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nsmart中文叫什么,带有arhud的车有哪些?
1、红旗E-Hs9
2020年12月,红旗E-HS9正式上市,其搭载的AR HUD系统投影距离7.5m,全彩可视距离覆盖30m,投影画面达到44英寸。据了解由水晶光电提供方案。
2、奔驰S级
2020年9月全新奔驰S级发布,新车于2021年1月过内正式上市。奔驰 AR HUD 使用德州仪器最新的 DMD 芯片 DLP5531(2018 年下半年量产),有 130 万像素,FOV 为 10X5°,VID 距离为 33 英尺即 10 米,奔驰称这相当于 77 英寸显示器。
3、大众ID.系列
2020年11月,上汽大众ID.4X与一汽-大众 ID.4 CROZZ 国内发布,上市时间在2021年3月。据悉大众ID. 家族基本上都可以提供AR HUD选装。
大众AR HUD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位于上半部分的远距离显示器视距在10m左右,显示区域直径达1.8m(约合70.9英寸),能够以3D动态效果呈现驾驶辅助信息及重要导航提示。下方的近距离显示器视距约3m,可显示车速、导航、道路标识和驾驶辅助等信息,但不具备3D或动态效果。
4、长城WEY 摩卡
2021年1月,长城旗下WEY品牌发布全新旗舰SUV“摩卡”, 作为“咖啡智能”系统落地的首款产品,WEY“摩卡”代表了WEY品牌在整车智能化领域的领先技术实力。搭载了全球领先的车规级高通8155芯片、首款车规级5G+V2X、首款车规级激光雷达、AR HUD等硬核配置。在2021年5月正式上市。
这款AR HUD是在WHUD基础上,融进AR导航、辅助驾驶等信息,并融合前方实景增强显示,相当于在车前13m的距离上投射出一个75英寸大小的显示区域,可以显示3个车道的车辆信息。
5、奥迪Q5 etron
2021年4月,奥迪Q4 e-tron和奥迪Q4 e-tron Sportback发布,这是一款与大众ID.4同平台的紧凑型SUV。Audi Q4 e-tron配置了AR HUD 扩增实境显示器,可以将驾驶辅助系统及导航系统提供的信息融合至驾驶视野,相关信息和图像会被投影到挡风玻璃处,更加方便驾驶员应对,且能够模拟前方约十米的可变视觉效果。新车2021年6月已率先在欧洲上市。
按照奥迪披露的信息,这款AR HUD对图像生成器——AR Creator进行了升级,将以每秒60帧的速度渲染显示符号,并使这些符号适应投影光学系统的几何形状。同时,该单元计算这些符号相对环境的位置,并通过前置摄像头、雷达传感器和GPS导航的原始数据获取信息。
和大众ID系列搭载的AR HUD一样,分为两层显示。其中,固定显示信息,包括车速、限速和驾驶员辅助信息,显示距离约为3米左右。AR部分可以显示箭头、导航目的地和前方车辆的位置,显示距离约10米。
6、广汽传祺第二代GS8
日前,广汽传祺官方宣布,第二代GS8将于12月2日正式上市。第二代GS8全系标配了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和14.6英寸中控屏,这让第二代GS8的智能化水平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部分车型搭载有成像尺寸为60英寸的AR-HUD,可以实现三屏联动,科技感更强。
7、北京魔方
魔方是全球首款搭载鸿蒙车机系统的燃油车型,配备有虚拟外后视镜和AR-HUD系统,AR-HUD系统具有60英寸的超大投射面积,分辨率达到854×420像素,包括仪表、导航、辅助驾驶等相关驾驶信息都可直接投射在前风挡上。
8、现代艾尼氪 5(已发布未上市)
2021上海车展上,集合各种新技术的IONIQ(艾尼氪)5新车型和E-GMP平台在中国第一次亮相。艾尼氪5是现代汽车旗下首款配备增强现实平视显示系统(AR HUD)的车型,同时还配备最新一代Hyundai SmartSense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安全保护。目前该车还未正式上市,据介绍大概会在2022年5月由北京现代量产后在国内上市。
现代摩比斯公司的副总裁YoungHoon Han表示:"高质量的反射镜为摩比斯抬头显示系统的关键部件,它可以将信息投射到驾驶人前方7.5米的路面位置,让驾驶员看到的关键安全信息更清晰。
据相关信息,现代这款AR HUD是由现代摩比斯提供,其中采用了康宁玻璃生产曲面反射镜,在较传统投影距离大5倍的情况下,画面会更清晰。
合资车配备线控刹车有哪些?
