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乌克兰关系,土耳其究竟支持俄罗斯还是支持乌克兰?
土耳其究竟支持俄罗斯还是支持乌克兰的话,这里面问题就比较复杂了,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考虑进去。首先是从国际的道义的角度来讲,根据联合国的宪章,一个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是需要保护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首先要表态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否则的话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
第2个方面就涉及到土耳其的国家利益了,而在这个土耳其的利益里面又包括了两个利益,一个利益是土耳其这个国家全体国民的利益,还有第2个利益是土耳其的总统埃尔多安的礼仪,这一点也很重要。
从土耳其国家的利益来讲的话,我想由于克里米亚原来是属于土耳其的,在土耳其与沙皇俄国的战争当中,土耳其输给了沙俄,不得不把克里米亚割让给了沙皇俄国。这是多少年来的奇耻大辱,我相信土耳其人民肯定不会忘记的。
假如说克里米亚有增值了,那么我相信土耳其肯定会提出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当然他希望是把克里米亚回归土耳其,而不是回归乌克兰。
另外一方面,埃尔多安由于他想坚持自己的民族主义立场,不太受到美国人的待见。据报道,美西方他们曾经也做了一些政变的活动,差一点把土耳其的埃尔多安总统给推翻了。好在俄罗斯的普京把信息及时的报告给了埃尔多安,从而让埃尔多安躲过了一劫。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的埃尔多安应该是对西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和警惕吧。
因此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埃尔多安他也就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能够跟乌克兰和俄罗斯都说得上话,劝和促谈等等,同时也为自己的利益在谋划,比如说他们有一批被扣押的物资在亚速海里面。埃尔多安利用自己成为斡旋的角色,也向普京总统要求把被军方扣留的几十艘船的货物运回土耳其。从而为土耳其的利益又谋划了一番。好了,让我们一起去土耳其走一走看一看吧。#俄乌冲突##俄乌战争##俄罗斯印象##乌克兰##在头条看世界##跟着头条看世界##新媒体##自媒体##微头条日签##我要上头条##策划##经济##正能量##杭州头条#
如果泽林斯基成功当选乌克兰总统?
泽连斯基如果当选乌克兰总统,必然会对俄罗斯有所改善,但是可能不会有太大的转变,毕竟泽连斯基这个人是一个对政治不是十分了解的人物。对于乌克兰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周边局势,没有一定政治智慧的领导层,很难不受大国势力的影响,也很难把握其执政走向。▲泽连斯基
泽连斯基竞选乌克兰总统以来,还没有怎么发表对俄罗斯态度的讲话,这也给泽连斯基很大的空间。最起码可以慎重考虑对俄以及对外关系问题,这可能会影响到他是否能够赢得这次大选。毕竟泽连斯基在政治上经验几乎为零,而且对于国际问题上其团队能否给出合理的政治建议,这都很关键。然而考完还是该来的还会来的,这根本不可避免。▲波罗申科
就在3月31日乌克兰总统候选人泽连斯基在其竞选总部称,“假如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他打算谈论让俄罗斯归还“侵占”领土并向乌克兰支付赔偿金的事宜”。显然这样的话语是对俄罗斯发出的挑衅口吻,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很难接受。毕竟俄罗斯希望乌克兰上台一个不要挑衅的总统,更希望乌克兰上台一个能够不再跟着西方指挥棒下走的总统。
因此俄罗斯方面就及时回应了泽连斯基的话语,并且俄罗斯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就直接给泽连斯基划定了红线,同时敲打了泽连斯基,也给乌克兰未来与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对此,佩斯科夫回应称,是乌克兰当局拒绝承认顿巴斯地区的两个共和国,目前的状况则是乌当局错误决策带来的后果;至于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一切都严格按照乌克兰的立法和国际法进行,已经永远地划上了句号。“当然,俄方仍然希望看到愿依据现有协议逐步解决乌东南部局势的党派上台执政,而不是由支持战争的一派掌权。”▲俄罗斯新闻秘书佩斯科夫
俄罗斯的态度已经给泽连斯基一个明了,就看泽连斯基会如何选择了。毕竟现在是竞选期间,可能会说一些过头之话,这也可以理解。但是未来的乌克兰,毕竟泽连斯基不像季莫申科那样拥有一定的政治观点。而自己属于政治小白,对于解决乌克兰的外交问题,定然会取决于其组成的智囊团队。
而泽连斯基会组成什么样的智囊团队,目前根本无法定论。那么现在谈泽连斯基可能对俄罗斯的外交策略实在很难成型,毕竟泽连斯基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在太多了。这不仅仅涉及到领土问题,还有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问题,美国因素、俄罗斯因素等等。但是总体的趋势来看,亲俄的可能性不大,其实只要不闹对于俄罗斯来说就是挺好的了。
所以,淡然小司个人觉得,泽连斯基在政治外交这块没有表达一个清晰的立场,也可能是不想过早的暴露自己的弱点,以防止选举对手们的利用。而目前泽连斯基与波罗申科即将进入第二轮选举,双方必然要展开舆论争夺战,抓住对方的要害,宣杨自己的长处将会是下一步最为紧张的所在。而这也是考验泽连斯基怎么应对这些棘手政治与外交问题,处理的好,就有很大的机会登上总统之位,反之,必然波罗申科连任。(淡然小司原创)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大家留言评论,点赞转发!
