承办过帆船世锦赛、世界园艺博览会、APEC高峰会、世界海洋大会、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上合组织峰会、世界旅游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大会……
从承办盛会的次数和规模来看,青岛在内地仅次于北上广杭,位列第五。
未来的地铁之城。青岛于2018年已公布了28版线的最新地铁规划,预期2035年前全部实现通车,线路总里程将排名全国第六位。届时的青岛将成为地下轨道交通超级城市。
通过远景布局,足以看出青岛的大城规划已经开始实施,曾经主城区的版线覆盖面积扩大了三倍,城区规模也将几倍于从前,千万人口大市呼之欲出!
对青岛的未来充满希望!青岛的曝光度不断提升,扮演的角色越发抢镜,这说明青岛的影响力在迅速扩大。从5年前的应届大学生留存率负增长,到如今成为应届生最向往的十大城市之一,青岛做到了实力和吸引力双双提升的优异成果。与此同时,青岛未来规划之宏伟是令人震撼的,我坚信未来的青岛会加速迈上新台阶!
或许有人更喜欢一线的繁华,或许有人喜欢四五线的安逸。而我却独爱青岛伴山伴水闹中取静的风格,喜欢这里四月的樱花,喜欢这里盛夏的海浪,喜欢风林涧的那抹金黄,喜欢这里每一处风景和那青涩的回忆……
英国和美国的关系怎么样?
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如果将其拟人化会比较复杂:曾几何时大英帝国一度傲视全球,如今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成为了以英裔移民后裔占据优势的英语民族国家,如果将这一国际关系比拟为人际关系的话,那么英国应该是美国的爸爸。然而现实的国际格局却是英国认了美国当大哥——自二战时期开始在国际事务中英国一直扮演着美国追随者的角色。英国还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一同被吸纳到以美国为核心的五眼联盟之中:1948年英国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共同签署了电子间谍网络协议,从此以后这五个国家就严密监视着包括自己盟友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一举一动。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部分源自于两国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文化亲近感:尽管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人的祖先来自各地,并不只有英裔移民。然而英裔移民在美国的早期建国历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而美国的政治经济又实际控制在英裔移民手中,在文化上由于英裔作为美国建国早期的强势族系而使英语成为了美国的官方语言并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是两国的政界商界精英或是普通民众之间都具有较高的相互认同感。正如我刚说过的从历史文化的传承意义上而言说英国是美国的爸爸并不为过,即使如今英国在国际事务上更多扮演的是美国小弟的角色,但这依然不改变一个基本现实:英国作为现代宪政制度和工业文明的发源地给全世界打上了深刻的英国烙印,而尤其是像美国这种英语民族国家在相当程度上嫁接了英国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理念,也就是说英、美两国民众之间的三观高度一致、彼此认同度很高。根据两国的民意调查显示:英国是欧洲国家中对美国好感度最高的国家,而美国人对英国的好感度仅次于加拿大。如今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已高度制度化,甚至已然形成一种合作惯性,这点尤其是在情报合作、核武器合作和军事合作等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两国除了在五眼联盟的框架下进行情报合作之外,事实上美国中央情报局驻伦敦分局的情报负责人还会定期参加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每周的例行情报会议。
然而共同的制度文化氛围只是英美特殊关系得以维系的原因之一,这不仅不是英美特殊关系得以维系的全部原因所在,甚至也不是主要原因。”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不仅长期被奉为揭露国际政治真相的至理名言,而且这话本身就出自英国人之口。实际上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英国外交政策的实质——追随美国其实是为了实现英国自身利益最大化。事实上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是在二战时期,那么为什么二战前英国不执行追随美国的政策呢?因为那时大英帝国余威犹在,还不至于放下身段去追随自己这个前殖民地。随着二战后大英帝国的分崩离析,英国人这才发现:原来英国是真小啊。而这一时期英国由面临一个强劲对手——长期以来英国始终对欧洲大陆实行均势外交政策:平时不与任何国家保持固定的盟友关系而保持中立,不过当欧洲大陆某个国家有出现独霸欧陆的苗头时英国就会联合欧陆其他国家坚决打击这个国家,从而始终维持欧洲大陆各国基本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的对峙状态,以免对英国构成威胁。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英国曾先后同西班牙、法国、沙俄、德国对抗过,而在二战后苏联的强势崛起令英国寝食难安,在这样的局势下英国试图通过引入美国的力量来牵制苏联从而实现欧洲的均势。由此开始了英国追随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几十年下来英国也的确从中收获了一些利益,这才使英国始终坚持这一基本国策。那么英国究竟从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中获得了哪些利益呢?
