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图高清全图山东省地图,山东科技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哪个学校更好些?
2019年高考报考,山东科技大学和青岛大学哪个好,该如何选择?
山东科技大学和青岛大学都是山东省内高校,两校属性不同,山东科技大学顾名思义以工科为主的高校,而青岛大学则是综合类高校,医学、工科、文科类专业非常不错,并且这两所地理位置相差不大,真的非常难选,老师从不同纬度、不同方面来综合分析!
山东科技大学偏向于工科高校,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前身是1951年的洪山煤矿工业学校,后来经过迁校和更名,在1999年山东矿业学院和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山东科技大学,现有32个院系,157个硕士点,50个博士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综合实力也是非常不错的!
青岛大学简称“青大”,在山东青岛,学校是1993年由原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现在青岛有3个校区,拥有35个院系和1个医学部,本科专业102个,252个硕士点,70个博士点,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实力非常不错,再青岛非常受人喜欢!
2、院校排名不同两所院校实力不同,相对应排名也是不同,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青岛大学全国第119名,山东省高校第4名,山东大学全国第149名,山东省高校第8名;2019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青岛大学第152名,山东科技大学第143名!
从高校排名看,两所院校排名相差不大,整体来看,但青岛大学排名更好一点!
3、王牌专业不同一所是以工科为主,一所偏向于综合类,两所高校王牌专业肯定不同,青岛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应用物理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纺织工程、临床医学、自动化、朝鲜语7个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青岛大学的王牌专业,并且眼科学、生理学2个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喜欢医学专业的考生可报考!
山东科技大学王牌专业主要体现在工科上,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绘工程7个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采矿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1%的学科,工科实力还是比较强!
两所高校的王牌专业相差不大,但山东科技大学的专业学科力量更强,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有9个学科是B档学科,而青岛大学并没有学科入选,多少让人有点意外吧!
4、院校招生分数不同院校招生分数不仅是代表学生对院校的喜欢,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的实力,我举例来简单说明下2018年这两所高校招生分数:
2018年山东科技大学对北京理科录取最低分是520分,青岛大学最低分是571分;山东科技大学对安徽理科录取最低分是568分,青岛大学576分;山东科技大学对河南理科录取最低分是562分,青岛大学578分!
2018年山东科技大学对湖北文科录取最低分是586分,青岛大学605分;山东科技大学对江西文科录取最低分590分,青岛大学599分!
从举例省份我们可以看出这两所大学对各省文科、理科录取分数,青岛大学录取分数要比山东科技大学高,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山东考生,青岛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对本省考生录取批次分好几种,比如山东科技大学有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提前批、泰安本科批等,青岛大学有师范类专业招生、公费师范生招生等,大家报考时要注意!
综合来讲,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比,青岛大学的综合实力要比山东科技大学强一点,并且在山东人考生眼里,青岛大学的知名度要比山东科技大学高,青岛大学录取分数较高,它的医学专业、师范专业非常强,而山东科技大学的工程类专业、电子类专业也不错,大家要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和高考成绩进行合理报考!
山东大还是湖南大?
山东省简称鲁。
地处黄河下游,黄海、渤海之滨。全省面积1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有七千八百零五万,仅次于四川、河南。有汉、回、满等民族。省会济南。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部。人口7119.34万人 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境内湘江贯穿南北,又简称为湘。据传,湘江流域过去多植芙蓉,唐代诗人谭用之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湖南故又有“芙蓉国”之称。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辖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共有136个县(县级市、市辖区)以上行政单位,省会设长沙市。行政级别一样大,人口山东大,经济山东大临沂和日照是怎么被分开的?
日照市在建国后很长时间内是临沂地区的县。然而日照今天和临沂一样,平起平坐,都是地级市。那么,日照是怎么从一个普通的县升级成地级市的呢?
我直接用地图来说明问题。
第一张图,山东省1949年地图。
地图一,山东省1949年地图可以看到,今天的临沂日照这块地方,此时叫做滨海专署。临沂和日照此时都不显山露水,日照就是个普通的县,临沂是滨海专署的首府。
注意看,此时的平原省还存在着,所以山东地图的西部界限和我们今天看到的不一样哦。
下面讲第二张地图。
地图二,山东省地图1950至1960此地图上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左上的1950到1952时期,第二个是1953到1960时期。
左上图中,可见已经形成了临沂专区和沂水专区。此时的日照县,归沂水专区。
左下图中,可见临沂专区合并了沂水专区。那么,从这一时期开始,日照就归临沂管了。
我专门查了一下具体时间。日照归临沂是1956年的事儿。
下面,第三张地图。
地图三,山东省地图1961至1964这一时期临沂区域和上一张地图的右下地图一致。
那就继续,地图四。
地图四,山东省地图1965至1989地图四依然是双图,左上是1965至1972,右下是1973至1989。
左上临沂辖区范围无变化,可以直接略过。注意看右下地图。
单独的日照划出来了!
1985年3月22日,日照县改为日照市(县级),属临沂行署。1989年6月12日,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但是,这张地图上,日照范围还很小嘛。那怎么行?