俄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俄乌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对克里米亚主权归属的根本分歧所致。2014年,克里米亚以公投方式并入俄罗斯,俄罗斯将刻赤海峡周边海域视为俄罗斯领海,实际控制了这条连接亚速海与黑海的重要通道。但乌克兰及西方国家并不承认俄罗斯的主权声张。
冲突发生后,俄乌双方均反应激烈,乌克兰宣布进入全面备战状态,国内爆发了对俄罗斯的抗议示威活动,并呼吁西方国家“采取所有必要措施……遏止俄国侵略。”
冲突也牵起有关各方的敏感神经,美国派出侦察机前往黑海海域,北约则召开紧急会议,全力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以及“国际法规定下的领海航行权”。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冲突会演变成俄乌之间的全面战争,并导致欧洲地缘政治的激烈博弈。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大国博弈愈演愈烈。美欧等国对俄罗斯实施多轮经济制裁,并向乌克兰出售武器,将乌克兰视作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挤压的“前沿”,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进入冷战结束后“最冷”的状态。
特朗普上台后,虽然一度释放了对俄关系“缓和”的新号,但在战略上仍追求对俄的战略优势,甚至威胁退出《中导条约》,保持对俄的高压态势。
在此背景下,俄乌刻赤海峡通行之争有可能演化为乌克兰危机的2.0版本,加剧双方的对峙,甚至激发美俄矛盾进一步升级。
然而,对危机中的各方而言,俄乌冲突目前仍处于可控的范围,俄乌这场围绕海峡通行的冲突,很大程度上是乌克兰危机的延续,而不是全面战争的开端。对俄罗斯来说,俄罗斯在冲突中占有优势。
一方面,随着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克里米亚大桥建成通车,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在加强,俄罗斯没必要将一场可控的冲突演化为与西方的全面对峙。
对美国来说,俄乌冲突将进一步加强乌克兰与美国及西方的联系,使乌克兰在安全上严重依赖美国及北约组织。美国以乌克兰危机为抓手,深度介入欧洲地缘政治博弈的目的已然达到,美国对俄罗斯有许多牌可打,没必要因为航行自由的问题而爆发与俄罗斯的全面对峙。
对欧盟而言,乌克兰危机演变为地区战争将是一场地缘政治灾难,希望与俄罗斯进行对话,缓和地区的紧张局势。
在此情况下,俄乌冲突不可能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全面对抗。但是,冲突也增加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继续实施经济制裁的借口和理由。
对普京来说,借助冲突摸清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的战略底线,又不至于将冲突演化为一场战争,可能是此次冲突的主要意图。如何把握冲突的“度”和走向,使冲突不至于演化为俄罗斯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可以说,考验普京外交智慧的时刻已经到来。
二战期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为何闹僵了?
二战时,俄乌关系闹僵,〝乌克兰大饥荒〞只是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主导因素。主导因素是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严格地说,就是乌克兰西部人同俄罗斯人的矛盾。
(图:二战时乌克兰版〝皇协军〞)
饥荒记忆是乌克兰独立后,其政治精英阶层刻意唤醒的,目的是增强国家认同和增加国民凝集力。
简单地说,乌克兰西部和东部(通常以第聂伯河为界),在历史和文化上是大不同的。西部亲西方,历史上同波兰同为一国的时间,远多于同俄罗斯同为一国的时间;东部亲俄,历史上同俄罗斯同为一国的时间更长,尽管东部乌克兰族仍占统治地位(76·7%),但却有77%的人以俄语为母语,俄化严重。
还有最西部的一块乌克兰人土地(加利西亚地区),历史上曾长期受奥地利统治,这是乌克兰族中最亲西方的一群。今天,他们从不掩饰对俄罗斯人的鄙视和厌恶。
西乌克兰长期受天主教(波兰国教)浸淫。尽管俄治时期受俄化冲击,一些人改信了东正教,但同俄国文化隔阂仍然很深。
那么,为什么饿死数百万人(通常认为在480万到800万之间)的〝乌克兰大饥荒〞,不是影响俄乌二战矛盾的主导因素呢?因为这个人为造成的饥荒,并非专门针对乌克兰族的。
当时全苏联都出现了饥荒,比喻地广人稀的哈萨克,就饿死150万人。这是错误政策造成的集体灾难。
(图:乌克兰大饥荒中的妇女和儿童)
