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裁朝鲜最新消息,美国政府为什么对单个企业也要制裁?
谢邀。黔驴技穷而已。特朗普想扭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使劲手段都没有得逞,只能用最无耻的方法,制裁中兴通讯,妄图让中国在双边贸易上妥协和退步。
1.美国制裁了中兴通讯。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实施了制裁,禁止美国公司7年内禁止向中兴通讯出售零配件和软件。中兴通讯果然有错,但此前支付了高达8.9亿美元罚款而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在中美贸易战之时,美国政府再来翻旧账,可谓居心叵测。
2.特朗普手段尽出,制裁中兴是黔驴技穷的表现。特朗普为了扭转与中美的贸易逆差,可谓使劲手段。第一步,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引起了中国的反制;第二步,签署《与台湾交往法案》,换来的是南海演习,依旧没有起到作用;第三步,又扬言对中国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结果必然又是失败;第四步,宣称重返TPP,向中国施压,没引起任何反应。这四步,特朗普可谓绞尽脑汁,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黔驴技穷之下,只能旧事重提,制裁中兴通讯,以此向中国施压,换取在中美双边贸易上的让步。
3.中美贸易战没有赢家,愚蠢的特朗普在愚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所说,中美经济竞争应该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框架和国际通行的规则体系下”。愚蠢的特朗普无视中美两国经济的紧密联系,也无视美国国内汽车、航空、农业等行业利益,企图用政治手段来实现经济目的,实在是愚不可及!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愚蠢的特朗普还做了那些愚蠢的事儿?
日本制裁韩国的根源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日韩关系本来就不好,双方不仅在历史问题和文化方面有冲突,就连支柱产业布局也是高度重叠。对于日本来说,韩国经济持续走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日本。
举个例子,日韩都是汽车制造大国。但是双方都不买对方国家的车。去年日系车在韩国的销量只有5.3万辆,韩系车在日本的销量只有300辆。双方表面上虽然没有撕破脸,但是明争暗斗早就开始了。
这次贸易战虽然只涉及个别行业,但是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如果不出意外,这样的贸易战以后还会更多。
除了根本原因之外,还有两个直接原因。一是韩国“火控雷达”事件让日本很不满。
所谓火控雷达事件,指的是去年年底,日本海上自卫队一架海上巡逻机在能登半岛外海进行海上巡逻警戒时,被韩国海军一艘广开土大王级驱逐舰以火控雷达发射电波锁定的事件。隔天,日本防卫省公开此事件,并透过外交管道向韩国提出抗议。
韩国事后表示,当时韩国军舰只是在搜救一艘朝鲜船只,而启动火控雷达也只是为了确认朝鲜船只位置,并不是故意针对日本。
但这个解释,日本方面表示不认可。并且日本防卫省还公开了当时的影片,在日本提供的影片中,清楚的显示朝鲜船只就在韩国海军船舰旁边,韩国军舰没有必要使用火控雷达。
韩国方面对日本的质疑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说日本的影像资料并不构成证据,但韩国也没有否认。相当于是耍赖皮了。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让日本非常生气。
第二个直接原因关于二战韩国劳工的赔偿纠纷事件。
二战期间,日本在朝鲜半岛实行殖民统治的时候曾强征大量韩国人当劳工去做苦力。去年下半年,韩国大法院裁定日本企业赔偿这些被强迫劳动的韩国人。
但日本方面认为,日韩在1965年两国建交时签订的《韩日基本条约》中,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拒不再赔。
PS:根据《韩日基本条约》,日本向韩国赔偿八亿美元,以这笔钱作为二战期间韩国受害者家庭的经济补偿。签订协议时,日本方面提出要把补偿金直接交到受害者手中,但被当时的韩国政府拒绝。韩国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先把这笔钱支付给自己,然后再由政府分发给每个受害人。但事后有资料显示,韩国政府私吞了这笔资金,并没有交与受害人。
