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二级不死域名,美国商务部将360公司列为实体清单给予制裁?
宣布再度制裁华为之后,美国再对我国下黑手5月23日凌晨,美国再度出手,宣布将33 家中国公司及机构列入“实体清单”。其中这33家公司基本上都是我们的科技企业和科技前沿企业,包括北京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奇虎360、捷辉创(香港)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机构。
而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即意味着美国政府可根据《出口管理条例》限制对这些机构出口、进口或转口。说白了,就是利用美国国内的法律对他国企业进行干涉和限制,采取政府打压的形式来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美国自2019年以来累计将我国147家企业列入其所谓的“实体清单”,其打压可谓猖狂。
这次美国将我们的33家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主要针对的就是我们的高科技发展企业,而这些领域同样是美国想要占据的科技前沿。比如中国人工智慧 (AI) 公司东方网力 (NetPosa),旗下脸部辨识公司深网视界 (SenseNets)。云从科技 (CloudWalk),以及烽火通信 (FiberHome)。至此,中国“AI四小龙”(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已全部位列“实体清单”。
美国将我们的高科技企业列入他的实体清单,包括360这样的企业定然是美国打压的重点。比如人工智慧 (AI) 和脸部辨识市场,正是美国 Nvidia(NVDA-US) 和英特尔 (INTC-US) 大力投资的两个领域。可见我们发展的高端领域已经威胁到美国想要发展的高端领域,因为美国一向自认为可以垄断高科技,并且不允许他国染指,正是这样的霸权,才催生出美国使用这种无耻的手段。
美国最担忧的是中国国内会出现不仅仅一个华为,而这些企业都有可能成为中国新的华为。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那么美国所要面对的就是N个华为,那么在这些企业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就对其进行扼杀,这就是美国目前所使用的手段。
今天的360同样也是被列入其中的一家公司,我们都知道360是做网络完全的,360也被加入了美国实体清单。可是360并不是一家科技公司,也没有对美国造成实质的威胁,美国为什么要限制360呢?
其实我们看到360是做网络安全的,我们就知道美国的野心。网络安全对一个国家而言,几乎就等于国家的防火墙,如果你的防火墙建的很好,他翻不过来,你觉得美国要窥探他国的秘密,你觉得美国能不恼怒吗?
一向霸道的美国在全世界实时监听,棱镜门事件已经让德国总理默克都包括在其中。如果中国建设起来相对安全的防火网络,这不是让美国难以掌控中国的信息吗?
对于中国这样的涉及到网络安全以及高科技领域的相关公司,美国同样要进行制裁,其目的就是打败中国的网络企业和高科技公司,进而窥探中国的相关信息。
360的网络安全是涉及到国家网络安全体系,而360又深深的得罪了美国。在美国突然将360列入实体制裁清单,目前360的还并没有对外发表相关的信息,只是周鸿祎表示称,目前公司正在紧急讨论。
我们都知道360是我们的网络安全时代“重器”,对于中国的网络安全不言而喻!而美国打击我们的360,其实就是对我们的对网络安全发起从基层的攻击。
随着美国在2019年正式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后,360是第一个旗帜鲜明支持华为的公司。而在今年3月,360首度披露了CIA对我国网络核心领域长达11年的攻击。
由此可见,美国对于中国的网络安全,是多么想要窥探。而360居然批露美国这种无耻的攻击行径,这不是将美国的丑事揭露出来了吗?因此才会有特朗普的逻辑:你不仅拦截,竟然还敢披露!我要制裁你。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丢掉幻想,美国已经全面开始制裁我们的高端领域,尤其是我们的高科技公司。对于美国的无赖行径,我们不能再靠我们公司的自身来抵御美国的国家制裁。面对美国这种想要扼杀我们的行径,我们只有拿起我们的长剑,让美国知道我们的亮剑精神,这样才能让敌人因畏惧而停止那种蠢蠢欲动的威胁。
用华为社区5月16日的一句话,来为我们每一个科技企业指明一条出路。“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回头看,崎岖坎坷;向前看,永不言弃。”
(淡然小司原创,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做好一家贸易公司?
