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离开大陆多少年了,你知道的悬案都有哪些?
悬案如云,又何止几桩!
1、2003年黄静案件2003年2月24日上午,湖南省湘潭市的黄静被发现裸死在宿舍床上,全身赤裸,身上有多处伤痕,经调查其生前曾与男友姜俊武在同一处,初步法医检验认为,黄静是因心脏疾病导致急性心肺功能衰竭而死,后经南京医科大学鉴定认为,心肺功能衰竭的说法证据不足,黄静处于非正常死亡,前男友被列为嫌疑人,但因证据不足,死因未知。
1980年5月2日,新疆科学院副院长彭加木所在的科考队从乌鲁木齐出发,由南向北纵贯了干涸的湖底,终于按计划到达当时考察的终点米兰,同年6月17日在罗布泊失踪,留下了一张“我往东去找水井” 的纸条后,深入沙漠深处之后不见了踪影,后相关人员组队多处找寻,在2007年发现一具干尸衣着与他极其相似,专家经过判断后得出结论并非彭加木遗体。
3、1948年赵洁珊案件1948年11月7日,在松花江南岸的“江上俱乐部”西贝江沿上面,有位渔民发现了一具已冻僵的女尸,公安人员赶到现场,发现死者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人,是被人枪击而亡,子弹从脑后斜向射入,经侦查员调查发现是当时失踪的市文教局秘书赵洁珊,后经调查并非传言所说的为情所杀,又因死者所留纸条引起一系列闹剧,但一切平息之后并未找到凶手。
4、1977年黄延秋事件1977年7月27日至1977年9月28日,家住河北邯郸市肥乡区旧店乡东北高村的农民黄延秋,曾三次醒来发现自己不在自己家中,而无法解释的是短时间内他便离家几千公里的地点,且三次经历都有记录及相关证据,在催眠调查中并未找到原因,只是更加清楚了事件的细节。
有些人的双面人生,或许之后想要改过向善,但终究不值得原谅,案件查询从未忽略硬件条件,一个DNA比对说起来简单,对于运算能力要求却非常高,悬案如云,又何止这几桩,正义迟到,但永远不会出席。
历史上有哪些人伦惨案?
一名女生因肥胖引来杀身之祸,之前看过央视的纪录片:《法医密档》HelloKitty藏尸案,被称为香港犯罪史上最凶残、最惨无人道的碎尸案。
作案手法极其残忍、触目惊心。
受害者遭到长达一个月的囚禁虐待:包括吃屎、性虐待、伤疤上浇辣椒豉油、用火烧双脚等…..
死后又被残忍分尸,内脏被挖出来煮熟,头颅被藏进HelloKitty公仔的头部。
2004年7月,灭蚊工人在某山边发现一个大型纸箱,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是一具衣衫不整、伤痕累累的女尸。尸体已经全身被腐蚀性液体严重破坏,死状极其恐怖。
死者阿英,年仅18岁。她性格温顺,心地善良,常常参加一些义工活动。这样的人为什么会被如此残忍虐杀呢?一切要从胖说起。由于体型过于肥胖,阿英被大家叫做肥妹,没有异性愿意接近她,因为胖,她一度找不到工作。
于是,阿英立志减肥,为了有环境方便跑步、做运动,她搬到一个新朋友Ling的家暂住,但这成了她噩梦的开始。
Ling的老爸是一个黑社会老大,Ling和她的朋友都是一群问题少年。老爸长期不在家,这群问题少年就聚集到了Ling家里。肥胖人士常常更容易受到欺凌。于是,阿英就渐渐成了这群问题少年霸凌的对象。刚开始,掐手臂、用拳头打。到后面,开始使用工具,用棍子打、将20磅的哑铃从高处狠狠掷向腹部。暴力不断升级。
终于,在某天凌晨3点夜深人静时,这群问题少年对阿英进行了一番极其残忍的虐待:
脱光她的衣服、将汤勺当众插入下体、逼迫她和两个男人发生不正当关系……
在阿英被虐待致死后,他们又用了十多支强酸,淋在尸体上进行腐蚀,并最终将尸体装入大纸箱内,弃尸荒野。这群涉案的问题少年,最大的21岁,最小的才13岁。
他们有的打过架,有的偷过东西,有的非法处理赃物,有的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行为,有的甚至还藏过毒、卖过翻版。可谓是年纪轻轻却罪行累累。
然而,此案最终却只以误杀、伤人及阻止尸体合法埋葬罪的罪名,这群人被判处入狱9年、6年4个月,或判入交管所等处罚。
案件结束,节目组特意请来有关专家进行分析。
为什么肥胖人士更容易受到欺凌呢?