也就是说,日本政府当时确实赔钱了,韩国政府也确实收到了这笔钱,但是由于韩国政府的贪污腐败问题,韩国受害者家庭没有拿到这笔钱。
基于这个情况,因而日本政府和韩国受害者劳工的亲属都觉得自己很冤。韩国国会议长文喜相甚至还趁机要求日本天皇就慰安妇道歉,等于是没事找事,招致了日本政府和民间的强烈抗议。(韩国大法院这次在不占理的情况下敢于裁定日本企业赔偿,是因为韩国总统文在寅说政府不能找日本政府索赔,但民间可以以个人身份索赔。介于民间确实没收到补偿,所以韩国法院判决了有利于韩国国民的结果)
对此,日本政府曾经提出日韩共同组建一个协商会,以协商的形式处理这个问题。但是协商没有结果,日本政府遂决定以制裁的方式逼韩国政府就范。
本月一号,估计是安倍认为时机成熟了(日本国内一致要求制裁韩国),因此安倍便下达了关于韩国半导体原材料的出口限制。
至于目的,也就是上面说的。想借此事解决韩国在历史遗留问题上的态度。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安培的这一招效果还比较奏效。韩国除了抵制日货外,暂时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反制措施。
令人意外的是,一向在日本问题上非常团结的韩国各政党,这次居然在制裁的大背景下闹掰了。
根据韩媒报道,近日韩国左右翼分裂,开始互相埋怨对方。右翼政党认为文在寅政府不负责任,导致韩国大企业的利益受损(还说文在寅是朝鲜间谍);支持文在寅的左翼政党则批评右翼政党,声称此次反日事件就是右翼先挑起来的,现在居然反咬一口。
总之就是,日本的制裁还在继续,韩国内部各派已经开始相互甩锅了。
总的来说,日本的这次制裁,其实日本就是认为韩国的心态,近几年有点飘了,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想借机整一下韩国。如果韩国调整好心态,老老实实的猫着,不跟任何国家起纠纷。这个事情可能很快就能被淡化,就当没发生一样。
北约曾与美国在打击伊拉克利比亚肢解南斯拉夫上合作?
这个问题的题目应改一下,改成《欧洲的北约国家与美国在打击伊拉克利比亚,伎解南联盟中合作,但在乌克兰问题上为什么有点软弱?》因为美国也是北约国家之一,所以北约和美国是不能并列的。
北约打南联盟是倾巢出动,19个国家13个直接参战,6个担任后勤。这是北约这个名义上的防卫组织第一次大打出手。北约打伊拉克时是以美国为首的,参加的国家有英国,澳大利亚,丹麦,波兰。北约打利比亚时是法国开的“第一枪”,参加国家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挪威等。除去伎解南联盟的战争,其它两场战争都只有几个北约国家而非全部。但英美是常态,次次不缺,可以看出英国多数是步美国的后尘,打南联盟是欧洲的北约国家发起的,但没有美国,剩余的北约国家能力欠缺。打利比亚法国最积极,不相干的加拿大,挪威也参加。而打伊拉克不仅北约国家参加,非北约的国家如日本也是出钱的。北约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也是很积极的,乌克兰问题就是北约东扩的产物,北约东扩己扩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可以说西方国家通过颜色革命己成功地把乌克兰拉入自己阵营中,如果不是俄罗斯及时出手,乌克兰加入北约是早晚的事。俄罗斯在对抗北约东扩上,成功地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格鲁吉亚的南奥赛梯,一件是克里米亚回归和东部顿巴斯地区的自治。两件事的特点都是形成了领土纠纷问题,这样,无论是格鲁吉亚还是乌克兰都失去了加入北约的资格,因为加入北约要求是沒领土纠纷问题。西方国家是支持乌克兰的,但这不代表它们会为乌克兰火中取栗。因为乌克兰的对手比他们过去打过的几个对手都强大,它们能做的就是制裁。整个北约对本次俄乌刻赤海峽的对抗事件比较低调,因为调子太高可能让自己下不了台。虽然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向多个国家,组织求助,但得到的回答均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乌克兰问题已经好几年过去了,无论西方怎么折腾也拿不出实质性的措施来。而且,普京的外交努力也卓有成效。德国对俄关系因北溪2也变的客气起来,法国在中东问题上有与俄罗斯沟通的必要。而德法是欧盟的带头人,欧洲事务还得它们拿主意。咋天,德法己和俄罗斯达成了新的协议,采用“诺曼底”模式解决问题,就是由俄罗斯,德国,法国,乌克兰四国来解决存在问题,德法调停角色明显。没美国参加,问题就好解决一些。
韩国面临四海八荒无人来帮的局面?