做好一家贸易公司,其实不算是太难,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你要有好的配合工厂,不仅产品质量能保证,还要保证交货期以及产品包装,最好有一定的OEM或者ODM能力;
2)有一个可以展示产品的贸易平台,自己建立网站或者是B2B的付费平台,都需要一定的成本,相对来说自己建立网站一般在RMB2000左右(代码+域名+空间),贸易平台的话1万-2万不等。如果你针对的是国外零售性质的客人或者是个人,你可以注册一些B2C平台,同类型的有EBAY或者DHGATE
3)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及外贸常识,懂得运用MSN, YAHOO, SKYPE等等即时沟通软件
4)自己是厂商的话,需要良好的管理以及配合,接外单很多时候你需要大力支持客人,小单做好了,才有可能接到大单,不要小单不做净想着大单,这种想法是很不现实的。现在的客人大部分都有自己固定的供货商,没有或者转单的一般都比较零散。尤其是在核算成本上你要比较在行,不要报价报不出,又怕这个怕那个的。说实话现在的客人都不是傻子,都懂得去货比三家。除非你的产品特别新颖,你说你怕别人仿造不愿意发产品资料,人家还不定乐意帮你推产品的。
5)好的合作+耐性+毅力+高效及负责的工作态度+可以黑白颠倒的作息时间
外贸为什么难做了?
外贸这个行业为什么现在难做了?其实任何时候做外贸,做好外贸都不迟,如果你准备好了!看到这个话题,我脑海里瞬间想起了这两个问题:2021外贸还好做么?2021做海外营销还有用么?其实外贸分为2种:B2B, B2C这两种。
B2B(business to business)也是我们说的传统批发业务,类似国内的1688;B2C就是(business to customer)也就是我们说的跨境电商,类似国内的淘宝。外贸也不止是外贸业务员,也有外贸运营推广这个岗位的。我看到很多回复都是关于外贸业务的,大部分是关于B2B业务的,大家说的都很对。我最开始做B2B业务的,后面做B2B推广了,后面做了B2C推广,现在还是做推广,不过2B 2C都开始贯通了。
因为做业务现在想挣钱很难了,起码比之前难很多,我之前在一家LED显示屏上市公司做业务,公司一年做了几个亿,top sales W一年做了5800万人民币,提成不到100万,还是16年的时候。那时候深圳关外房价3万左右,她没在深圳买房,在江西老家买了房子。她现在在深圳也没买房子,5800万人民币业绩是很多中型公司一年的销售额了,利润得有1000多万了,毕竟还有出口退税那十几个点呢。
但是在我们公司收入不到100万,你想想你什么时候做业务能做到5800万人民币一年?说下那时候我们公司提成制度,提成是梯度提成,最高点有2.5%, 就是卖100万拿2.5万提成,这个是我们做日本市场的业务Y做得,他那年做了700多万,接近800万块钱的业绩,拿了30万提成吧。同是做亚太市场的S,做了2000万业绩,提成是0.5%,才拿了10万块钱提成。2000万业绩是很多小公司一年的销售额了,利润都有几百万了, 但是在我们公司只能拿10万块钱提成,加上他的底薪,那时候有8K一个月,一年也就20万左右收入,我说的是没走私单情况哈。
这些都算是我们公司业务精英了,毕竟进入千万俱乐部的业务都是大佬级别的了。但是他们一年也只能拿几十万,你觉得如果是你呢?可能拿个4-5000块钱的基本工资,每个月好的话有几千块钱提成,不好的话只能保底工资,一年收入10万不到,在深圳你怎么生根?如果你想结婚,你都没什么存款,怎么结婚呢?然后我们之前公司老业务很多,18年12周年年会的时候,在公司呆了12年的老员工还有10个吧,在公司呆了8年以上的有2-30个。
我们这个行业大公司管理层不接受空降,也就是你在同行一年做了3-4000万人民币业绩的,来我们公司做区域总监,也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公司有好几个一年做3-4000万人民币业绩的,在这个LED显示屏行业也做了好几年的,凭什么你一过来就当总监?下面的业务同事不服气啊,所以导致30岁左右的业务精英上升的瓶颈。在这个行业当不上区域总监,就是个比较厉害的业务,拿不到团队提成,自己业绩再厉害也只是个业务啊。然后有些同事就出去单干了,还蛮多的,我们之前公司出去单干的很多,可以说创业基因很强大。比如说做售后技术的,出去单干;比如说做供应链的出去单干;做业务出去单干的肯定更多了,这个就不用说了。