专家指出,因为肥胖外形,更容易被人误认为肉多打不死。另外,在案件中,刚开始,阿英其实可以随时离开Ling家,脱离这群问题少年,但她没有。
肥胖常常让人自卑、孤独。离开就只有一个人的孤独,留下来至少有一群人陪着。(其实我觉得肥胖没有什么,我本人就是有点胖,不合群的人不交便是,没必要去寻找别人陪伴,阿英太傻了)阿英以为只要受点皮肉之苦,就不会孤单,却不曾料到,惹来了杀身之祸……
02 顺天邨断头案这是一个当年轰动一时的伦常惨案。当时无数报纸新闻争相报道,甚至还被拍成电视剧集。2005年2月。年仅16岁的少女,被忽然狂性大发的父亲挥动斧头狂砍,不仅砍至血肉模糊,最终连头颅都被砍下。案发后,凶手带着女儿的头颅逃亡40小时,之后自首。
但那颗头颅却一直没有人能找到……
凶手李志腾,长年失业在家、精神恍惚,全家主要靠妻子做杂工来维持生计。
但李志腾却常常怀疑妻子有外遇,所以两人经常发生口角。虽然家庭关系不算和睦,但也不至于发生这样的血案。
自首后,李志腾向警方交代,因为女儿特别不喜欢他,平时经常顶撞他,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他才出手教训女儿。
案发前,李志腾特意在五金店买好一把斧头。
趁女儿没课在家睡觉,他叫醒女儿一顿乱砍,一路追砍至厕所后,他拿起菜刀,顺势用斧头和菜刀狂砍女儿。并最终砍下女儿的头颅。
之后,李志腾没有急于逃走,而是等到儿子下课回家,再次用斧头砍伤儿子,并索要金钱。
儿子交出钱包后,立马躲进厕所。
之后,他就与失去头颅的妹妹一直待在厕所里。(这大概是做哥哥的一生都无法抹灭的阴影。)
直到父亲离开后才出来报警。
警方到达后,被现场的惨状惊呆。
现场血迹斑斑,有一条明显的血路一直通向厕所。
厕所里正躺着一具满身伤痕、没有头颅的女尸。
除此之外,警方还在床底下找到一截手指,应该是死者在抵抗时被砍下来的。
据说,李志腾逃亡期间,他只是将女儿的头颅装到超市塑料袋中,提着袋子在街上闲逛。
但自首时,他手上的头颅已经不见了。
李志腾称,头颅已被他丢到垃圾站。
但警方展开大范围搜查,找了整整19吨垃圾都没能找到头颅。直到现在,头颅依然石沉大海……
凶手李志腾被判入精神病院,无限期接受治疗。
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前世情人,为什么李志腾对女儿有这样的深仇大恨呢?案件结束,节目组再次请来专家进行详细的心理分析。惨案背后,总有来自社会、家庭等各种原因。案件结束,节目组再次请来专家进行详细的心理分析。避免更多的李志腾出现,避免更多的阿英受害,这或许正是这档节目的意义。有哪些名人莫名其妙离奇的失踪了?
