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攻击工具,外网如何攻击内网?
这个问题意义何在?与其知道黑客是如何进入内网的,为什么不想一想如何阻止他进入内网?
为了安全,服务器应该禁止访问互联网,Windows的补丁分发,Linux源服务,企业杀毒软件的病毒库更新,都应该是通过固定设备去上游服务器上下载数据,再分发给内网设备。
服务器之间,只开放需要的端口。做好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限制,其它端口一律关闭!
做好严格的网络策略以后,剩下的不就是内网客户端中毒造成的一些攻击了吗?那么这些客户端也进行一些策略进行限制。
如果你把问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障还不好排查吗?
与其知道怎么从外网穿透到内网,难道不是应该杜绝服务器可以访问互联网和跨网络访问这种安全隐患吗?
被注入恶意软件的黑客工具包?
软件包中含有恶意软件的现象是相当普遍了,估计很多朋友都中过奖,包括我。
尤其是在电脑上下载软件时,除了软件的官方网站,在我国几乎没有哪个软件网站下的软件包里没有木马、病毒等乱七八糟东西的,甚至连之前的老牌软件下载网站如某军软件园都不能避免,我们国家这方面的监管实在是太差了。
所以我现在都不敢从软件下载网站上下载软件,即使是逼不得已下载了也要搞个360全面查杀一把,否则肯定不安心,几乎是100%有木马或者病毒。我为何选择360,因为369是恶意软件的鼻祖,目前我没见过查杀恶意软件的能力超过360的
恶意软件(或者是木马、后门)一般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攻击木马所在的主机,例如安装一些恶意的游戏、恶意的软件,或者获取一些个人隐私信息,这种现象非常的常见,尤其是主机是对外提供Web服务的时候。但是现在的黑客,更多的是把木马所在的主机当成肉鸡。
什么叫做”肉鸡“,”肉鸡“就是被黑客控制的电脑,黑客控制中木马的电脑由此攻击其他的服务器,这样就可以隐藏黑客自身的电脑,这种攻击叫做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浏览网站是基于TCP协议的,而网站能容纳TCP的会话连接是有限的,比如最大同时允许10万人访问的一个网站。如果黑客控制对这个网站同时建立10万个虚假的访问,那么正常访问流量就无法再浏览网站了。所以很多网站的防火墙经常设定一些限制,比如一个公网IP只允许300个访问。
那么如果黑客同时控制400个肉鸡电脑,每个电脑伪造300个访问,那么在网站允许的单个IP访问能力范围中,10万个TCP连接瞬间就耗尽了,然后网站就无法再提供服务。这种控制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电脑攻击网站导致网站不能再提供服务的行为,就叫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所以,被注入恶意软件的黑客工具包,在网络攻击事件中是非常普遍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要下来源不明的软件,并且要及时的杀毒保障电脑没有病毒、木马。
这三个超级核弹杀器?
核战争?现在21世纪美国敢对谁发动核战争?世界上又不是美国独有核武器,也不是只有美国能够把核武器投送到别国,也不是只有美国有二次核反击能力,能够用核武器灭掉美国的国家除美国外还有五常中的其他四国,加上朝鲜的核武器也能够把美国打成第三世界国家。对无核武器国家美国敢使用核武器吗?美国就算再流氓它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它敢当世界公敌吗?
金融战美国又不是没有搞过,曾经的“亚洲金融风暴”,从97年延续到99年,美国就操弄美元收割了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香港金融业不也差一点被美国搞崩溃吗?要不是中央政府出手力挺香港,早就被索罗斯等美国金融大鳄搞崩溃了。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最后美国还不是利用美元手段把危机转嫁给欧盟吗?
再说网络攻击,美国是最早建立网络部队的国家,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网络病毒,利用网络病毒攻击别国关键部门的电脑,窃取机密信息,瘫痪别国信息系统。本身互联网就是在美国因特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根服务器的掌控权也是在美国手里;它要攻击谁,窃取谁的机密本身就是很容易的事,而且长期以来它也是这么干的。闻名天下的斯诺登事件,就是因为斯诺登曝光了美国政府利用网络黑客窃取世界各国机密、掌握各国领导人信息数据的原因。
对于美国来说,发动金融战和网络战本身就是很平常的事,想干随时它都能干,而且一直都在干。
CC攻击和DDOS攻击有什么区别?
