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新疫情最新消息实时发布图,你认为哪个概念会脱颖而出?
“从2月6日起,确需外出的,每个家庭最多每两天只能外出一次,每次只能外出一个人......” 今晨小编所在的小区群里发来公告。
伴随着物理隔离的延期,诸如出行、餐饮、交运等行业不断遭受重创,调查显示,有高达85%的中小企业撑不过3个月。
然而,在一片哀嚎之下,互联网+行业却迎来空前的爆炸。“不出门,不添乱”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的正确姿势,让线下实体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人们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转而悄悄地带动了线上的产业。在线点餐送外卖、线上电影院、线上办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电商平台……由病毒疫情逼迫出来的大规模需求,一旦出现,便将成为人们今后生活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01
本地生活服务引爆需求
吃饭是刚需,然而在疫情重灾区,外送俨然也成为了刚需。疫情引发的物理隔离,配送员在服务和需求之间的连接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因而,外卖、快递等本地生活服务需求在非常时期被急剧地引爆。
根据DT财经数据显示,1月以来,武汉人民在外卖平台上下单的商超便利订单的笔单价环比上涨了29%。订单量最大的来自食品的购买,其次则是日用品、其他和药品。
另据饿了么统计,2月以来,武汉外卖小哥单日的跑腿距离总和是过去的3倍多,但每单距离却缩短了18%。
美团买菜也表示,春节期间日均订单量为节前的2-3倍,并呈现持续上涨趋势。人们对疫情的防控意识高涨,如有需要购买食材和日用品,也会求助快递小哥来帮忙就近购买。
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迎来订单爆炸式增长。正是在这样的机会下,许多线下餐饮迅速响应,把目光转向外卖,试图将疫情带来的关店、产品库存等危机转嫁出去。比如,疫情肆虐,全国拥有367家门店的西贝莜面村,在主营业务堂食消失,现金流支撑不到3个月的情况下,锚定外卖需求谋求自救。
02
互联网医疗迎投资机遇
“医生,我发热了,我只跟武汉回来的人说过两句话,我会不会中招了,我该不该去医院?”这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内科医生刘峰线上坐诊中收到的咨询,这位病人连续发了几大段话,内容大多是高度怀疑自己已经得病。
疫情期间,像刘峰这样的在线问诊医生不在少数。包括腾讯、丁香园、微医、春雨医生等公司在内的诸多互联网公司组成的在线医疗军团在疫情期间火力全开,成为了传统医疗之外的重要医疗资源的补充,而在这背后,一股新兴的互联网医疗产业力量正在挺进主流。同时资金也被吸引到这里,互联网医疗迎来投资风口。
在疫情到来之前,互联网医疗产业已经发展了多年,但受制于政策和用户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没能真正进入大众用户的视线。2019年以来,互联网医疗投资有了复苏的迹象。曾投资了好大夫在线、医联、丁香园、微医等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的腾讯在2018年8月又将旗下的企鹅医生和杏仁医生合并为“企鹅杏仁”,并在2019年4月完成了2.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互联网医疗生态运营商“芸泰网络”也于2019年12月获得1亿元B+轮融资,表示将深耕互联网医院等各项业务的发展和升级、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分析和探索应用以及进一步构建兼具深度和广度的互联网医疗生态服务体系。
疫情是个偶发事件,在这之后,互联网医疗能够就此步入快车道吗?春雨医生王羽潇说,在这次疫情之中,互联网医疗平台起码从患者的角度唤醒了一种重要的意识:国家力量是有限的,自己才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或者生命进行买单。
03
云视频市场逐渐升温
疫情爆发,人心惶惶,人们担心着过早返工返校是否会使得自己更可能被感染,甚至导致疫情失控。虽然春节假期有所延长,但工作的开工和课程的学习不能无限期推迟,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云视频市场逐渐升温。
不同于传统视频会议系统,云视频不在依赖于基于MCU的多层架构,从而使设备成本大幅降低。基于公网的云视频使得用户仅需支付一定的软件服务费用,即可在自有的电脑、平板及手机等终端上使用视频会议服务。对于有设备需求的会议室等场景,也可配套采购会议终端及影音设备。云视频灵活接入和价格低廉的特点使其充分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使得视频会议渗透入更多应用场景之中。
此次疫情凸显在线办公、在线教育需求,将利好云视频行业渗透率提升,一方面将直接形成云视频厂商的订单利好,更重要的是对云视频这一新型生产工具的市场关注度和客户认知度的提升。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云视频在政策推动、成本下降、体验提升等因素带动下,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同时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看好头部厂商未来业务的高增长机遇。
总之,对于各行业来说,疫情既是短期的压力,也是一个行业格局变动的机会。寒冬让企业优胜劣汰,挺过去的企业将会拿下“春天到来之时”更大的市场份额。
隔离酒店上班国家有补助吗?
有的。
根据传染疾病防治法的规定,政府应当补贴。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十一国庆8天长假就要来了?