1938年2月,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从第2战区司令部领取6万元经费后,在返回途中下落不明,虽经多方调查,甚至动用当年八路军“前总三分队”进行技术侦查,但其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林彪手下“三杆枪”之一的周昆以周昆的履历,如果能坚持到建国之后,在1955年授衔时,保底能授上将军衔,即便是大将军衔也是极有竞争力的。为什么这么讲呢?看一下在周昆失踪前的经历,就会比较了解。
周昆,原名周绪昆,1902年出生于湖南平江县,在井冈山期间改名周昆。
1927年4月,毛泽东赴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而周昆就是在秋收起义时参加了革命队伍,被编入3团3营。
9月10日,时任湖南省委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到3团找团长苏先骏,但是由于证件丢失被担任警戒任务的周昆拦下,无论如何不予放行。后来团长苏先骏狠批周昆有眼不识泰山,可毛泽东反而表扬周昆警惕性很高。
在随后进行的由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白沙战斗中,机智勇敢的周昆为起义军突破敌军防线立下大功,并且由于其思想上进,上过师范懂知识,深得毛泽东赞赏。
三湾改编期间,周昆由于作战勇猛、意志坚定,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被提升为排长,成为连队的骨干。
井冈山会师之后,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部队合编为工农红军第4军。不久之后,林彪升任28团团长,而周昆也升任31团7连连长。
在此后的两年间,周昆先后担任第7支队(营级)长、纵队(师级)长、红34师师长。出任红34师师长是周昆第一次担任师长职务,此后他还先后担任另外5个师的师长,在我军历史上,有此经历的将领简直就是凤毛麟角。如果不是失踪,在林彪受伤之后,周昆接任115师师长的可能性是要高于343旅的陈光。
1931年底,周昆调任红10师师长,归属林彪担任军长的红4军。此时红4军下辖的红11师师长王良、红12师师长陈光、红13师师长寻淮洲,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以致中央苏区曾流行一句话:“林彪手下三杆枪,陈光周昆和王良”。
在五次反围剿及长征中,周昆又先后担任红11师师长、红4军军长、红10师师长、红3师师长、红21师师长、红8军团军团长、红23师师长、红1军团副参谋长、红1方面军参谋长。可见,在红军时期,周昆已经跻身我军中高级将领行列。
1937年6月29日,随着红军改编工作的开展,彭德怀和任弼时向中央领导人洛甫、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提交了关于改编后的部队旅以上干部名单:
第一师以原红军第一方面军和第十五军团为主编成,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主任罗荣桓。下辖两个旅,第一旅旅长陈光,第二旅旅长徐海东。
第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下辖两个旅,第三旅旅长卢冬生,副旅长张宗逊,第四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
第三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倪志亮,参谋长萧劲光,政训主任王首道(或由徐向前任第三师师长,刘伯承改任总部参谋长,叶剑英任副参谋长,左权任三师副师长)。下辖两个旅,即第五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陈再道,第六旅旅长陈赓。
总部参谋长叶剑英(或者刘伯承),副参谋长左权(或者叶剑英),参谋处长周子昆,政训主任邓小平;军需处长叶季壮,副处长赵尔陆;军卫处长贺诚,副处长蒋济贤;秘书处主任舒同,军法处长杜理卿,教导主任刘亚楼,骑兵团长苏进。
1937年6月下旬周恩来上庐山谈判后,在谈到红军改编一事时,蒋介石给了红军三个师的番号,即115师、120师、129师。这三个师的番号原是东北军的,1937年春东北军整编时被蒋介石撤销。
彭德怀提交的这份大名单上,可谓是人才济济,有七位共和国元帅,即林彪、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罗荣桓;三位大将:陈赓、徐海东、萧劲光;十位上将:萧克、周士第、甘泗淇、张宗逊、陈伯钧、王震、王宏坤、陈再道、赵尔陆、刘亚楼。