但是你出去干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很多业务之前业绩厉害是因为资历老,在公司时间长。
我们LED显示屏这个行业10年到14年都是爆发期,那时候你做这个行业,就是风口上的猪,我们很多业务大学毕业就来了我们公司的。所以他们业绩都蛮不错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力很强,有些能力并不强的,这个时候他们不敢出去单干的。因为他们自己开发不了客户,搞定不了供应商,之前的大客户是和我们公司这个大平台合作的,不是和那个业务员合作的。举个例子,我们之前公司支持放款,最多1000万;支持海外分公司,海外有库存,有售后工程师,可以直接上门给客户解决售后问题;支持客户私模定制,一套模具就是100万。你自己出去单干,你觉得你可以解决大客户的这些问题么?既然解决不了,客户为什么会和你合作呢?是吧,所以很多业务还是忍住了。尽管公司提成越来越少,福利制度越来越差,但还是不肯走,也不敢走,大家做这个行业这么多年了,再出去换行业从零开始,风险很大,承受不住这个风险。B2B外贸几个月不出单很正常的,有的做了1-2年也没怎么出单,这时候很多人选择放弃,也有的人选择坚持。放弃的有的重新开始有了更好的开始,坚持的也有的还是没什么结果,人生有的时候机遇和运气比较重要。
B2B的订单货值大,周期比较长,这个周期指的有:一,产品生产周期长,比如说机械重工产品,从开模到打样就要1-2个月了;二,商务谈判周期长,要和客户反复确认客户的需求,视频会议,面对面谈判,展会现场谈判等等;三,运输时间长,走海运要1-2个月才能到目的港,到了目的港还要转运才能到目的地。四,最后的最后就是开发客户周期长,因为订单金额大,客户必须货比三家才能找到最合适的供应商,换做我们是采购,我们也会货比三家的,将心比心嘛。再说说我自己吧,我最开始做外贸也不顺畅,很多东西不会,大学学的那么多东西,就英语能用上,其他的都是来了深圳做外贸从0开始,那段从0开始学习的过程很痛苦,我现在还记得。
那个时候学习效率很低,很多方法技巧都不知道,只能拼时间,经常熬夜加班什么的,但是也没有办法,还好那个时候年轻,身体扛得住,换做现在真的扛不住了。后来买了很多外贸课程,比如说米课,帮课,一对一咨询,门徒俱乐部,BEN的BEC等,坦白讲学习这些资料,我确实提高了很多销售技巧,比如说怎么给客户报价,怎么和客户谈判,怎么写打开率更高的开发信等。这些课程更多的是启发了我的思维,我看到业务可以透过现象看到里面本质的东西。慢慢地我的信心开始增强了,你还别说信心增强之后,订单就慢慢来了,谈客户谈的也很顺畅,17年那年的清明节,我一天出了三个小订单,也是我一天内出单次数最多的那次了。那次记忆很深刻,毕竟是第一次同一天出3个订单。
17年6月份,业务做得开始顺风顺水的时候,老板开会说要降低底薪,从4000降到2500,提成点也从利润的20%降到1%,我和另外两个同事去和老板谈,老板不同意,我就决定离职了。六月份离职之后,就去了LED显示屏这家,我那时候客户背景调查什么的做的很好,也知道一些SEO的基本方法。最开始那家公司就是阿里巴巴打理的好,所以我得询盘比较多,在公司业绩做得比较好,我去面试的时候,LED显示屏那家想让我去市场部,我给拒绝了当时。这家就是我说的很多千万销售精英的那家公司,当时分了国家,我负责美国。当时美国市场很不好做,一个是同行做的比我们好,二是那个5800万销售额的销冠,霸占了美国市场,很多产品和客户不能做,因为要保护大客户,所以我们之前做些小客户。
美国时差也大,经常半夜熬夜来公司给客户打电话,坚持了3个月,还是没有突破,就决定转岗了,转岗做市场推广了。做业务的时候底薪5k, 现在做运营主管10k+绩效+提成,我这边推广过来的询盘成交了,我是有提成的。11月份上线的网站现在已经有70多个询盘了,现在成单了30万人民币吧,我还是蛮适合做推广的。
