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未来世界,下一个冰河世纪将在什么时候到来?
5分钟时间带你了解,地球曾经的5次冰河时代,冰期是如何形成的?下一次冰期又是什么时候?
新太古代大冰期
24亿年前到21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严重的、最漫长的寒冷期——新太古代大冰期,当时的罪魁祸首就是地球的第一个生命——蓝藻,蓝藻的大量繁殖,利用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氧气,酿成了著名的大氧化事件,由于温室气体越来越少,地球急剧降温,迎来了一次寒冷期。等到寒冷期结束,真核生物开始出现。
前寒武纪大冰期
8.5亿年前到6.3亿年前,前寒武纪大冰期,这是十亿年来,地球最严重的的寒冷期,极地的冰盖蔓延到赤道,海洋也完全冻结,地球彻底冻成了一个雪球。直到有一天火山喷发,打破了冰层,数十亿吨二氧化碳喷射到大气之中,大气开始回暖。随后地球迎来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各种生物的门基本都出现了。
早古生代大冰期
4.6亿年前到4.3亿年前,早古生代大冰期,这场冰期时间跨度较小,出现在古生代晚奥陶纪与志留纪。
晚古生代大冰期
3.6亿年前到2.6亿年前,晚古生代大冰期,出现在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纪与二叠纪,科学家们推测,应该是在此之前的泥盆纪中,陆地上的植物生长大爆发,使得地球大气中氧气大幅增加、二氧化碳大幅减少,才形成了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
现在,全球变暖是大家的普遍共识,但实际上,如今的地球正处于第四纪大冰期的一次间冰期中,而且还没有迹象表明地球正在走出这次大冰期。此次大冰期开始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开始于258万年前的上新世晚期,另一个说法则认为是从2000万年前南极大陆出现永久冰盖开始的。
那么,冰河时期是怎么形成的呢?
目前关于冰河时期的成因还有很多争议,但几个重要的因素已经得到共识,首先是大气中成分的变化,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比例变化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最大,温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吸收阳光中的红外线,起到为地球保温的作用,当地球中的二氧化碳过少时,就无法为地球保温,太阳的热量会被反射会太空中去,相反的情况是怎样的?就像雪球地球事件,就是因为二氧化碳的积聚才结束。
第二个原因还与地球的板块运动有关,大陆板块的运动时间与历次大冰期发生的时间相差无几,大陆板块的移动可以增加或者阻碍海水洋流的分布。
还有学说提出,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有关。木星,是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水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他们的引力对地球的自转轴倾斜角度和轨道弧度形成直接的影响,这也影响了阳光照射地球南北极冰冠的数量和角度。
当地球远离太阳时,自转倾角又过大时,两极的冰盖就会向赤道延伸,原本生机盎然的陆地就会被冰层覆盖。此外,还有小行星撞击、大规模火山喷发,也会改变地球温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地球气候。
面对冰期,人类何去何从?
地球自形成之时,至少出现过5次大冰期,在大冰期中,温度下降,地球表面的植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急剧变化,许多生物还因此面临灭亡,或者被迫迁移,只有能够适应环境的物种,才存活了下来。研究表明,地球上每2到4万年发生一次小规模的冰河时期,每10万年就会发生一场大规模的冰河时期。上一次冰河时期发生在5万多年以前,也就是说下一次冰期,可能会在5万年以后出现,只是我们人类还能等到那时候吗?
自19世纪以来,随着化石燃料使用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而且增长的速度也在加快,目前全世界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高于过去八十万年间的任何值,研究预计,到2100年,全球的平均温度将上升1到4度,这会对北极和南极的冰川造成什么影响呢?过去的气候变化表明,即使是很小的温度上升,也可能会使南北极开始持续数千年的融冰过程。
到本世纪末,冰川融化预计使海平面上升30到100厘米,这足以影响许多沿海城市和岛国,如果持续数千年4摄氏度的变暖,海平面可能升高10米。
伴随着全球温度的高升,我们看到许多现象,南北极的冻土面积大幅缩减,北极熊瘦骨嶙峋、忍饥挨饿,还看到更多的极端天气出现,干旱引发的澳大利亚大火、非洲蝗灾、越来越多的台风,强降雨引发的大洪水,还有频繁的瘟疫疾病。如果我们制止不了全球变暖,终有一天,地球将无法生存,那时的人类,又该何去何从?
基于对地球过去的气候研究,科学家们对气候的变化有了更多的了解,研究指出,如果我们现在就采取行动,迅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们仍然有机会遏制冰川减少,拯救我们的地球。
基因港上市了吗?
基因港目前尚未上市。
1. 基因港是指中国香港科学家所研发的基因编辑技术,虽然该技术具有许多潜在应用和商业价值,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消息显示基因港已经上市。
2. 上市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审批,例如合规检查、资本市场的评估等,这些程序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基因港是否已经上市。
3.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基因港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上市,我们可以继续关注相关的新闻和市场动态来获取最新信息。
俄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也放弃了总统权力?