这篇文章我就从两方面说起:一是关于〝乌克兰大饥荒〞,二是关于俄乌两族的历史隔阂和矛盾,来分别论述。我想告诉大家,为什么前者不是俄乌二战中闹僵的主导因素,后者才是。
一:乌克兰大饥荒是二战俄乌闹僵的重要因素,却不是主导因素
〝乌克兰大饥荒〞发生的背景,是苏俄缺乏工业启动资金,于是用农业〝哺育〞工业,利用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来获取资金,作为发展工业的启动资本。
由于价格剪刀差极大,残酷地剥削了农民。作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受害首当其冲。
也就是说,乌克兰饿死人最多,是因为被索取最多,〝罪魁祸首〞就是它庞大的黑土地。同样土地资源丰富的哈萨克,尽管人口稀少,也被饿死150万人。谁土地多,谁就被盘剥得厉害。
〝乌克兰大饥荒〞当然让乌克兰人很恼火。但彼此的历史认同感,仍能掩盖饥饿记忆。尤其在二战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
比喻,同样受饥荒伤害的东乌克兰人,二战中大多选择和苏俄共进退,且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性;但对苏俄历史认同感差的西乌克兰人,则多同德国人合作。
(图:乌克兰大饥荒中的纪念活动)
尤其是加利西亚地区(历史上曾长期属奥地利)的乌克兰人,就有7万人加入了二战时的德国党卫军志愿团。他们还拉起了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乌克兰起义军(UPA),来反抗苏俄的统治。
二战末期,大批西乌克兰人不愿接受苏俄统治,纷纷随德国军队西撤。
这里,〝乌克兰大饥荒〞基本上没有影响到东乌克兰人对苏俄的忠诚。依此类推,它也不可能是影响西乌克兰人对苏俄敌意的主导因素。因为同一片蓝天下,东西乌克兰人受饥荒的程度并无不同。
显然地,在决定俄乌间矛盾方面,民族隔阂和国家认同,是要高于饥荒因素的。
乌克兰独立后,其政客开始操作〝饥荒种族灭绝〞的议题,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认同和民族凝集力。因为乌克兰在历史上独立的时间极短,自我认同感差。所以操作这个议题,既可以向西方示好,也可以让这个新的国家产生民族共鸣。
但〝饥荒种族灭绝论〞对东乌克兰影响不大。在东部,支持〝饥荒种族灭绝论〞的始终不到一半,但在西部,这个数据是80%多。
因为〝种族灭绝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乌克兰的苦难并非苏联独有,它只不过是苏联人苦难的一个缩影,并不是苏联民族中唯一受害者,它是广泛和普遍的。
(图:联合国不认可乌克兰大饥荒为种族灭绝)
所以,乌克兰分别在2003年,2006年,2007年向联合国大会、独联体会议、和联合国科教文等各个国际组织控诉,要求国际社会谴责苏俄利用乌克兰大饥荒搞〝种族灭绝〞,并要俄罗斯道歉。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国际组织支持〝种族灭绝论〞,仅谴责苏俄暴政。
2014年,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乌克兰不应再支持〝种族灭绝〞的说法。同样受饥荒打击的哈萨克总统纳哈扎耶夫也指出,不应把饥荒问题政治化。
可见,大饥荒并非苏俄专门针对乌族人的。这也不是二战时民族对立的主导原因。如今,多数东部人对此不以为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历史隔阂,才是二战俄乌闹僵的主导因素
简单地说,乌克兰东西部存在文化和历史记忆上的分裂。
西乌克兰人同俄国人的共同历史太短,文化又大不同,对俄国人并不亲近。西乌克兰人是向西看的,羡慕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蒙古化的俄族人,感到厌恶和蔑视的大有人在。
(图:西乌克兰人的反俄游行)
在血脉上,东乌克兰人同俄族人一样,长期受蒙古人统治,与蒙古和鞑靼人长期通婚。而蒙古人从未统治过西乌克兰。所以西乌人认为东乌人和俄国人都不是纯正的斯拉夫族。
这得追索到基辅罗斯。基辅罗斯是俄乌两大民族的共同祖先。13世纪,基辅罗斯分裂,形成了以两个公国为中心的区域。一个是东部的弗拉基米公国,一个是西部的加利西亚公国。这就是乌克兰东西分裂的雏形。
13世纪20年代,弗拉基米公国成为蒙古人属国,并征服了包括俄罗斯人在内的东部斯拉夫人地区,他们性格、文化和血缘都深受蒙古人影响。
而西部的加利西亚公国则并未被蒙古征服,他们保留了基辅罗斯的古老文化遗产和纯正血脉。
不久,加利西亚公国又成为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一部分。波兰人给他们带来了天主教。西乌克兰人的东正教信仰,又逐渐被天主教稀释。
1667年,乌克兰东西部的地理和人文分野更加清晰起来。莫斯科公国(沙俄前身)同波兰签订《安德鲁索沃条约》,以第聂伯河为界,东部归莫斯科公国,西部归波兰。
