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军机,如何看待2架台军战机在所谓「海峡中线」被解放军6架战机包夹?
事件发生在9月20日,由台媒曝出,其目的不外乎有三:一、渲染大陆军事威胁,二、表明台军守土卫责的“决心”,三、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至于台媒拙劣的演技究竟能博取多少“同情”的眼泪,我们不予置评。我们只讨论这一事件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未来又有哪些深层次的影响?一、意味着台海局势的确升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海峡中线”是台媒反复“炒作”的军事分界线。中国大陆至始至终都不承认这条线的存在。在历史上受装备限制与和统方针的影响,为了照顾台湾同胞的感受,夯实和平统一的民间基础,解放军的战机很少大规模的穿越这条线。但时至今日,民进党当局不顾两岸人民福祉,执意勾连境外势力,以武谋独,以武抗统日趋公开化、实质化。和统的希望几乎消失殆尽,武统的趋势日益升高。解放军的演习也逐步的由一般性的演练向实战化,带战术背景的演练方向发展。演练、演练,演的成分越来越低,练的成分越来越高,这都是因应台海局势做出的必要转变!
二、意味着台海的空中态势发生根本性的反转。曾几何时,海峡两岸的空中力量是台强陆弱。在台军装备先进的三代战机F-16的时候,我们还是老旧的歼7、歼8,无论是战机的性能还是空空导弹的战术水平,只能用天差地别来形容。在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与发展,时至今日,中国空军的实力早就形成了对台的碾压似优势!中国的歼16对台的“经国号”战机,中国的歼8对台的F-16,历史是何其的相似,但实力的天平却无情的反转。如果台军仍沉浸于旧日时光,死抱“台独”这棵毒草,结果只能是随波逐浪,沉沦大海。
发生在18、19、20日的实弹演习,与以往明显不同。无论是强度,还是规模,还是演习空域,无不透露出实战意味和彰显解放军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如果台独分子到现在仍不能充分理解实弹演习所传递的强烈信号,那么等待台独分子的只能是末日的审判!丧钟为谁而鸣?我想台军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挫败一切台独图谋。以武拒统,以武谋独,注定死路一条。丧钟为谁而鸣?我们拭目以待!中国,必胜!解放军用的小米加步枪是什么枪呢?
所谓小米加步枪,指的是简陋的后勤:小米。和一般的武器装备:步枪。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用简陋的后勤,和一般的武器装备,靠着两条腿,打败了日军,和国军。一、简陋的后勤:小米
我们的后勤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因为勤俭节约,和执行官兵一致,所以虽然主食吃的是小米,但其实吃的,一直比国军要好。
1、红军时期。1932年红军部队伙食费,每人每日大洋1角,或口粮1斤6两(旧秤1斤=16两),菜金3分钱;相当于每月3.9银圆伙食费。出差人员伙食费每人每日大洋2角,相当于每月6银元伙食费。
同时期蒋,虽然名义上能拿到6.7-10块钱一个月,但蒋伙食费包括在薪水里,所以从上到下都有意识的吃饭省钱,加上有意克扣,每个月在吃饭上往往只花一两块钱,吃的反而不如我们。
2、抗日时期。抗战时期我们后勤一度相当困难,但是经过大生产运动,条件有所提高。1944年9月19日颁发的供给标准为:
(1) 口粮(每人每天):军队系统小米1斤8两(750克);政、民系统的干部小米1斤6两(687.5克);交通员、战士等小米1斤8两。
(2) 伙食(菜金,每人每月):大灶肉2斤,油15两(468.75克),盐1斤,菜45斤,炭45斤(烧木炭者加倍);小灶肉4斤,油1斤8两,盐2斤,菜45斤,炭75斤(烧木炭者加倍)。
相比之下,国军一般是每天两顿饭,一共九两米,菜压根没有,或者是吃点酱菜咸菜而已。仅讲这吃的,国军和我们比,就是天上地下了。