韩国之所以走到如今“四海八荒、无人来帮”其实纯属咎由自取——韩国的地缘环境是相对比较恶劣的:冷战时期这里地处东西方两大阵营博弈的最前沿。即使在冷战结束之后这里仍是大国博弈交锋的场所。韩国所在的东北亚地区涉及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六方的利益:美、中、俄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大国,日、韩、朝也都具备想到的实力,东北亚地区由此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韩国在短短几十年间由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第12大经济体、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如今的韩国无论经济实力或是军事实力放眼全球都绝不算一个弱国,然而却偏偏身处大国扎堆的东北亚地区,而在东北亚各国中韩国的国力并不显眼,因此如何平衡处理各方利益就成为韩国外交的重中之重。
在朝鲜半岛分裂的现实格局之下、在韩国主权受制于美国的现状之下韩国不可能改变其亲美外交的本质——韩美关系一定会被韩国政府作为韩国外交最重要的基石。至少在我们可预期的未来韩国外交的这一本质不会改变。不过走完亲美国家的韩国是不是就无法发展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呢?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的巴铁兄弟可是美国在南亚的重要战略盟友。在美国的欧洲盟友中法国也一向以特立独行著称,当初就是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抢在美国之前和新中国建交,法国也是北约成员国中少有没美国驻军的国家,可这改变法国作为美国盟友的身份了吗?所以单纯只是亲美并不会构成与中、俄、朝等各方的外交争端。从韩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而言:最佳的选择莫过于以对美外交为本国外交的核心基石的同时致力于发展同中、俄、日、朝各方的外交关系,从而以灵活的多元化外交改变韩国单方面依附于美国的状态。事实上韩国也曾一度就是这么做的:冷战结束后的上世纪90年代韩国开始推行致力于与中、俄、朝各方对话的阳光外交。应该说这一政策的成效是显著的: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才使中、韩两国得以在1992年实现建交。我们现在回过头来评价中韩建交可以说对韩国乃至对整个东北亚局势都是意义非凡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韩国是亚洲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两国在经贸领域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这种合作必然会使双方出现共赢的局面。与此同时中、韩两国都是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之苦的国家,在谴责日本右翼势力、维护亚洲局势方面具有天然的合作基础。如果时光倒流到本世纪初我们会发现:当时中国网友对韩国的评价和今天可谓是天壤之别,那时中国人会为韩国在独岛问题上的对日强硬立场喝彩。
我们知道韩国是一个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国家,长期以来韩国人都有一种大国情结。今天我们很多人一提到韩国人的“大国梦”就觉得可笑,然而实际上韩国人本来是有很好的机会实现自己的“大国梦”的:韩国在国际上的尴尬处境在于说是弱国吧,可人家好歹是全球前十二大经济体之一、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可你要说是强国吧,同联合国安理会五常这种真正强国比起来又差得远。平心而论韩国应该属于世界大国行列中的二流乃至三流成员,可偏偏人家心大到要扮演世界一流大国的角色。然而韩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似乎除了自我吹嘘别无办法,这就不免令人感觉可笑了。事实上韩国完全可以尝试用另一种途径实现自己的“大国梦”——那就是冷静接受自己作为二三流国家的身份,与此同时积极致力于沟通中、日两国,从而实现亚洲政治经济一体化。