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月子中心收费,蓝时光美国月子中心是一次性收费的么?
蓝时光美国月子中心收费分三部分,分别方式如下:
第一部分订金一般都是转入国内指定收款账号,
第二部分是入住中心的第一天付款,
第三部分是生产后回到中心坐月子一周内付尾款,
后面两部分可以付美金现金,或者可转账人民币到我们指定收款账号(所有费用均以美金结算,若需要用人民币支付,需按合同规定汇率收取)。
你的继父有没有做过让你终身难忘的事情?
月季7岁时父亲死了,家里剩下母亲哥哥和月季娘仨。有一天大姨领来一个很老的男人让母亲相看。男人仔细看看母亲,又看看月季,最后看看哥哥大头,还把屋里屋外看了一遍。然后坐下,端起大姨给他倒的水,半天闷声不语。
“老张,如果你觉得两个孩子是累赘,我们留下一个,或者两个都留下,我给他们再寻去处。”大姨小心翼翼的说。
“不不,两个我都带走,养得起。只要微云(母亲名字)同意嫁给我不嫌弃我。”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张一锤定音。
懂事儿比较早的月季一直咕噜着两只大眼睛看着老张,她也明白大姨给母亲做媒。爸爸死了,母亲没有工作,养活不起两个孩子,母亲要嫁人了。
这半年好几波人来给母亲提亲,都是因为她要拖着一儿一女,最后都不了了之,看得出来,母亲既无奈,又失望。她急着改嫁,是爸爸病着这几年,家里借了3万多外债,债主天天堵门要,母亲怕了,不敢出门,出门了也不敢抬头。
母亲那年36岁,哥哥9岁,月季7岁。母亲属于那种话很少闷葫芦型的女人,长相不孬,身材很瘦,爸爸去世母亲操心伤心,更瘦了,细长的手指跟十根竹筷子一样。因为母亲有点姿色,来提亲的人不断,有的人看上妈妈,却嫌弃两个孩子,有的人嫌弃有外债,有一两个甚至提出让母亲把月季和大头都送人,只要母亲一个。
她是母亲啊,她怎么舍得扔下孩子?母亲很着急,那些债主也一样着急,他们等着母亲把自己嫁出去拿彩礼还他们的钱呢。
后来母亲在大姨的劝说下有点妥协,同意让大姨带走月季送个好人家,但是必须带着儿子。可是那些来相亲的还是不同意带着男孩,因为他们觉着养儿子负担太大。
现在老张答应带走两个孩子,也同意替月季家还清所有债务。母亲长出了一口气,脸上密布的乌云散了去。可是她并不高兴,月季似懂非懂。
她看看母亲又看看老张,觉得老张很难看,配不上母亲,跟死去的爸爸更没法比,爸爸没得病之前,那么高大威猛,眉眼特别有神,她和哥哥经常吊在爸爸身上,一条胳膊上吊一个,爸爸有的是力气。
老张又丑又矮,苍黑的皮肤,一脸的核桃纹,一定比母亲大好多岁,她看着眼前的老张,突然很想很想爸爸,忍不住抽泣起来。
大姨赶紧把月季拽到身后挡了起来,怕老张看到不高兴。母亲看了看月季,垂下头一声叹气。
老张比母亲大10岁,井下矿工,几年前他媳妇跟在他们矿区山上的一个养蜂人跑了,带走了老张的女儿,留下了儿子,现在老张的儿子已经18岁,在矿上上班了。
老张跟母亲结婚了,就在月季家的小院里,大姨给张罗了两桌酒席,请了家族里的几位长辈和那些债主,当着大家的面,老张念着借条,把月季家的欠款都一一还清了,让母亲当众撕碎那些借条,老张点钱还账的样子还是挺像样的。
母亲穿着一件红色碎花袄,夕阳的余晖里,跟在老张的身后,头是抬起的,脸上有一层薄薄的红晕,不知道是夕阳的余晖还是心底的羞涩。
第二天,老张租来的一辆面包车,拉着不多的家当和月季母子三人,颠簸着离开了山坳里的家。回头看着被一把大锁锁住的小院和几间低矮的石头房,谁都没有说话。
多年之后,月季重返这里时,那把大锁还倔强的坚守着岗位,石头房还在,可是门窗已经在风雨侵蚀中化为腐朽。
频频出现在月季梦里的家,摇摇欲坠,记忆中的父亲越来越模糊。人都是善于忘记的吗?
