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风险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新型肺炎疫情发展到现在,防控成效愈加明显,已基本处于受控态势,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月22日的官方数据来看,2月21日新增确诊病例已经低于500例,累计治愈病例已达2万多例,为20,913例,那么这些已经自愈的新冠肺炎患者,那还会有新冠病毒吗?还会有复发的可能吗?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事例,日前有《成都日报》等媒体报道,2月19日下午,四川成都望江锦园一治愈后回家隔离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回家隔离的第10天,复检时查出核酸阳性,让成都卫健委等部门着实慌了一阵,在消息曝出后,很多人曾经以为是假消息,但是经过媒体与四川省卫健委核实,发现这一信息属实,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已将患者和其家属等人先后接走,其住处所在楼宇已被封闭式管理。
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后复查时核酸阳性,说明该患者体内依然存在新冠病毒,证实了先前医学专家们的猜测,这也是为什么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后,依然需要隔离2~4周的原因,而且在痊愈后要进行多次核酸检测,每7~10天进行一次,大致需要进行2~4次左右,以追踪患者痊愈后的健康状况与病毒消失状况。
那么新冠肺炎患者痊愈之后还有复发的危险吗?这个可能性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肯定是极为微小的,因为患者能从新冠肺炎病症中康复,说明其体内已经对心梗病毒产生了抗体,已经能够抵御这种病毒的侵袭,所以其症状才会渐渐好转,只要是患者满足了痊愈出院的条件,就说明其新冠肺炎症状基本消失,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并且有能力完全康复。
对此,《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报道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传染病专家蔡卫平表示,通过对出院患者随访的影像检查,我们发现了患者的肺部病变是改善的,虽然有的新冠患者核酸检测为阳性,但有可能是出院者体内依然还有病毒或者是病毒基因片段,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已经能够抑制,但却不能排除其传染别人的可能性。
所以,新冠肺炎的康复患者在出院后要严格遵从医嘱,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还有感染其它病原体风险,要注意卫生并做好隔离,严格坚持居家观察2~4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注意饮食休息调理,并按要求接受随访和复诊。
参考资料:
1,《红星新闻》2月21日文章《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后复发?专家:可能是少许病毒残留》
2,《南方都市报》2月22日文章《广州有出院病人粪便核酸检测转阳性 专家:不能算是复发,是否具传染性还不确定》
对于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
对于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紫外线照射能否有效灭活?当然!
紫外线是一切微生物最大的天敌,可以轻轻松松杀死任何微生物,自然包括武汉新冠病毒。
太阳暴晒可以杀菌杀(病)毒,靠的就是日光紫外线“晒太阳,不生虫”,是老百姓的一种最基本常识。
用学术一点的说法,就是日光暴晒可以杀菌消毒。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的这种最基本常识,但上溯到19世纪,却是一项重大科学发现。
早在1887年,有两位科学家就注意到,日光可以抑制试管中微生物的生长,经过长时间暴晒后,密封试管内可以保持长达数月的无菌状态。
今天看来,这实在太过平淡无奇,却开启了紫外线杀菌消毒的历史,被誉为“光生物学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发现之一”。
在随后的观察中,科学家发现,日光对于微生物的抑制和杀灭效应与光照剂量、微生物的敏感性相关,但更依赖于光的波长。
1890年,微生物病原学奠基人科赫发现,阳光可以杀灭结核杆菌,这也成为晒太阳有助于结核病治疗的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到1905年,科学家就已经建立起了紫外线和可见光光谱与杀菌效应之间的关系,认为紫外线-C具有最好的杀菌效果。
到20世纪中叶,科学家已经确定波长260 nm的紫外线具有最强的生物学效应。
到1960年,紫外线生物效应基本机制揭晓:
紫外线-C可以使生物细胞染色体上两个相邻胸腺嘧啶之间形成嘧啶二聚体,即紫外线直接作用于生物细胞遗传物质,是杀菌和诱变(致癌)的生物学基础。
紫外线杀菌消毒的原理在今天,紫外线是一种常见的杀菌消毒手段,应用于空气、水、和物体表面消毒。
其中水消毒是目前最成熟和广泛最应用的技术。
紫外线是如何杀菌的呢?