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中,我们的后勤条件大大改善了。不仅吃饭管饱管够,还有零花钱。一般士兵一月有津贴3到5元,连排长是5元到8元,团长以上为10元到15元不等。
资料显示,仅三大战役中,解放区出民工539万,出动牲畜1036300头,支援粮食95000万斤。尤其是在淮海战役期间,;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由此可见,因为发动起来了人民群众,我的后勤系统,供给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
二、一般的装备:步枪。
我们的装备,也是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1、抗战初期。这时候装备是非常差的。129师师部率三个团出征山西时,
9367人共有3412支步枪,724支马枪,平均2.3人一支枪。
步马枪弹43012发,平均每支步马枪有10发子弹;
539支驳壳枪,2872发驳壳枪弹,平均每枪5发子弹;
93支手枪,3支伯格曼冲锋枪,共有6051发子弹;
93挺轻机枪,27361发轻机枪弹,平均每挺有294发子弹;
29挺重机枪,23222发重机枪弹,平均每挺重机枪有800发子弹;
迫击炮6门,迫击炮弹67发。平均每门炮11发
此外,还有55把刺刀和204枚手榴弹。
由红军主力改编而成的八路军尚且如此,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情况就更糟了。新四军成立时,全军编4个支队,总计10300人,3000余枪,其中绝大多数是磨损严重的老套筒和汉阳造,中正式很少。许多战士还拿着大刀和梭镖。
这时候说是小米加步枪,毫不夸张
2.抗战中期。没有枪炮,敌人给我们造。到1938年底,八路军先后作战1500余次,消灭日伪军5万余人,缴获各种枪12000余支,自身也由改编时的4.5万人发展到15万余人。
1939年的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已能一次集中6个团,近200挺机枪、10余门迫击炮攻击日军。
1941年初,新四军第1师第1旅成立时,全旅5500人,装备有步枪2185支,轻机枪101挺,重机枪22挺,迫击炮6门,掷弹筒1个,驳壳枪300支,手枪50支。
3、抗战困难时期。真正的小米加步枪,是从1941年开始的。百团大战把好不容易积攒的武器几乎消耗殆尽,日军又抽调主力,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扫荡。
这个时期,许多八路军战士仅有3、5发子弹,作战以反扫荡和小规模伏击为主。
这时候的战斗,往往是等日伪军接近到50米内,打出一排枪和扔出一排手榴弹后,立即发起白刃冲锋,在进入拼刺距离时,再对面前的敌人放一枪,直接就开始拼刺。剩下的一发子弹,则作为保枪之用,非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轻易使用的。这就是俗称的“三枪八路”的由来了。这时候的八路军,真的是“背着小米袋,拿着三发子弹的步枪”在抗日,小米加步枪,实至名归!
4、解放战争时期。但是在战斗中,我们通过缴获、自制、援助、接受日军投降武器等手段,大大发展起来了。到1946年6月,我们的实力统计如下:
总兵力133.5万人,步马枪53.3万支,轻机枪2.1万挺,重机枪2474挺,各种炮2211门。这时候,就远远不是小米加步枪了。而后来,有了蒋这个运输大队长,我们的武器装备更是大大提高了。坦克重炮都有了。
所以,所谓小米加步枪,是困难时期的客观条件,是告诉我们,要记住当年的艰难困苦,是不能随便调侃的。红色警戒里的中国大兵有多牛?
红色警戒是美国EA发行的一款RTS硬核单机游戏,同样也是80,90后一代人的回忆,如果你作为一个正宗的老游戏迷,那么红警在你心中,也绝对会占一席之地!真正的红色警戒中并没有中国,在正统游戏中只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盟军(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和以苏联为代表的联军,对抗苏联领导的苏军(包括:苏联,伊拉克,利比亚,古巴),并没有提及中国!
关于中国是国内同人制作的一款名为共和国之辉的资料片。由于爱国情怀,在这部资料片中中国实力空前强大,足以吊打美国和苏联!
