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空间站为什么没有了,之后为何没有登月计划了?
反正塞不满!
为什么有些国际空间站过几年后就不再运行了?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费问题,下面详细说明因为经费原因导致国际空间站最终被荒废。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造迄今为止最大的载人空间站。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至1998年才完成第一个模块的发射升空。
作为美国、俄罗斯、欧洲太空署、日本和加拿大的合作项目,国际空间站自2000年以来就一直有宇航员居住,随后其创造的发现不断让人们认为这一耗资达1,000亿美元的空间站物有所值。
各国太空探索的重点转移由于各国重点项目的迁移,已经没有足够资金维持国际空间站了。
首先是美国。在人类首次载人登月50周年纪念日(2019年7月)即将到来之际,特朗普总统要求NASA重返月球。欧洲太空署署长简·维尔纳(Jan Werner)和俄罗斯太空署都对这一宏伟计划表示支持。中国则自行发展登月计划。各国太空机构应该不会在当前载人航天预算之外拥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国际空间站。
除非美国国会向NASA划拨额外资金,或者其他项目下马(二者的可能性都不大),否则没办法在去登月或登火星的同时为国际空间站发送乘员、货物、食品和补给。
以上是我对问题“为什么有些国际空间站过几年后就不再运行了?”的回答,欢迎大家在评论中与我交流讨论。
都2023年了还有国家没有空间站吗?
1 是的,还有一些国家没有自己的空间站。2 建造空间站需要巨额投入和技术支持,这对于一些经济和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来说可能难以承担。3 然而,许多国家正在为建造自己的空间站而努力,例如印度和土耳其等国家都有计划建造自己的空间站,相信在未来几年内会看到更多国家有自己的空间站。
外国为什么不再建一个空间站?
已经开始规划建设新的空间站,而且是军用的。美国优先不仅体现在经济战中,还体现在军事上,为了夺得制太空权,这一次美国率先打响了第一枪。
根据英国《太阳报》的消息称,随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开启,美军也不甘落后准备在太空建立一个“星际迷航式”的军用空间站。意图创建一个“独立自足、自由飞行的轨道前哨基地”,以用作试验军方太空项目的一个中心。这个空间站一旦投入使用,将派遣军事人员入驻,执行有关的军事任务。显然这是美国保持世界领头羊地位的一个大招。
美国此举也是意味深长的。首先,国际空间站本来就不多。目前的国际空间站是以美国为首的16个西方国家,花费了1600多亿美元建造的,但现在这个国际国际空间站已经到了报废期,预计到2023年就会坠毁。一旦如此,天宫号空间站就会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空间站,这让事事优先的美国人接受不了,现在宣布建设新的空间站,就是不想将太空让给某一个国家。
其次,这也是美国空天军计划的一部分。特朗普上台后,一直喊着要建立一支反卫星武器,反侦察的太空军,以便更好的制霸太空,保持美军的优势地位。这种计划的背后就是担心美军优先地位被别国赶超,但由于太空军和空军的规划有冲突,在加上军费预算不到位的因素,导致太空军计划一直不能如愿。不过特朗普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建立太空军,为未来的太空争霸打下基础。
创建军用空间站,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举动。根据1967年签署的《外层空间条约》限制军事化原则,太空军事行动是非法的,该条约限制各国在月球或小行星等天体上从事军事行动或建军事基地。
为什么国际空间站这么多年不坠落?
天宫一号坠毁,为什么国际空间站这么多年不坠落?当然是因为国际空间站经常抬高轨道的原因,而相比之下天宫一号自寿命期满后不能抬高轨道,进入轨道衰减期自然坠落。为什么是这样呢?原因有三。
第一个原因:初始设计目的和使命不同咱们国家设计发射天宫一号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为了验证和掌握载人航天三大技术之一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它的任务是作为空间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完成在轨交会对接实验;保障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并初步建立短期有人照料、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并不是为了长期载人的空间实验平台。因为那时咱们国家载人航天所需的技术还没有全部掌握或不成熟。所以天宫一号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或实验室,在设计上着重突出对接功能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再兼顾其它。结构功能相对简单,规模上相对偏小,只有8吨多。寿命设计思路是完成任务寿命终结时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烧毁,设计寿命仅2年。相比之下国际空间站的建立目的就是作为正式的长期载人的空间站,是由美俄等十六国家共同建造的,规模宏大,有13个舱,重423吨。技术上完全成熟。拥有至少五个对接口。可以和多个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以及航天飞机对接。而建造目的就是让国际空间站作为科学研究和开发太空资源的手段,为人类提供一个长期在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的机会。从1998年开始建造到2011年历经13年建成,设计寿命从建成后算共10一15年,初步预计2020年寿终正寝。有成员国还想延长到2028年。不过它的最终命运也和天宫一号一样,要再入大气层烧毁坠海。避免成为太空垃圾。由上所述,尽管两者都处在400公里以下的近地轨道,都面临着轨道衰减,但由于设计目的和使命不同决定了国际空间站要随时抬高轨道避免坠落。
第二个原因:天宫一号没有设计“太空加油”装置,不具备推进剂补加能力众所周知由于大气层的阻碍作用,航天器的轨道会衰减降低,所以必须随时启动轨控发动机燃烧推进剂抬高轨道,但推进剂很容易消耗,必须随时补充,这就要利用货运飞船进行定期推进剂补加,可当初设计天宫一号时我国并没有掌握这个技术,因此天宫一号上没有设计“太空加油”装置,这些装置分别安装在飞船和空间站的对接机构上,工艺复杂,必须提前在地面设计安装上。由于天宫一号不具备推进剂补加功能,所以在太空中只能依靠自身携带的燃料以及神舟载人飞船的帮助,但神舟飞船在天宫一号任务完成后,天宫一号也到了设计寿命晚期,因此我国决定不再发射神舟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所以剩下来只能靠天宫一号自身有限的燃料维持轨道。相比之下国际空间站拥有多个推进剂补加对接装置,有多个国家和私营的多个货运飞船对其进行定期补加推进剂。有时还利用美国的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联盟载人飞船来抬高轨道,所以尽管国际空间站轨道高度每天下降65米,但它能随时抬高轨道。
第三个原因:天宫一号在超期服役期间出现功能失效的工程事件天宫一号2011年9月29日发射,2013年9月29日设计寿命到期,但当时各方面状态良好,推进剂量充足,所以并没有对它实施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烧毁坠海,而是让它继续拓展各种空间技术和科学实验,对地观测实验和积累长期运行经验,2016年3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天宫一号在正常工作1630天之后的2016年的3月16日出现功能失效,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因此当天宫一号轨道出现明显衰减之时,地面无法指令它启动轨控发动机燃烧推进剂抬高轨道,即使它可能还有推进剂。所以功能失效也是导致它不能继续留在轨道的原因。并且因为它的失效,我们也无法和它对接神舟飞船来抬高它的轨道,再说任务目标已完成,实在也没必要耗费大量资金去挽救功能简单且只用于交会对接的航天器。相比之下国际空间站是桁架结构,每个舱段是挂在桁架上的,且各自大都能独立运行,一旦一个舱段出现故障也不影响整体的寿命,且国际空间站长期有人也能及时维修排除,需要什么器件可以用货运飞船从地面运到空间站。所以它的寿命可以随时延长,只不过是费用多少的问题,这也是到现在也没决定到底延长到何时的原因。
最终天宫一号进入轨道衰减期后最终必定再入大气层烧毁坠海,结束它辉煌的一生,这也是我们国家的最终愿望――避免成为太空垃圾。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评论。
欢迎关注我们――物原爱牛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