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枪击事件原因,拜登宣布贺锦丽为副总统候选人?
卡玛拉·哈里斯到底何许人也,能让拜登委以重任?
8月11日,拜登宣布,提名卡玛拉·哈里斯为自己的竞选副手。有评论称,这是拜登近50年来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选择。
美国东部时间7日晚8时,拜登以290票击败特朗普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并发表总统演讲。与此同时,作为拜登提拔的副总统哈里斯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向全国发表讲话。
那么卡玛拉·哈里斯这样一个出彩的女性,到底是谁呢?她有什么来头,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美国历史上首位女副总统,有多重身份,她既是哈里斯、也是贺锦丽卡玛拉可以说是近几年来美国政坛中出现的一匹黑马,她被拜登选作副手、被奥巴马公开称赞,但是她并不是华人,贺锦丽只是她的中文名字而已。
而“贺锦丽”这个名字,是哈里斯在2003年竞选美国旧金山地区检察长时取的名字,这个名字也瞬间为她赢得了不少华人的好感,随即赢得了旧金山检察长的竞选。
你们想想,当那些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在候选人名单上看到有一个名字叫做贺锦丽的时候,第一直觉是不是觉得会觉得很亲切,进而会想投票给她。
贺锦丽本人其实是典型的美国人,她的父亲是第一代的非裔牙买加移民,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经济学教授。
而母亲则是印度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既是威斯康辛大学的脑癌医学教授,也是美国医学机构的癌症研究人员。
贺锦丽本人也是一位极其有魅力的政治家,作为拜登的副手,她可以有效吸引非裔选民,因为按照以前的惯例,过往美国的非裔选民投票率极低。
而且贺锦丽在政坛任职多年,跟美国众多的华裔都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因此她作为拜登的搭档,获得华裔的选票几率挺可观的。
同时,贺锦丽拥有丰富的执法方面经验,可以帮助拜登改造美国的刑事司法系统,这是当前美国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二.贺锦丽的职业生涯2005年,贺锦丽当选旧金山市检察长。5年后也就是在2010年,她成为加州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检察长。
2016年11月,贺锦丽当选加州联邦参议员,成为美国参议院第一名印度裔、第二名非裔女性参议员。2017年1月哈里斯宣誓就职。
2017年,贺锦丽担任加州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致力于推进种族平等、女权平等等议题,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美国的政治。
2019年1月,贺锦丽宣布她将参加202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她是首位宣布参加2020年大选的非裔美国人,也是第四位宣布参与这次选举的女性。
2019年12月,贺锦丽退出2020年总统大选。
2020年8月11日,总统候选人乔·拜登宣布委任贺锦丽为其竞选搭档,贺锦丽成为美国第一位亚非裔副总统候选人。
这样的贺锦丽,实力强悍。就连克林顿也曾经表示,贺锦丽如果和拜登组合,那将会是“强大的组合”。
拜登本人则称贺锦丽是“无畏的战斗者”、国家“最好的公仆之一”。
“无畏的战斗者”是指贺锦丽在担任加州总检察长时,曾经与拜登的长子一同工作战斗。国家“最好的公仆之一”是指贺锦丽长期的公职身份,个人从政经验非常丰富。
贺锦丽本人在执政期间口碑就很好,很多美国民众盛赞她“清廉且富有正义”。拜登则说:“她是为小人物毫无畏惧斗争的勇士,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公仆之一”。
由此可见,贺锦丽在美国执政期间的能力上,还是得到各界的广泛认可的。
三.女版“奥巴马”由于和奥巴马一样也有着多元化的身份,不仅是从肤色、个人履历、政治形象,更重要的是她的家世背景等都与奥巴马有些相似,所以贺锦丽又被称为“女版奥巴马”。
而贺锦丽和奥巴马是旧相识,她早在2004年便支持奥巴马。2007年总统竞选中,哈里斯把妹妹玛雅和妹夫韦斯特也一并拉来帮助奥巴马的竞选活动。
在家庭上,两人的父亲都是美国海外的黑人精英群体。奥巴马父亲是肯尼亚来的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也是肯尼亚财政部的高级经济顾问;哈里斯父亲是牙买加来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来是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