更新下,网站上线4个月,已经有120多个询盘了,已经成交了100多万人民币。我是20年3月底离职的,现在那个网站出单多少,我就不太清楚了。因为推广是和事情打交道,比如说谷歌的算法,他要高质量的内容,我写好高质量内容,自然就有客户过来,客户觉得内容很不错,就会发询盘给我,我给业务跟进。其他事情不用我负责,业务出单了,和我说下就可以了,月底财务给我结算提成。悟空问答也是一样,我的内容解决大家问题,给大家启发了,大家自然就会点赞评论。如果你做业务,你能力很强,公司实力不允许,那也没办法的。公司价格不支持,公司不能放款,公司没有海外公司,不然你出国拜访客户,你很无奈的也。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不想过这种不受我控制的生活,所以果断转岗海外推广。
我觉得转岗后整个人轻松多了,不用经常加班熬夜,朋友说我转岗后脸色都好多了,之前一直是憋着一股气,现在周末也不用担心客户客户WhatsApp消息。我现在周末就是看书看课程学习,然后写写外贸和跨境电商相关的文章发到公众号,公众号主要写外贸相关的话题,如果你对外贸感兴趣可以关注下: 好学的jack。公众号内容很干,基本上每篇文章都是4-5000字,一般写5-7个小时,所以我一个星期只能更新一篇文章,为了确保质量。
我还自己搞了个读者群,那里面专门交流外贸和跨境电商,里面很多学习资料,我这几年花6万多块钱的外贸和跨境资料基本都整理放那里了。大家有外贸营销问题咨询我,主要在珠三角,周末偶尔也会搞线下沙龙,一起交流做外贸的方法技巧,以及自己走过的坑,等等。If you want to make new friends and discuss more foreign trade, I'm waiting for you in Shenzhen.当然了我也会来悟空问答回答问题,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分享,看到合适的话题我就忍不住来码字分享,一不小心就2-3000字了。知乎很多话题我也是排名比较靠前了,毕竟我写的都是自己的真实经历,没有杜撰胡扯的。
转到市场部之后,就开始系统学习谷歌SEO,谷歌竞价Google adwords,还有社交媒体SNS,联系网红,负责独立站引流这些了,到现在做推广做了两年多了,已经对推广有了新的了解。学习运营课程也花了我3万多块钱,所以在外贸运营这条路上,我还算是走的比较快,去年11月份参加了清迈SEO大会,和国外做谷歌SEO的大佬交流了下,进度还不错,视野也得到了开阔。
今年这次疫情,现在传播到国外了,传统外贸可能不太好做了,但是做外贸推广还是很好前途的,越来越多公司准备自己搞独立站了。因为阿里巴巴这些第三方平台,终究是别人地盘,你过去了不好发挥,很多政策说变就变的。
而且现在很多公司没有专门的营销部门,或者说是市场部,很多公司业绩增长靠展会,B2B平台,或者业务员地推,都是主动去找客户的,没有一个是让客户主动找上门的。比如说我现在写这篇文章,很多公司网站没有询盘,或者其他B2B平台询盘效果不好,就会找我咨询了解怎么提高公司的询盘,这样子就是让客户主动找到我的过程。
在学校谷歌SEO的过程中,我做了很多思维导图,一方面是自己总结归纳,提升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到其他人,因为我走过的路可能是别人正在走或者即将要走的路。毕竟一个人走的更快,一群人走的更远(a man may go faster, but a team goes further)。
我是Jack一个做过B2B业务,也做过海外推广的外贸人,做了五年外贸,2年业务,3年推广在深圳。如果你也在深圳,也做外贸,我们不妨交个朋友,周末可以线下面基在星巴克拉上3-5个外贸小伙伴聊一聊,毕竟来了就是深圳人。if you want to make new friends and discuss more foreign trade, I'm waiting for you in Shenzhen.
