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器跑代码,华为云有多少行代码?
华为云有1100亿行代码而且不需要写代码有什么推荐?
你这要求可真不少!既要功能强大,又要数据能共享,还要具备极强的易用性和集成能力,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开发出自主可控的管理软件。不过,这种无代码开发平台,确实有!
云人科技股票代码?
公司没有股票代码,只要在沪深股市或者,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股票都有股票代码,云人科技没有上市。
股票代码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号码,独一无二的。
为什么以阿里巴巴亚马逊为代码的电商公司成为云计算发展的主力?
2003年,“非典”肆掠,2003年5月10日,一个名为“淘宝”的网站上线了。这个“和ebay一样”的网站起初也只是一个war包,网站所有的功能和页面都包含在这个war包里,然后把war包部署到一台服务器上,用tomcat部署一下,买一个域名指向这台服务器的ip,淘宝网就出来了。这个时候的阿里巴巴就是淘宝网,淘宝网就是阿里巴巴。随着淘宝网业务的快速发展,阿里巴巴领导们意识到B2C的业务模式将来也会是电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2008年成立了“天猫”。
随着天猫业务的蓬勃发展,天猫业务开始从淘宝网独立出来,成为了和淘宝网平起平坐的独立事业部。也成为了阿里巴巴业务发展的两驾马车之一。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淘宝网和天猫商城的大多数业务整体上是一致的,比如商品、评论、交易、库存等等这些。然后就成立了共享事业部,用于同时支撑淘宝和天猫两大业务部门的技术需求。
2010年,阿里电商业务的团购入口——聚划算出来了,并带来了强劲的流量吸引。这个时候淘宝和天猫两大事业部都想对接聚划算平台,来提升业绩。后来还有1688也想对接聚划算平台。
共享业务事业部也就在这个节点,真正的利用聚划算平台开始逐渐的成为了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平台。这个平台的责任就是将淘宝、天猫、聚划算等等业务的公共、通用业务沉淀到共享业务事业部,包含了商品中心、交易中心、用户中心、评价中心等十几个中心。慢慢的形成了如今的“厚平台、薄应用”架构形态。共享事业部就是要为阿里巴巴各大业务提供稳定、高效的服务。
那么,阿里巴巴的发展和成为云计算发展的主力有什么关系呢?个人有以下几点意见:
什么是云计算?SAP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话说得好:“企业不上SAP会死,上了SAP会死的更快”。说的就是企业集成SAP软件需要花费高昂的代价。这种也是“软件即产品”的典型模式。首先代价昂贵,其次后期维护费用也不低。再给企业带来效率的同时,也慢慢榨干企业的输血能力。那么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服务即产品”。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阿里巴巴做云计算有天然优势阿里巴巴的共享业务事业部起初是给阿里巴巴内部各个业务平台提供服务的,比如搜索引擎(阿里云上的opensearch)、日志收集检索服务(阿里云上的日志服务)、云存储(OSS)等等,还有提供给商家的开放平台。这些服务随着性能不断改善、优化,慢慢也就开放出来提供给所有的中小企业使用了。现在阿里云上面大多数的服务都是阿里巴巴团队内部不断使用、沉淀后产品化出来的。这些服务或按量付费(搜索、带宽、CDN),或按次数收费(服务器、短信服务)。
再加上阿里巴巴有成千上万台服务器,忙的时候全面开机,比如双十一。闲的时候这些机器不能浪费呀,怎么办?共享出去呗。现在阿里云上买服务器也有“性能独享型”、“性能共享性”等区别。
所以说阿里巴巴有这个做云计算或者说将自己的服务产品化的前提条件,那么做云计算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阿里云也就应运而生了。经过5年的发展,阿里云成为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云计算厂商。这也是国人为之骄傲的一点吧。
国内现在百度、腾讯都在做云计算,有百度云、腾讯云,基本上都是企业做大了以后再将自己的服务、资源共享出来产品化、商业化的最终结果。
亚马逊云和微软云就更不用说了,有那么多的用户使用他们的服务,那么为什么不把服务共享出来形成产品走商业化的路呢?所以云计算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何看待阿里云的码上公益?