(图:历史上西乌克兰曾长期属于波兰)
至1793年,俄国人瓜分了波兰,第一次拥有了第聂伯河以西的部分乌克兰地区(乌克兰最西部的五个州,仍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
这个时间并不算太长,1917年十月革命后,西乌克兰重新回到波兰怀抱。但1939年,苏联伙同德国再次瓜分波兰,进入第聂伯河以西地区。西乌克兰重新成为苏俄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在1939年前漫长的6百多年里,西乌克兰绝大多数时间是波兰领土,波兰和西乌克兰同属斯拉夫人,在此期间,西乌克兰也接受了天主教。无论历史、文化和血脉,西乌克兰人更多的是同波兰人结合在一起。
而在1654年后,东乌克兰基本就是俄国领土的一部分,俄化严重。
所以,这里有两个乌克兰。
西乌克兰人对俄罗斯很陌生,很难有亲近感。加上蒙古化的苏俄执政粗鄙野蛮,任意贱踏西乌克兰人的尊严,让民主意识更强的西乌克兰人颇吃不消。随着大批西乌民族精英被苏俄流放,西乌克兰人甚至对苏俄产生了仇恨。
回到两次世界大战。一战初期,攻入加利西亚的俄国人,对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进行围捕,之后就是集体屠杀和流放,许多西乌克兰精英在西伯利亚冻饿而死。
然后在集体化下,大批知识分子、地主和富农遭到镇压,接着是乌克兰大饥荒。
(图:西乌克兰二战反苏老兵)
东乌克兰人能抑来顺受,但西乌克兰人受不了,本来就把自己当外人,俄国人又不把他们当人,他们怎不记仇?
于是,二战期间,西乌克兰人不仅积极同德国人合作,甚至建立起一支独立运动武装,联手德国人对苏俄发动进攻。
结语
由此可见,二战中的俄乌对立,主要是民族矛盾。具体体现在西乌克兰人对俄人的敌意。这种敌意的产生,最主要是文化历史隔阂,其次是俄人对西乌的粗暴统治,包括乌克兰大饥荒、杀戮西乌精英、强制集体化中的镇压运动等等。苏俄草菅人命,给西乌克兰人带来了深深的伤痕。
随着乌克兰的独立,西乌克兰人的伤痕也愈来愈清晰。
近些年来,西乌民族主义者逢俄必反。2019年,西乌克兰的利沃夫地区,竟宣布2019年为〝斯特潘·班德拉年〞,并于议会通过议案,确定班德拉诞辰(1月1日)为国家节日。
这个班德拉是什么人?他就是二战时同德国人合作的乌克兰起义军(UPA)领袖,纳粹人的傀儡。他不仅跟随德国人攻击苏俄,还帮纳粹看守犹太人集中营,是屠杀犹太人的帮凶。
(图:纪念班德拉的活动声势浩大)
尽管迎来以色列的强烈抗议,但乌克兰仍有十多个西部城市授予班德拉荣誉市民称号。班德拉不仅被视为独立运动的领袖,他的追随者乌克兰起义军(UPA)老兵,也被视为民族英雄,并获得政府退休金。
可见,对于西乌克兰人来说,对苏俄的恨,是盖过屠杀犹太人的耻的。这也从侧面诠释了,二战中西乌克兰人为什么不同苏俄合作。
俄罗斯属于北欧吗?
俄罗斯属于东欧国家。
内容拓展:
北欧是政治地理名词,特指北欧理事会的五个主权国家 :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地域包括欧洲北部的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 5个国家,以及实行内部自治的法罗群岛。北欧西临大西洋,东连东欧,北抵北冰洋,南望中欧,总面积 130 多万平方千米。地形为台地和蚀余山地,冰蚀湖群、羊背石、蛇形丘、鼓丘交错是主要地貌特征。北欧的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气温较低,夏季短促凉爽。冰岛、挪威北部属于寒带气候,丹麦、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南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北欧国家的人口密度在欧洲相对较低,经济水平则最高。挪威、丹麦等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遥居世界前列。林业、水力发电、铁矿开采、渔业、造船业和航运业,均为北欧的传统经济部门。
东欧,地理上一般将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亚欧洲际分界线的区域视作东欧。
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另外前南斯拉夫六家(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有时也被视为东欧国家。
东欧99%以上人口属于欧罗巴人种,民族多属于斯拉夫人体系,宗教以东正教为主,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则以伊斯兰教为主,经济大幅落后欧洲其他地区。过去东欧国家大多由共产党执政,现在均称为资本主义国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部分国家加入欧盟、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