奥巴马的白人母亲,是伯克利高材生父亲和夏威夷银行首位女副总裁的独生女,长期在印尼调研和生活,拿到夏威夷大学的人类学博士后不久,因癌症早世。
哈里斯的母亲,来自印度最高种姓 “婆罗门”,到美国攻读内分泌学博士,离异后到“加拿大哈佛”麦吉尔大学任教,是癌症专家,也已离世。
四.贺锦丽本人是极具领袖特性的精英女性贺锦丽本人毕业于霍华德大学,这是一所非洲裔色彩鲜明的大学,被称为“黑哈佛”。后来她又在加州大学哈斯丁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从事律师,检察官等工作。
作为一名从政的职业女性,贺锦丽本身自带多元进步属性,本身的亲和力,表达能力、领袖气质、筹款能力等方面都十分出众。这也就是拜登为什么会选择她的主要原因。
但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使拜登选择贺锦丽,是因为他要为自己选接班人。
拜登今年年底就将年满78岁,这个年纪并不能说是年富力强的。那么年轻的贺锦丽无疑是拜登执政期间强有力的辅助。这样美国民众也能更加放心。
拜登自己也曾对外宣称,说自己是新世代领导人的过渡者。因此外界普遍猜测,如果拜登最终当选,也只任一届总统,4年后拜登也许会推他的副手参加总统大选。
所以拜登的副手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可能意味着将会是4年后的接班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甚至是未来的美国总统,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总结:从以上可以看出,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贺锦丽是美国政界不可多得的精英,是有实力成为拜登的左膀右臂的,贺锦丽对于美国群众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出彩选择。
美国国民警卫队军官也撤退?
北京时间6月7日晚上10:00最新消息
海外网6月7日电 美国非裔黑人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抗议活动在美持续延烧。当地时间7日上午,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形势已获得控制,因此他下令国民警卫队开始从首都华盛顿撤离。
7日上午,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表示:因形势处于控制之下,他已下令让美国民警卫队从首都华盛顿开始撤离。特朗普表示,国民警卫队将返回驻地,但仍可根据需要召回。
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Mark Esper)不仅公开反对特朗普总统动用军队平息抗议示威活动,而且下令从华盛顿周边撤军。1.6月3日,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Mark Esper)公开反对特朗普
6月2日,特朗普首次就“弗洛伊德之死”发表全国讲话。他没有安抚民众情绪,而是威胁将派成千上万全副武装的军人控制局势。
一天后(6月3日),埃斯珀公开反对特朗普言论,表示不支持动用军队来平息美国的民众抗议,称启用现役部队只应被作为最后的手段,只能在情况最紧急与最严峻时启用,“现在还不属于这种情况”。
迫于埃斯珀压力,特朗普也改口称:“不认为必须”要派军队进入城市,但依然要在“必要”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2.6月4日、5日,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Mark Esper)命令部署在华盛顿外围的现役部队撤回纽约州杜拉穆堡(Fort Drum)的基地
6月4日,埃斯珀命令部署在华盛顿外围的700名军人撤回纽约州杜拉穆堡(Fort Drum)的基地。
6月5日,埃斯珀命令余下的900名现役军人撤回纽约州杜拉穆堡(Fort Drum)的基地。
至此,部署在华盛顿的1600名军人全部撤军!
埃斯珀的表态被视为与特朗普的直接决裂,前途堪忧连日来,美军方高层频频公开与总统唱反调,表达对总统应对抗议示威活动的不满。
埃斯珀的言论更是直接惹怒特朗普,导致其差点被开除,前途堪忧。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5日报道,特朗普对埃斯珀的言论非常生气,曾告诉助手正考虑解雇埃斯珀。
不过,这个助手非常冷静,建议特朗普:大选之前,最好不要对政府的职位重新安排,免得授人以柄!
对于特朗普总统是否打算开除埃斯珀,白宫发言人麦克纳尼麦克纳尼颇有深意地回应:
“就目前来说,埃斯珀防长依旧是埃斯珀防长,并且如果总统失去了信心,将来我们都会知道的”。
英国《卫报》认为:埃斯珀可能不会被开除,但“靠边站”是肯定的了。
埃斯珀(右)与特朗普
白宫发言人:特朗普仍信任美国防部长解铃还须系铃人!