以此时周昆在八路军及我党中的地位,很难想象他竟然会为了三万元法币而放弃大好前途。
周昆去向之谜1938年1月,周昆代表115师参加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开的参谋长会议,八路军与会的还有总部参谋长叶剑英和参谋处长彭雪枫,由此可见时任115师参谋长的周昆,在三个主力师中的地位及能力应该是高于120师参谋长周士第和129师参谋长萧劲光。
2月初,周昆在会议结束后返回山西前线时途经临汾,与同样到达临汾的彭德怀和左权汇合。但是就在这次会面之后不久,便发生了周昆失踪事件。
据《彭德怀全传》一书中记载,周昆在此次与彭德怀会面中,除了向彭德怀报告参谋长会议的情况外,还向彭总抱怨自己的武汉之行就像个“小叫花子”,国民党军队的师级参谋长住小公馆、坐小轿车、养小老婆,而自己要做个黄包车还要找办事处要零用钱,而且还只给了两块钱,感觉非常丢脸。
谈话的结果不用猜,周昆被彭总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原本彭德怀的脾气就是火爆出了名的,再加上勤俭本身就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周昆的牢骚之言不被骂才叫奇怪。
因此便有了关于周昆下落不明最为广泛的原因,那就是在领取了115师6万元法币的经费之后,自己带着三万跑了。
其实这个被广为流传的说法有很多漏洞,也很难自圆其说:
其一、周昆作为红军初创时期就参加革命的高级将领,各种艰难困苦、大战血战都经历过,关于他对物质生活有过高要求的记载几乎没有,还不至于因为花花世界的影响而在短时间内动摇了革命的决心。
而其到武汉参加参谋长会议之后,之所以会向彭总抱怨,是因为“见识”了国共两军将领待遇上巨大的反差。就好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与西方国家“蜜月期”时,我军及科研单位组织了大量考察团出国考察,在见识了西方国家先进的装备及军人待遇之后,回来进行各种对比比较在所难免,错就错在不应该向彭总这么高级别的领导去抱怨。
其二、在领到115师6万元法币经费之后,周昆将其分为两份,一份自己留着带走了,一份交给通讯员带回115师。时任115师作战科长的王秉璋后来在回忆录中记载,周昆的通讯员带回了三万法币及一封短信,上面写着“共领取6万块钱,我带走了3万块。另3万块交给警卫员带回”。
这封信内容的准确性有多高,还值得商榷。因为王秉璋在其回忆录中还记载了,在建国后国家在周昆的家乡找到了他,因为其携款潜逃回家乡后并没有做任何反革命的事情,便没有再追究。
这个说法其实没有任何依据,也没有任何史料有过相似的记载。像同时期叛逃的八路军687团团长张绍东和参谋长兰国清在建国后都被扒出来枪毙,如果周昆真如王秉璋所回忆的在家乡养老,其想躲过建国后数次运动清查而不留下任何记录,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此外,王秉璋在回忆录中讲周昆领的这6万元经费是国民党最后一次拨给八路军的经费,也是与事实有所出入,国民党政府停止给八路军拨款是在1940年底,而非1938年。
至于说周昆携款跑到国外成了慈善家、带着小老婆跑到国外被人打死等说法,其实也是没有任何依据,即便当时3万法币在国内还算是不小的数额,但是跑国外去潇洒,这点钱还是经不起折腾的。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周昆拿到6万元经费这一点已经确信无疑,但是他为什么要把钱一分为二?在交给警卫员3万元时,如果他想携款潜逃,完全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写一封信告诉师里一共领了6万,直接带着3万跑了就行了。那他写下这封短信的目的,可能就是要告诉师里,一共领了6万块钱,自己带3万,另外交给警卫员3万。王秉璋所描述的短信内容“我带走了3万”和“我带3万”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是意思却是大相径庭。
毕竟在那个战乱年代,这么大一笔钱放在一个人身上确实很不安全,而居心叵测之人也很难想象在一个小小的警卫员身上会携带着3万巨款,即便有抢劫的可能性,其主要目标应该就是身为参谋长的周昆。
所以,周昆可以突然消失的如此彻底,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返回途中被害身亡。
但是假设毕竟是假设,事实究竟如何,可能终将成为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周昆失踪的事件,留下的事实只有人找不到,钱也找不到。为了继续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最终给该事件定性为携款潜逃,开除党籍。
民国时期的中统和军统是怎么回事?
