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辅服务器可能不可用怎么修复,沈阳电信dns服务器IP是多少?
您好
我帮您解答
中国电信公司
中国电信 辽宁省 沈阳市 电信DNS
主DNS:219.148.204.66
辅DNS:118.118.118.1
war1200l能实现宽带叠加吗?
可以。
现在多半都可以,接上默认就是全部参加均衡负载,多宽带叠加最好用同一运营商的宽带来叠加,不同运营商的宽带叠加会出现不稳定。
由于DNS和机房的不同,会造成访问外网的延迟增加,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用同一运营商的宽带,至少两条至四条来实现带宽叠加,因为现在100M就挺快,部分地区有200M了,即使是两条200M,这个路由器才叠加到400M。
也可以设置为备份线路,或者不同运营商线路设置一个主和一辅即可,你自己选择一条线路当主,理论是快的线路当主,但有时最快的线路要当辅,慢的要当主,这个是否当主或辅你要自己测试一下,DNS建议是辅为主,主为辅,或者用第三方DNS。
主根服务器和辅根服务器有什么区别?
主根服务器和辅根服务器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根服务器是什么?你平时在访问网站时可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看到域名,而你能看到一个网站的背后是DNS服务器对域名进行解析。DNS服务器的全称是域名解析服务器(Domain Name Service),域名系统为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域名地址和IP地址。 全世界有n多台DNS服务器,但是根域名服务器只有13台。
主根服务器和辅根服务器?主全球共有13台根域名服务器,域名格式为“字母.root-servers.net”。其中有11个是以任播技术在全球多个地点设立镜像站。其中1台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放置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因为大多数根服务器都在美国,所以只要美国愿意,他就可以切断全世界的网络。
只有13台根服务器的原因DNS协议的最初定义要从20世纪80年代未期开始算起,它使用了端口上的UDP和TCP协议。UDP通常用于查询和响应,TCP用于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之间的区传送.遗憾的是,在所有UDP实现中能保证正常工作的最大包长是512字节,对于在每个包中必须含有数字签名的一些DNS新特性(例如,DNSSEC)来说实在是太小了。512字节的限制还影响了根服务器的数量和名字。要让所有的根服务器数据能包含在一个512字节的UDP包中,根服务器只能限制在13个,而每个服务器要使用字母表中的单个字母命名。
主根服务器和辅根服务器的关系每天域名主根服务器列表会被复制到位于世界各地的其它12台服务器上。这就有点像数据库的主从复制。主和辅根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是一样的,当新的域名出现时,会先更新到主根服务器,然后再复制到其他的辅根服务器。在我看来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可能在某些事件信息列表不同。
码了这么多字,点个赞关注下再走吧!!!
关注萌新程序猿(本人咯),了解更多IT届以及程序猿的知识!!!
电脑服务器不可用怎么办?
解决方法:右击我的电脑,找到管理选项并点击,此时便会来到计算机管理界面,看到有三个大的选项,而今天需要进行设置的就是服务和应用程序,展开它,此时可以看到两个小的选项,双击服务选项即可。
然后在服务列表中找到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选项,这个就是今天的主角。一般出现RPC服务器不可用的原因就是这个服务没有启动所致,可以看看它是否处于禁用的状态,如果是,启用它。
RPC服务应该算是经常使用的一个服务了,如果每次用到都手动启动的话难免有些麻烦,这样的话可以把它设置为自动,这样在开机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启动不用手动去开启它了,方法很简单,双击此服务,然后选择自动,点击确定即可。
工业互联网会不会成为新热点?
工业互联网产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兴通讯(000063)、卫士通(002268)、东方国信(300166)、荣联科技(002642)、浪潮信息(000977)。
本文核心数据:行业发展、行业现状、行业前景
产业概况
1、定义:工业互联网
根据信通院的产业范围理解,工业互联网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范围来看,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只包含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型网络、边缘计算等融合创新带来的全新产业领域。从广义范围来看,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基本等同于工业数字化的相关产业,其根植于传统制造支撑体系,又融合数据感知、互联互通、先进计算、智能分析等能力,带来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产业环节的诞生。
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体系既包括融合形成的两类全新产业子领域,即工业自动化、工业网络向边缘计算延拓形成的边缘计算子领域,汇聚工业数据、机理模型和创新应用形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及软件子领域。也包括工业软件、工业自动化、工业网络、工业装备、工业安全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部分。
2、产业链剖析:网络、软件、设备、平台的有机结合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可分为设备层、网络层、平台层、软件层、应用层和安全体系等六大部分构成;其中:设备层是指包括智能生产设备、生产现状智能终端、嵌入式软件及工业数据中心,代表企业有华中数控、拓斯达、弘讯科技等;网络层是指包括工厂内部和外部的通信,代表企业有思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兴等;平台层包括了协同研发、协同制造、信息交易和数据集成等工业云平台,代表企业有阿里云、华为、腾讯、浪潮信息等;软件层包括了研发设计、信息管理和生产控制软件,是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价值的核心环节;应用层是包括了垂直行业应用、流程应用及基于数据分析的应用,代表企业有徐工信息、三一重工等;而安全体系则是渗透于以上各层中,是产业重要的支撑保障。从产业链划分来看,设备层、网络层属产业链上游,应用层属产业链下游,其余部分均归入产业链中游。
产业发展历程:在互联网发展中破茧而出
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60-80年代,实现了网络的发明以及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互联;第二阶段是在90年代,实现了工业网络协议以及操作系统的发布,以及物联网的提出并且工业设备逐渐联网;第三阶段是在2000年初,云计算以及通信独立架构协议的形成,并且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逐步形成;第四阶段是2010年到至今,工业互联网雏形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将不断融合,通信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已经从人到人的通信发展到人与机器以及机器与机器的通信。虽然我国工业互联网起步晚于西方国家,但其发展较为迅速。从其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从工业控制系统、到传感用,江苏打造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集群,四川抢摊物联网产业建设全国首个“智慧县城”等,标志着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从技术研究到了实际应用的阶段。
产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核心产业稳定增长,第二产业成主战场
从经济核算角度,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即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以及应用解决方案等,具体包括工业互联网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业数字化装备、工业互联自动化等五大产业。二是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即传统产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装备等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产出增加、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经济影响。
根据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分别为55.7%、47.3%。初步统计在202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约为3.1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约为47.9%。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保持稳步增长,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分别为4386亿元、5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和22.2%。初步测算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6520亿元,同比增长21.6%。2017-2020年期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增长超过93%,年复合增长率达24.6%。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已由制造业延伸到建筑、能源、交通、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并不断向一二三产其他相关领域拓展。在建筑行业,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部署设计协同管理、虚实融合的施工协同管理等应用,大幅提升设计效率、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水平、成本进度控制水平。在交通领域,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和应用不仅能够通过智能识别、智能决策和智能执行实现自动驾驶,还能够通过实时分析、优化、追溯和调配实现智能的交通管控。当前,工业互联网对第二产业的带动规模超过了互联网带动的产业总规模的60%,已成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主战场。