前面说到,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凯莉·麦克纳尼的一番话,被英国《卫报》等舆论认为:埃斯珀可能不会被开除,但“靠边站”是肯定的了。
今天,麦克纳尼立即肯定地表示:
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仍然受到特朗普总统的信任。
麦克纳尼还说:“特朗普总统仍然信任埃斯珀部长。埃斯珀部长在确保我国街头安全并维护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美国人民对其办公室、教堂和家园的安全保持信心。”
华盛顿黑人女市长鲍泽要求特朗普撤军
最近,华盛顿黑人女市长鲍泽对特朗普发起连番攻击,不仅将白宫前道路涂上“黑人命也是命”醒目黄色大字,还公开下逐客令,要求特朗普撤走联邦执法力量。
特朗普的妥协
当地时间7日上午,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下令国民警卫队开始从首都华盛顿撤离。
其实,特朗普这是一种妥协,向4个前任总统妥协,华盛顿黑人女市长鲍泽妥协,像千千万万美国民众妥协!更重要的是,向前任国防部长、现任国防部长妥协!
终究军队只听从国防部长的调遣!大统领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啊!
事态将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美国的悬疑事件有什么呢?
正义迟到了,但总算还是来了。 当地时间25日下午,美国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警方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24日晚,72岁的退休警察迪安杰洛(Joseph James DeAngelo Jr.)被捕。他的被捕,破了一桩尘封40年的冷案,牵涉12条命案、51起强奸和120起入室抢劫。 迪安杰洛曾经是一名美国海军水手,1967年他退役。之后他加入了警队,但是1979年的时候他因为盗窃榔头和驱狗器被警队开除。之后他在一个超市配送中心工作了27年,直到去年退休。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迪安杰洛在这些年中将自己的另外一个身份隐藏的非常好。他不单单是一个坏警察和超市配送员,他还是一个恶魔…… 东区强奸犯(1976-1979) 1976年6月18日凌晨4点,在美国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一名女子遭人强奸,她第二天前去警局报案。她和整个加州都没有想到,这是一连串悲剧的开始。 此后的时间里,隔三差五就会有人报警遭到强奸。根据报案来看,此人作案通常戴着滑雪面罩。作案之后会骑自行车离开。 除此之外警方发现,其中多数强奸案所针对的目标都是独居女性。地点一般选在中产阶级社区、地理环境通常是学校、草坪附近,方便逃跑。 他每次选定目标动手前,都会在目标离家时先潜入家中,将目标居所的窗户解锁,如果家中有武器就卸掉子弹。他会花时间研究目标的日常生活,有时候会在行动前先给目标打电话,告知自己要进行“强奸”。 警方已经意识到,这是一起连环作案。不过除此之外,警方没有找到任何线索,只好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这时,这个恶棍已经有了一个恐怖的称号“东部强奸犯”(East Area Rapist)…… 可是事态不断升级,他不再满足于独居女性,开始挑选伴侣下手,而且作案手法极其变态…… 他的作案流程通常是在伴侣睡着后潜入房中,用手电筒唤醒两名目标,并用手枪威胁控制。之后一般会胁迫女性受害者将男性受害者的手用鞋带绑住,再将女性受害者的手绑住。 之后他会用毛巾蒙住男性受害者的眼睛,在男性受害者背上放置一个盘子,并且告知如果听到盘子的声音,他就会将屋内所有人杀死。之后他会将女性受害者带走,并进行数小时的强奸。 在作案之后,他通常会搜刮受害者家中的衣柜、珠宝柜、钱财和武器。之后还会把厨房中的食物吃掉。离开时他会偷走一些私人物品作为“纪念品”。 