新家在一栋老旧但是很整洁的四层楼里。屋子里有三间卧室,有一个小客厅,一个不大的厨房,还有一个月季和哥哥第一次见识的蹲坑卫生间。虽然家里没有女人,家具也都很简单,可是,干净整洁,门窗上都贴了用红纸剪的喜字。
最大房间里,床上铺着大红的喜被,撒着一些花生大枣瓜子糖块。另外一个房间并排放着两张单人铁床,两床中间是一个床头柜,靠窗户还有一个书桌。最里面的也是最小的一个房间,里面布置成了水红色,新木头床,新课桌,课桌上还有一个小台灯,这间屋子虽然很小,大概就是五六平米的样子,放下床和课桌差不多就满了,但是真的很可爱。月季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房间。她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拥有它?看看母亲,妈妈拉起她的手离开,月季咽下口水,没敢问。
继父老张打了几个电话,不一会儿就有人来了。
先是一个大哥哥,推门进来,满脸通红的给母亲鞠了一个躬,很有礼貌的叫了一声阿姨。他是继父老张的儿子张金。
后来又来了几个人,继父老张给他们介绍,月季和大头在旁边跟着叫爷爷奶奶姑姑姑父。大人都给了红包,爷爷奶奶还给了母亲一个大红包,说是改口费。月季虽然有些懵懂,可是有红包拿就很高兴。
奶奶说:“这屋子都是小金指挥布置的,不知道你们娘仨满意不满意。那个小房间是给孙女月季的,大头,跟你小金大哥一起住,从今以后他是大哥你是二弟了,你们俩愿意吗?”
母亲赶紧把两个孩子拉倒两位老人面前:“谢谢爸妈妹妹妹夫,谢谢小金,你们想得这么周到,谢谢,来,大头月季,你们俩过来,给爷爷奶奶姑姑姑父哥哥鞠躬。”月季和大头被妈按着一躬到地。
月季知道那个水红色的房间真是自己的,心里美滋滋的,哥哥大头也很高兴。
继父一家人对他们娘仨都很好,这让母亲紧绷的心放了下来。
继父三班倒下井,母亲在家里做饭收拾家务,月季和大头二哥上学了。周末休息的时候,继父会带着全家去爷爷奶奶那边。
母亲虽然话不多,但是很勤快,到了那里,什么活都干,吃完饭,把厨房擦干净,碗筷摆放整齐,垃圾都给倒出去。母亲平时隔三差五的也过去给他们洗衣打扫。家里做什么好吃的都会挑出来一些,装在饭盒里用毛巾裹紧打发月季或者大头给送过来。
姑姑姑父家有什么事儿,他们的两个孩子,也由母亲接到家里照顾,有时候还住在家里。
虽然日子不是特别富裕,但是一家人很和睦,母亲的脸上渐渐有了喜色,慢慢胖了一些,身体一天天壮实了起来。
继父的工作单位是一家国有大煤矿,爷爷是老矿工,继父也是,姑姑姑父也在矿上。大哥张金还是矿工,一家三代人都是端国家饭碗的。
时光荏苒,转眼大哥到了结婚的年龄,母亲和继父给他张罗了婚事,单位分给大哥一间宿舍,大哥结完婚就跟大嫂搬了出去,大嫂也是一个挺好的女人。
二哥大头高中毕业也没有考上大学,上了矿上的中专,学习的是井下维修。为了能给他弄到一个正式工的名额,继父托朋友找关系,连年迈的爷爷也舍下脸去求他当了领导的徒弟,最后通过考试,二哥终于成为了一名矿工。
月季初中毕业时,矿上的高中停办了,月季要上高中,必须到一百多里的县城去上,需要住校,生活费,往来的路费,学杂费,杂七杂八的花费太大,母亲不让她上了,当时姑姑承包了生活区的一个超市,正招人,母亲想让月季去姑姑那里上班。
月季从小早熟,她想的比同龄人多,早早就规划过自己的人生,她不愿意在矿上一辈子,她想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一个女孩子家,有点文化就够了,早晚要结婚嫁人的,别读了。你二哥才读了一个中专,你读初中就够了。”
母亲是舍不得月季离开自己身边还是怕读书花钱继父不愿意?月季猜不出来。但是她确信,母亲重男轻女,当年她改嫁受阻时就想过把月季送人,带上儿子走,她偷听到她跟大姨商量,母亲说大头她死也不放手,那是她的命根子。当时她还小,特别恐惧,怕被母亲抛下。
如今,我哪里不如二哥?凭什么我就不能读下去?月季想不通。
她很犟,丝毫不妥协。见她不听话,母亲扬手打了她两巴掌。还把她的书包从四楼扔了下去,让她死了读书这份心。
母亲心里的苦月季并不知道,继父马上就退休了,退休金不高,够一家人吃饭就不错了,可是爷爷奶奶老了,八十岁的人了,各种病,哪里不需要钱?她气月季不懂事。
还有,老张的闺女也找了回来,那孩子几岁就被她妈带走了,跟着养蜂人颠沛流离,读书也耽误了。结婚又离婚,还带着一个小孩儿,日子过得很艰难,能不帮一把吗?说下个月就回来,家里这个情况,哪有精力再供你读书?