2、五大核心产业之一:工业数字化装备产业
——工业互联网的“骨骼”
工业数字化装备是指在其工业装备基本功能以外,具有数字通信、数字控制、智能分析等附加功能的设备、模块或装置,通常具有数字化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能力,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根据信通院测算,我国工业数字化装备产业存量规模由2017年的65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0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0%,占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比重近年来基本维持在19.5%的水平。初步测算2020年中国工业数字化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271亿元左右。
3、五大核心产业之二:工业互联自动化产业
——工业互联网的“大脑”
工业互联自动化包含工业控制、工业传感器、边缘计算网关等提供数字化感知、控制、执行等能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工业互联自动化产业范围与传统工业自动化不同,多聚焦数采、数控、分析、可视化等相关产品,伺服、减速器等工业执行部分并未列入。
据信通院测算,我国工业互联自动化产业存量规模由2017年的82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1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8%,2019年工业互联自动化产业占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1.5%,是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产业之一。初步测算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自动化产业规模达到1402亿元左右。
4、五大核心产业之三: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
——工业互联网的“神经”
工业互联网网络是构建工业环境下人、机、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由工业通信网关、物联网模组、交换机、光纤接入设备等网络设备,工业无线、专线等网络服务,以及标识解析三部分构成。
据信通院测算,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存量规模由2017年的38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7%,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存量规模在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中占比为12.1%。初步测算2020年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存量规模达到789亿元左右。
5、五大核心产业之四: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
——工业互联网的“免疫系统”
工业互联网安全是工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功能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统称。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涉及工业互联网领域各个环节,通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检测评估、攻防测试等手段确保工业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对工业互联网发展意义重大。
根据信通院测算,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存量规模由2017年的13.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3%,但在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中占比仍较低,近年来基本维持在0.5%的水平。初步测算2020年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规模达到33亿元左右。
6、五大核心产业之五: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产业
——工业互联网之“眼”
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产业是指应用于工业领域或工业场景下的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软件,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执行、经营管理等软件应用,以及实现边缘连接、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根据信通院测算,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产业存量规模由2017年的149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4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2%,2019年占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存量规模的比重为46.4%,成为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初步测算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规模达到3025亿元左右。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呈现“区域集中”特点,主要在北京、深圳以及长三角地区
从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企业区域分布来看,工业互联网产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地区,其次是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随后是以上海、浙江、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
2、企业竞争:行业应用领域突出,竞争分化明显
从各公司销售布局来看,除启明信息业务范围仅在国内,多数厂商在境内、境外均有布局,产品销售范围较广。
从企业业务竞争力来看,目前浪潮信息、用友网络在工业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力较大,二者工业互联网相关业务占比均为100%。剑桥科技、东方国信等厂商工业互联网业务营业收入紧随其后。汉得信息业务覆盖范围较单一、启明信息工业互联网主营业务产值较低,二者竞争力较弱。
从软件企业来看,工业互联网主要代表企业有用友、东方电信等,以Saas服务转型为战略目标。在制造业企业中,以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为代表,其优势是熟悉生产制造流程但云计算技术较为薄弱;在互联网企业,以BAT为代表,虽然云技术领先但是缺乏专业和全面的工业知识;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方面,华为和宝信软件等带领行业可以制造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等整体信息化服务,但云计算技术稍弱;此外,初创企业以昆仑数据、树根互联等代表企业为主,其领域专注度高,创始团队通常来自头部信息科技和工业企业,但资金实力较弱。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人、机、物的全面联网,促进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与高效配置。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制造业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在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软件产业共同发展的新体系中,工业互联网成为我国制造业在中国制造2025目标下、工业4.0时代的新的发展思路。
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最近密集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等多项旨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产业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工业互联网应用将进一步普及,产业发展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的情况下,工业互联网行业仍然是一片蓝海。我国工业互联网布局不断完善,且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布局各方面成果初现,但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2、工业互联网前景预测:机遇与威胁并存
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仍面临各种机遇与威胁。虽然在政策、企业和技术上得到大力支持,但行业发展依旧存在短板,这些短板或将成为未来工业互联网主攻的方向。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