到了1978年1月28日,警方总共接到了30起强奸案报警,而没有报警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不过一直到此时,并没有人被杀,但这一切都将改变…… 1978年2月2日,21岁的布莱恩·马乔里(Brian Maggiore)和20岁的太太凯蒂(Katie Maggiore)正在遛狗,突然被人追逐并且射杀。 之后警方推测他们遛狗的地点正是“东岸强奸犯”经常作案的地点,他们很可能是目击了作案过程,所以被杀。而警方判断这是“东岸强奸犯”所为的原因是在作案现场,出现了他经常使用的鞋带…… 之后东区强奸犯并没有再杀人,而是继续他的入室强奸抢劫活动。 又是18起强奸报警,直到1979年7月5日,在接到最后一通报警之后,东区强奸犯就在北加州消失了。 暗夜跟踪者(1979-1986) 而恐怖在南加州突然升起…… 1979年10月1日,南加州戈利塔城(Goleta),一对夫妇在梦乡中突然被唤醒,他们意识到自己遭到了入室抢劫。老样子,他们被绑了起来,劫匪威胁敢动就杀了他们。不过当劫匪离开房间的时候,夫妇选择逃跑并呼救。他们的邻居曾经是个FBI,听到呼救立刻出动营救。 眼看情况不妙,歹徒赶紧踩上自行车逃跑,而邻居穷追不舍,最后歹徒扔掉了自己的自行车和作案工具,翻过院子篱笆逃脱…… 然而,这并不是一次老样子的入室强奸,而是一连串疯狂杀人案的开始。 1979年12月30日,44岁的奥夫曼医生(Dr Robert Offerman)和35岁的曼宁(Alexandria Manning)在戈利塔家中被枪杀。奥夫曼是一名骨外科医生,曼宁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 警方发现,奥夫曼的手曾经被捆绑,但是后来又松绑了,表明他曾试图攻击歹徒。据他们的邻居说,的确听到了枪声,但是没有想到是枪。 另外警方在现场还发现有个大狗的脚印,这让人猜测可能凶手还把狗带进了房间。有证据显示,凶手把奥夫曼家冰箱里的火鸡肉喂给了狗。 另外凶手还闯入了犯罪现场西边的住宅,不过当时这个住宅没有人。凶手偷了一辆自行车离开现场,而警方则在犯罪现场北边的街道上发现了这辆已经被废弃的自行车。 警方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个案件和北加州的案件有联系。奥夫曼和曼宁虽然已经同居,但是他们当时并未结婚,并且都在跟各自的伴侣办理离婚手续。所以警方一开始以为这是一起情杀。 1980年3月13日,文图拉郡(Ventura County),43岁的利曼·史密斯(Lyman Smith)和33岁的太太沙琳(Charlene Smith)在家中被杀害。利曼是一名检察官,当时他还有几天就要升任法官。沙琳则是一名法院办事员,也是利曼的第二任妻子。 利曼和前妻生的12岁儿子盖瑞和妈妈住在一起。他当天要来为父亲打理草坪,结果发现了父亲和后妈的尸体…… 警方发现,沙琳在死前曾经被强奸。他们两人也是手上被绑了绳结。警方发现歹徒打的是菱形结,而这个样式的绳结在北加州的“东区强奸犯”事件中曾经多次出现。 这时,当地警方意识到,这个恶魔可能已经来到了南加州…… 1980年8月19日,28岁的派翠丝·哈灵顿(Patrice Harrington)和25岁的先生基斯(Keith Harrington)在达纳角(Dana Point)家中被用钝器击杀。派翠丝生前是一个儿科护士,而基斯则是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医学院学生。当时他们才结婚3个月,刚刚从夏威夷度完蜜月。 同样的,警方发现派翠丝死前曾经遭到强奸,两人的手脚也有被捆绑过的勒痕。可是现场没有找到绑带和行凶工具。 基斯的兄弟布鲁斯对于基斯的死耿耿于怀,最终他花了200万美元支持加州政府从各处收集DNA证据。这在将来会成为破案的重要工具…… 1981年2月5日,28岁的曼妮拉(Manuela Witthuhn)在尔湾(Irvine)的家中遭到强奸并被杀死,她的先生当天在医院疗伤,所以她一个人在家。 老样子,被强奸过,被打死,曾被捆绑,没有找到绑带,没有找到作案工具。警方从曼妮拉家的后院发现了一台电视机,推测凶手可能是想要制造一个盗窃案的幌子,转移警方的注意力…… 1981年7月27日,35岁的雪莉(Cheri Domingo)和27岁的男友格里高利(Gregory Sanchez)在戈利塔家中的床上被杀。