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公布美军基地遭袭后卫星图,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再度遭遇火箭弹袭击?
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对中东强国伊朗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和军事遏制。这加剧了美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的冲突,该冲突已导致波斯湾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上升。同时,伊朗对美国的厌恶也变得更加强烈,导致美国的政治和军事目标,特别是驻伊拉克大使馆遭到中东亲伊朗的部队频繁袭击。
6月11日,沙特Al-Arabiya报道称,美国大使馆再次遭到火箭弹袭击,此大使馆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绿区”。
据伊拉克安全部队称,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绿区”的美国大使馆周三再次遭到袭击。当时,一枚火箭弹爆炸,击中了美国大使馆,并响起了猛烈的爆炸声。与此同时,巴格达全城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显然,是武装分子向巴格达发射了多枚火箭。爆炸响起时,美国大使馆立即发出严厉的警报,然后听到一阵警笛声。尽管尚未有人员伤亡的报道,但紧张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巴格达的天空。
6月11日,俄罗斯TASS还透露了这次袭击的细节。据悉,袭击的具体时间发生在本周三晚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遭到大规模火箭弹袭击,部分火箭弹袭击了该市的国防“绿区”,美国大使馆和伊拉克武装部队联合作战司令部总部之间发生爆炸,立即触发了美国大使馆的警笛声。事件发生后,伊拉克安全部队立即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一枚火箭发射器留在该市人民体育场附近,目标是美国大使馆。
根据伊拉克安全部队人员的调查,发现这次袭击是针对美国的,且袭击行动赶在了一个重大事件的时间点上,即美国特朗普政府即将举行与伊拉克政府进行战略对话的第一阶段。它是在战略对话的前夕。在火箭袭击的第二天(星期四)美国和伊拉克政府官员将开始就政治,安全,能源和文化领域的合作进行讨论。由美国国务卿副秘书长戴维·黑尔领导的美国谈判代表,美国国防部,财政部,能源部和其他机构的代表参加了协调。显然,这是事先精心计划的攻击。
近年来,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已成为好战分子多次袭击的目标。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五月。根据《参考新闻网》5月20日的报道,一天早晨,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绿区”的美国大使馆外围发生一起袭击,当时有两枚火箭从天空坠落,直指美国大使馆,其中一个甚至命中大使馆的一栋建筑。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火箭爆炸后的残骸进行的调查发现,这是一种称为“喀秋莎”的火箭,是中东亲伊朗武装份子最常使用的火箭,对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的火箭袭击已经很多次了。
关于对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的袭击,最严重的袭击发生在今年1月26日晚上。那天晚上,利用夜幕的掩护,一群由伊朗支持的真主党武装分子带着火箭和发射器悄悄地渗透到了巴格达市的“绿区”附近,然后以美国大使馆为目标进行发射了火箭。果然,三枚火箭相继落入美国大使馆的院子里,炸毁了美军食堂。
美军在伊拉克处于如此困难的境地的原因是,不仅在保护美国大使馆方面束手无策,甚至连驻伊拉克空军基地的军机都无端出事。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强大压力导致伊朗军队对美国极度仇恨。特别是在今年年初,美军在巴格达机场采取了卑鄙的手段,暗杀了伊朗圣城旅的伊斯兰革命卫队最高指挥官苏莱曼尼,随后亲伊朗的武装分子对美国进行了报复。使馆成为报复的主要对象之一。如果特朗普政府不克制其霸权行为,对美国大使馆的此类袭击还将发生多次。
2艘货轮和油轮在波斯湾被袭击?