于是,看地图五。
地图五,山东省地图1990至1999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日照辖区多了两个县,一个叫五莲县,一个叫莒县。
因为日照升格为地级市,所以以前一个县的区域显然不够。
于是从潍坊划出五莲县给日照,从临沂划出莒县给日照。
两县都是在1992年划给日照的。自此日照地级市的区域形成。直到今天。
就说到这儿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山东菏泽历史上有过哪些名人?
鄙人不才,身为菏泽人回答下此问题。如若回答得不详细和有误的地方,还请头条友友们指正和指导:
言归正传: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上古时期济濮流域古泽薮遍布,《禹贡》九泽之菏泽、雷泽、大野泽、孟渚泽、皆在境内,历史上居于圣神地位。人文始祖伏羲、东夷之帝少昊、贤明君主帝舜、兵主战神蚩尤、改革家吴起、军事家孙膑、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山东鄄城人。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吴起 (战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一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被追尊为广宗伯,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燕王昌国君乐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乐毅、白起而已。[75]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吴起。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吴起亦位列其中。
吕雉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é 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吕后陵位于陕西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三义村,在高祖长陵东南200米处。陵高32米,底边东西160米,南北131米,呈覆斗形。由于陵地建筑在渭水北岸的高原边缘,远望如同山丘,显得异常雄伟。
李勣
英国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
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显庆二年(657年)奉旨与苏敬、孔志约、许敬宗、于志宁等编《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
总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勣卒,享年七十六岁,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勣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李勣死后,唐高宗为他修建了墓。他的墓冢由3个高约6丈的锥形土堆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个山头,象征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意思是为表彰他生前破突厥之战功。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为1.2米巨龟形,碑首雕刻6条龙。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亲自撰书。武则天称帝时,李勣的孙子李敬业起兵讨伐。李勣不但被剥夺官爵,他的坟墓也曾经被挖开,棺材被劈碎。武则天死后,唐中宗为李勣追复官爵,并重新安葬。
宋江 (《水浒传》中水泊梁山农民起义军领袖)
宋江(1073~1124),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绰号呼保义,为人急公好义,常救人于危难时刻所以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晁盖死后继任梁山大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却也是自愿赴死)。
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为山东郓城县宋家村,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因为他面黑身矮,人又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又且舞刀弄枪。上有父亲宋太公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溪村的晁盖相熟。
宋江在历史上也实有其人,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宋江和梁山好汉博得了人们的传颂与喜爱。
宋江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加上南宋之后,一些文学作品里的描述被作为史实来传颂,宋江的影响逐步扩大。至今,梁山周围还有不少这样流传下来的古迹。如:主峰上的“宋江寨”、“英雄井”、“黑风口”,山下的“宋江马道”、“晒粮场”,郓城东南的“黄泥岗”等等。
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1]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王仙芝
王仙芝(?-878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贩私盐,出没江湖,濮州(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北)人,于乾符元年(874年),聚众数千人,揭竿长垣,878年,所领导的义军被曾元裕包围,经过激战,义军5万余人英勇牺牲,自己在突围中不幸战死。
自孟轲以降,2300多年来,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动荡,也充斥着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蛮横行为和冲动意识。从孙恩、卢循、黄巢、王仙芝杀尽豪门望族,到王小波、李顺、李自成、洪秀全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之类的口号,在追求一种政治上的平等、财产上的平均。但纵观历史,揭竿而起者虽然有追求政治平等愿望,但他们都不具备相应的政治能力,没有认识到阶级社会的根源,故最终都归于失败。但正是这种前仆后继的反抗,使得社会在不断前进,这才是社会和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彭越 (西汉初年将领)
彭越(?—前196年),别号彭仲,昌邑(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西汉开国功臣、诸侯王,秦末聚兵起义,初在魏地起兵,后率兵归刘邦,拜魏相国、建成侯,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后因被告发谋反,被刘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诛灭三族,枭首示众。
彭越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以说是游击战的始祖。论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他不如韩信,但论功绩,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率部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使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楚汉战争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曹植 (汉魏之际文学家)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东汉豫州刺史部谯[1-2]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4]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5] ,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李典 (东汉末年名将)
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东汉末年名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时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山东在元朝叫什么?
1.山东在元朝属于中书省辖地,中书省。元朝以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为中心划为中书省,现在的山东,河北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都属于中书省,直接归中央管辖。
2.行中书省,中国元朝(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元代从至治(1321-1323年)到至正(1341-1369年)。元朝全国四级地方行政制中,首都所在的腹里地区(今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内蒙古部分地区)则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吐蕃由宣政院管辖。“行中书省”在当时主要作为军事管理,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
以上历史资料显示山东在元朝的重要作用,掌管着四周省分重要输杻,是元朝政府的重要级别的省分,行政上;军事上离不开政府的管辖。引用:(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2.中书省是元朝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引用:(其设官沿袭金之制,长官中书令由皇太子兼任,未立皇太子时则缺。实际长官为右丞相、左丞相(元制尚右﹐故右在左上)各一员,或仅置右丞相,总领省事,统率百司)。山东省在元朝叫中书省,是元朝政府在中原一带管辖区由山东的重要环境之中心地带全权掌重要信息及军事和粮草,由于当边境战争不断,在中原以山东为政府中心部门,设立山东叫中书省这是历史原因所在。(图片Cr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