1、“线控执行”:驾驶员将车辆的驾驶操控完全移交给自动驾驶车辆的车载计算机系统后,方向盘、油门和刹车,就都完全由电子信号控制了(之前是通过机械液压的方式)。线控执行主要包括线控油门、转向、制动。
2、 由于电信号传递快于机械连接,线控可为自动驾驶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守护。如常规制动系统响应时间为 300-500 毫秒,ibooster的响应时间为 120-150 毫秒,布雷博的线控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只有 90 毫秒,线控制动距离相应缩短。大陆宣称在30km/h 时启动行人保护时,MK C1刹车距离能从 6.8 米减少为 4.1 米。
3、线控制动属于执行层部件,制动信号的产生可以来自踏板,踏板行程传感器测量到输入推杆的位移后,将该位移信号发送到ECU,由ECU 计算制动请求;也可以由ECU根据场景需要主动生成制动需求。
4、三大独立线控系统(线控油门、制动、转向)中,线控油门普及率最高,在具备ACC及TCS功能的车辆上,线控油门已成为“标配”;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因为早期技术上的不成熟导致消费者使用感受不如传统机械系统,且线控技术是由行车电脑对执行机构进行调节控制,责任归属方面很难理清,种种因素阻碍了其在市场上的普及推广。
其中,线控制动是最关键的、也是难度最高的。
5、制动产品发:机械制动系统,发动机提供助力制动,电力助力和数字控制,即线控制动。第四代制动产品,将会是带冗余机制的线控制动,主要是为自动驾驶汽车而开发。
6、可供应/即将供应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线控制动产品的,主要有博世、大陆、采埃孚(包括天合与威伯科)、日立(包括泛博制动)、爱德克斯、布雷博几大公司。
表:国内外线控制动产品方案
公司及产品产品特性、进度及市场等博世:iBooster产品特性1.在紧急情况下,iBooster能在150毫秒内获得所需的制动压力。2.与ESP® hev协调工作时,可实现几乎100%的制动能量回收。 3.在全力减速的情况下,iBooster与ESP(刹车电子稳定系统)可以互为制动冗余。4.虽然技术和成本都不如大陆的MK C1,但胜在量产工艺容易掌握。进度1.iBooster的专利最早于1992年由德国Teves申请,后来大众收购Teves。2003年经大众进一步发展,2007年基本定型,2008年大众授权专利给博世。2.博世于2013年正式推出iBooster。3.2016年初,博世推出了第二代iBooster,结合蜗轮蜗杆和滚珠丝杠,仍然是二级变速。4.2017年出货量170-180万套。当年在南京建厂生产第二代。2019 年,博世在南京的 iBooster 生产基地已经投产,产能将达到 40 万件。其对于南京工厂的计划是,至 2024 年达到 320 万件的产能。根据罗兰贝格的报告,iBooster的量产价格约为 2000 元。市场大众全系列电动车、特斯拉全系列、蔚来、小鹏、理想、通用凯迪拉克CT6、雪佛兰Bolt和Volt、本田CR-V、比亚迪e6、荣威、领克、奇点is6、法拉第未来FF91。博世:IPB产品特性将iBooster和ESP的功能整合到一个盒子组成IPB(integrated power brake),即OneBox方案,体积大大缩小,重量也降低不少,相比iBooster+ESP成本也降低了。可搭配RBU(Redundant Brake Unit)作为制动冗余。RBU直接与主缸连接,依靠主缸的制动液减压,主缸再通过RBU与IPB连接。进度2020年在苏州工厂量产。市场1.由博世跟通用联合开发的,卡迪拉克在2019年发布的XT4是全球第一个用博世IPB的量产车型;在2020年上市的比亚迪“汉”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博世IPB的量产车型。2.IPB可取代二代iBooster应用于L2级自动驾驶汽车;IPB+RBU,实际上是双重冗余,可应用于L4级自动驾驶,本田于2021年3月份上市的Legend(L3)将搭载这套制动系统。大陆:MK C1产品特性1.能在150毫秒内获得所需的制动压力;2.采用紧凑型装置,实现系统减重30%。3.可实现100%的制动能量回收功能。4.与MK 100 ESC 的衍生产品MK 100 HBE(液压制动系统,经常进行自我检测,以时刻保持100%的可用性)合二为一,形成OneBox方案,相当于博世的IPB,具备制动冗余。5.技术水平较高,且成本低,制动配置更加灵活,可靠性更高,但量产工艺比较困难。进度 1.MK C1系统于2010年推出,2016年开始投产,但直到2017年才解决OneBox方案的量产工艺。这7年间,大陆痛失线控制动市场。2.具备制动冗余的OneBox方案于2017年8月推出。同时,大陆宣布这套产品将被配置到客户的高度自动化驾驶车辆中。3.2020年底将在中国工厂生产。市场1.2017年版的阿尔法罗密欧Giulia上率先使用。2.2018年后,MK C1打破了博世ibooster一统江山的地位,先后应用到奥迪E-Tron全线、宝马新X5及X7等车型上。未来,宝马可能全线导入MK C1。采埃孚(天合):IBC产品特性1.融合了传统的助力器以及ESC等多个系统,提高了性能表现。2.可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制动距离,同时还能支持100%的能量回收。3.EPB(电动驻车制动器)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制动冗余。进度1.IBC的开发团队2012年被天合收购,天合于2014年被采埃孚收购。2.2018年底量产。2020年之后进入中国市场。市场1.支持所有类型的传动结构,可为混动车和电动车集成再生型制动技术。2.已拿下通用等几家车企的订单,如雪佛兰 Tahoe、 Suburban、GMC Yukon和凯迪拉克Escalade等。