准确来说,这次在波斯湾遭遇袭击的是2艘沙特的油轮和4艘商船。当前无论是沙特、还是阿联酋和美国,都没有就该此袭击事件有可能的肇事者以及具体“蓄意破坏”的详情对外做出公布,这也间接预示了这起事件的严重性以及其将对波斯湾内局势和地缘的潜在影响。
12日,首先是从沙特阿拉伯塔努拉角油港装载原油的油轮出发后,在抵达富查伊拉港以东的阿曼湾时,突然遭遇了袭击,据沙特方面的回应称“2艘油轮遭遇了严重的破坏”。
随后,也是在阿联酋的富查伊拉港以东的阿曼湾附近,准确来说是更接近富查伊拉港的海域,先后四艘从该港口驶出的商船遭遇了袭击。
这两次袭击事件,比较重要的信息是:①沙特方面的油轮据悉至少有一艘是驶向美国的油轮。
②阿联酋的富查伊拉是阿联酋七个联合王国之一,富查伊拉港是波斯湾内重要的一处港口,其位于尔木兹海峡以南约140公里(85英里)处,也处在波斯湾最狭窄的海湾部分,连接着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为过往整个波斯湾的的船只提供燃料补给,也是散装货物上船或上岸的一个港口。
◎事件爆发位置。
实际上该事件之所以引发外界如此大的关注,以及在当前变得如此敏感,是因为在该事件发生的2天之前,美国方面就曾发出通告,表示伊朗方面有可能向波斯湾内来往的船只实施袭击行动。
美国海事局上周四(10号)警告称, “自5月初以来,伊朗或它在中东地区的代理人在最近威胁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后,可能会采取行动打击美国和合作伙伴的利益,包括石油生产基础设施” 。美国海事局进一步提供了伊朗方面有可能打击的地点“伊朗或其代理人或在红海,巴布尔 - 曼德海峡或波斯湾,对包括美国军舰以及商业船只、油轮在内的美国或美国盟友船只作出回应,”
美国海事局还建议来往的各类盟友船只悬挂美国旗帜以威慑潜在的行动,避免被打击。
◎阿联酋富查伊拉港口,事件发生现场照片。
海湾国家和埃及等国家都已经对此事做了谴责,沙特阿拉伯外交部在周一的补充评论中谴责了“破坏行为”,其之前表示,这次袭击是“破坏海上航行自由,以及向全世界消费者提供石油供应的安全”。
海湾合作委员会理事会秘书长阿卜杜勒·拉蒂夫·拉希德·扎亚尼在周日的一份声明中定性此事件为“破坏行动”,其表示,这次事件是“危险局势的升级”。
其还表示,“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只会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冲突,并危及其人民的利益。”
虽然该声明是海湾合作委员会发布,但实际上代表的是海湾六国——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共同的声明,该组织的领头羊是沙特阿拉伯。
◎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当前也门也被纳入。
所以这份声明显然是将矛头对向了伊朗。伊朗方面表示这些事件“令人震惊和遗憾”,并要求提供有关所谓破坏活动的进一步资料。
伊朗 还警告不要“不诚实地破坏地区安全的阴谋”,并呼吁“面对外国分子在该地区的任何冒险主义,伊朗都将警惕的对待”。
既伊朗一方面否认了参与该事件,并且暗示有可能这是敌对势力有可能制造的试图让地区局势紧张的阴谋。
比较有趣的是,有消息显示当然的卫星并没有发现该水域有浓烟发出或是其他不正常的现象发生。美国方面当前还没有做出任何表态,但其已经深度介入了该事件的调查。
围绕此事件,美国和伊朗是否会出现短兵相接的局面,当前来说一旦调查结果对伊朗不利,恐怕的确会使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增大,但直接爆发战争,也恐怕可能性不大。
因为双方虽然在波斯湾都在秀肌肉,互放狠话,但实际上无论是美国、或是伊朗,都没有太大的推动战争的内在动力。
◎美国在波斯湾早已经集结了大量的武力。
美国方面,即将面临大选,特朗普是个生意人,其不会制造一场战争的来增加自身连任的风险。
但局部冲突,却实际上是符合伊朗和美国各自内部诉求的,所以不排除该事件会导致波斯湾爆发一场可控的局部冲突。二战中美国人有投降日军当美奸的吗?
给大家讲一个二战时期,美国军队一个极为特殊的美奸——乔纳森温莱特。
为什么说极为特殊?那是因为美国的史书当中,历史并不认为这个美国中将是美奸,美国民众也同样不这么认为,但在他的整个后半生当中,他却始终生活在懊恼和悔恨之中,因为直到他离去,他都在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决定而感到后悔:1941年5月6日,作为美军驻菲律宾总司令的他下达了最后一项军令——命令菲律宾境内所有正在抵抗日军的美菲联军,全部向日军投降!
