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运维为什么没人干,阿里十八罗汉的结局?
十八罗汉之十八:饶彤彤 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在美国,负责IDC运维协调等事务。 个别人职位可能有偏差,或是担当多种职务。除马云外的剩余十七罗汉有的在国外被“委以重任”、有的留学国外“深造”、有的仕途坦荡、有的职场坎坷……正如周悦虹所说“上天给了他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都给他们了”,但是他们成就了阿里巴巴和马云,却不见得每个人都能成就自己!令人无限感慨、唏嘘不已!
想做个自己的宣传网站?
想做自己的网站,我建议你可以试试用ZKEYS系统。
ZKEYS就是一个专为IDC企业提供了全套的解决方案的系统,它串联起IDC全业务链条,为企业提供了核心系统的开发与技术支持,可以帮助IDC搭建自有云平台,实现在线交易。另外,ZKEYS还为云平台配备了齐全的管理模块,促进智能化生产与自动化运维。还有就是系统有云端客服,7*24h在线提供服务保障,系统功能蛮强大。
想了解更多可以去他家官网看看:https://www.zkeys.com/?utm_source=zhan-wk
IDC企业该如何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IDC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目前数据中心在运营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
1) 数据中心机房空间资源有限,高低端机房发展不均衡;
高端机房空间有限,机房占用率为75%,机柜占用率为76%,网络出口等资源不足,机架电力供应紧张;部分低端机房产能过剩,地区业务发展不均衡;
2) 硬件资源利用率较低,建设运营成本较高;
传统IDC服务器计算和存储资源平均利用率不足10%,Opex-电费占比最高(28%)、Capex-电源和空调的投资占比最大(50%);
3) 业务结构单一,未形成整合优势:
传统IDC以主机托管业务为主,机房较为分散,每平米单位资源收益率不高,正处于服务型产品转型发展的初级阶段;
4) 业务竞争和技术发展压力大:
当前IDC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各大IT巨头和各种IDC服务厂商的介入,让利润本来很薄的市场更加难做,同时市场对更低成本和差异化的资源出租型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
二、 IDC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化和3G移动互联网刚性需求的带动下,2009年中国IDC市场总体规模为66亿元人民币。然而,目前IDC产业存在的弊端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在市场方面,同质、低价、低水平的无序竞争导致运营商被有意无意地管道化,端到端的网络能力没有充分利用;在业务方面,IDC业务结构单一,业务增长主要由投资带动,缺少增值业务,以主机托管业务为主,缺少主机租赁业务,不利于商业模式的演进和新业务的展开;在资源方面,IDC资源布局松散,缺乏面向新业务的有效整合,基础资源的平均利用率低,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较高;在技术方面,运营商面临从全网的角度,对终端用户与信息源的互访质量进行优化。
据麦肯锡公司估计,全球的数据中心在技术基础架构和服务方面的开支每年超过3500亿美元,其中一半是资本开支(产品),一半是运营开销(服务和人工)。此外,估计有70%或更多的开销用于维护现有的基础架构,只剩下30%或更少的开支用在能够使企业在业务差异化方面实现突破的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开发上。另据估计,数据中心虚拟化和私有云技术的市场规模到2015年大约为850亿美元,占整个数据中心市场的20%。据预测,2010年我国IDC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我国IDC发展势头正猛,市场前景一片大好,但目前我国IDC所提供的服务水平,距离真正的国际标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企业用户仍然表现出诸多不满,例如:安全性差、经常宕机、资源没有保障、价格昂贵等原因。
传统的IT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较低,服务器数量增长、电源能耗与温度控制、网络设备扩充不仅使管理难度增大,也令IDC的硬件成本在无法控制地增加。因此IDC的管理运维成本很高,HA集群及负载均衡规划也相对孤立,如何将IDC所有资源进行统一整合,最大程度发挥资源效能,并同时进行集群、备份的整体部署,都需要IDC利用新技术做出改变。
为实现统一规划基础架构、极大降低运维支出的目标而迫切需要改变IDC的传统建设方式。采用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型的数据中心能实现节能减排、绿色IT管理,并将具备高度灵活性及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能力。新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既符合国情发展策略,也符合IDC运营商的长久利益。随着运营商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用户对IT技术的充分依赖,电信运营商可结合自身在网络、安全及运营方面的专长,满足客户对于云计算服务的需要,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创新业务模式。
如何看待AcFun连续多日关站?