如何开一家网店?
开淘宝之前,要准备的东西很多
产品首先,你要有好的产品,自己有货源最好,没有货源,那也没事,只是复杂一点,要注意的是,这个产品,不是什么产品都行,虽然现在淘宝被称为“万能”什么都有,也就是说什么东西都可以卖,但是,我想你开淘宝也不是过来玩的,是想赚钱,那么,这个产品,你的第一步就要分析他的行业市场,现在这个产品是属于淘宝的淡季还是旺季,是属于上升期产品还是下降期,这个简单的我们可以通过直通车的数据去关注,就拿一个女装秋款来说,现在是秋季,女装,也是比较大市场,你自己是不是觉得这个产品可以操作,然后我们看到数据
现在的女装秋款的市场是一个下滑的趋势,你现在去卖这个产品,是很难赚钱了。
款式现在的淘宝是款式为王的时代,依靠过去的随便上架一个产品,随便刷刷单,开开车就能起来的模式已经不存在了,如果你光有产品,而不是一个好的款式,也是卖不起来的,关于选款的技巧,在我的头条问答和专栏都有相应的文章回复,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去了解,或者私信我。
运营思维选好了产品,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运营了,在运营之前,你首先要确定你的目标,这样,才不会让你在运营淘宝店的过程中产生厌烦,然后不去操作店铺,最后落得吃不了狐狸一身骚,这个目标就是你所要坚持的动力,就比如通过淘宝赚一万块,一件产品利润是25,也就是400件产品,怎么卖出这400件产品就是你的目标所在,多长时间就看你自己的想法了。
卖出去的技巧,也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运营,运营需要的东西很多,也很繁琐,标题,主图,价格,这是基本,再就是评论,问大家,买家秀等,这是地基,直通车,钻展,淘客,活动,等等,这是助力,有了基本,打好了地基,在通过助力,你就能获得成功,中间的细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数据每天都是不一样的,今天的操作,明天肯定不会完全一样。
随着互联网发展、各个电商平台逐步回归商业本质,想要在淘宝或其他平台实现盈利,将需要更全面、系统的知识技能支撑,更坚定的信念、更耐苦好学的状态;所以,新手卖家们如果缺乏这些,真心建议谨慎选择,免得浪费时间、精力,甚至金钱。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我的今日头条专栏中选择“文章或视频”免费学习实战干货,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专栏地址:https://www.toutiao.com/c/user/6673947792/#mid=1559933822816258
关于“花和尚”:死磕电商十六年,打工近十二年;2012年尝试淘宝创业至今,母婴/护肤品/小家电类目卖家。2016年开始自媒体创作,向世界分享个人亲身经历、见解、知识;2016年10月拓展“电商系统培训”,以自营项目TOP50店铺的实战经验为根本,整理一套完整的、高效的淘宝实战课程,帮助淘宝卖家快速成长、少走弯路!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给我私信“学习”,淘宝疑难杂症解答,私信“社群”加入我这边的千人卖家交流群学习,探讨,(无广告),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有多少自由职业的人呢?
