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时事写实记录,古道西风瘦马这几句看起来是名词罗列?
路过看到此问题,马致远的这首小令创作意境确实别致,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读来自然而然的容易被词中的意境和画面所感染。
——这首小令是以十三个名词,自然的组合,一词一景,一景一画。而且都是些凄凉的语调衬托出夕阳夕下,断肠人还在天涯孤独飘零的无助和无奈!确实让人寻味!
你喜欢看徐克的电影还是张艺谋的电影?
两个人的风格截然不同。个人喜欢徐克的电影。
张导的作品风格艺术风浓厚,他影视的画面感很强,一些个色彩构图,背景光线等等都很特别。看他的作品给人感觉很“大”,很孤独,高冷也很难形容,这估计就是大师的味道吧。
徐导的作品风格武侠风浓厚,要说武侠类的电影,徐导的绝对是一个代名词的标签,他的创新能力和对人物的刻画很强,拍摄也是经常不按常理套路,画面跟动作也是丰富多彩,更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总之看徐导的电影用视觉盛宴来形容一点不过。
白居易一生跌宕起伏?
白居易的一生,是著作与等身齐名。春风与得意并存。功名与利禄具得,安闲与舒适具足的有福之人。
他一生有三大爱好:第一个爱好,喜欢写诗:十五六岁年纪,只身一人来到京城。一首“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锋芒初露,震惊诗坛。第二个爱好,喜欢美女:临老了,还念念不忘“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心里念一下也就罢了,还非要写成诗。第三个爱好,喜欢喝酒:白居易嗜酒成性。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他喝酒时的座上客,都是如裴度、刘禹锡等社会名流。
一、生平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人)。唐朝三大诗人之一(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唐朝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今存白居易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著有《白氏长庆集》卷71卷。公元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小官宦人家。父亲只是一个七品小官,家境只能算是一般殷实人家。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年少时就显示出卓于常人的才气,青少年时期,即有诗名。
二十九岁进士及弟,开始仕宦生涯,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75岁离世,葬洛阳香山。
二、如何评价他的一生。白居易的一生,是著作与等身齐名。春风与得意并存。功名与利碌具得,安闲与舒适具足的有福之人。
白居易不像杜甫,一生上下求索,身前苦苦耕耘,失意困顿。身后成名,却与自己再无干连。白居易的一生,都处在统治集团的中上层,虽偶有波拆,但总体平顺。他生前诗名就很大,文学上主张学以致用,强调诗歌的写实风格和现实意义。善始善终,是他那个年代所谓的精英队层和成功人士。
三、文学成就白居易的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后世很多现实主义的诗人,如宋代陆游及清代黄遵宪等,都非常推崇白居易的诗。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强调无论是写文还是诗歌,创作时都应通俗易懂,取材于现实生活。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需直白显露、写事需绝假存真、形式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他指出写诗歌的标准,应是“质而径”、“切而直”、“核而实”、顺而肆“。
他的诗在当时流传较广,凡有井水处,皆有白诗。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少儿老妪都能随口吟诵。 他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影响很大。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可以作为他诗歌成就的注解。四、为官经历800年,进士及第,年仅二十九岁。校书郎。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 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815年,贬谪江州司马。 818年,被任命为忠州刺史。 820年,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820年,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 821年,加朝散大夫,著五品绯色朝服。 822年,请求到外地任职,被任命为杭州刺史。824年,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825年,被任命为苏州刺史。826年,因病去职,与元稹等游历。827年,任长安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835年,被任命为同州刺史,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839年:得风疾。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846年,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 凡人视角,文史俚说 >元白颜体诗是什么?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
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
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藏头诗是古诗词中的一种杂体诗?
@东庭雨竹
藏头.白居易
文/东庭雨竹
白氏长庆诗千篇
居安思危勤谏言
易懂通俗耀文坛
写实讽喻入乐传
长恨琵芭史无前
诗词大意:白后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一生诗歌千余篇;朝庭入仕期间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平易通俗的文风一直闪耀文坛;白居易写诗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以期补察时政,他的诗歌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便于入乐歌唱;他最成功的两个作品<长恨歌>、<琵芭行>,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史无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