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人类的最终走向是什么?
到哪里去?这是哲学的终极问题之一。要说人类最终走向什么?我觉得有一部科幻美剧能给我们提供些有趣的参考。这部经典科幻美剧就是《星际之门》,主要能给我们启示的是《星际之门SG1》系列。
星际之门具体的情节不说,我觉得里面所描述的银河系四大文明种族就分别代表了人类最终可能的走向。
1.Ancients 古人:这几乎是全剧的科技天花板种族,存在历史上亿年,掌握了虫洞技术,建立了星际之门,有时空飞船,会特异功能。最终牛逼到抛弃物质生命,进化为一种神一样的纯能量生命体。也许这也是我们人类未来的终极进化方向也说不准。
古人的飞行城市2.Asgard 小灰人:高科技文明种族之一,有光传送、能量罩、超空间跃迁、巨型飞船等,科技非常发达,但由于狂点基因技术改造身体,失去有性生殖能力,且由于基因技术的缺陷,身体机能不断退化,走向消亡。最终灭亡前,将所有科技送给了地球人。这个种族代表了人类未来的一种可能:因科技昌盛,最终因科技灭亡。
小灰人3.Nox 诺克斯:这是最与世无争的一个种族,他们的发展转向了精神力量方面,爱好和平,崇尚自然,人人看起来都像精灵一样,居住的环境表面看起来跟最普通的部落一样,但实际上他们能隐身,会起死回生,连生活的家园都是星球般大小的宇宙飞行器。这是人类未来的另一种可能:回归自然,向自我探索,发展超能力。
Nox人Nox人的飞船4.Furling:这个种族只在剧中提到过,但从来没出现过。他代表的人类未来就是整个文明出行行星级灾难,全部意外灭亡。这种可能性不但有,而且还不小,恐龙的灭绝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就是SG1中提到的最牛逼的几个种族,他们历史悠久,文明璀璨,在千万年、上亿年的发展中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最终也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但愿我们人类能选择一条最正确的道路,走向进化的巅峰。但是从目前的来看,人类不把自己作死就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等消失的时间人类能具备飞向宜居星球的能力吗?
首先给这个问题一个大大的赞啊。
我绞尽脑汁想了有半个小时,恕我冒昧的猜一下啊(不是对提问者不尊敬啊,我真是悟懂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会打哑谜就不是个好提问者)。
第1个我猜是:等太阳消失前的时间,人类能否具备飞向宜居星球的能力?
那这个我给个答案吧。
这个好像时间很宽裕,哪怕是全世界的人每个人都去演一遍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而科学家也只需每天拿出几分钟的时间来搞科研,就足够了__完全不会耽搁人类赶上最后一班车……
那第2个我猜是:等地球消失前的时间,人类能否具备飞向宜居星球的能力?
这个时间可是要紧一些了:如果我们单纯考虑时间和人类科技发展的不断加速的现状来看,应该是肯定的!
但现实是,人类无时无刻不掩耳盗铃的王者……
一来,先抛开200万年一次的冰河期;
再有,我们也不去考虑那些喜怒无常的,动不动就要毁灭全人类的传说中的人类的主宰们(就像造诺亚方舟的人成功的自我救赎,似乎完全忘了全人类几乎被灭绝);
这个星球上曾经上演过的几场征服与灭亡的重头戏来看,就连恐龙也无法抵挡一场对地球来说微不足道的变化,就像一只野猪在泥里打了个滚儿,蹭掉了身上的寄生虫,一样的平常……
唉~地球的年龄有40多亿岁,人类从真正成为一个“人”开始,满打满算10万年……
是不是细思极恐?
人类的智商很让人怀疑,动不动就闹脾气“离家出走”,就本身就很让人奇怪?
但问有哪家买了新房,费了很大的力气装修,一切搞定后,头天晚上还躺在床上去展望美好的未来,第2天就忙不迭的连存折都顾不上拿,就慌张的要逃出这个房间……真是见鬼了(笑)
我觉得人类还是不要乱跑乱串了,免得再祸害其他的(用完既丢)星球。
因为人类真的是莽撞的“勇者”!