采埃孚(威伯科): EBS3(2016版)产品特性1.应用于卡车,可实现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制动一致性。2.可调节每个车轴上的压力,以实现制动力的最佳分配。3.广泛的集成诊断和监视功能不断对EBS进行自我检查。4.搭配EPH作为制动冗余。进度威伯科于1996年在业内首次推出商用车EBS(跟戴姆勒联合开发),2012年推出首款用于混合动力卡车和客车的EBS,截至2016年已迭代至3.0版。市场1.适用于纯电动、混合动力。2.采埃孚以70亿美元收购威伯科,就是为了进攻商用车自动驾驶市场。采埃孚计划通过开放式的标准接口快速连接虚拟驾驶员与非线性控制系统,从而降低未来整个生态圈对于底盘控制执行的开发投入。日立(东机特工):E-ACT产品特性1.E-ACT制动大约为 120-150 毫秒,。2.可以回收几乎 99%的刹车摩擦能量。3.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作为冗余。4.一开始就采用滚珠丝杠做力矩变换,将电机旋转力矩转换为水平移动力矩,直到2016年博世第二代iBooster才达到此技术水平。进度2009年就应用于量产车上推出,比ibooster还早。市场1.可同时用在混动和电动车上。2.除丰田外,大部分日系混动或纯电车都采用E-ACT,最典型的就是日产Leaf(E-ACT的专利权归日产,但是生产制造是日立负责)。日立(泛博制动):Smart Brake产品特性1.在四个轮子上同时产生相互独立的制动力。2.专门针对自动驾驶设计的,有冗余。进度1.由泛博制动研发,但泛博制动在2019年被日立收购。2.2019年6月在瑞典 Arjeplog向少部分客户展示,2021年发布,2025年量产。
bba分别属于哪几个公司?
BBA是指宝马、奔驰、奥迪三个品牌,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公司。宝马有着百年历史的宝马汽车集团,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是全球领先的高档汽车制造商之一。
奔驰则隶属于戴姆勒集团,也是德国两大豪华车品牌之一,公司总部位于斯图加特。而奥迪则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旗下的一个品牌,始建于1909年,总部位于德国英戈尔施塔特。这三个品牌都具有割据性,且都是豪华车品牌。宝马公司的汽车以高品质、动力强劲、驾驶感受好而著称;奔驰公司则以车内豪华、舒适性好、安全性高而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奥迪公司则更加关注汽车的技术升级和创新,致力于打造出更加先进的汽车科技。三个品牌固然各有千秋,但它们共同的特色就是以高品质、豪华和驾驶体验为核心,不断推陈出新,吸引了无数汽车爱好者的青睐。
电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率比传统汽车如何?
即使不像Tesla 100D那样给你风驰电掣的感觉,但很多人第一次驾驶电动汽车往往会有很强烈的推背感,感觉瞬时的启动速度很快。援引路透社本周四发布的报道,欧洲保险公司Axa对近期交通事故的调查发现电动汽车往往给驾驶员一种失控的感觉,从而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Axa声称相比较传统汽油车,高端电动车和SUV(例如特斯拉、奥迪的新E-Tron或者捷豹的I-Pace)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要高40%。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司机不习惯电动车独特而强烈的加速能力。
Axa Switzerland的事故研究和预防负责人Bettina Zahnd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电动车可以立即获得最大加速度,而内燃机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即使在强大的马力下达到最大加速度也是如此。”
Axa是基于自己的事故索赔而得出这项结果的,这意味着电动车对于普通车主来说不一定是好事情。此外,Axa发现像雷诺的Twizy或Smart Electric Drive这样的小型电动车不太可能被新车主撞毁。
pd30充电头什么牌子的好?
PD3.0充电头是一种快充协议,适用于支持该协议的设备。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品牌的PD3.0充电头,以下是一些比较受欢迎的品牌:
1. Anker:Anker是一家知名的电子产品品牌,其PD3.0充电头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价格也比较实惠。
2. Aukey:Aukey是另一家知名的电子产品品牌,其PD3.0充电头也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价格也比较实惠。
3. RavPower:RavPower是一家专注于移动电源和充电器的品牌,其PD3.0充电头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价格也比较实惠。
4. Xiaomi:小米是一家知名的科技品牌,其PD3.0充电头也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价格也比较实惠。
总的来说,以上这些品牌的PD3.0充电头都比较可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品牌和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