首先是获得国防安全的保证:二战时期英国在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支持下战胜了纳粹德国,面对战后的冷战格局英国仍需要依靠美国制衡其担心的苏联入侵问题。当然美国对英国国防安全的意义也不仅仅只针对德国、苏联这些足以威胁到英国本土的大国,事实上在英阿马岛战争中美国就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尽管美国名义上对马岛战争保持中立,但对英国提供了情报技术支持:美国设在全球的47个监听站专门截听和破译阿军的密码通信,不能不说这对英国最终赢得这场战争起到巨大的作用。
其次是获得经济利益:在二战后百废待兴的战后重建时期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令英国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即使在英国度过最困难的时期后追随美国仍然能为英国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崩塌,大英帝国彻底解体,英国已失去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权。然而美英联手则足以控制全球主要贸易航道,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最后是获得外交支持:英国作为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长期以来同欧洲大陆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尽可能维持欧陆均势外交。然而当大英帝国解体之后随着英国自身国力的大幅下滑,实际上这时的英国在面对欧陆强国时已并不具有多少外交优势,引入美国这一区域外势力能使英国通过狐假虎威的方式在欧洲外交事务中保持超脱的地位,从而最大可能地维护英国自身利益。
很显然英美特殊关系在本质上就是共同利益的互相融合——英国之所以选择维持这种追随美国的特殊外交关系的最终目的仍是为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事实上英国出于本国利益而弱化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的先例是存在的:1967年7月1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组成了如今欧盟的前身欧共体——这实际上是欧洲各国试图在美苏两极之间维持自身的话语权和存在感的一次尝试。显然美国是试图把欧洲各国打造成为自己的小弟马仔的,自然不希望看到欧洲各国抱团取暖,因为这无形中对美国构成了一种潜在的挑战。在欧共体成立之初强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的英国采取的是冷眼旁观的态度,然而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霸权在石油危机的打击下有所削弱,而作为西方国家战略对手的苏联则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出击,一时间美苏冷战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苏联威胁的增加使英国的海上生命线面临被切断的危险,于是英国有限地松弛了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于1973年宣布加入欧共体。距离我们目前更近的例子则是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日益强大使美国的霸权出现相对衰弱的迹象,于是一向扮演美国小弟角色的英国第一个跳出来表示要加入亚投行。由于美国的衰落只是一种相对衰落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衰落——至少迄今为止美国仍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只要美国这一国际地位没大的变动,那么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也不会出现大的波折。事实上迄今为止强调英美特殊关系仍是英国外交的重点——这从英国和欧盟的关系就不难看出:当初英国加入欧盟是建立在有限度弱化英美特殊关系的基础之上,而如今英国脱欧的背后同样存在美国因素。
美国疫情发展的这么严重?
据媒体报道和公开的大量信息和迹象表明,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大爆发显然是美国生化研究基地密室泄漏并借手设计和导演的一场人类悲剧,本人分析的观点如下:
1、来自官方媒体的报道,2019年8月,美国某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突然关闭,说明美国高层内部早先深知基地发生泄漏事件,为了掩人耳目;之后把在美发生了所谓的“人流感”归结为常见季节病;为了迷惑世人竟以“流感病”为舆论导向来淡化这种病毒的危害性。
2、2019年10月18—27日在中国武汉市举办的世界军运会,美国无疑逮到了绝好转移视线的机会,趁机栽脏嫁祸中国,于是派了一支“无能”的参赛团队参加了运动会,然而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曾发生了一些极不正常的事:(1)美国参赛运动员在所有的参赛项目中竟以零奖牌告终,这对于一个运动强国来说很不寻常。(2)美国派专机把五名患病的运动员急切接回美国,难道不是害怕留下证据吗?(3)军运会期间美国参赛运动员所下榻的宾馆距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约300米路程,而且市场区域内每天都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这无疑给美国的“运动员”提供了绝好闲逛和传播病毒的条件;所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第一时间便成了新冠病毒传播点之一(因为事后有媒体采访过病愈后的新冠病毒患者,患者表示其从未去过华南海鲜市场,而且自己的居住地离华南海鲜市场相距甚远,自己却莫名其妙地感染上了)。
3、武汉市在2020年1月23日宣布封城之后,被誉为“病毒猎手”的美国利普金教授却风尘仆仆地赶到武汉急急求见钟南山院士,并带来一种药物建议中国实施临床使用,然而作为美国著名的研究病毒专家,他一定了解这种新冠病毒的背景,记得他当时公开发表的言论正是指向华南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交易,并具体指明蝙蝠是病毒的受体,确实当时他的一番“热情”似乎让中国人曾经感动过;但细细品味该教授的言辞,感觉好象是给中国人民摆了一副迷魂阵,有分散中国各界追根病毒来源注意力之嫌(据3月25日有关消息报道,利普金教授自身已感染新冠病毒)。
4、时间进入三月份,中国的全面防疫抗战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却来了个大爆发,美国同样在劫难逃,而且近期以万万为数的确诊病例飞速增长,是否是美国始料不及呢?这里面一定存在玄机,我们暂且归咎为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惰性防疫策略,其实美国似乎有意制造混乱以化解美国国力萧条与衰落以寻找变局,企图重演1929年、1930年的美国“救生剧”。
5、当美国政府这些天看起来面对强大的疫情显得苍白无力的时候,却神不知鬼不觉地翻出了近4000万只口罩,并用长长的专列拉着数辆救护车疾奔病毒重灾区纽约,且临时启动调用工程师部队快速建起方舱医院,这些难道不是告诉我们,一切均在美国的准备之中?