伴随着这项命令,先后有9万美菲联军官兵开始陆续向日军交出武器,并进入日军的战俘营,温莱特也创造了美军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一个记录:罕见地出现了9万军队向敌人投降,更有一个中将和一个少将(爱德华金少将)成为了敌军的俘虏。
而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温莱特是无比犹豫的,因为作为一军之统帅,他知道这个命令会造成什么样的耻辱纪录。可此时他也的确是无路可退,因为在菲律宾这个岛屿上,他已经整整坚守了将近半年之久,可他不但没有等到援军,等来的却是罗斯福总统企图放弃菲律宾的决定。
而在作出这个决定之前,我们需要把时间退回到5个月前,1941年12月8号,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
1941年12月8号,随着头一天珍珠港的遇袭,日本与美国的大战已经不可避免。当然,早已蓄谋已久的日军不会拖拖拉拉,早就在亚洲战场蓄势待发的他们没有给美军以任何喘息的机会。按照原来的战略规划,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遭到“毁灭性打击”后,日军的兵锋将马上直指东南亚,距离日军本土最近的菲律宾,成为了日军首先下手的目标。
就在这一天,另一个珍珠港偷袭也在菲律宾的本土上演,日军陆军航空兵从台湾起飞,对菲律宾境内的3个美军空军基地进行轰炸,仅2天时间,270架美军轰炸机编队和战斗机群,其中约50%的力量被摧毁在地面上。这也直接造成了随后的日军登陆作战,空中火力严重受限的美军无力展开反登陆作战,美军驻菲律宾空军的反击仅造成日军一艘布雷舰沉没,另有数艘军舰和运输船受伤。无法抗登陆的美军几乎眼看着57000多名日军在500架飞机的掩护下,气势汹汹地完成了对菲律宾吕宋岛的登陆作战。
而此时在菲律宾这块大型岛屿上,共有14万美菲联军担任守卫(美军约2万),但跟4年前淞沪会战的国军一样,没有海陆优势,任你的人数再多,敌人在你的海岸线上也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但对于这样的窘境,美军驻菲律宾的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中将,却也并非没有预料到,毕竟作为美军的知名陆军统帅,凡是有着战略眼光的人,也早就注意到了日本人的野心。
四年前,当日军对华宣战,并侵略了中国大部分海岸线之后,面对沦陷的领土还不足以满足日军的侵略和扩张需求,早就有有识之士猜想到了日军的下一步动向:要么北上进攻苏联,要么南下横扫东南亚。
而两年前,随着诺门坎战役的惨败,二选一的选择已经变成了固定答案——日军一定会入侵东南亚!距离日本本土最近的菲律宾将会首先成为打击的目标。所以在这个时候,麦克阿瑟围绕着美军在菲律宾力量不足,陆海军还无法对日军形成压制的不利背景,做出了自己的战略准备:
1、在菲律宾纵深修建了大量军事堡垒,并利用周边的丛林地貌,做好节节对抗日军侵略的准备。
2、除了菲律宾本土大岛纵深处之外,巴丹半岛、克雷吉多岛亦修建了大量的半永久和永久性军事工事,以备在海空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抗击日军的立体式进攻。
3、当然,更重要的一点,考虑到菲律宾距离美国本土实在太远,麦克阿瑟更囤积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在1941年菲律宾战役爆发前,美菲联军囤积的战略物资尤其是粮食,足够守军半年之用。
按照麦克阿瑟的设想,就算日军能够快速登陆,凭借着坚固的工事节节防守,再利用足够的战略物资进行长时间持久战,半年的时间,来自美国本土或各地的援军怎么也该到了!
可战争往往就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戏剧性,战争一打,局面的变化却越来越出乎麦克阿瑟的预料。
日军并没有首先袭击菲律宾,而是直接轰炸了珍珠港,这让美国军方和高层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首先防御太平洋岛屿和美国本土!而那些远距离的殖民地,尤其是与美国本土相反的方向的土地,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能放弃就放弃吧!
也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指导思想之下,菲律宾从战役的一开始,就成为了美军最高层立主放弃的目标,甚至在美军驻菲律宾空军被摧毁100多架飞机的基础上,美国本土却发布了让麦克阿瑟恼羞成怒的命令:剩余的、可以进行远程飞行的飞机,立刻飞往澳大利亚,进行接下来可能会进行的澳大利亚保卫战。
菲律宾,成为了被罗斯福放弃的土地!