由于红警这款游戏的火爆,在内地,由同人爱好者LOADHERO创建了一个名叫共和国之辉的MOD,而这个MOD中,首次添加了中国军队,并有独立剧情。
那么一起来看看中国军队究竟有多猛吧!
解放军只要100,同样水平的美国大兵需要200,造价直接少一半。也是唯一可以单挑坦克的兵种。一堆解放军,可以在前期直接端掉一个国家。无论是对海豹,还是坦克,都相当有优势,即便是狙击手,10个解放军,一个狙击手也最多打死一个,毕竟解放军实在太便宜,兵海战术非常划算。
除此之外,中国的矿车速度飞快,天启坦克的血比原天启厚两三倍,一个中国天启单挑两个天启,还能不死。
什么是第一次远离大陆以海战为主的陆海空和渔民及民兵参加的协同作战?
是一江山岛战役。 1955年1月18日,我华东军区陆、海、空三军指战员,对盘踞在一江山岛的国民党军发起联合登陆作战。经过10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取得全歼守军,占领全岛的重大胜利。
此次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首次路、海、空联合立体作战。我军共投入三个军种的十几个兵种,4个加强营、27个突击分队、9个炮兵营,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打了一个有绝对把握的胜仗。取得击毙敌司令王生明以下官兵516人,俘敌567人,以及大量军用物资的战果。
这是一场"首战奏凯震八荒"的战斗。 一江山岛,位于浙江省台州湾以外,临近海门镇(今椒江市),该岛分为南北两座山,呈长形,中间相隔一条江,南北对峙,故名一江山岛。该姐妹岛仅1。7平方公里,西北距大陆30公里,距海门港外头门岛9公里,东南距大陈岛17公里。
一江山岛原是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岛的四周全系岩石,陡岸峭壁,岸高约10至40米,可攀登地区不足1平方公里。但该岛是浙中大陈列岛、南北麂岛等岛屿的门户。这些岛屿1954年底以前尚为国民党残军所占据。
蒋军煞费苦心,在岛上驻有国民党军第四突击队、第二突击大队第四中队和炮兵中队,共1087人,并在弹丸之地修筑了154个坚固防御工事,组成四层火力防御体系,平均每百米正面就有火炮2门,机枪2挺,还设置了大量的障碍物和爆炸物。
蒋介石企图将该岛作为反攻大陆的滩头阵地,还以此为补给基地侵扰大陆,袭击我海上航行和渔业生产。 根据敌情及金门岛登陆战失败的教训,中央军委研究决定,必须首先夺取浙东沿海制空、制海权,经过充分准备,有绝对把握之后,实施三军联合渡海作战,拿下一江山岛。
1954年3月,夺取制空、制海权的战斗,首先从猫头洋海域的护渔战开始。3月18日凌晨,我"兴国"、"延安"等8艘舰艇进至北泽岛附近海面,当即与前来袭扰的国民党海军3艘"太"字号护卫舰、1艘"永"字号扫雷舰、1艘"江"字号猎潜舰及1艘小型炮舰展开激烈的海战,击伤敌舰2艘。
受到重创的国民党军当然不肯罢休,于下午2时许,出动7艘舰艇,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向我正在执行护渔护航任务的"兴国"、"延安"两舰和部分巡逻艇发起报复性攻击。敌情迅速传到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参谋长陆绍基当即下令驻宁波的海军航空兵6团起飞支援。
经过激烈空战,我空中勇士一举击落美制蒋机F-47型战斗轰炸机2架,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空军的狂妄气焰。我浙东前线部队乘势扩大攻势,海军舰艇部队又在猫头洋海域,与国民党海军舰艇进行了几次海战,击伤其"太"字号护卫舰、"永"字号扫雷舰等舰艇多艘。
"三·一八"海空战及以后的几次护渔海战,初步改变了浙东沿海的斗争形势,从此,国民党军飞机和舰艇不得不收缩活动范围,改而进行窜犯袭扰,特别是经常偷袭我停泊在港湾里的舰艇。然而在我海、空军的严密监视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海、空军航空兵部队先后击落敌机10架、击伤4架,逐步控制了浙东沿海的制空权。
为取得制海权,浙江前线联合指挥部决定在短期内击沉国民党中型以上舰艇1至2艘,以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夺取战区制海权。我军选用从苏联进口的速度快,机动性好,杀伤威力大的鱼雷快艇隐蔽待机,伏击敌海军舰艇。
在连续隐蔽待机13个昼夜。11月13日午夜,我岸上指挥所的雷达屏幕上突然出现了1艘敌舰,从外形判断,这是1艘"太"字号护卫驱逐舰。14日凌晨1时许,纪智良向1中队下达了出击的命令,海面上,朱洪禧和铁江海所在的155艇一马当先,156、157、158艇成单纵队紧紧相随。
