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3个载人空间站,三个月后的中国空间站是不是无人飞行状态?
“古有千里鲲鹏逍遥游,今看九霄天和展翅飞。”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航天取得长足发展,开启航天新篇章!随着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入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第一批“居民”。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三名中国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核心舱,分别是: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其中聂海胜担任指令长。他们将进行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工作,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工作。
从1999年神州一号飞船开始到神舟十二号载入飞船,我国共有十二个航天员上天,男航天员10位,女航天员2位,分别是:
神舟五号 :杨利伟;
神舟六号 :费俊龙、聂海胜;
神7周七号: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九号: 景海鹏(二度登天)、刘旺、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神舟十号: 聂海胜(二度登天)、张晓刚、王亚平(女宇航员);
神舟十一号:景海鹏(三度登天) 、陈冬;
神舟十二号: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有人问:“宇航员完成任务后,三个月后的中国空间站是不是无人飞行状态?”答案是肯定不会无人飞行,而且会继续有其他航天员“入住”,将来中国空间站可能还会出现外国宇航员身影。中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建成,服役期10年, 也就是2032年左右“退役”,但是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延长中国空间站的使用寿命。就行国际空间站一样,预计2024年“弃用”,但是美国和俄罗斯在想尽一切办法延长国际空间站使用时间,最晚可能推迟到2027—2028年退役,但是由于陨石撞击,导致国际空间站“散架带病”,是否能坚持到2024年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市场需求,导致我国空间站成了“抢手货”,先后有17个国家成为了与我国合作的第一批成员,其中包括:即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挪威、法国、西班牙、荷兰、印度、俄罗斯、比利时、肯尼亚、日本、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秘鲁。而单单世界“第一大国”美国被排除在外,耐人寻味。也正是因为2024年后中国空间站成为全世界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加上中国空间站的“黄金十年”时间,必然其它国家都不同意中国空间站无人飞行状态,耽误大家的科研工作(当然这个我们国家说了算)。
而我国更是如此,自从第一批“住户”入住空间站,就没有想让他闲下来。用“野心勃勃”来形容中国航天事业一点都不为过。比如今年9月和10月,预计我国还将分别实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飞行任务。接着中国航天将在一段时间内展开“11连射”(包括天舟三号和神州十三号载入飞船发射),其中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而其中,在空间站的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两年内安排4次载人飞行任务,每次飞行乘组是3名航天员,他们将执行空间站技术验证、建造以及科学实验的任务,乘组的驻留时间根据任务安排,长期在轨将达到3至6个月。在空间站的常态化运行中,3名航天员作为一个乘组长期飞行,乘组定期轮换。轮换期间,最多可有6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站工作,完成交接后,前一个乘组乘坐载人飞船返回地球。因此三个月后,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人将乘坐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地球,最有可能由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接替他们的工作,后续几次载入飞船任务即使如此。
为了保证神舟十二飞船的顺利飞行,这次的飞行乘组是16选3,虽然只选出3名航天员,但为保万无一失,16名航天员全员参与了科学系统的强化训练。因此我们的后备力量充足,剩下的13名航天员在未来都有机会登上中国空间站。因此我们的空间站不可能出现无人值守现象。
对于中国空间站“住户”也是绝对安全的。我国采用的是发射一发、备份一发的模式,后续在整个空间站运营阶段都是采用了一主一备份的滚动模式,要具备8.5天和16天的应急发射能力。根据空间站应急救援任务具体需求,长二F火箭能够快速发射飞船将航天员安全接回,保证他们的人身绝对安全,这是祖国强大的表现。
因此,中国空间站前几年可能以中国航天员为主,过两年后估计中国空间站还出现外国航天员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而中国载人航天愿与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载人航天始终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愿意与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的这种豁达的胸襟,是某些国家无法比拟的。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我们的三位航天员回来后空间站就处于无人状态?