鉴于此情形,在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抵抗后,美军和菲律宾军队,被迫撤往防御性更强且物资储备更多的的巴丹半岛和克雷吉多岛。1942年1月2日,马尼拉失守!长达三个月之久的巴丹半岛保卫战也就此拉开。驻扎在克雷吉多岛的美军也同样严阵以待,誓死抗击日军的入侵!
在随后的三个月时间里,美菲联军一面苦苦地在两个阵地上抵挡日军,一面不断地向美国本土求救,然而,美军高层与罗斯福的态度仍然保持着惊人的一致:菲律宾能守最好,如守不住也可以就此放弃。在接下来的时间,这里的美菲联军再也得不到来自美国本土的任何援助,更要命的是,随着战争的爆发,大量难民的涌入,原有的、可以支撑六个月的战略物资,此时已经无法按照原计划的周期进行消耗,为了保证难民的饮食,无论是美军还是菲律宾官兵,甚至一度保持了每天只能吃半份口粮的窘境。
3月11日,无可奈何且无计可施的麦克阿瑟,被迫遵照上级命令突围前往澳大利亚,这里的一切指挥权交给了留守的两位美国将军,在巴丹半岛指挥75000名美菲联军的爱德华金少将,在克雷吉多岛指挥15000美菲联军的乔纳森.温莱特中将(当年3月晋升),而后者是继承麦克阿瑟的菲律宾总指挥官,在此前,他的身份是副总指挥。
而在温莱特的人生履历,他也有着傲人的资历:一家三代将门虎子,麦克阿瑟的西点军校校友,并且他的家族从来没有遭受军事上的耻辱,但在这一刻,他却接到了其军人生涯中最难接受的命令,去打一场根本打不赢的战斗。
尽管接手之后的温莱特苦苦支撑了两个月,但在外援无望的情况下,这位美军少将根本无法改变战局,4月9日,留守巴丹半岛的爱德华金少将绕开了总指挥官温莱特,下令全岛75000名官兵向日军投降。
尽管随后的温莱特收到了消息,以他总指挥官的职权,他也完全可以下达最新的指令:作废爱德华金少将的命令,命令巴丹半岛的守军继续坚守!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继续抵抗,只有死路一条。他虽然跨地域地放弃了巴丹半岛,但对于自己坚守的克雷吉多岛,他却固执的做出了继续坚守的命令,因为他实在不想让自己的军人履历上增加上自己曾带兵投降的耻辱记录。
可面对无法挽回的战局,他又怎么可能会创造奇迹?一个月后的5月7日,在克雷吉多岛陷入日军陆海空三军围攻的不利局面下,固执的延迟了一个月投降的温莱特中将还是做出了那个他不想做出的命令:命令全岛15000名官兵放下武器,向日军投降!
至此,菲律宾战役正式结束,除了少数美军利用飞机和军舰提前突围之外,日军以不到6万的兵力几乎全歼了菲律宾岛屿上的14万美菲联军,其中9万人(美军约12000人左右)向日军投降,这也创造了美史军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失败!
但平心而论,在菲律宾战役中,美军的表现相当值得肯定,美菲联军虽然号称14万,但真正具备战斗力的美军仅有2万,剩下的菲律宾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不堪大用。尤其是开战初期,美菲联军就已经丧失了菲律宾上空的制空权,随后也引发了制海权的丢失。可以说,菲律宾战役的一开始,美菲联军就已经处于了被动局面。
但即便如此,困守在菲律宾岛屿上的美菲联军在麦克阿瑟和温莱特将军的指挥下,从1941年12月8号坚守到了第二年的5月6号。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他们在一个大型孤岛上死守了整整五个月,如果不以战役的结局来考虑,美菲联军在这场战役中所展现的血性也完全值得肯定!纵然最后的集体投降让美军的荣誉大使颜面,但在当时的温莱特看来,倘若能够保全上万名美军官兵的性命和更多菲律宾士兵的性命,丢人又有何妨呢?