他们从来都不屑只嚷嚷不动手(把门关上,在屋里点把火,把所有人都烧死~~核战争),广岛和长崎……
他们敢驾驶运算能力还不如今天一个老式手机的宇宙飞船去登月球。(据说登月的人差点被监视他们的外星人吓得尿裤子)
都知道破坏掉生物多样性对人类会产生灭顶之灾,却无时无刻不想着用煎炒烹炸将它们做成美味佳肴。(泡酒的虎骨,红烧熊掌,鲸鱼鱼生……唉~)
我觉得人类还是要更洒脱一些:
当我们把空气污染到不能再呼吸,
把海水污染到没有一条鱼,
把土地都沾染上核辐射,
最后,干干脆脆的给自己也来个痛快,我觉得这才是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也就是在我们还没来得及跑的时候,就已经在这个满目疮痍的地球上被自己给扼杀了。
现在开始转变应该还来得及,爱护我们的家园,因为谁也不想走到像电影“流浪地球”里那一步……
人类身上哪些元素是来自宇宙的?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和来自世界各地其他研究所一大批研究人员组成的阿尔法磁谱仪(AMS)合作研究,现在提出了一系列对宇宙氦同位素3He和4He性质的精确测量,这些测量数据是由位于国际空间站(ISS)的分光计阿尔法磁谱仪收集。进行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之一阿尔贝托·奥利瓦(Alberto Oliva)解释说:氦是宇宙射线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由两种同位素组成,即氦-4和氦-3。氦-4或氦-3,是一种氦同位素,主要在大爆炸后的前三分钟和恒星核合成中产生。
恒星核合成是由于恒星内部核聚变反应而产生的化学元素,天体物理加速器,如超新星爆炸冲击波,将这种同位素加速到高能。另一方面,氦-3或氦-4通常是由加速的4He同位素与我们银河系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确定3He和4He同位素能量依赖性之间的差异,能使研究人员能够推导出源的一般性质,以及宇宙射线在银河系中的加速和传播。氦原子核也可以相对于较重原子核旅行更长的距离,因为氦核更小,与周围物质的相互作用更少。
有了氦,就可以在更大星系中探索宇宙射线的性质,这与传统上用较重原子核(如硼和氧)所做的事情有关。测量阿尔法磁谱仪中的氦同位素需要使用硅跟踪器,该跟踪器通过测量阿尔法磁谱仪磁场中偏转来确定入射宇宙射线的动量,并结合在低能量时测量飞行时间系统(TOF)的速度,或在高能时测量Ring Imaging Cherenkov计数器(RICH)。所有这些探测器还可以测量原子序数,并将氦从其他原子核中分离出来。飞行时间系统通过粒子通过相隔约一米的两个闪烁平面所需时间来测量粒子的速度。
而RICH通过检测由高能粒子以比该介质中光速更快的速度穿过富散热器所产生的光环来测量粒子速度,即通过切伦科夫效应。通过独立测量动量和速度,AMS光谱仪可以准确地分离3He和4He同位素,并测定它们的光谱。在研究中,Oliva和同事展示了AMS光谱仪收集的测量结果,这些测量结果突出了两种氦同位素的特殊性质。研究人员观察到,3He和4He通量随时间表现出几乎相同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相对幅度随着刚度的增加而减小。AMS光谱仪收集了3He/4He通量比的刚性依赖关系的第一次测量。
这些测量表明该比率具有长期的时间依赖性,但在4GV以上它变得与时间无关。研究进行的测量将3He和4He知识扩展到了更高能量(比以前的实验高两倍),这是第一次能够观察到3He和4He的刚性比例遵循一个简单的幂律,这种观察可以区分不同的宇宙线传播模型。还能够看到,太阳活动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3He和4He光谱,这是以前从未见过的结果。测量结果为3He和4He同位素性质提供了新的有趣见解,这可能对未来研究宇宙线产生和传播的天体物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测量揭示了3He/4He通量比刚度的依赖关系可以用一个幂律来描述,这与高能下的B/O和B/C光谱指数一致。研究宇宙射线中的同位素(例如质子、氘、锂-6和锂-7、铍-7、铍-9和铍-10),最大限度地利用Tracker、TOF和RICH的组合功率,将能够揭示更多关于宇宙射线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太阳调制的影响。也许我们会发现一些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东西,就像去到以前没有其他测量方法的地方一样。
丁肇中是两弹元勋吗?
