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进舱体验,空间站各舱室是怎么连接的?
通过交会对接。
交会对接的整套设备,它有近场的、有远场的。近距离的时候,有一套设备就是用来瞄准的,还有一套是远距离来引导的。将来就通过这一套系统把货船一步一步引导,然后跟它进行对接。这是对接的一套交互敏感器,所有将来跟空间站对接的,外来飞行器都要用这个标准去做对接机构。
空间站对接舱一般有5个对接口。
比起国际空间站的8个对接口而言,我国的天宫空间站核心舱仅仅只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这3个对接口一个在核心舱的大柱段尾段,另外两个在核心舱的小柱段前段。
除了小柱段的节点舱天顶方向,这里之所以没有安装对接口,其实是为了方便让气闸舱的航天员可以随意出入,但是该节点舱的两处对接口都有较为独立的对接装置,能够容纳任意方向靠近的飞船,并顺利实现对接。
宇航员在空间站如何上厕所?
空间站处于失重状态,液体不会向下掉落,原来宇航员是这样上厕所,看完真是涨知识了!
就在今年的6月17日9时22分,我国神舟12号飞船发射成功,将聂海胜,汤洪波,刘伯明三名宇航员送入到了太空,同一日的15时54分,飞船顺利的完成了入轨状态设置,到了18时48分,三名宇航员顺利的进入了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而且他们需要在空间站工作三个月,那么,你是否想过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那么久,如何解决衣食住行?特别是上厕所,还有不断积累的排泄物,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空间站的宇航员如何上厕所,排泄物又去了哪里?美国跟苏联的宇航员还没有进入太空之前,首先就想到了如何解决上厕所这个问题,毕竟人有三急,在太空生活不可能不上厕所,而且太空处于一个失重的状态,环境跟地球完全不同,需要面临诸多的挑战,所以这个问题很棘手
因为载人航天刚开始的时候,技术不够成熟,美国的工程师就被这个问题难倒了,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让憋不住的宇航员尿在了宇航服里,苏联的加加林则是通过宇航服内的一根管子排泄到了体外,起初苏联的设计人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就在宇航服里安装了一根管子,所以人类第一位上天的宇航员加加林,就从这根管子进行排泄,但美国第一次载人飞天时没有安装导管,宇航员在没有发射前就紧张到内急,报告给指挥人员后,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让他直接尿宇航服里,这件事之后,美国宇航局开始意识到航天员上厕所是一项大事
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飞天前,也是内急,他们顺着宇航服里的管子,尿在了车轮子上,但是美国的谢泼德因为宇航服没有设计管子,只能直接尿宇航服内了
但是当人类进入太空之后,发现还有许多难题
首先就要解决他们的物资问题,地面工作人员不可能随时给他们运送物资,如果这样做的话,需要消耗大批的人力物力以及高价来打造航天设备
通用废物管理系统
于是科学家着手研究一套太空马桶,因为这一套设备,不但能够解决航天员的排泄问题,才能进行废物回收再利用,所以称之为通用废物管理系统
这一套太空马桶造价非常昂贵,最近几年,送上国际空间站的两套太空马桶,价值就高达2000多万美元,一个太空马桶都能在北京买好几套房子了,可见在空间站上厕所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要不然也不用付出如此巨大的资金研究
或许有人会问上个厕所就要花费如此高昂的费用,干嘛不用塑料瓶来解决呢?
根本原因就是太空跟地球环境完全不同,因为地球有重力而太空是失重的,所以在地球上液体是会向下滴落的,所以在太空的液体受到失重的影响,就会漂浮在空中四处游荡,要是采用塑料瓶,那么尿液碰到瓶底就会被反弹出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让人怎么生活?要是这些液体飘散的设备仪器上也可能造成损坏
宇航员在使用太空马桶时,也需要把身体固定好,否则很可能被小便被反弹出去
所以使用塑料瓶来排泄,在太空这种环境是根本行不通的,太空马桶还没有投入使用前,他们采用一根橡胶管子来解决小便,管子联通舱外,这样就直接把小便排到了太空之中,或者用塑料袋收集起来,放到一个处理室,集中处理
纸尿裤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美国还发明了太空纸尿裤,采用一种高分子的吸水材料制成,吸收液体的功能特别好,吸收的量也比较多,而且还能保证宇航服的干爽,特别适合宇航员舱外工作时用来应急,后来婴儿也采用了这种纸尿裤
如何解决大便问题呢?