情人节这种日子里,极客君不觉得广大群众们会放过这个 cue 我们的机会。多年来IT从业者一直在打一场翻身仗,试图推翻「没品位」,「不浪漫」的刻板印象。尽管同行们用代码写情诗,写程序表白,尽显「工程师式浪漫」,我们还是没能修复这个「注孤生」的 bug。但昨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极客君觉得腰板挺得更直了——极客就是极客,代码就是我们不一样的焰火。
昨日在杭州阿里云园区内,300 名工程师像被集体编写了「神秘程序」一样,穿着统一黑色帽衫,捧着屏幕上显示诸如「爱」、「爱,码上爱」等告白信息的电脑四处奔走。办公室、电梯间、会议室、咖啡馆,甚至食堂、健身房,他们无处不在。甚至连楼顶也被占据。平时终日坐在电脑前,这次却组团动起来,搞了场另类的行为艺术。
杭州的电脑告白行为艺术一扩散,迅速引发了武汉、北京、青岛、厦门等全国 37 座城市的连锁反应,各地工程师小伙伴们纷纷效仿,走上街头大胆示爱。
情人节前夕、工程师、电脑、告白,这些极有话题性的元素碰撞在一起,在网络上引发不小的轰动。
全国范围的集体行为也引发了诸多猜测,有人不懂背后的动机,有人又开始江湖惯例一样嘲笑我们「单身狗群体」。但其中玄机很快就被点破,这次事件背后其实别有爱的深意:全国范围的极客如此用力搏关注,其实是做公益!
而参与集体告白行为的这些爱心极客,都来自于「码上公益」,一个「科技+温度」,由阿里云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搭建而成,面向公众,汇集爱心极客和公益需求的开发公益平台。对,这个平台可不是阿里云的,人家非常开放,公益大爱无边!
一直以来,由于国内一些公益组织对互联网技术的认知和使用不足, 「IT+公益」的深度合作依然迟迟无法真正实现。同时,很多极客朋友们也发现缺乏献爱心的入口。于是「码上公益」平台诞生了,以连接爱心极客和公益组织,实现科技助力公益为目标,以「科技有温度」为信念,截至目前,已有 3287 名爱心极客实名注册,172 家公益机构入驻。
刚才说到,码上公益是个开放的平台,里面的爱心极客也是来自五湖四海,开发、产品、运营、高校....各个领域的他们,有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投资公司的 CTO、天赋异禀的高智商人士、也有初入职场的技术新人...... 因为他们的努力,用科技让这个世界更有温度。极客君今天活捉到他们中的几位代表,一起来听听他们对技术公益的看法:
用极客式的爱心宣言打破大众对我们木讷沉默的偏见,极客君表示这才是极客式的大浪漫。
在这次全国范围的工程师集体告白刷屏之前,码上公益上的爱心极客们其实已经低调的做了许多的公益项目:未来幼儿园、美丽环境行动者、班级图书角借阅 APP、科技扶贫项目……
春节前夕,「码上公益」的爱心极客戚俊利用一个多月的业余时间,为全上海第一家社区食物银行开发建立了一套智能系统,实现了公益食品分发、公益地图、志愿者线路调度等功能,更好的管理爱心志愿者从超市、企业收集的「余量食物」,并最快、最精准地提供给需要的人。将超市和企业的余量食物回收,提供给需要的困难户,防止了浪费,也大大缓解了特殊困难群体饥饿问题,又技术又实在,我们的工程师做起公益来,可是很帅的!
极客君有话说
集体告白事件之后,「码上公益」目前正在持续涨粉。更多有志做公益的极客们纷纷加入平台,更多的公益项目也在进驻,极客君也号召各位有爱心的小伙伴们「码上爱」。立春已经过了,一起迎接一波工程师的春天。希望大家今年都能收获真爱,写出的代码也有大爱。在这不完美的世界里,希望这份力量力量始终让我们心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