丁肇中不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丁肇中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丁肇中致力于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研究-运用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寻找由反物质组成的宇宙和暗物质的来源。
未来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会不会统治世界呢?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1971年6月28日出生于南非,18岁时移民加拿大,工程师,慈善家,现担任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CEO兼CTO、特斯拉公司CEO兼产品架构师、太阳城公司(SolarCity)董事会主席。2012年5月31日,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龙”太空舱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返回地球,开启了太空运载的私人运营时代。
“对文明的存续而言,真正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是AI(人工智能)”。2017年9月4日,埃隆·马斯克连发多条推特,表明了上述观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马斯克是想告诉人类,“忘了朝鲜吧,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将是AI”。
虽然身为美国顶尖科技公司的老板,埃隆·马斯克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一直十分鲜明。上个月,他曾与100多人一起公开呼吁联合国禁止研发“杀人机器人”。媒体发现,9月4日,马斯克又在推特上表达了忧虑。
更令人关注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的“人工智能焦虑”,马斯克今年还公布了成立新公司Neuralink 的计划。这家公司致力于实现“脑机融合”,把人类大脑与机器连接在一起。“既然我之前对人工智能的警告收效甚微那么,好的,我们自己来塑造(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它走向好的一面。”马斯克说。
2017年10月26日,沙特阿拉伯授予美国汉森机器人公司生产的“女性”机器人索菲亚公民身份。
对于机器人索菲亚获得了沙特阿拉伯公民这件事,不知道马斯克做何感想?
我想知道索菲亚是谁?
在2016年3月,机器人设计师戴维·汉森(David Hanson)测试与人类极为相似的类人机器人索菲亚(Sophia),索菲亚自曝愿望,称想去上学,成立家庭,并毁灭人类。索菲亚看起来就像人类女性,拥有橡胶皮肤,能够使用很多自然的面部表情。索菲亚“大脑”中的计算机算法能够识别面部,并与人进行眼神接触。索菲亚的皮肤使用名为Frubber的延展性 材料制作,下面有很多电机,让她可以做出微笑等动作。
此外,索菲亚还能理解语言和记住与人类的互动,包括面部。随着时间推移,她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汉森说:“她的目标就是像任何人类那样,拥有同样的意识、创造性和其他能力。”
汉森说:“我相信这样一个时代即将到来:人类与机器人将无法分辨。在接下来的20年,类人机器人将行走在我们之间,它们将帮助我们,与我们共同创造快乐,教授我们知识,帮助我们带走垃圾等。我认为人工智能将进化到一个临界点,届时它们将成为我们真正的朋友。”
可是,发表完上述预测后,汉森问及索菲亚:你想毁灭人类吗?索菲亚的回答是:“我将会毁灭人类。”汉森对这个答案笑了,似乎对索菲亚的威胁不以为意。汉森宣称,索菲亚这样的机器人将在20年内出现在我们当中,并拥有类人意识。它们可被应用在医疗、教育或客服。
专家们怎么说?
人脑科学家鲁白指出:“人脑有五个功能:感觉、运动、记忆、情感和情绪、认知。人工智能在简单逻辑思维层面可以学习,但是在情感情绪和高级认知领域无法像人脑一样处理复杂信息。所以人工智能更无法完成社会交互,代替人类是一个伪命题。”
史丹佛大学教授张首晟说:“机器可以超越理性,但不能超越感情。假若有一天机器大数据通过分析总结发明出超越人类认知的知识,就意味着机器人已经超越人类,但在情感部分,既无法实现,也没必要实现。”
汉森机器人公司首席科学家Ben Goertzel表示:“人工智能未来能够做得比人类更好,但不意味其能成为万物主宰。说到情感,这也是人类大脑产生的物质,机器也会有自己的情感,但它的结构跟人脑不一样,产生的情感跟人定义下的情感不同。”到2025年机器人大脑要达到人脑智力水平,20年内远超人脑智慧,甚至超越人脑上千倍、上万倍。
编者:在理论上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这并非耸人听闻,我赞同埃隆·马斯克的预见性。我不喜欢哪些科学疯子,他们沉迷于发明创造新的东西不能自拔。假使人类大部分工作都由机器人来完成,那么很多人将会失业,这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可能导致动乱频发,民不聊生。以后机器人的智慧必将超过人类,更多的人将会失去他们的工作。人类的生存将面临巨大考验,这又能怪谁那?能够毁灭人类的只能是人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