9月24日,在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钟南山院士表示:今年冬季到明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仍会继续存在并发展。而张文宏医生在9月19日的大学演讲中也提及:国内迎来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钟老还是张医生等权威人士,都认为病毒在下半年将成为常态,而国庆又是下半年最长的假期之一,所以仍然存在反弹隐患,只不过是其规模大小难以预测。
那为什么疫情会在国庆八天长假这个节点存在反弹风险?这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01:秋冬季节病毒活性加强,存活时间和传播能力得到提升9月23日是秋分,这意味着夏季退去,秋季来临。北半球的秋冬季节从9月份开始到明年的1月份结束,气候会经过凉爽和天寒地冻这两个阶段。
而新冠病毒的特性就是耐寒而不抗热,这也就意味着在秋冬季节,病毒的活力会比在炎热夏季有所提升。而8天国庆假期恰逢秋季,怕高温、耐低温的新冠病毒可能会随着气候变凉爽而“变本加厉”——存活时间变长,传播能力加强。
02:国庆期间人员流动加剧,交通站口人员密集去年国庆节疫情还未爆发的时候,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在出境方面,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达到198万人次,7天合计出境游突破700万人次。
时隔一年后,虽然疫情的影响还未完全褪去,但现阶段我国的疫情已初步控制住了,各地复工复产,全国大多景区有序恢复经营。数据显示:近年7-8月,全国的旅游度假区已经全部开放,接待人数同比去年已经达到90%。
所以:今年境外游人数会因为境外疫情影响下降,但国内出游数据可能仍然不好预估。虽然疫情的影响仍然存在,但今年从年初到现在都有秩序的居家隔离,很多人已经很久没能出游、散心了,所以不排除今年国内出游数据能和去年比肩,甚至是更多。
因而,理论上这么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会为病毒传播提供两良好的条件,因而疫情在国庆期间反弹就存在可能性。
03:境外输入依旧存在隐患,国庆节点可能会提供便利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国内疫情虽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受到全球疫情的威胁,面临着境外输入的风险。
截止9.29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突破3350.7万,累计死亡数超过100万人,其中美国累计确诊736万人,印度逐步后来居上,确诊人数飙升至614万,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将近7万人。而这仅是两个国家的数据,很多国家的民众仍在疫情中煎熬,可见国外疫情形势的严峻。
全球疫情
在此背景下,国内就面临“人”和“物”两方面的压力。首先是来自于“人”方面的压力:在疫情肆虐的境外看来,我们国内就是安全区,这种对比下会有很多人想到国内躲避风险,加大了境外输入的风险;而国庆假期,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人数都会较以往时间段倍增,都会产生巨大数量的出入边境数据,在这种内外的交互活动中,病毒就有了可乘之机。
其次是“物”方面的威胁:病毒可以附着在进口冷冻海鲜产品上传播,而国内对于海鲜产品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这无疑让病毒输入的风险更大了。而国庆假期带动的不仅是旅游,还有消费,市场对于海鲜产品的需求客观会增加,因而如果从国外进口海鲜产品,则具备一定的风险隐患。
04:无症状感染者难发现、难预防,随着国庆放假很可能成为隐藏“地雷”最近确诊的患者大都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他们没有任何感染的症状,例如发烧发热、咳嗽等,但却是个隐形的病毒携带者,提高了发现、防御的难度。假期高频人员流动,若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则可能会造成小范围内、甚至是大规模的聚集疫情。
05:部分地区、部分民众对于病毒的警惕性下降,防疫松懈最后,由于国内疫情被有效遏制,多地新增确诊已经长期清零,所以部分民众警惕性有所下降。例如在部分人员密集地区,偶有不戴口罩者出现,但实际上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目前对新冠病毒的警惕性不能下降,但如果民众对病毒的警惕先松懈了,那在8天长假中,不仅增加了自己感染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带给他人的威胁。
总结:八天的国庆假期,是民众放松身心出游的高峰期,但客观上这个时间段仍处于疫情可能发生时期,也是病毒活性最强的时段,况且也处于国外疫情的“包夹”,如果疏于防范、民众警惕性下降,那就有可能造成疫情的反弹。
因此,口罩还是不能摘下,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勤洗手多锻炼,提高个人免疫力,这样病毒就没有可乘之机,才能把疫情反弹的可能降低为零。
新冠疫情在入冬后还会爆发吗?
新冠疫情会随着冬季到来再次爆发吗?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一些国家爆发,我们国家仍然面临着疫情爆发的风险,但是,这种风险是可控的。
一. 不同专家对疫情风险的提醒。所谓的疫情再次爆发,事实上,是指人们所说的“第二波疫情”,钟南山院士早先就有过这样的提醒:“中国仍然面临新冠第二波疫情的挑战。”
(下图:钟南山院士)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上月参加一个论坛时,针对第二波疫情,是这么说的:现在欧洲已经有第二波了,这种情况下,中国面临的输入风险会增大。
(下图: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
二. 我们国家仍然面临着疫情爆发的风险?1.不断严重的国外疫情,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疫情风险。
如张文宏教授所说,第二波疫情已经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发生,而随着冬季的到来,北半球大范围天气的转冷,国外疫情的范围还会继续扩大,并会更多的影响到我们国家。
(下图文:一些国家的最新疫情)
2.新冠病毒防不胜防,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青岛再次出现的疫情就是一个例证,此次青岛疫情,源于青岛市胸科医院,虽然最终的结果有待证实,但是,初步的推断,疫情的发生,可能是因为防疫环节纰漏所致。这样的事情,或许以后在其他地方还会发生。
(下图:青岛市胸科医院)
三. 疫情爆发的风险是可控的。1.我们有丰富的抗疫斗争经验。
虽然我们国家还会有疫情发生,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以往与新冠病毒斗争的经验,尽快控制疫情的发展。青岛市此次疫情出现后,当地政府迅速对全市居民进行了核酸检测,我们知道,全面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隔断新冠病毒的传播,避免疫情的扩大。
(下图:青岛市疫情发生后,即时进行了全民核酸检测)
2.即将研发成功的新冠肺炎疫苗,将会助力我们抗疫。
我国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有望年底面市,如果出现大范围的疫情,国家必然会根据疫情的需要进行接种,或者提前“救急”接种,来限制疫情的发展,以保障大家的健康。
(下图:我国研发中的新冠肺炎疫苗)
结束语: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相信可以避免疫情的爆发!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