继父知道月季跟她妈因为这件事儿吵架,很生气:“谁说姑娘不能读书了?你这是重男轻女。老姑娘,咱们不听她的,只要你考上,别说去县里,就是去北京,去国外,爸都供你。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了,我说了算。”
继父第一次当着月季和继子大头的面,跟母亲大吵,还把母亲骂哭了。
月季第一次抱住继父的胳膊,靠在他开始衰老的胸前,委屈得号啕大哭,那一刻她想到了小时候吊在亲爸胳膊上的情景,突然在继父这里找到了父爱如山的感觉。
月季在继父的支持下,去了县城。三年高中,月季不敢有丝毫懈怠,最终拿回家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终于扣开了通往更大世界的大门。
继父拿着录取通知书,老花镜下左看右看,稀罕得不得了,见人就说,“我家老姑娘有出息,考上北京重点大学了。”皱纹堆累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第一年开学走时,爷爷奶奶,姑姑姑父,大哥大嫂,还有二哥大头,都给她包了大红包,月季明白,大家是在给她凑学费生活费。她收下了,但也只拿了这一年的,以后的大学研究生的读书费用,她靠的是奖学金和兼职挣的钱,还申请过一次助学贷款。她努力读书,拼命工作养活自己。
家里那边,为了多挣点钱给月季交学费,继父退休后,又在矿上找了一份过磅的工作,12个小时一班,非常辛苦。月季把继父对自己的这份恩情牢牢记在了心里,没有他的支持和付出,就不会有自己远大的未来。
继父几次三番的给月季打钱,她拒收,继父就生气,到后来,她把钱收下,又以母亲的名义存了起来,将来给他们留作养老用。
研究生毕业以后,月季在上海找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每个月发完工资,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5000块钱转给继父和母亲,雷打不动。
如今,月季在上海已经成家立业,老公是浙江的,家里有企业,条件不错,给他们买了婚房。他们夫妻年薪八九十万。最近,月季又在他们小区附近买了一套60平米的小房子,准备把母亲和继父接过来住,即使不想长住,短住也行,老公也同意把这套小房子当做继父一家来上海的落脚点,以尽她的感激之心。
在月季的心里,亲生父亲越来越模糊,每当说起父亲,她第一想到的就是继父老张,工作需要填表,父亲一栏,她也不由自主的写上继父老张的名字。
有人说生恩大,有人说养恩大,对于月季老说,给自己生命的和给自己未来的,都一样重要。
月季曾经回过老家老宅,给父亲上坟。老宅荒凉破败杂草丛生,父亲坟上,荒草萋萋,坟头都快变成平地了,要不是有人给她指认,她真的再也找不到。
生恩与养情,她都在她心里。
父母在时,我们有来处,父母不在,我们只剩下归途。
结束语:
继父并不伟岸,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矿工,用他的肩膀和担当,给一个女人和两个孤苦无依的孩子一个遮风挡雨的家,无论是安排继子的工作,还是为继女的前程铲平障碍,他都无私奉献。这样的继父,值得尊敬。
月季说:生父放在心里用来怀念,母亲继父带在身边用来孝顺。
老婆产后去厦门月子中心坐月子合适吗?
女人生孩子是很辛苦的,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母乳喂养至少一年。所以女人生孩子想要去月子中心坐月子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丈夫,首先要从思想方面表示理解。女人都是感性的,男人比较理性的。男人在跟自己的老婆交流的时候,不要总是从合不合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跟她去争。收入少,还去月子中心,从理性的角度思考当然不合适。但是女性一般在乎的是你有没有为她考虑,而不是合不合理。
准妈妈想去月子中心的一个很大的原因还有跟老人带娃的理念有冲突,希望在月子中心得到正确科学的照顾,避免与老人产生意见分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带娃的问题上,父母和爷爷奶奶都非常重视,所以互不相让。但是呢,月子中心最多给你带一个月,迟早是要跟自己家人一起带娃的。对于妈妈们来说,以后跟你一起带娃的是孩子的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是月嫂。所以真正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还是要跟自己家人多沟通才行。
我老婆在生二胎的时候也想去月子中心,当然最后没有去成。我能理解她想去的心情,但是实在太贵了,我们与其花那个钱,不如在吃的穿的用的上给他买好一些。后来我老婆也不再坚持了就没有去。
大家听说过环球宝贝加拿大月子中心吗?