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韩国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一方面在历史问题上和中国一同谴责日本右翼势力的行为,从而维护亚洲局势的稳定;另一方面扮演中日之间的政治经济桥梁,致力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如果这一目标能顺利实现,那么就将缔造一个亚洲版的欧盟,尤其是考虑到中、日、韩三国的人口规模而言:这一组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甚至可能超越欧盟。然而由于历史上日本的侵略罪行问题使东亚三国之间很难实现互信,本来韩国恰恰可以作为中、日之间的粘合剂:在历史问题上韩国同中国具备现实的合作基础,而在经贸关系上又和日本有密切的往来。韩国本来是可以在亚洲一体化进程中扮演无可替代的角色的,这也是韩国实现自己的“大国梦”最现实的途径。然而这样的结果却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要知道美国人对欧盟所构成的挑战都高度警惕,又怎么会愿意看到一个亚洲版的欧盟出现呢?韩国在本质上是奉行亲美外交的,但如果韩国要避免完全沦为美国附庸角色的命运,那么致力于亚洲一体化进程就是制衡美国的最佳选择。
如果亚洲一体化能顺利实现,那么韩国无异于就同时具备与美国的跨太平洋外交体系和亚洲一体化外交体系两大外交基石,这样一来对美国的依附性将大为缩小。我们要知道韩国为什么会依附于美国:一方面在朝鲜半岛的分裂格局下韩国在国防安全上有赖于美国的保护;另一方面韩国作为一个面积比我国浙江省还略小的国家受制于资源禀赋、劳动力、国内市场等方面的先天缺陷,因此经济上的对外依存度其实是很高的。韩国所依赖的外部市场除了美、日之外另一个重要市场其实就是中国——自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以来韩国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直到萨德事件之前中国人购买外国商品最大的对象国不是美国、日本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而恰恰就是韩国。亚洲一体化如果能顺利实现,那么一方面随着亚洲局势的稳定将大大缩小韩国所面临的战略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的日益深化也将大大减少韩国经济对美国的依附程度。尽管这并没改变韩国在美韩同盟关系中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至少不至于完全沦为美国的附庸。然而韩国却没在亚洲一体化的道路上走下去,却转而开始奉行亲美单边外交路线——片面强调与美国的外交关系而忽视与周边邻国的外交关系。萨德事件充分暴露了韩国漠视与邻国的外交关系,奉行亲美单边外交路线的本质,也使深受其害的中、俄、朝各方再也不相信韩国的外交诚意。在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外部市场后在国防上、经济上都无法独立自主的韩国实际上已彻底失去与美、日博弈的底牌。这次日韩之间的贸易争端就充分暴露了韩国经济对美国和日本的严重依附性:在国际半导体市场上近二十种必须原料之中日本就独占3/4的份额。特别是日本互联网帝国软银集团在2016年收购了半导体技术设计大佬ARM,所以现在的日本既在上游有着设计核心,又在下游摸着产品制造,还在中游把控着原料。多年来韩国三星生产半导体所需要的高科技原材料严重依赖日本企业的供应,如今日本宣布对韩国限制出口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三种核心半导体原料无异于掐住了三星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企业的命门。偏偏韩国又是一个典型的财阀经济国家:作为韩国财阀经济典型代表的三星集团旗下拥有涉及电子、化工、造船、造纸、制糖、纺织、通信、飞机、金融、保险、建筑、旅游、医疗、汽车、媒体等诸多领域的160多家子公司,仅仅只是其中的三星电子就拥有325000名员工,全年营业额高达2119.41亿美元、利润366亿美元,在世界五百强中位居第12名。截至2017年6月三星集团的总市值已突破3200亿美元,这比阿里巴巴集团高出近千亿美元,占韩国GDP的1/5,占韩国总市值的30%,超过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GDP。可以说三星已掌握了韩国经济的命脉。如果三星集团倒下,那么就意味着韩国经济的一场大地震。