神舟十二号程组于8月20进行了第二次出舱,在后续任务中,还有飞船绕飞与径向交汇对接实验,然后他们就会乘坐返回舱返回地球了,预计九月中旬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今明两年,天宫空间站将在轨完成建设。在此期间共有11次航天发射,其中,三次空间站舱段发射,四次载人飞船发射,四次货运飞船发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每次载人发射之前,先要进行货运飞船的发射,只有货运飞船交汇对接成功后才进行载人发射。
据空间站总师杨宏介绍,在这两年内,每一次发射任务融合度很高,是一环扣着一环来的。
现在,天舟三号以及长征四号遥四火箭已经运抵海南文昌发射场。接下来,测试人员将对飞船与火箭进行组装与测试,预计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将于九月下旬发射。
自神舟十二号发射,中国载人航天采取一射一备,滚动备份的方式进行的。
神舟十三在目前已处于应急救援值班状态,防备天和号组合体或飞船发生故障或者航天员身体健康处于危急时刻时,神十三就会在10天内发射出去,把航天员接回来。
现在酒泉发射场也已经按计划对号船箭组合体进行测试,预计将在10月份择机发射。
这样,天和号核心舱将有接近1个月的时间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
这种短时间内无人值守的状况,只有等到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时才会改变。
到那时,上一期航天队员会与本期航天队员在天宫号空间站共同工作10天,进行工作上的交接以及再轨经验的交流。
空间站即使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也不会被破坏。
第一,基本上排除人为破坏的可能,除非敌对势力对我们的空间站发动军事行动。凭着我国的军事实力,估计世界上任何国家还没有这个胆量。
第二,在天上运行的所有航天器,都是在地面测控人员的监测控制之下。地面测控人员会对空间站状态以及运行轨道进行遥测与调空。会定期对航天站的运行轨道进行调整,防止空间站因阻力下坠。
第三,即使不能完全排除太空垃对空间的破坏,但是发生的概率极小极小。
因为我们地面测控人员会对破坏力极大的太空垃圾进行监控,如果太空垃圾对空间站构成威胁,地面测控人员也有紧急预案,会对空间站的轨道进行机动变轨,避免遭受太空垃圾的侵害。
综上所述,我们的空间站即使无人值守,也不会遭到破坏。
我国的空间站如此,外国的空间站也会如此。
空间站建设发射顺序?
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既神舟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而中国空间站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出的第三步。
我国建设空间站计划的实施步骤
1 组成和布局
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实验舱由密封的前锥段、柱段和后锥段组成,密封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
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2 任务
进一步掌握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飞行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再生式生保和货运飞船补加等关键技术;
验证天地往返运输飞船的性能和功能;
进行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
我国建设空间站启动实施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分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实施。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据介绍,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将充分继承载人航天工程前期成果,继续使用已有的神舟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场和着陆场。载人空间站建成后,将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提高民族威望做出重要贡献。
按照工程计划,我国于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在2012年6月18日实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为空间站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际空间站是哪一年开始建设的?
由美、俄、日、加等16国合作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始建于1998年,是世界航天领域最大规模的科技合作项目,也是航天史上第一个由各国合作建设的载人空间站。它结构复杂,站体庞大,预计投资总额将超过630亿美元。
国际空间站计划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美国提出,欧洲航天局、加拿大和日本后来相继加入。1993年11月1日,美国宇航局与世界上惟一拥有长期航天飞行经验和向轨道运送大型物品经验的俄罗斯航天局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1998年1月29日,15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建设国际空间站的一系列协定和3个双边谅解备忘录,计划用9年时间建成国际空间站,到2006年全部建设完毕。
2021年第二次载人航天的航天员有谁?
2021年第二次载人航天的航天员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1.翟志刚
是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1966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大学文化、双学士学位。1985年6月入伍,1989年毕业于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战斗机飞行员,飞过歼七、歼八等机种,安全飞行9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曾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
第一次飞行任务:2008年9月25日至27日的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担任飞船指令长,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 。2018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
第二次飞行任务:2021年10月14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
2.王亚平
王亚平,女,汉族,1980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中共党员,军事学学士学位。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上校军衔,全国青联副主席。
第一次飞行任务: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王亚平为备份航天员。
第二次飞行任务:2021年10月14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
3.叶光富
叶光富,男,1980年9月出生,原为空军飞行员,共有1100小时战斗机飞行经历。2010年入选第二批航天员,曾入选2012年神舟九号载人航天工程,2014年取得载人航天飞行资格,现为三级航天员,是首位公开亮相的中国第二批男航天员。2021年10月14日,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由翟志刚担任指令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