军统,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前身为复兴社特务处,隶属民国军队系统,由军队高级将领兼任局长、副局长主持工作。著名的“戴老板”戴笠就是军统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在他上面还有一位挂名、不管事的局长。民国后期,军统被“肢解”,公开部分改编为国防部二厅、特务部分改编为国防部保密局。
中统,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前身为国民党中组部党务调查科,隶属国民党党务系统。和军统一样,中统同样是由国民党党务系统高官兼任局长、副局长主持工作,如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就曾经兼任过中统局局长。民国后期,中统被改组为党员通讯局(党通局),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只保留党通局局机关和少量重要处室,其他全部下放到政府部门安置。一九四九年五月,党通局转隶属内政部,更名内政部调查局(内调局)。因为党通局局长叶秀峰无法安排,原党通局局机关予以保留、叶秀峰仍担任党通局局长,但基本就是吃闲饭了……
老蒋去了台湾之后,为了给蒋大公子将来接班铺路,将特务机构交到了蒋大公子手中。伪“国防部保密局”和伪“内政部调查局”再一次被大洗牌,大洗牌之后蒋大公子基本控制了整个台湾地区的特务系统。一九五六年,伪“内政部调查局”转隶伪“司法部”,伪“国防部保密局”则被拆解、重组为伪“国防部情报局”,后又与伪“国防部特种情报室”合并,成立了新的伪“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军情局)”。那么,军统和中统有什么区别呢?
隶属不同这是军统和中统最大的区别,军统隶属军队系统、是军队编制,这也是为什么电视剧中军统特务大多穿军装的原因所在。中统很特别,它既不隶属国民政府、也不隶属军队系统,而是国民党的“私产”。中统隶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属于国民党的党务系统。
起初,中统相对于军统是占据绝对上风的。民国时期有句话叫“蒋家天下陈家党”,国民党的党务系统一直为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把持,中统首任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徐恩增就是二人的表兄弟!因为自己的“革命引路人”兼把兄弟陈其美的关系,老蒋对陈其美的这两个侄子还是相当照顾的,对中统自然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加之国民党党务系统遍布全国,中统也得以迅速膨胀、触角遍及全国,国民党的不少基层党部书记长实际上就充当了中统基层组织的负责人。相对中统而言,军统最初的势力范围仅限于军队系统,手很难伸到地方。
抗战期间,国民党的基层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央党部已经很难联系上基层党部了。随之而来,中统的基层组织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即便仍然存在,中统局也很难全部联络并控制到。这时候,身处军队系统的军统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这么说,整个抗战时期,军统是国民政府对日情报和特种作战的主力军,中统只是给军统“打下手”、帮忙的……
与老蒋的关系无论军统还是中统,都是老蒋嫡系中的嫡系!这一点毋庸置疑,长期掌握军统的戴笠就不用说了,他是老蒋的“天子门生”——黄埔系,而且戴笠曾经对老蒋说过他不加入国民党的原因,他只忠于老蒋而不是国民党。换言之,如果老蒋哪天跟国民党分道扬镳可,军统只听老蒋的,新任国民党总裁或中央委员会主席的手根本伸不到军统……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而已。中统的背后是陈氏兄弟,这二位是老蒋的“革命引路人”兼把兄弟陈其美的亲侄儿、私下里都管老蒋叫“世叔”的!谁敢说中统不是老蒋的嫡系?
但是,嫡系与嫡系之间还是有区别的,陈氏兄弟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势力,老蒋要指挥中统,很难绕开陈氏兄弟。但对于军统,戴笠在抗战后期开始膨胀之前,基本老蒋说一他绝不说二,军统是彻彻底底的“蒋家班”!从某种意义上讲,中统很像陈诚的“土木系”,是老蒋的嫡系不假,但多少隔着一层……
随着陈氏兄弟在党务系统逐步做大,老蒋也隐隐感觉到了危机,但陈氏兄弟毕竟没有与老蒋唱对台、而且还有陈其美的这层旧情分在,老蒋也不便与陈氏兄弟撕破脸。于是,玩死了相互牵制、权力制衡的游戏,用军统来牵制中统,以免陈氏兄弟的手伸得过长。加之抗战之后,中统的基层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军统逐渐占据了上风。抗战后期,军统急剧膨胀,触角伸向了方方面面,不仅军队系统、警察系统也成了军统的“自留地”,而且军统还拥有数万直属武装!渐渐地,军统也从“香饽饽”变成了老蒋的重点防范对象。后来军统被拆分重组,实际上就是老蒋这一思维的延续。为了牵制军统,老蒋又开始有意向中统倾斜,予以一定的扶持,以免军统一家独大。总而言之就一句话,老蒋之所以同时设置军统和中统,其实就是为了相互牵制、维持一个权力平衡,自己正好可以稳坐钓鱼台。说白了,这不就是历朝历代帝王们惯用的伎俩嘛!