加拿大跟美国一样,都是落地国籍,在那里出生就是那里的国籍,但是过去会很麻烦,选择的时机要对,另外签证也比较麻烦
老天对一个人能残忍到什么程度?
我们同村的李大叔一家,太惨了。2005年最孝顺、最听话的小儿子在外打工出车祸去世了。2015年可爱的大孙女和二孙女在家烤火一氧化碳中毒去世了。2020年最后一个孙子出去和同学游泳,也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最终儿子也和他们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李大叔一家憨厚老实,和邻里乡亲相处和谐,为人大方又正义。
李大叔有四兄弟,但属他们一家最孝顺,把老母亲照顾的很好,其他兄弟偷奸耍滑各种理由借口不照顾老母亲,老母亲生病住院也不管不问,全都是李大叔和他媳妇伺候、出钱出力。
他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懒惰滑头,从小就爱调皮捣蛋,学习不成早早出社会打工,学了一身坏毛病,抽烟、喝酒、赌博样样会,一分钱都没攒下。
22岁时认识了一个外地打工的小姑娘,花言巧语骗的人家心甘情愿嫁给他,一年以后添了个可爱的女儿。但大儿子变本加厉去赌博,根本不拿钱养家,都靠李大叔老两口苦苦支撑。
小儿子帅气阳光,为人和善,又孝顺。奈何学业不成,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但踏实奋进,赚的钱都攒着给李大叔寄回家,让李大叔夫妻俩注意身体,吃好喝好。
2003李大叔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和小儿子寄回来的钱凑一起,翻盖了新房子,一幢三层高的小洋楼,让同村人羡慕不已。
好日子没过几天,小儿子出事了。
2004年春节刚过,小儿子拎着行李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走的时候跟李大叔打招呼:“爸爸、妈妈,我走了,就不回来了,你们多多保重身体!”
这一走真的没再回来,很多人说是他出门时说的话不对。
李大叔接到外地警察打来的电话,说他小儿子出车祸了,在医院抢救,让他们赶紧去见最后一面。
李大叔一家定了机票,当晚赶到了小儿子上班的地方,见了儿子最后一面。
也许是在等他们,握着父母的手,小儿子停止了呼吸。
小儿子早上急着上班,在人行道上看到绿灯后没有注意驶来的车辆,努力跑向对面,结果被急驶的车撞飞好远,当晚就去世了。
李大叔夫妻握着儿子的手,老泪划过沟壑纵横的脸,哭的泣不成声。坚持着处理好小儿子的丧事,老两口倒下了,病了一个多月,才逐渐好转。
这一个多月都是大儿媳伺候在床前,大儿子偶尔露面慰问一下,基本都在麻将桌上。想起小儿子想着大儿子,李大叔老两口又哭了起来。
过了半年,小儿子事件的判决结果下来了,肇事者给李大叔赔偿了80多万,一下子李大叔全家成了村里羡慕的对象,那可是村里第一个有几十万存款的人啊。
李大叔夫妻俩商量了一下,考了驾照买了车,准备跑车顺路拉人赚点钱,毕竟年纪大了,又受了打击,重活苦活干不了了。
村里人看着李大叔一家突然成暴发户,有车、有房、有存款,就酸溜溜的说,还不是拿儿子的命换来的。
李大叔老两口全部的希望都放在大儿子一家了。他们苦口婆心教育大儿子,让他不要那么任性没有责任感,毕竟是有家庭的人了。
大儿子突然开窍,决定出去好好打工赚钱。他开始每个月给妻女生活费,一切仿佛开始往好的方面发展了。
大儿媳也比较孝顺,把家里照顾的井井有条。还陆陆续续又生了女儿和儿子。
李大叔有了期盼,看着三个可爱的孙子、孙女,他们有了奋斗的目标。
然而好景不长,大儿子开始染上网瘾,整天除了上班就是通宵上网,和网友聊的不亦乐乎。有时候为了上网都不上班,导致经常换工作,收入只够自己花销。
大儿媳觉察到自己老公的不对劲,看着要吃饭要上学的儿女,总不能一直靠公公婆婆支援,就把孩子交给公婆带,自己外出找老公,一起打工奋斗。
结果夫妻俩天天吵架,总是为了钱的事争执。大儿子不顾媳妇的吵闹,也不顾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把钱都拿去上网、吃喝。有一次他们吵的厉害,还动手打架。
大儿媳一气之下回了家,把两个女儿带到娘家照顾,自己就在娘家找了一份工作,提出了要离婚。
两个女儿很懂事,知道妈妈的不易,经常帮妈妈洗衣做饭。