温莱特的想法是好的,可他却唯独忽略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同一时期在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完全是野兽的状态,那菲律宾战场上的日军,他们又能好到哪去?4年前,在南京向日军投降的数万国民党军队惨遭集体屠杀,那现在投降的9万美菲联军,你们真的能够确保没事吗?
在他纵容巴丹半岛75000名美菲联军向日军投降的第二天,一场轰动世界的特殊屠杀就此开始,那就是著名的巴丹死亡行军!
从4月10号到4月15号,整整六天的时间,日军将7万多名投降的美菲联军驱赶到120公里外的一座战俘营,由于没有任何交通设施,也没有粮食和饮水补给,7万多名战俘就在没有任何饮食和饮水保障的情况下徒步行军。而行军途中的押送日军为了缓解郁闷,更是不断的开枪杀人取乐,仅仅六天的时间,竟然有15000多名美国和菲律宾战俘惨遭日军的杀害。
而剩下的战俘,连同随后克雷吉多岛上的1万多名战俘,他们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虽然以幸存的状态来到了战俘营,但也同样在地狱般的折磨下,这些战俘们死伤累累。为了补充其他地区的劳工,这些战俘更是分批被送东南亚的其他地区甚至中国。但此时,太平洋战争已经开始,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在美军潜艇和飞机的不断袭击之下,经常有押送战俘的运输船在这种攻击下而葬身海底,或者战俘们安全的抵达下一个地方,但也同样躲不开繁重的劳役和折磨,最终痛苦的死去。而在这段期间,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战俘更高达26000多人。
至1945年美军彻底解放东南亚,刚从战俘营里走出来的温莱特少将痛苦的发现,三年前投降的9万多名战俘,此时仅活下来50%。而一度被关在中国东北的温莱特中将也饱受日军的折磨,断绝食物、变态般的殴打,持续三年的折磨和内心的创伤,让温莱特的身体大受重创,被解救出来的时候。这位曾经身材魁梧的将军,其体重竟然不到90斤。
1945年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美军与日本代表团签订了著名的投降协议,为了弥补对这个老同学的愧疚,也是为了恢复温莱特将军的名誉,签字的麦克阿瑟特意让温莱特站在自己的背后,以观赏的姿态来对对面的日本代表团进行羞辱。返回国内的温莱特中将也被授予各种荣誉,更被美国民众评为民族英雄。
但恢复自由的温莱特直到八年后去世,也没有从这段阴影中解脱出来,甚至在他最后的八年时光当中,他一直生活在自责当中,因为他始终在质问着自己:自己究竟有没有做错?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叛徒?
功过是非,也许只能由后人来评说了!
伊朗无人机从伊拉克起飞袭击沙特多条石油管道?
伊朗早就已经被逼到了墙角,在阿联酋港口出现的沙特油轮袭击事件,被认为是沙特故意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而在阿曼湾出现的油轮袭击事件,又是美国故意栽赃陷害伊朗的一出丑陋的闹剧。现在的伊朗被进一步的挤压到了已经喘不过气的情况下,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伊朗终于发怒了,对沙特输油管道和机场发动了袭击。
因为俄罗斯卫星通信社5月7日报道,从伊拉克起飞的无人机对沙特的艾布哈和吉赞机场进行了轰炸,并且还摧毁了加瓦尔油田的输油管道,给沙特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虽然胡塞武装宣布对无人机袭击沙特负责,但是,美国对无人机残骸进行了研究和考察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一款无人机的复杂性,以及技术含量,与胡塞武装拥有的无人机的复杂程度,技术含量更高,而认为这只有伊朗才有这样的无人机。并且,含有很明显的伊朗的无人机特色,而认为这是伊朗所为。
而对于此次无人机袭击事件,伊朗并没有承认的声音。当然,这也不排除真的就是伊朗所为,因为沙特不是整天的簇拥着希望美国对伊朗开战吗?既然你沙特希望对伊朗开战,那么,我就让你尝一尝战争的滋味儿。
对于伊朗来说,向沙特发动无人机袭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虽然表面上沙特是一个土豪国家,非常富裕,然而,沙特连起码的胡塞武装都对付不了,难道还有能力能够对付伊朗吗?
