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新疫情最新消息实时更新,身份证过期了怎么办?
身份证过期应该可以向当地公安部门去反映这个情况,听取公安部门的意见
新冠疫情在入冬后还会爆发吗?
新冠疫情会随着冬季到来再次爆发吗?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一些国家爆发,我们国家仍然面临着疫情爆发的风险,但是,这种风险是可控的。
所谓的疫情再次爆发,事实上,是指人们所说的“第二波疫情”,钟南山院士早先就有过这样的提醒:“中国仍然面临新冠第二波疫情的挑战。”
(下图:钟南山院士)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上月参加一个论坛时,针对第二波疫情,是这么说的:现在欧洲已经有第二波了,这种情况下,中国面临的输入风险会增大。
(下图: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
二. 我们国家仍然面临着疫情爆发的风险?1.不断严重的国外疫情,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疫情风险。
如张文宏教授所说,第二波疫情已经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发生,而随着冬季的到来,北半球大范围天气的转冷,国外疫情的范围还会继续扩大,并会更多的影响到我们国家。
(下图文:一些国家的最新疫情)
2.新冠病毒防不胜防,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青岛再次出现的疫情就是一个例证,此次青岛疫情,源于青岛市胸科医院,虽然最终的结果有待证实,但是,初步的推断,疫情的发生,可能是因为防疫环节纰漏所致。这样的事情,或许以后在其他地方还会发生。
(下图:青岛市胸科医院)
三. 疫情爆发的风险是可控的。1.我们有丰富的抗疫斗争经验。
虽然我们国家还会有疫情发生,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以往与新冠病毒斗争的经验,尽快控制疫情的发展。青岛市此次疫情出现后,当地政府迅速对全市居民进行了核酸检测,我们知道,全面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隔断新冠病毒的传播,避免疫情的扩大。
(下图:青岛市疫情发生后,即时进行了全民核酸检测)
2.即将研发成功的新冠肺炎疫苗,将会助力我们抗疫。
我国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有望年底面市,如果出现大范围的疫情,国家必然会根据疫情的需要进行接种,或者提前“救急”接种,来限制疫情的发展,以保障大家的健康。
(下图:我国研发中的新冠肺炎疫苗)
结束语: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相信可以避免疫情的爆发!大家加油!
隔离酒店上班国家有补助吗?
有的。
根据传染疾病防治法的规定,政府应当补贴。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近期各地新冠肺炎疫情有点反弹?
最近疫情出现反弹的迹象。尤其是北京连续几天出现确诊病例超过百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也使得全国的疫情防控更加严格。
6月15日,境外输入病例8例。其中上海3例,广东3例,内蒙古1例,辽宁1例。本土病例32例。北京27例,河北1例,四川1例。新增加疑似病例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例。本土病例2例。
我们可以观察到最近出现的本土病例,大多都是在北京。北京的疫情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时期。截止到目前,北京有七个区未受到这波疫情的影响。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了100例。
这波疫情的出现是什么原因呢?对于这一波疫情的反弹,让很多人纷纷有带上了口罩,各卡点又设立起来24小时值班。有人就觉得会不会是因为人们取下口罩的原因引起了这波疫情?针对北京的疫情,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摘下口罩,当然戴着口罩是可以有效防护病毒的传播。
北京为什么会突然出现疫情?6月11日唐某某,近两周没有出京史,而且没有外来人员密切接触史。北京很早已经没有了本土病例,此次病例的出现,引起了大家的疑问。很多人觉得,唐某某会是零号病人吗?
在6月12日确诊6人。而且这6人都有新发地批发市场出入史,把人们的目光一下子引入到了新发地批发市场。
在接下来的确诊病例中,都与新发地批发市场有关系。
目前来说,疫情的第一病例是在6月6日发病的。6月13日报告的一例病例是在6月5日发病的。此外还有一些没有发现的病例,可能还会把时间往前推。
批发市场三文鱼案板上检测出来病毒。很有可能是批发市场被病毒污染的海产品或者肉类。或者是进入到市场的人通过分泌物进行的传播。目前针对北京的传播源还正在调查之中。
张文宏说:目前所有病例都有新发地市场有关,并且没有看到传播途径的病例。按照现在的处置力度和速度,这场疫情是可以控制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不要慌。十一国庆8天长假就要来了?