雪莉死时双手被困住,遭到了严重的头部伤害。而格里高利则是被枪杀的。 雪莉当时刚刚被自己的老板开除,所以正在筹备自己创业,做电脑生意。这个房子属于她的一个亲戚,刚刚过世,没什么事儿做的她来为亲戚守夜。之后她将会卖掉这个房子,这将为她带来一笔启动资金。 让她感到高兴的是她的小男友格里高利也来陪伴她。他们早就分手了,但是依旧保持着朋友关系。两人打算共度美好的几天。 据邻居回忆,7月26日晚9:45,有个白人男子靠在一棵树上。晚上10:00,一对情侣正在散步,而他们后面跟着一个金发男子。晚上11点,一个母亲和自己的女儿慢跑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个男子带着一条德国牧羊犬站在雪莉房子门前。 更恐怖的是,事后有人回忆道,早在1979年10月1日的那场未遂案发生前,就看到过社区中出现领着德国牧羊犬的金发白人男子。 但是没有人怀疑,因为这是一个很安全的社区…… 27日凌晨3点,一个名叫伍德的邻居听到了一声枪响,一声尖叫,然后各家的狗开始吼叫,持续了45分钟。之后又回归了平静。 27日中午12点,房产经纪来到雪莉家,径直开门进入。她来到主卧,看到赤身裸体的格里高利死在屋内。房产经纪立刻打电话报警。警察调查发现,格里高利脸部中枪,不过并不致命。杀死他的是随后的24下打击。 一切都和以前一样,雪莉被捆绑,被强奸,然后被杀。 不过此案也有蹊跷。首先,雪莉不是简单的被绑住了手脚,而是用hog tie的方式捆绑的(参考捆绑play)。但是格里高利并没有被捆绑过的痕迹。警方怀疑格里高利在雪莉被捆绑前就已经死亡了。但是到底是怎样的变态可以在格里高利已经死亡的情况下,还精心捆绑雪莉呢? 人们也给了这个恶魔一个新名字——暗夜跟踪者(Original Night Stalker) 1986年5月4日,18岁的加奈儿(Janelle Cruz)在尔湾的家中被杀,她是这个连环杀人案中最年轻的受害者。她当时独自在家,母亲和继父前往墨西哥旅游。加奈儿当时在一家比萨店做收银员。 加奈儿当时刚刚花了2000美元给自己的牙齿做了手术,这让她更漂亮了。早在案发之前,就已经有谣言称她经常被军队士兵和自己的继父性骚扰。 当时加奈儿的父母正打算把自己的房子卖掉,而就在这个房子里加奈儿丢了自己的性命。 4日晚上,加奈儿的一个男同事来到她家,他们在加奈儿的卧室中交谈。不过事后尸检证明两人并没有发声性关系。这名男同事后来回忆道,他们在交谈过程中曾经听到屋外有噪音。加奈儿曾去检查,不过没有发现任何东西。 晚上10:45左右,男同事离开了。在11:15左右,加奈儿的邻居看到加奈儿的雪佛兰汽车被启动领离开了加奈儿家。邻居以为是加奈儿出门了。 5日下午5点,房产经纪人想要为买家展示这间房子,所以开门进来。结果发现加奈儿死在自己的床上。当时屋内血迹四溅。警方没有在现场找到作案工具,但是他们发现之前放在后院的扳手不见了。警方没有发现破门或者破窗的痕迹,据加奈儿朋友回忆,加奈儿经常不锁门。 这是连环杀人案的最后一名受害人……之后,暗夜跟踪者消失在了暗夜之中。 这一起起杀人案看似相同又时有不同,警察们无法认定这是否就是同一人所为,这期间甚至冤枉了一个无辜的人。由于当时犯罪调查还没有引入DNA技术,所以警察们只能通过收集指纹来进行破案。糟糕的事,这个杀人狂从来不留下指纹,警方只能依靠目击者的回忆去拼凑证据。 警方最终在2001年才将北加州的东区强奸犯和南加州的暗夜跟踪者联系起来…… 追查金州杀人魔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警方收集到的证据非常有限。这似乎让这个杀人魔感到兴奋,还玩起了套路。 1977年12月11日,《萨克拉门托蜜蜂报》,萨克拉门托市长办公室和当地电视台KVIE 6 TV受到了一封名为《兴奋的渴望》的诗歌,寄信人宣称自己就是警方在找的人。 诗歌中写道: 所有这些凡人的生死,看看他们对社会的价值 选择成为一项任务,自己必须寻求满足 采取计划行动时,选择的路线将会暴露 闲适的人寻求刺激,对于什么都感到平淡…… 一些人感觉到诱惑,萨克拉门托应该付出代价 拍一部关于我的电影吧,那将会让我开始计划中的流亡 现在我想为我的档案再干一票,就找个黑帮大佬的老婆下手吧 你的东区强奸犯…… 这封信件在当时引起了骚动,但是警方没有办法判断真伪,唯一知道的就是压力越来越大了。 