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普京这边宣布要修改宪法,那边梅德韦杰夫就宣布政府总辞职,远在千里之外的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也因为身体原因,表示要辞职;
如果说梅德韦杰夫辞职的原因,是为了给普京修改宪法让路,那小卡得罗夫辞职车臣总统又为何呢?老金认为,这就是小卡德罗夫聪明之处!说起小卡德罗夫,就不得不说他的父亲老卡德罗夫和那场让成千上万人丧命的两次车臣战争: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叶利钦接手俄罗斯的时候,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往日被苏联强大所掩盖的民族矛盾逐步浮现,最先也是最大的问题是车臣,曾经的苏联空军少将杜达耶夫领导者一帮车臣武装分子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一时间世界都聚焦到这个高加索的小国上面;
苏联的解体是从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脱离苏联开始的,如果再让车臣独立,那俄罗斯也要解体!本来已经失去了十四个加盟共和国兄弟,俄罗斯再也承受不起自身的解体!
叶利钦再软弱,也明白这个道理,第一次车臣战争不得不打响,其实那时候正是俄罗斯经济崩溃,军事混乱时期,结果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联邦军队惨败,也在预料之中。
1999年,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力主对车臣采取第二次打击,并且三次去车臣前线慰问,极大的鼓舞了前线官兵的士气,一举击溃车臣叛军!普京也因此被叶利钦刮目相看,并让贤给了普京。
普京当了总统之后,虽然快刀斩乱麻取得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但打仗容易,治理难!这时候普京采取以夷制夷的办法,推出了老卡德罗夫做车臣总统,兼任宗教领袖,老卡德罗夫原本是反叛头目杜达耶夫的心腹和骨干之一,由于老卡德罗夫家族是车臣逊尼派穆斯林较小分支苏菲派领袖,被杜达耶夫手下其他的正统逊尼派所排挤,加上杜达耶夫被炸身亡后,老卡德罗夫看到车臣独立无望,索性投诚普京,这样一来,普京顺手就得到了一员得到车臣当地人支持的得力领导人;
老卡德罗夫和小卡德罗夫
自然,在车臣重建的时候,老卡德罗夫被选为车臣共和国总统,普京不仅军事上给于老卡德罗夫支持,经济上更是在车臣重建上投入大量资金,为老卡德罗夫执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投桃报李,老卡德罗夫利用其在车臣的威望,将车臣治理的井井有条,让普京省了不少心,但也为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2004年,车臣的死硬反叛分子利用老卡德罗夫一次在体育馆讲话机会,用炸弹炸死了老卡德罗夫。
于是,只有28岁的小卡德罗夫被普京继续任命为车臣总统;
小卡德罗夫知道,只有依靠普京才能治理车臣,因为车臣虽然现在不再反叛,但一小撮死硬的反叛分子一直躲在暗处,时刻准备反扑!老卡德罗夫的死就是最大的教训。同时,没有普京的提携,小卡德罗夫不像老卡德罗夫一样,有足够的威望去管理车臣,所以,小卡得罗夫在车臣境内,大力宣传普京对车臣的支持,自己和普京亲近的关系,以至于人们调侃小卡德罗夫似乎把普京当父亲。
伴君如伴虎,小卡德罗夫光宣传自己和普京的关系远远不够,必须在执政思路上和普京保持一致,才是最重要的!普京需要车臣稳定,小卡德罗夫就要做出稳定,发展的成绩,让普京脸上有光,才是最好的报答。
同样,这次普京要修改宪法,预示普京即将为他退休以后的俄罗斯政局做安排;车臣曾经是俄罗斯最大的出血口,自然也是普京最放心不下的地方,车臣决不能在他退休之后再次闹独立!
那小卡德罗夫该怎么办?他当然也要思考,不能等着普京下令让他做啥吧,聪明的小卡德罗夫自然先请辞,跟梅德韦杰夫一样,为普京的人事安排铺路,让普京挑选他认为最合适治理车臣的人选;
这样普京有选材的空间,小卡德罗夫也可以全身而退。
老金认为,小卡德罗夫最好的去处是作为高加索代表,驻在莫斯科,一来让他在车臣的威望得以继续发挥稳定车臣的作用,二来在普京身边,最大可能去除普京对他可能反叛的猜疑;我国古人有大隐隐于市,中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之说,老金认为,小卡德罗夫最好的归宿就是中隐隐于朝,既稳定车臣,又让普京放心。
你们认为呢?期待你们的留言讨论:
感谢阅读老金看世界,期待你的点赞,留言,转发,收藏,关注。求80年代一部科幻美剧?
[方舟二号] 方舟二号,拍摄于1976年-1979年之间,是美国的一部科幻剧集。
同时代的作品还有《太空学校》。故事描述的是未来的地球由于污染等原因,人类的文明已经退化,一群科学家建造了一辆高科技的旅行车,环游世界,试图恢复文明。这部剧集曾在80年代引进,对于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来说,已经是很老的记忆了。比如方舟跑车,单人喷气飞行器等 我想能知道这部片子的人可不多呀 你也很厉害 还能记得它 土豆可以看到1957到1976的经济建设成就?
较为显著。因为这个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建设成为了国家的重中之重。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中国在这个时期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在1957到1976年这段时间里,中国主要的成就包括“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个阶段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及国防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等等。这些措施和政策的实施和推广,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国家重要的发展历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