CC攻击(C&C攻击)和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网络攻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其区别如下:
攻击对象不同
CC攻击主要是攻击服务器或某个网站的特定页面,以瘫痪网站的系统程序或阻止用户对网站进行访问为目的。
DDoS攻击通常针对一组目标服务器、网络设备或整个网络,以使其无法处理大量的连接请求或流量负载而导致服务崩溃。
攻击方式不同
CC攻击一般通过向目标服务器或网站发送大量请求来实现,使用的主要是单一的攻击源(攻击目标时只有一个IP地址),用于干扰目标站点的正常运营。
DDoS攻击的攻击源分散在多个合法或被攻击的机器上,通过利用 Botnet(僵尸网络)或其他复杂的手段来实施,主要是攻击流量的过载(攻击目标时有多个IP地址),从而使目标受攻击的压力更大。
攻击目的不同
CC攻击旨在暂时地瘫痪目标服务器或网站,以阻止其正常运行,并削弱其业务形象和信誉。
而DDoS攻击则一般是有目的的,通过破坏网络服务和资源来达到各种不同的目的,如胁迫勒索、网络诈骗、政治宣传,以及对竞争对手进行恶意攻击等。
总之,CC攻击和DDoS攻击是两种不同的网络攻击形式,其目的、方式和对象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性的防御措施。企业和个人在使用互联网时应借助一些网络安全工具来防范和应对各类网络攻击,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黑客攻击用的最短代码是什么?
黑客能够利用一段很短的代码来实现攻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0和1编造的现代智能社会,通过简单的几个字符就能实现攻击的概率越来越小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么弱的漏洞只要出现100个,很快就会以打补丁的形式灭掉99个,剩下的1个被黑客用来卖钱。
前提条件是没有留后门,这就好比你提前设置一个“空格”或者简单的字符如“#”来作为登录密码,然后自己再来秀一把肌肉,一秒破解。
当然提前做好的代码段,仅仅只是敲几个字符作为启动命令执行代码段,也不算。同理通过控制大量的“肉鸡”来进行类似DDOS这样的功能,也不算。
而应该是拼图游戏中缺失的那一块,恰巧你补上去了,形成了多米诺骨牌那样的连锁反应,最终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攻击、侵入的效果。
比如SQL注入SQL注入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它并不需要取得操作系统的权限,也不需要利用操作系统的Bug,而只是针对数据库漏洞或者程序员编写代码时疏忽,导致通过一些SQL的语句,就可以无账号登录查看数据,甚至篡改数据库。
通过搭建DVWA渗透测试平台来作为简单的攻击测试,在一个安全级别为Low的网站,仅需要输入一个数字“1”,然后“submit”,然后查看源代码就出出现意想不到的信息。
通过推理后输入“1' union select user,password from users#”后,再点击“submit”就可以获取到重量级的用户名和密码,再由md5进行解密就得到了明文密码。当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试着搭建DVWA测试一下。
比如系统漏洞攻击Ubuntu曾被曝出一个非常严重的漏洞,只需要切换系统语言+输入几行命令,无需系统密码就可以添加新的sudo用户、获取权限,事后还能删除不留痕迹。
在标准用户上打开终端,输入命令“ln -s /dev/zero .pam_environment ”在主目录上创建一个软链接,再在系统设置中打开“区域和语音”,尝试进行更改语言。这时这个对话框就会冻结,一个名为“accounts-daemon”的程序会消耗100%的CPU资源,这时再在终端上输入“rm .pam_environment”删除软链接。此时还需要通过“pidof accounts-daemon”来查找PID,通过kill命令来杀死这个PID。
设置一个计时器用来在注销后重置accounts-daemon,注销后等待几秒钟后,就会显示让你创建一个新用户账户的界面,这个新账户拥有root权限,当然可以运行sudo命令。
黑客攻击并不会局限于某一个系统,比如2020年谷歌安全团队曾指出有一个神秘组织至少部署了11个0day来攻击安卓、IOS和Windows用户。
这些神奇的短代码都具有共同的特性执行这些代码可能会造成软件或系统的缓存区溢出,这样就会导致程序或者系统出错,还可能会执行侵入者提供的代码。这时就会变成水不是受害者的,桶也不是受害者的,而属于攻击者。比如Windows 2000 SP4简体中文版中通过DIR命令就可以产生“目录溢出”。
执行这些代码也可能是写程序的人故意留下或者欠思考没有形成程序闭环,直到某一天突然被一个人偶然输入一个字符或者一段代码就显形了,也可能是被某些很多系统和程序的大神揪出来,也可能是被黑客通过编写的漏洞扫描工具扫出来。
在一团乱码的程序代码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漏洞,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都会爆出那么多的高危0day漏洞。但键盘敲几个字符或者鼠标点击下出现的漏洞几乎绝迹了,因为程序员这个职业也在不断进化,不再是程序发展早期的那些学艺不精小白了。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