1978年12月,警方赶到一个强奸案现场的时候,找到了3张笔记本纸,上面写满了内容。第一篇是抄了一段散文,内容来自美国南北战争英雄卡斯特将军(General George Armstrong Custer)的自传。 第二张纸的讲述了他的老师要求他们写作的经理,他认为那段经历非常羞辱。他写道: “我6年级的代名词就是疯狂。我恨那一年……我真希望我知道那年发生了什么,那是小学阶段最差的一年。失望让我愤怒,我对我的老师很失望,老师给我们安排了郊游后来又取消了。老师让我很失望,让我心生仇恨,我从来没有像恨他一样恨过一个人……他逼我们写句子,写50句,写100句,写150句,这让我感到羞耻,这不公平,我不能忍,我因为羞辱而哭泣,我因为恶心而哭泣……” 第三张纸是一个地图,但是警方无法确定这到底是什么地区。不过可以证明的是歹徒对于建筑有一定了解。 而在地图的反面,则是用混乱的笔法写下的“惩罚”二字。 据警方资料显示,此人还多次给警察打电话…… 1977年3月18日,萨克拉门托郡警察局就寄到3个自称是歹徒的电话,前两个电话分别在当天下午4:15和4:30打进,两通电话都是打电话人用笑声结尾。两通电话都没有被录音。 最后一通电话在5:00打入,同样没有来得及录音。打电话的人说:“我就是东区强奸犯,我已经找到了下一个目标,而你们抓不到我。” 当天就有人遭到强奸…… 1977年12月2日,萨克拉门托警队再次接到电话,称:“你们永远不会抓到我,东区强奸犯你们这些混蛋,我今晚还要干一个,小心点!” 1977年12月9日,一名强奸案受害人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圣诞快乐,又是我!”这个受害人听出了这个声音,不寒而栗。 1977年12月10日,萨克拉门托警队接到电话,电话另一边是一段录音称:“今晚我要去瓦特大道(Watt Avenue)”警方第一时间赶到了电话中所说的地方,结果在12月11日凌晨2:30,警方看到一个蒙面男子骑着自行车逃跑了。同日,他们收到了《兴奋的渴望》这篇诗歌。 之后许多受害人都收到过恐吓电话。记录在案的一共有10次。 他好像真的胜利了。警方没有证据,找到的几个嫌疑人DNA比对全部错误。线索少得可怜,十几通电话和三张纸对于破案无济于事。无可奈何,在2002年警方宣布暂停办理“金州杀人狂”案。 不过警方放弃不代表民间会放弃。米歇尔·麦克纳马拉(Michelle McNamara)是一名罪案作家,经常喜欢研究强奸案和杀人案。他曾在私家侦探事务所工作,后来在2006年创办了犯罪博客网站,专注于未解的悬案。 2011年,她开始着手研究“金州杀人狂”案。把很多警方忽略的证据都翻出来重新打磨,并且为凶手制作了心理侧写。并且给这个人起了个新名字——金州杀人魔(Golden State Killer) 2013年,她将她的调查写成报告《杀手的足迹》,交由《洛杉矶杂志》发表,公众再一次关注起了这个案件,而警方也受到了各方要求破案的压力。 之后,出版社向她约书,详细阐述这个案件。而米歇尔开始不断采访此前调查过此案的警探们。很多人都已经退休了。他们看出来了,米歇尔不满足于要写这本书,她想要抓到这个凶手。 然而,不断深入研究让米歇尔的精神出现严重问题,她无法入眠,听到声音就会被惊醒。为了工作,她开始服用安眠药入睡,醒来之后又服用兴奋剂来维持精力。 2016年4月,46岁的米歇尔去世…… 米歇尔早就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她曾在书稿中写下:我将遁入黑暗(I'll be gone in the dark)。 米歇尔的死激起了民众的愤慨,2016年6月,FBI公布了更多的案情,同时悬赏5万美元。 米歇尔死后,她的丈夫奥斯沃特(Patton Oswalt)在记者詹森(Billy Jensen)联手完成了米歇尔的书。并且就取名《我将遁入黑暗》。2018年2月,这本书上市,并一下子冲上了畅销书榜。 与此同时,警方也接到了一个线报,找到了一个此前被忽略的DNA线索。沿着这条新线索,他们顺藤摸瓜,终于在4月25日抓到了迪安杰罗。 邻居们纷纷表示,虽然这个老头儿脾气很差,经常说脏话,但是真的没有想到他竟然是一个魔鬼…… 而奥斯沃特也在第一时间于个人推特上告慰妻子在天之灵:“我想你抓到他了,米歇尔……”
野性的呼唤这部电影好在哪里?