9月24日,在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钟南山院士表示:今年冬季到明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仍会继续存在并发展。而张文宏医生在9月19日的大学演讲中也提及:国内迎来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钟老还是张医生等权威人士,都认为病毒在下半年将成为常态,而国庆又是下半年最长的假期之一,所以仍然存在反弹隐患,只不过是其规模大小难以预测。
那为什么疫情会在国庆八天长假这个节点存在反弹风险?这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01:秋冬季节病毒活性加强,存活时间和传播能力得到提升9月23日是秋分,这意味着夏季退去,秋季来临。北半球的秋冬季节从9月份开始到明年的1月份结束,气候会经过凉爽和天寒地冻这两个阶段。
而新冠病毒的特性就是耐寒而不抗热,这也就意味着在秋冬季节,病毒的活力会比在炎热夏季有所提升。而8天国庆假期恰逢秋季,怕高温、耐低温的新冠病毒可能会随着气候变凉爽而“变本加厉”——存活时间变长,传播能力加强。
02:国庆期间人员流动加剧,交通站口人员密集去年国庆节疫情还未爆发的时候,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在出境方面,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达到198万人次,7天合计出境游突破700万人次。
时隔一年后,虽然疫情的影响还未完全褪去,但现阶段我国的疫情已初步控制住了,各地复工复产,全国大多景区有序恢复经营。数据显示:近年7-8月,全国的旅游度假区已经全部开放,接待人数同比去年已经达到90%。
所以:今年境外游人数会因为境外疫情影响下降,但国内出游数据可能仍然不好预估。虽然疫情的影响仍然存在,但今年从年初到现在都有秩序的居家隔离,很多人已经很久没能出游、散心了,所以不排除今年国内出游数据能和去年比肩,甚至是更多。
因而,理论上这么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会为病毒传播提供两良好的条件,因而疫情在国庆期间反弹就存在可能性。
03:境外输入依旧存在隐患,国庆节点可能会提供便利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国内疫情虽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受到全球疫情的威胁,面临着境外输入的风险。
截止9.29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突破3350.7万,累计死亡数超过100万人,其中美国累计确诊736万人,印度逐步后来居上,确诊人数飙升至614万,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将近7万人。而这仅是两个国家的数据,很多国家的民众仍在疫情中煎熬,可见国外疫情形势的严峻。
全球疫情
在此背景下,国内就面临“人”和“物”两方面的压力。首先是来自于“人”方面的压力:在疫情肆虐的境外看来,我们国内就是安全区,这种对比下会有很多人想到国内躲避风险,加大了境外输入的风险;而国庆假期,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人数都会较以往时间段倍增,都会产生巨大数量的出入边境数据,在这种内外的交互活动中,病毒就有了可乘之机。
其次是“物”方面的威胁:病毒可以附着在进口冷冻海鲜产品上传播,而国内对于海鲜产品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这无疑让病毒输入的风险更大了。而国庆假期带动的不仅是旅游,还有消费,市场对于海鲜产品的需求客观会增加,因而如果从国外进口海鲜产品,则具备一定的风险隐患。
04:无症状感染者难发现、难预防,随着国庆放假很可能成为隐藏“地雷”最近确诊的患者大都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他们没有任何感染的症状,例如发烧发热、咳嗽等,但却是个隐形的病毒携带者,提高了发现、防御的难度。假期高频人员流动,若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则可能会造成小范围内、甚至是大规模的聚集疫情。
05:部分地区、部分民众对于病毒的警惕性下降,防疫松懈最后,由于国内疫情被有效遏制,多地新增确诊已经长期清零,所以部分民众警惕性有所下降。例如在部分人员密集地区,偶有不戴口罩者出现,但实际上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目前对新冠病毒的警惕性不能下降,但如果民众对病毒的警惕先松懈了,那在8天长假中,不仅增加了自己感染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带给他人的威胁。
总结:八天的国庆假期,是民众放松身心出游的高峰期,但客观上这个时间段仍处于疫情可能发生时期,也是病毒活性最强的时段,况且也处于国外疫情的“包夹”,如果疏于防范、民众警惕性下降,那就有可能造成疫情的反弹。
因此,口罩还是不能摘下,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勤洗手多锻炼,提高个人免疫力,这样病毒就没有可乘之机,才能把疫情反弹的可能降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