看着朋友圈两个孙女的成长,李大叔于心不忍,打电话劝说,让儿媳带着孙女们回来过年,有话好好说,不争气的大儿子他也会帮忙教育。让他们老两口见见两个孙女吧。
大儿媳抵不住老人的苦苦哀求,过年的时候把两个女儿带回了婆家,没想到这是永生难忘的噩梦。
大年三十,全家人围坐在火盆前享受团圆的喜悦,一家人共话未来,希望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过了十二点,全家人回屋休息,两个孙女住一楼,孙子和爷爷奶奶住。
两个孙女觉得房间好冷,想要烤火取暖,就回到客厅把火盆抬进屋,还把门窗都关的严严实实。
第二天一大早,李大叔夫妻俩做好饭,叫全家人吃饭,无论如何喊叫两个孙女没开门出来,他们以为孩子睡得晚,早起不来,直到发现客厅的火盆不见了,才觉得心慌。
打开孙女睡觉的房门,两个孩子安详的睡着,一点都不受外界影响,她们再也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了。
急救中心开着车来了,医生检查一番摇摇头说,早已经没气了,准备后事吧。
李大叔夫妻俩一屁股坐在地上起不来,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李大叔捶打自己的头,都怪他们疏忽大意,晚上没有看看两个孙女,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二岁,就这么走了。
孙女的葬礼一结束,大儿子儿媳就领了离婚证。孙子留给了老两口照顾,大儿子继续出门打工。
有了孙女的惨痛教训,李大叔老两口对孙子照顾的无微不至,每天上学放学车接车送,自己走亲戚、办事都把孙子带上,不留他一个人在家。
吃的喝的都给买最好的,老两口想着反正自己的钱以后都是孙子的。大儿子不成器,教育好孙子才是以后的希望。
一转眼进入了2020年,孙子已经十三岁了,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听话乖巧。
六月中旬,那天周末。老两口有急事要出去办,不放心孙子一个人在家,让孙子一起去,孙子说自己有很多作业要做,上学了要给老师上交。
老两口急着办事,叮嘱孙子一个人在家千万不要出门,尤其是不许下河洗澡,很危险。
在孙子的再三保证下,李大叔夫妻俩外出办事。就这两个小时,天人永隔,孙子下河淹死了。
李大叔夫妻俩以最快的速度办完事回到家,发现孙子不在家,预感到可能出事了。这时邻居气喘吁吁来到他家里,让他们赶紧去河边看看,他们的孙子被冲走了,找不到人。
李大叔夫妻俩连滚带爬来到河边,看着湍急的河水,李大叔不顾警察的阻拦要下河打捞自己的孙子。
警察一直死死抱着他不放手,直到他精疲力尽坐在地上哭泣。
打捞工作一直持续到半夜,才在下游找到孙子的尸体,已经泡的发胀。李大叔紧绷的弦断了,立刻晕了过去。
原来孙子很听话,真的就在家里认真的写字看书,奈何同村同学跑来叫他去河里游泳,起初孙子不答应,说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在家乖乖写字。但这个同学死缠烂打说玩了就马上回家,没人知道。
孙子动心了,就跟着同学去玩,哪知道河水由于常年捞沙子,变得特别深,他跳下去就没有上来,一起去的两个胆小不敢下水,看见他一直不上来,赶紧跑去找大人帮忙。
大人看不到人,觉得河水深不可测,就立刻报警了。
李大叔大儿子得知消息,立刻连夜赶回家,看到儿子肿胀的尸体,他双眼通红,扑向李大叔,说你咋不去死!你怎么看的娃,你要给他偿命。
一旁的警察赶紧上前阻拦,怒斥他住手!这种事哪能怪父母,父母含辛茹苦帮你拉扯儿子,这个意外谁都不想。
李大叔打着自己的头,说愿意自己去死换来孙子的命,前来围观的人都忍不住掉泪。
孙子的丧事处理后,大儿子头也不回的走了,说再也不回这个家,以后李大叔老两口的死活和他没有一点关系。
李大叔夫妻俩为人忠厚老实,从来不说人是非,也孝顺父母,善待别人,但不知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孝顺的小儿子、孙女孙子接二连三走了,留下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尝尽世间苦楚,受尽白眼。
很多人看李大叔家有钱,都跑来借钱,还不想还,觉得李大叔那么多钱不缺这几个。
李大叔家接二连三的出事,很多人看笑话,说有钱有什么了不起,人没了。
让人唏嘘!
有时想想,来世间走一趟究竟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