《野性的呼唤》在我看来有两层暗示,一是阐明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痛斥和反抗,二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回归人性的无限向往,
无论巴克多么出众,它在人类眼中本质永远是一条狗。狗的命运必须由人类掌控。巴克几经倒手贩卖,命运辗转在不同的主人手中,被无情地抽打,毫无权利可言。联系作者生活的背景,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无声的痛斥,杰克•伦敦看到了一个个受压迫剥削的正如巴克一样没有决定自己命运权利的劳苦大众,并在同情中他极力斥责。而后来巴克的野性暴露,给人类以凶残的报复,作者的意图是明确的,他内心有强烈的渴望反抗压在人民身上的资本主义,从另一面我们看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黑暗社会和尔虞我诈的畸形世界。资本主义不仅压缩了人性,还对自然资源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会使用工具,改造世界,这是人类生命的赞歌,体现出人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然而资本主义工业越来越发达,人类急于改造自然,砍伐大树,建造房屋,滥用自然资源,破坏生存环境,这一系列的举动让作者产生了不安。他的笔下,有狂热的淘金者,有采伐树木者,这些人对利益的极度渴求蒙蔽了他们的良心,作者感到深深地不安。作者的笔跟随着巴克的步伐,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这位杰出的画家的美丽作品:“万物复苏,发出春天的低语,这低语来自整个大地,充满了生之欢乐。这低语来自再次复生,蠕动的众多生命,这些生命在漫长的严冬里曾仿佛死去,一动不动。松树产生了活力,柳树和白杨发出嫩芽,灌木和蔓藤穿上绿色的新装。蟋蟀在夜里唱歌,白天各种爬行动物都赶到阳光里,石鸡和啄木鸟在树林里欢叫,奔忙,头上传来自南方飞来的野雁的叫声,它们排成一队队精巧的楔形穿行空中。”那是作者内心的净土,《野性的呼唤》在描写巴克的时候,大自然的美景也一览无余。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大自然是神赐的美丽,工业社会的机器无权触碰它们。
巴克的自由不是整日和大法官一家其乐融融随心所欲的生活,这种生活看似自由,却不是一只狗该有的生活。巴克的自由是奔跑在广袤的大地上,累了随意喝脚下的溪水,夜晚趴在背风的低地睡觉,和其它物种抢夺猎物,繁殖后代。巴克本来是应该在人类生活生存的,因为它忘不了约翰•桑顿。它偶尔离开桑顿几天几个月,在桑顿看不见的地方做着可怕的事情,它杀死雄壮的公鹿,和狼群搏斗,却因为想念桑顿又回到他的身边,乖乖伏在桑顿的脚边烤火,和他玩乐。这似乎是最好的一种状态,作者制造了一个矛盾,让巴克在人类社会和丛林生活之间徘徊。转折点是桑顿的死,主人的死让巴克痛苦不止,它感到了巨大的空虚,也让巴克认识到自己原来有能力杀死曾经用棍棒法则威胁它的人类,它的内心变得更加野蛮和强大。巴克对自由的向往也许在某一时刻被桑顿所克制,当这种克制消失之后,巴克响应了它内心回荡着的祖先的呼唤。成功地完成了对自由的追求。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并无自由可言,每天承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巴克的成功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作者的信心,他相信自由一直存在,就像回荡在茂密森林的一直存在的原始呼喊,人类终有一日会像巴克一样,回归本性,获得被金钱利益枷锁捆绑住的自由
美国军官军士退役时能否花钱把配枪买回家?
不要以为美国人枪多,对枪的管理就很松懈。
实际上,美国一向号称“枪支管制是美国最严厉的法律之一,尤其是在军队中”。
有些人看多了电影,觉得美军官兵可以随意佩枪,连退役了还带着自己的“老宝贝儿”,其实这就是错觉。
的确有不少军人、警官,在退役后还在摆弄同型枪支,但请注意,是“同型枪支”,他们只是买了把一模一样的,继续回味罢了。
(就跟有些老战友似的,复员回去穿啥都觉得别扭,最后还是托人跑军人服务社买大绿裤)
比如一支9mm的M9手枪,作为美军的制式手枪,曾经有相当多的美军官兵受过该枪的训练,他们退役后去街上购买一支M9并不稀奇。
M9沃尔玛有售,新枪不到800美刀,二手600多美刀,再差点的旧货100多美刀也有。实在不行买意大利进口的博莱塔92F也一样,都是一种枪。
所以不要被美国人的这类行为懵了,他们只是当兵时抽华子,退伍后还借着抽华子而已。烟还是那种烟,盒却不是那盒了。
那么,美军官兵退役后能否不上沃尔玛,直接朝军队购买下自己的配枪呢?