紫外线是一种波长短的高能电磁辐射,辐射能可以作用于特定结构生物活性物质,激发最外层电子而发生光化学反应。
紫外线可以导致光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就是被照射物质的分子机构与紫外线辐射能(波长)相匹配,这种物质结构集团被称为发色团。
紫外线根据波长可以分为三个频段,其中能量最高,也就是最具有杀菌作用的是紫外线-C。
可以吸收紫外线-C的发色团是富含包括C= O、C= S和芳族环的有机分子。
而后者大量存在于生物细胞遗传物质(DNA和RNA)中。
就是说,紫外线直接作用于细胞核染色体,导致相邻胸腺嘧啶形成嘧啶二聚体,从而阻碍染色体的正常复制,可以直接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这也是紫外线是迄今发现的最强致癌因素的分子机制。
因此,不管是细菌还是病毒,只要接受足够剂量紫外线的照射,统统都能被杀灭。
因此,根本不需要进行实验,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紫外线一样可以轻松杀灭新发现的武汉新冠病毒。
紫外线消毒可以在武汉新冠病毒疫情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基于以上基本知识,人们会觉得紫外线应该是一种很好的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方式。
科学家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从193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尝试将紫外线空气消毒用于传染性和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防控,其中最主要的是结核病和极易传染的麻疹。
虽然,开始阶段的一些研究似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最终的研究都归于了失败。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紫外线能量很高波长很短,紫外灯和消毒目标之间存在任何物体都能吸收阻挡其有效照射,因而,相对固定的紫外线灯难以很好地进行室内空气和固定物体表面的消毒。
另外,紫外线如果直接照射到人体,也会引发生物学效应造成损伤。
最常见的就是引发眼睛发炎,即人们常说的电光性眼炎。
如果长期照射还容易诱发皮肤癌。
加之紫外线的不可见性,在有人的室内开启紫外线也不容易被发现,更增加造成意外损害的危险。
因此,紫外线不用于有人的室内空间的消毒。
2009年甲流大流行后,我国很多教室中(违规)安装了紫外线灯,就连续发生意外开启造成学生大面积损伤的事件。
因此,目前国外紫外线空气消毒主要用于某些医院或其他公共场所,也不会采取室内空间直接照射的方法,而是采取以下两种照射方式:
只照射室内分隔的上层空气,就是天花板以上的空间;
或者,照射密闭空间的空气循环通道(比如,供暖、空调或者单纯的通风通道)。
这要求在建筑物建设之前就必须设计好。
由此可见,紫外线空气消毒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同样的道理,固定安装的紫外线灯也不可能常规用于室内固定物体表面的消毒。
当然,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医院的手术室、治疗室等都常规安装有紫外线灯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后来随着技术进步逐渐被淘汰了。
目前来说,紫外线除了用于水消毒,最常见的是使用可移动或者手持紫外线灯进行一些小的物件的表面消毒。
比如,日前答主在回答纸币会不会传播新冠病毒时就说,可以使用紫外线照射来进行纸币消毒。
由此可见,尽管紫外线具有强大的消杀功能,但在目前的新冠病毒疫情中却几乎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为什么有的高血压患者感染后死亡率高?