我们不妨这样设想:如果韩国没奉行亲美单边外交路线,而是选择一直在致力于亚洲一体化道路上走下去会如何呢?即使因为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而最终导致亚洲一体化未能实现,那么至少中韩关系不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我们都知道这次日韩贸易争端尽管实际上是牵涉历史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的复杂事件,然而日本对外公开的制裁理由是二战劳工问题。我们暂且抛开与韩国的积怨不谈,如果当年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政府用这种理由制裁当时的韩国政府又会如何呢?中国以及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能坐视这种情况的发生吗?然而今时不同往日——韩国人自己非要在亲美单边外交路线上走下去,结果弄得自己和周边邻国的关系一塌糊涂,又怎么可能指望别人会在这时伸出援手呢?既然韩国人奉行的是亲美单边外交路线,那么所能指望的自然也只有美国人。问题在于当你一切都依赖人家时你还有什么资格对人家说不。事实上美国从来没把韩国当成平等的盟友,不过是将韩国视为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角色。韩国对美国需要远远大于美国对韩国的需要,韩国手中完全没任何可以制衡美国的底牌,所以奉行亲美单边外交的韩国没能换来美国的支持,最终韩国所得到的是美国在军费问题上的讹诈。韩国走到今天这步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绝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内政上必须坚持独立自主方针,在外交上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在国际上广交朋友。韩国所犯的错误恰恰正在于此:在与中、俄、朝的关系上用对立取代了以前的对话,奉行亲美单边外交路线,在内政上也将本国的发展完全寄托于美、日的扶植。
那么在目前这种“四海八荒无人来帮”的格局下韩国能否挺过去眼下这关呢?其实这事最终的结果无非就是韩国经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我们看到美国在日韩之争中不仅没出手相助,反而趁机在军费问题上讹诈韩国,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美国是站在日本一边的呢?其实美国永远只会站在自己的利益一边。事实上韩国和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矛盾、独岛的归属争议、经贸领域的竞争都是由来已久的,那么美国是什么态度呢?美国当然不愿看到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两个重要盟友之间大打出手,但与此同时美国也不愿看到日韩之间亲密无间——这就和古代帝王的驭人之术一样:臣子们天天闹得朝堂不可开交当然不是君王所乐见的,可臣子们亲密无间恐怕就会使君王怀疑他们在结党营私了。对美国而言:日韩之间保持有限度的矛盾利于美国从中渔利。事实上美国不是不调解日韩纠纷,而是想要先待价而沽。现在的美国完全可以利用日韩之间的矛盾吃了韩国吃日本,从而使美国利益最大化。当然美国绝不会坐视作为自己在亚太地区重要盟友的韩国被彻底整报废。如今日本对韩国打压就正如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打压可能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强烈的破坏,但日本在经历美国的打压后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如今日本还有样学样打压起别人来了,那么韩国在经历这番打击后的命运其实和日本差不多——也许若干年后韩国人也会出现所谓“失去的xx年”这种说法,但还不至于动摇韩国经济的根基命脉。关键的问题在于:韩国在经历这番打击后是否会吸取经验教训呢?韩国的内政外交政策走向是否会有所调整呢?如果韩国在经历打击后能对自己的产业布局和外交路线进行一定调整,那么这次打击对其未尝不是一次转型的机遇。
俄罗斯制裁美国总统和高官?
谢谢邀请!更多体现的是对等反击,关乎国家荣誉,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美国早些时候制裁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国防部长绍伊古,作为对应,这一次俄罗斯也对美国总统拜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国家安全助理沙利文等十三位高官进行制裁,不准入境俄罗斯。
明显的象征意义。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制裁元首是最高级别的政治制裁,但实际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