答案是——原则上不行。
美军对枪械的态度是:“军事基地内的任何武器都必须在登记处或军械库中”,“一切军队财产应掌握在军队中”。
美军并没有开辟直接的零售渠道,允许平民(退役人员)从军队中购买指定的武器,一般的美军单位也没有权限进行这种商业行为,否则违法。
说直白点,美国的退役军人事务部又不负责卖枪,谁卖谁就是张三。
军队倒是会将部分旧枪、老枪、库存枪当做“剩余物资”进行处理,卖给军火商,经由民间分销出去。
所以,美军退役人员大可不必找这种麻烦,他们想要一支同样的手枪,只需要去枪店就行了。
当然,想买服役时的突击步枪、机枪也是不行的,具体需要看各地州法律的限制。比如加州就不允许平民拥有被判定为“攻击性武器”的枪类。
很多人言必“第二修正案”,然而这东西与我国的交通法规差不多,还需要尊崇每个州不同的地方法律以及枪支管制权利,并不会因为退役军人而特殊。
另外,因为出现过许多相关问题,比如老兵行凶、杀人、闹事等等,美国对退役军人的PTSD(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极为敏感,许多退役军人被要求“咨询当地退伍军人法律律师,以获得顺利购买枪支的权利”,否则不仅有可能买不到枪支,就算买来了也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纠纷。
也就是说,你退役变老百姓了,有没有持枪的资格都两说。
退役的军人如果被诊断为PTSD,那么很可能无法通过NICS(美国国家即时犯罪背景调查系统)的审核。
显然,美国政府并不愿意让一个麻烦的PTSD老兵重新拿上枪,在他退役时还把他曾经的武器卖给他,想得美哟!
此外还有种情况就是“自购武器”,美军有些士兵会选择自己购买枪支,然后在战场上使用它们,但这种武器一般都是手枪类别。
如果属于自购武器,那么它本身属于士兵的个人财产,退伍了当然会揣回家,不然难道准备捐给部队吗?
但是,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是打擦边球,与传言中“美军大大咧咧使用自购武器”的说法相反,美军其实并不赞成士兵自己买武器并带上战场,许多时候美军甚至明言:“士兵不应该携带个人武器。”
美军的规矩是,除了政府提供的武器外,个人不应当接受使用任何不相关武器,也没有人必须购买个人装备;除非武器已经被分配下去,否则士兵在执行任务时不应该随身携带非政府提供的武器,这样不合法,禁止私人枪支。
不过,美军中高级军官自备用枪的情况非常多,因此法规也出现了松动,这让一些积年老兵油子也获得了携带私枪的机会,但非常少,多集中在手枪类的小防身武器上。
美军允许“注册过”的武器被保留下来,这样也便于管理。但军队也同样建议:“在训练或公务期间,最好不要携带私枪,最好的选择是将其留在家中。”
当然,在战争中有些士兵趁乱缴获了对手的武器,然后将之作为配枪,最后将其带回了家。
实际上,这同样是违规行为,“从任务中带回武器是违规的”。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战有些官兵钻了“武器可由指挥官紧急分配”的空子,他们的排长、连长懒得在战场上扯犊子伤感情,营长、团长又看不见,所以哪怕把官司打到艾森豪威尔那也没用。
等到有往回寄邮包的机会了,这些二战美军会将各种物件混在军用邮件中寄回去,这样便能再次避免回国时武器被清查掉。当年美军什么都敢寄,手枪、黄金、希特勒的床单、戈林的宝剑……连日本人的颅骨都成堆地邮递。
想管?不怕打击士气么?美国政府确实拦截了不少违禁品,但在外的700万大军几乎都在整活,连打完仗把他们运回来都够呛,难道全部扒了细查?
何况美军还有一些军事服务商,他们同样擦边球打得飞起,只需一些利润,他们能帮忙将战场上劫掠的东西换成钞票或“渠道”回去。
所以,通过这些非正常或正常通道,二战美军带把撸子回去真不是啥难事儿。倘若要按正规的流程退役,反倒拿不走一点东西。
只有某些高级军官或特殊的战斗英雄,他们在退役时才能获得“赠予武器”的待遇,这算是最光明正大留下配枪的机会。
总之,美国的确是个枪支泛滥的国家,但他们并非管理得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