处理的小便问题,大便问题又如何解决呢?起初宇航员只能采用塑料袋来解决,排放进塑料袋包裹起来集中处理,而且这些塑料袋都是特制的,才能方便处理
尽管如此,但是打造太空马桶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一套太空马桶名字叫做通用废物管理系统,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它除了能够方便宇航员,还能进行废物回收再利用,这样就能减轻地面的物质供给任务
虽然尿液排放到太空是非常省时省力的,但是在空间站的水贵如黄金,尿液包括汗液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直接排放掉就白白浪费了,所以这一套通用废物管理系统,能够将尿液回收成可以直接饮用的水资源,还有一点尿液排放到太空会变成冰晶附着在电池板上,长此以往就会降低电池板的发电功能,太空马桶的发明可谓是一举两得
宇航员每天大约排泄1.6升的尿液,其中这些尿液就含有96%的水分,所以经过太空马桶处理过的废水,再通过蒸馏设备处理、过滤、消毒、杀菌、化验,然后利用冷热水管道再次处理,就能够让水资源得到了循环的利用,毕竟地面携带的水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空间站的氧气是需要电解水来解决的,那么通过这一套设备对尿液的回收,也能有反复的水源来电解制氧,从而解决氧气供给问题
所以太空马桶的造价才会如此高啊!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宇航员来月经时,不能使用太空马桶来方便,因为太空马桶只能回收尿液、汗液等一些废水,不能回收血液!
排泄物去了哪里呢?起初尿液排放到了太空,但是后来发现会遭遇低温,附着在飞船上,造成设备的损耗,后来就把尿液回收再利用,一些生活垃圾和粪便,会收集起来集中处理,空间站后面就跟着一艘处理垃圾的飞行器,把这些废物集中到这个飞行器中,储存到一定量时,就把它抛离,所有废物跟随着降落地球,再遇到大气层时就会摩擦起火燃烧,垃圾跟随这一个飞行器,一同燃烧殆尽,要是还有部分残留,就会落回地球,不过地球那么大,人类生活的地区又很小,所以砸到人的概率很小!
国际空间站各个试验舱互通吗?
国际空间站各个试验舱是互通的。
国际空间站主要分为两部分,美国段和俄罗斯段。欧洲和日本舱归在美国段,因为它们的电力、通信等基本保障都依赖美国舱段和美国制造的外部设施。一般情况下,国际空间站参与国的宇航员可以自由出入各个舱段,但某些特殊情况例外。比如,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游客蒂托是在没有得到空间站全体缔约国(主要是美国)批准的情况下,在俄罗斯坚持后才来到空间站的。最后美国是做了妥协的,它同意蒂托来访,但不能进入美国段。最近报道俄罗斯邀请中国航天员访问国际空间站,估计也会采用这个模式。
做神舟12号载人飞船的是哪几名宇航员?
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由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命名为“天和”。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由长征5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和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意味着中国空间站进入任务实质性阶段。
神舟十二号轨道舱作用?
位于飞船最上面的是轨道舱。轨道舱的前端就是交会对接机构,这里将与空间站核心舱进行连接,轨道舱也就成为了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的必经通道,同时这里也具有储物间的功能。
推进分系统,它完成我们飞船动力系统的支持,它由几十台大大小小的发动机组成。能源分系统主要是由太阳电池翼,还有电池等来完成能源功能。生命支持系统,航天员在轨他呼吸用的空气,这些气瓶都是由推进舱来带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