评价君一直是只关心数码产品和3C硬件的,但既然说到A站,因为耳濡目染也稍微看过一些介绍,在印象中觉得A站问题挺多的。这次既然A站又出状况,那就串起来说一下,各位自行分辨就好。(注:内含部分普法信息)
这次停站让我想起来了上次停站,于是想到的问题并不是黑客攻击、内容违禁、公司内部管理之类的事情,而是上次A站也发生了同样的危机,同样是IDC服务供应商被卷进去,只不过这次是阿里云,时间是2017年,上次是联通,时间是2014年。同样无法访问,同样ping不通服务器。
相对于管理和盈利上的问题来说,评价君觉得“带病运营”才是A站最大的问题。2014年A站不能访问的时候,网上有很多阴谋论的说法,讲到运营和IDC机房之间有某些PY交易,才不用正规机房而使用“野机房”。实际上从后来披露的消息来看,相对可信的说法是A站没有取得互联网ICP备案,所以无法使用正规机房。
评价君租用过IDC和云服务,正规服务商是要求非常严格的,要有合法的备案手续,要登记注册信息,申请网站备案。比如评价君曾经租的腾讯云就要求租用生效多少日内必须备案然后反馈《网络信息备案真实性核查单》,否则网站会被强制下线。好在手续简单,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照相馆拍张半身像,再下载表格填好快递到付,几分钟就完事了,而且不用花钱。说这么多就想阐述一件事:手续不全的网站是无法正常运营的。
这里先做一下普法工作:
在中国没有备案的网站是无法上线的。上线之后还要根据业务范围申请其他许可,ICP备案只是其中一个门槛。如果有论坛,要有BBS许可证或者备案,如果是新闻资讯,要有新闻许可证,广告要有经营许可证,视频要有互联网视听许可证,做视频内容要有节目制作许可证。ICP备案是后面几个的基础,会被监管部门、运营商和服务商严查,其他业务许可证不能说全拼运气钻空子,但至少要自觉申请,不然被查到也是很麻烦。补办时的心情,只能说自己往前走和被人用皮鞭赶着走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上次出现类似的事情,正好是因为联通查处IDC服务商违规行为,挖出了某个非法运营的IDC服务商,被监管部门一锅端,而A站的服务器托管恰好在这里,这是当时A站出状况之后网上公开的相对准确的信息。野生IDC的好处就是对运营资质审查可以放松,不然还有什么优势?如果网站能合法入驻到正规IDC那里,谁会选择野生。
这之前A站就是因为“不自觉”,扩展了需要其他许可证的业务(比如论坛)被查处,导致自己失去了ICP备案,以后很长时间也没申请到。这期间是无法使用正规IDC服务的,只能寄宿在野生IDC机房。后来不知道结论如何,但既然被查处又恢复正常了,又能坚持三年,大概是想办法解决了备案问题。而且既然现在使用的是阿里云,起码要有ICP备案才行。
然而后来发现A站又出状况了,大概就是今年夏天吧,引用人民日报的报道,是这样:
这里提到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适用范围非常宽,做原创节目上传需要它,提供空间给别人播放内容也需要它。文中提到的新浪和凤凰做视频业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就像评价君说的,这种更多要靠自觉,运营商无法分辨你需不需要具备,它们只会在提供服务前做必要的询问,但总体上有先上车后补票的操作,所以也就有人会上车不买票。
一直到最后评价君也不知道A站如何处理这件事了,也没注意过A站补没补票。最近网上热点挺多的,各种带节奏的事情更多,必定会引起监管部门严查。回顾A站这一路历史,这时候看到A站的停站公告的话,黑客攻击、不挣钱、业务违规这几种可能里,哪种可能性最大呢?
评价君觉得,大概又是A站某些业务或者某张许可证上出问题了吧。不然不至于连阿里云那里都PING不通,说明这次停站,服务商也要有所配合的。
IDC企业在售后服务上有哪些缺陷?
IDC产品涉及的服务环节长,关联的部门多。比如客户提出的运维需求、财务付款需求、合同发票等问题,都需要不同部门来协同处理。然而,IDC的传统模式主要采用在线QQ、电话等人工对接方式,弊端日益凸显。ZKEYS平台自主研发了智能工单系统,这是针对广大IDC企业的全面、便捷、一站式的售后问题解决方案。客户所有的服务需求通过系统提交,在线掌握服务进程,弱化人工,促进部门协同,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