说说我吧,之前在某国企工作了5年多,因为我们企业属于营销类的公司,所有业绩的基础都倾向于拉业务。我从新兵蛋子一直做起来,啥也不懂,第二年开始找到一点门道,同时自己还算比较虚心的,慢慢业务能力开始提高,业绩稳步上升,逐渐开始业务能力达到了前五名。由于我们公司是分区的,自然我在我们区属于前两名的业绩。
到了第三年,开始有一部分基层管理岗的空缺,公司美其名曰毛遂自荐,进行竞聘上岗,我自己也是信心很足,然后就报了名参与,在自荐面试流程自己也感觉不错。可惜最后还是没选上,选上的是比我晚一年进入公司的年轻人,业绩指标不如我。
当时我想可能因为自己还有一些业务上的能力不足,所以当时没当回事就过了。
就这样过了一年,我还是一如既往拼命工作,到了第4年,又开始有一个中层管理岗位竞聘,然后按照工作年龄,资历,还有业务能力,我都合适,然后第四年我的直属领导也挺赏识我,把我推荐上去了,最后结果出来了,老板直接提拔一位才入行2年的年轻同事。
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体制内一些人情世故,没办法,这次落败我本就想安安心心做个基层散仔得了。到了第五年,另外一个部门也有一个空缺,然后内部又出招聘,然后我领导鼓励我去,我当时寻思这样的情况,就算去也是白去,没意思。但是领导说,如果我们这边没人参与,那显得太不积极了,所以我就硬着头皮再去一回,毫无意外,这次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自此我也是失望透了,体制内有些东西自己是无法改变的,但是自己有不甘心这样做个小基层一辈子,而且那种勾心斗角搞小动作又不是自己的风格习惯,所以自己就辞职了。
刚辞职出来,没有事情干,就经常刷头条看新闻,渐渐地,看到很多作者说在头条也可以有收益,然后自己就想着,反正也不用投资什么,就花点时间,那干嘛不试试呢?
之后自己最先看到别人的影视解说,觉得很好看,有意思,就寻思自己能不能学别人试做一下。
最先开始啥也不懂,就自己在网上下载很多外国的电影,先看一遍过,然后知道电影大概讲了什么,主干在哪里,支线是哪里,然后就开始动手写稿,根据剧情的发展,用自己的话生动有趣地对电影进行一个描述讲解。
写完稿子之后,头疼的是配音,因为自己声音不好听,读出来之后还不通顺,后来就试着网上的配音试试,效果还不错,然后就用下来了。
写完稿子之后,就是剪辑了,刚开始啥也不懂,就PR大概弄了一周才弄出第一个作品,好多操作都不会,慢慢地懂得了基本操作。
就这样弄出了第一个作品,本来自己想应该可以有很好的播放量把,没想到,播放量才2000,心里有点小失望,但是还不至于打击到自己。然后自己试着坚持一下,慢慢调整写作能力,以及剪辑的技巧,随着作品的积累越来越多,前2个月颗粒无收,终于在第3个月的时候,我暴了一个视频,有36万播放量,当时内心那个喜悦,难以名状。
陆陆续续到现在,收益慢慢从几块几十块然后到上百块,这半年多,做影视解说自己挣了差不多4万块钱,虽然和很多大神比起来差很多,但是自己感觉到算是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希望能够坚持做下去把。到现在做了一年了,收益也快走到10个W了,算是自己安慰了自己。
最后:
每个人做的行业不一样,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行业。就像有的朋友在人流密集的街道,摆个摊做个宵夜炒粉,一天也有4-5百收入。有的人在朋友圈卖东西,一个月也有几千。
像自媒体这样的,也有很多人做的好,也有很多人做不好,首先你要问自己努力去做了吗?自己有没有吸取前一次的教训,有没有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不能自己随手拍一个视频,连视频中心是什么都搞不明白,说不清楚,也不知道自己的观众是谁?做给谁看,你这样制作出来的视频就是自嗨,能有人看吗?所以那些说自媒体赚不到钱的,自己先反思一下自己做好了每一步工作了吗?不要人云亦云。你赚不到,不代表别人赚不到,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这句话绝对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