而现在的伊朗已经处在战争的边缘,美国兵临城下,对伊朗进行军事威胁,已经将伊朗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伊朗并不怕战争。因为,伊朗已经没有了退路。而且伊朗知道,现在要避免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战止战,如果说一味的对退守,那么,最终很有可能会为美国步步紧逼而逐步的失去战斗力。而主动出击,反而会让对方害怕,从而起到以战止战的作用。
试想一下,伊朗气对付不了美国,难道连沙特都对付不了吗?如何让沙特不再那么狂妄的簇拥着美国的伊朗开战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打服沙特,打怕沙特。
实际上,美国本身就对伊朗开战犹豫不决,如果出现这样的事情,那么,沙特受到了军事威胁,而叫嚣着对伊朗开战的声音就会犹豫,而最终美国也因为自己的盟友一个一个的担心来自伊朗的军事威胁和伊朗发动的战争而犹豫。所以,对于长期支持美国对伊朗开战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少,而最终很有可能就会让美国,以及其他的国家,包括以色列和阿联酉等中东地区的国家叫嚣着对伊朗开战的声音减少,直到消失。
在美国甚至在英国等国家对伊朗开战犹豫不决的情况下,而伊朗选择主动出击正是时候。个人认为,这件事情应当是伊朗所谓,伊朗这么做,也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也是以战制战的最好方法。
难道沙特惹不起美国,英国,以色列?难道伊朗还惹不起近在咫尺的沙特吗?打怕了近在咫尺的沙特,或者是阿联酋,那么,其他的国家就会对伊朗有所畏惧,而减少叫嚣对伊朗开战的声音。而美国也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不顾自身的利益而和伊朗开战。所以,这反而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个人观点,切勿上心,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这是和谈还是战争的信号?
阿曼湾两艘油轮被炸以后,出现了两个戏剧性的情况,就是世界人民都指责美国是幕后指使,而美国却声称是伊朗一手策划的袭击!而最悲催的就是日本了,堂堂一国领导人还在伊朗访问,满载自家货物的油轮却莫名其妙的被袭击并且有报道说有一艘已经沉没了!
不管是美国还是伊朗策划的袭击,日本都是躺着中枪,被安排作为中间人来调解伊朗问题,人还没有走,就发生这样的事情,真的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好歹日本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袭击事件发生之后,各种声音就都来了,而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件事情时候会作为美国动手的借口。我个人感觉这件事情还不足以成为美国动手的理由,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次被袭击的油轮不管是日本的还是新加坡的,都和美国没有丝毫的关系,不是美国的油轮,美国难道要为其它国家抱不平吗;
2、美国目前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力量,还不足以对伊朗发动袭击;
3、这件袭击事件,只会用来作为舆论谴责的借口,而不是战争的借口。
所以这次事件,并不是是什么和谈还是战争的信号,不管是美国还是伊朗策划了这件事情,都是为了获得舆论上面的主动权而已!不过也有评论指出,或许是除了美国和伊朗,有第三方策划袭击了这次事件,事件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国际原油的价格,因为这次事件一出,很多油轮就会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了,减少经过霍尔木兹海的次数或者干脆不去了,这样才能安全,因为就连日本的油轮都被袭击了,可想而知袭击者是多么的不考虑后果!
反正关于这件事情的真相,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就和前段时间沙特等国的油轮在家门口被袭击事件一样,美国指责是伊朗袭击的,伊朗指责美国是自导自演,双方都纷纷指责对方是袭击者。这次的袭击事件过后,各方反应和之前的如出一辙,事件一发生,美国国务卿立马就跑出来指责是伊朗策划并且袭击了两艘油轮,并且还公布了所谓的证据,不过即使是有视频,但是还是无法证实是伊朗策划了这次袭击事件。
我觉得伊朗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策划这件影响巨大的袭击事件,因为安倍晋三还在伊朗,这样首先就不是待客之道,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伊朗这样做,就会在国际社会没有信誉了,本来还有很多国家同情伊朗,这件事情发生后,估计同情变痛恨了。这件袭击事件,只会破坏伊朗的印象,而不会给伊朗带来任何的好处,下马威都不是,只会给伊朗带来更坏的结果,也正好给了美国制裁和打击伊朗的借口,所以我感觉伊朗不是这件袭击事件的策划者和袭击者。
那么这件袭击事件对谁最有好处呢?我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