1时28分,我鱼雷快艇发现国民党"太平号"舰艇("太平"号原是美国海军"戴克尔"号护卫驱逐舰,1946年"赠送"给国民党海军。该舰排水量为1430吨,设计航速为21。5节,官兵200余人,装备有76毫米火炮4门,40毫米高射机关炮4门,20毫米高射机关炮10门,还有两组48发火箭炮,是国民党海军的主力舰之一。
)1时35分许,艇队已经接近到离敌舰约4海里的位置,155艇首先出战,两条乌龙般的鱼雷呼啸而出,直奔目标。紧接着,156、157、158艇也相继发射了鱼雷。7时24分,"太平号"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经过半年多的较量,我军取得了浙东沿海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为解放一江山岛奠定了基础。 955年1月18日,这一天,东海海面上晴空万里,但这似乎是台风前的征兆,等待一场更大"狂飙"降临。 上午8时开始,我空军、海军的3个轰炸机大队、2个强击机大队依次呼啸凌空,划破蓝天,把127吨炸弹先后投向一江山岛及其周围海面。
水柱、烈焰,顿时遮天蔽空。9时,榴弹炮、野炮、火箭炮、高射炮等地面、海上炮群怒吼,先后进行13次轰击,20000余枚炮弹,犹如红色龙卷旋风,倾泻在一江山岛,顿时一片沸腾火海。13时30分起,我军100多艘登陆艇组成28个分队,在战斗机、护卫舰和鱼雷快艇的掩护下,向一江山岛发动进攻,分别于14时29分、30分、37分在不同地区抢滩成功。
178团2营5连首先于4时29分在北一江山岛乐清滩登陆成功。5连战士乘胜冲锋,连长毛坤浩身先士卒,已经头部负伤,依然扛着红旗冲在队伍最前面,在冲击敌第2道战壕时因失血过多,晕倒在地。他的通讯员接过红旗,继续领头冲锋。
15时5分,这面红旗胜利地插上了敌司令部所在主峰203高地。 登陆战打得异常惨烈,有一艘登陆艇中敌火箭弹,艇上55位指战员牺牲得只剩下5人,但他们仍然坚持战斗,完成登陆任务。担任登陆的突击队,是刚从抗美援朝战场胜利归来的我20军60师。
当我60师178团5连进攻敌203高地时,国民党军上校司令王生明用无线电话向大陈岛总部呼救:"所有预备队都已用上了,我手里还给自己留有一颗手榴弹……"话语未落,周围已经响起"缴枪不杀"的喊话声,极度失望的他拉响了挂在身边的手榴弹。
一江山岛登陆战结束后的第二天,美国合众社就发布消息说:"共产党中国的第一次陆海空联合作战,是经过周密策划,而且执行得很好。"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一江山岛的解放,更使蒋介石失去了一个赖以进行海盗活动和部署进攻大陆的跳板。
" 纵观此次战役,我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首先在于我军经过周密计划之后,三军协同作战,充分发挥了陆海空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登陆作战这种异常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在作战中单靠某个军种的优势是难以取得登陆作战胜利的,必须充分发挥各军种的整体威力。
在一江山岛战役中,鉴于我陆海空三军联合进行登陆作战还是首次,在组织指挥和协同动作方面遇到许多新问题,浙东前线指挥部和海、空军前线指挥所做了大量的组织、计划、论证与实验工作,还进行了精确的战役和战术计算,并拟制了详细周密的协同计划,同时还专门组织了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模拟演习和战术协同训练。
为我军在实战中三军联合作战奠定了基础。其次在于我军的精心准备和隐蔽战役企图。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首次联合作战,需要准备的时间相对较长,为隐蔽战役企图,我浙东前线指挥部采取严密封锁消息、隐蔽部队行动、实施欺骗迷惑等措施,使得在战斗打响后,我航渡部队展开时,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的敌人才如梦初醒,仓促阻击,但为时已晚。
最后在于我军善于巧用天候,选择登陆战机。一江山岛登陆时间的确定为18日午后的满潮时,改变了我军一贯夜间行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样既针对了守军难攻和我军占据优势的实际,亦便于我登陆部队航渡、突击和三军联合作战。
为什么中国步枪很少有战术部件?