6、在美国假扮“受害者”之时,一面向中国抛来求助的眼光,一面在背地里极力甩锅抹黑中国,真是厚颜无耻至极。
7、关于新冠病毒的来源地在哪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已经公开回怼美国,要求美国向中国以及全世界回答三个问题,向世人做出全面的解释和交代(这三个质疑问题在各路媒体已有报道,这里不再赘述)。
8、根据病毒研究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的结构被描述为SARS病毒+艾滋病基因,这显然是SARS病毒的升级版,特别是里面合成了艾滋病基因变体,其传播途径不仅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甚至可以复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据最新报道,江西某专家团队研究发现在新冠病毒患者的精子表面依附有新冠病毒,这就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潜伏性的威胁。
从大量的官方报道说明(包括来自美国的媒体),新冠病毒的来源地已是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美国应在这场人类灾难中负全部责任,中国有句俗话说“玩火者必自焚”。
美国现在处境如何?
美国的疫情现在非常严重,确诊病例世界第一,潜在可检测病例基数庞大,政府工作重心在复工,防疫医疗物资短缺,党派斗争紧锣密鼓,民众既恐慌疫情又愤怒政府不作为,这基本涵盖了美国当前的国内形势。
美国连续确诊病例的高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疫情第一。截止到27日10:49,美国确诊病例累计85505例,死亡1288人,超过我国的82079例和意大利的80589例,并且还在不断的拉开差距。这只是对不到50万人的检测结果,而美国有近3.3亿人口,这中间还隐藏着多少的确诊病例很难想象。
特朗普最关心的还是经济发展正常化。特朗普24日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发表过希望在复活节前让社会重新开放的言论,25日与国会达成2万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26日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人“必须重返工作岗位”。而在对待疫情防控上,甩锅各州长,联邦政府不是货运员。在27日与我国通电话时,也只是声称要亲自过问,开展抗疫合作,具体行动不知所踪。
美国抗疫物资的短缺,必将会增大美国疫情中的病死率。虽然美国现在确诊病例正要破9,但是死亡率还是维持在1.5%,但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状态,美国国内在抗疫物资的短缺问题上早就成为焦点,已经出现了医疗防护物品“价高者得”抢屯局面,特别是疫情最为恐怖的纽约州,确诊病例达到37877例,口罩、防护服和呼吸机严重缺乏,州长科莫曾质问特朗普:“你们来选哪些人去死”!
民主党不会让特朗普如愿以偿。最近一段时间,民主党好象对特朗普放松了火力,除了在抗疫问题上揭特朗普的短以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打压动作,这是民主党吸取了上次弹劾失败的教训,让特朗普尽情的表演,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不断触犯美国人民的利益,民主党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弹劾不了特朗普,也极大可能抹杀特朗普的政治前途,不给共和党翻身的机会。
盲目自由与民主的美国人正被疫情蔓延。受特朗普轻视疫情的影响,美国在面临医疗设备短缺的情况下,疫情大范围爆发,一部分美国人还在人权的支配下,不戴口罩、不隔离,等到感受到疫情的可怕时,美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口罩和防护用品,大量民众的医护人员不得不反复使用消毒口罩,自制防护服等。
也许是美国的所谓自由与民主起了作用,也计是特朗普的1000美元现金攻略起了作用,在特朗普不抓抗疫抓经济的同时,民调显示支持率反而由44%提高到49%,不得不说美国总统和美国人民真得很“乐观”,但是疫情严重,乐观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