说到这个话题,肯定有很多人会说,张大夫高血压和新冠病毒能有什么关系呢?一个是传染病,一个是慢性病,风马牛不相及,何谈联系?其实,如果这样认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它们之间还真有联系。且听张大夫给您细细道来。
1、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一样吗?就在昨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介绍:分析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相关冠状病毒。研究证实,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与SARS冠状病毒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中发现的SARS相关病毒拥有87.1%的相似性,与SARS病毒有79.5%的相似度。与一个云南的蝙蝠样本中发现的冠状病毒的相似度甚至高达96%。
说这些有什么用?在我们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相关冠状病毒之后,就可以根据2003年之后对于SRAS病毒相关研究结果,来重新审视和思考如何对付新型冠状病毒了。
2、高血压和新型冠状病毒有什么关系?就当下研究看,在新型肺炎死亡的诸多病例中,统计发现60.9%的死亡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那么,高血压与新型冠状肺炎之间有关系吗?近期的相关研究就推测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与2003年的SARS病毒相似,都是通过对人体一个叫做ACE2受体起作用。更通俗的讲,通过它来感染人体呼吸道的上皮细胞的。
而说到这个ACE2受体,大家总是觉得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没错这个ACE2受体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同源基因ACE,或者通俗的说,ACE2基因有一个表兄弟是ACE。而ACE就是医学界大名鼎鼎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当它增多,活性增高的时候,人体就会表现为血压升高。而著名的“普利类降压药”就是针对这个ACE起拮抗作用的降压药,很多人吃的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等,都是属于这一类。
而ACE2并不像他表哥ACE那样升血压,它的作用是对抗他表哥ACE的升血压作用的。看看,ACE2是多好的一个孩子。所以,当人体有更多的ACE2表达,就会表现为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这些年来就有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患者当中,很多人的ACE2的表达量是低的,所以他们血压高。而一旦这些高血压患者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就会导致ACE2更少,所以在疾病初期可以表现为血压升高,而疾病后期随着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的发生,又会发生血压低的休克状态。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一般说来在疾病初期,血压升高的时候可以增加降压药用量或者联合用药,而到了血压低的后期可以考虑停用降压药。
3、如何用药?当看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会问:既然高血压和新型冠状病毒有这种关系,那如何用药呢?
首先说,如果你是一个高血压,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只要血压平稳,你可以继续你的原有降压药用药方案,不需要改变。
而如果你是一个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高血压患者,那医生也会给你一些专业建议。总体说来,都可以考虑遵循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血压管理建议》:
1、轻型普通新冠肺炎合并高血压患者,考虑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降压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沙坦类降压药)和利尿剂,改用钙拮抗剂(地平类降压药)。
2、重症新冠肺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停用普利类降压药,沙坦类降压药和慎用利尿剂,改用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和/或地平类降压药。
3、已发生低血压的新冠肺炎高血压患者应停用降血压药物。
以上就是张大夫汇总先关文献和专家建议,给大家解答一下高血压和新型冠状病毒之间关系。希望广大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因为高血压患者一旦感染容易形成重症病例。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共渡难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把病毒传染给十人以上的病人被称为超级传播者。
非典期间,广东一男子染病50天,先后传染130余人,包括18位亲属及几十名医务人员。
超级传播者”的提法是卫生部疾病控制专家经过调研提出的。有专家介绍,如果1人传播了10人以上,而且被传染的人都已经确
诊为非典型肺炎,那么这个传播者就可以称为“超级传播者”。如新加坡的一位空姐,今年2月到香港去购物,回国以后病发住进医
院,同病房的病人以及照看她的护士全被传染了,前后共传播了72个人,这位空姐就是典型的“超级传播者”。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把非典病毒传染给十人以上的病人被称为超级传播者。他们为数不多,但却是非典疫情的主要传播媒介。
截至2020年0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暂时还没出现“毒王”级超级传播者。
2020年1月21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提出“超级传播者可能已经出现”,称当时、公布的武汉15名被感染医护人员当中,14人是被同一病人传染的。
注释
1、少数病例传染性较强,称为超级传播者,与其他SARS患者相比,超级传播者具有以下特点:高龄、体质弱、存在其他基础疾病
2、严格管理“超级传播者”,WHO发言人曼加把将SARS传染给10人以上的SARS患者称为“超级传播者”.他们为数不多,但却是SARS疫情的主要传播者.从已经掌握的“超级传播者”的材料分析,他们多数为老人、长期患病或患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给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个问题相当给力,但是也相当不好回答,因为影响是各个方面的,几乎没有幸免的。
我就从我做快消品这方面来回答一下。
从食品,酒类,饮料类,从厂方到最终的消费者。只要在这条线上的,全部影响非常巨大。
有一些被这个行业所辐射,也带动了消费下降。有一些是被其他行业带动了消费品消费下降。现在的市场经济都是互相牵连的,牵一发动全身。
现在不仅是国内,就连国外也已经进入危险行列。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
可能我的回答不能让你满意,也请关注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