太子接班,军统、中统被“肢解”民国后期,老蒋已经在刻意培养蒋大公子,准备让他来接班了。为了让蒋大公子将来能站稳脚跟,把特务系统交给蒋大公子是最佳选择。于是,一场针对军统和中统的“外科手术”开始了,军统被“肢解”、中统被转隶……折腾了一大圈,到台湾之后,老蒋忠于把特务系统全部交给了蒋大公子,军统、中统的时代正式拉上了大幕。
综上所述,无论军统还是中统,都是老蒋的嫡系,说白了其实就是明朝的东西厂和锦衣卫,为的就是维护老蒋的统治地位。至于为什么要分设军统和中统,其实还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经常玩的那一套——权力平衡,没什么新花样。如果一家独大了,老蒋的地位还能稳固吗?下面的人斗得越厉害,老蒋的地位才越稳固!到民国后期及老蒋去台湾之后,为了给蒋大公子接班铺路,老蒋把特务系统进行了拆解、重组,全部交给了蒋大公子。自己的亲儿子,放心!老蒋也就没有必要再去玩什么权力平衡了……
为什么陈晓不用像汪小菲那样常年奔波两地?
一直以来大S给我感觉就是:一边来国内圈钱,但是骨子里又透着对我们内地的嫌弃。
图片来自网络话里话外总是:你知道吗我们台湾,他们大陆,大陆那边......界限感很明确。原本就是公众人物,说话肯定是要有所顾忌的,但是大S时刻透漏出的感觉就是连顾忌都懒得顾忌。即便是嫁给汪小菲,她也没有一点爱屋及乌的改变。
图片来自网络大S的“作”是出了名的,什么“吃虾必须要男人剥,否则就不吃”。这种公众人物很容易给年轻人造成错误的价值观。无论谈恋爱也好婚姻也好,是需要两个人共同付出的,而不是一直索取还索取那么的理所当然。
她其实不爱汪小菲,或者说她过了新鲜期。大S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女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在该结婚的年纪迅速找个合适的人结婚,在该生孩子的时候立刻停下工作生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大S是一个说一不二强势的女人,决定的事情从来不后退,很有主意的一个女人,也特别狠的一个人,不止是对别人,对自己更狠。有穿过鼻环,耳骨,舌环,肚环为了美白,吃抗凝血栓这种有可怕后遗症的药。
图片来自网络小S生产的时候,不是老公和妈妈进去陪产,而是大S,并且觉得理所当然要自己去陪产。小S在做剖腹产的时候,大S在一边从头看到尾,并赞叹医生缝合的很仔细。体重控制要精确到小数点,梳头要梳几下等很多龟毛的原则,她一直这么苛刻到变态的要求自己完美。
图片来自网络大S17岁从台湾华冈艺校毕业,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争取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见多识广,所以特别理智,爱不爱汪小菲还不一定呢,可以说她更爱她自己。
她的每一步都是预设好的,每一步都想好了退路,结婚生子,婚后依然生活在台湾,孩子也在台湾养,为的是什么?她是个深谋远虑的女人,这种人也是一个很自私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像她这样的女人,不是一般人,大部分的女人还是很传统的,结婚后想有一个安定安稳的生活,结束自己复评一样的生活,很显然陈妍希是妻子的是过日子的。
图片来自网络而大S是要做女王的,她需要的忠实的男仆,她习惯了强势的掌控身边的一切,而不是一个可以有思想有鲜活灵魂的男人。
所以这段感情中,汪小菲就显得异常的卑微。大S对汪小菲的感觉就是可有可无,看老娘心情。这种感情本身就不对等,时间久了肯定要出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