影视剧或相关的兵器类杂志上,外军步兵装备的枪械上,皮卡汀尼导轨上确实装备有光学瞄准器材,以及其他红外、光电、手电等战术部件。
其实,那是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小规模作战单位所装备的,即便财大气粗的老外普通步兵,也很少有装备此类复杂的战术部件,仍然是以枪械上与生俱来的机械瞄具参与作战。
越战时期,美军装备的M-16小口径步枪上,都没有装备战术部件,国外军队似乎是在反恐等特种作战时,小规模地装备了战术部件。
经过了影视剧和兵器类杂志和网络文章的渲染和放大,给人的感觉国外的军队就连普通大兵手中的步枪都装上了战术部件,其实这是个误解。
尽管装上了观瞄器材等战术部件的步枪,提高了有效观瞄距离和射击精度,但同时装上战术部件的枪械,在战场上实际使用过程中,只要稍不小心,或磕磕碰碰,就会导致战术部件损毁,其付出的代价,也将是非常高昂的。
这就不难理解,许多国家军队普通士兵的枪械上,仍然是以传统的机械瞄具为基础,只有真正作战时,才会考虑加装瞄准镜等战术部件。
一般步兵枪械有效射程在400米,但实话实说,在400米的距离上,仅凭步枪上的机械瞄准,是很难瞄准并击中目标的,100米卧姿射击胸靶,搞不好都会有子弹脱靶,400米步枪有效射程内,很难击中战场上的有生目标。
因此,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小规模作战单位,会给步枪装上先进但价格高昂的观瞄器材等战术部件,就能够在400米甚至更远的距离内,实施精确瞄准并实施打击。
因此,只有当步兵手中的枪械,在自身无法达到满足战斗任务时,才会考虑安装一些战术部件,这个许多国家军队都是这般操作的。
现阶段,我军步兵班装备是95式/95-1式自动步枪、95式短突击步枪、95式班用机枪、以及88式狙击步枪,基本上实现了5.8mm子弹的通用,不要单说班机发射的是重弹。
当初,研发时就是为了搞枪族化,87式5.8mm子弹是通用弹,包括88式狙也没有研发专职的狙击弹,87式5.8mm弹可谓一弹通吃用所用的班用步兵枪械。
95式枪族,研发时皮卡汀尼导轨并未在西方普及,我军工自然没有这方面的概念,是以满足机械瞄具为主要瞄准方式研发条件,因此,95式枪族上设计的是燕尾槽,可以用来卡住白光瞄准镜等。
但即便价格相对便宜的白光瞄准镜,也不可能大规模装备95式枪族,因此,在95式枪族上装备有观瞄器材的真心不多见。
即便95式枪械装上了瞄准镜,在实施连发射击时,卡在燕尾槽内的观瞄器材,也会不停地上下抖动,搞不好就会掉下来,以至于有的战士将枪上的观瞄器材用线索给绑住,影响了95式枪械的美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