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标志,邵氏电影为什么是SB标志?
那时候SB还没有其他的意思。
就好像“奇葩”这个词一样,最早一直都是褒义词,后来徐峥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上映之后,“你真是个奇葩!”就变成了贬义词。
同样的道理,“卧龙凤雏”一直是褒义词,自从《西红市首富》播出后,就变成了贬义词。
好多年没看过所有国产电影和电视剧了?
1895年12月,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放映了世界上公开售票的第一场电影,这一天被世界电影史确定为电影诞生的日子。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先来看美国电影业的发展,大部分普通观众所说的欧美电影指的是美国电影。二十世纪初期,许多电影公司在美国西海岸的好莱坞纷纷设立,从此开启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造就了一批在世界范围内声名赫赫的电影巨头。比如梦工厂、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索尼公司、环球影片公司、华纳兄弟、派拉蒙等,众多电影公司汇聚于此,逐渐形成了世界顶级的电影产业,电影产业的高度发达带动全球的电影人才到好莱坞一展才华。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特技开始逐渐运用于电影制作,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随即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2001年的《指环王》大量使用电脑特技,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而2010年面世的《阿凡达》将特效特技在电影中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由此开启了电脑特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而好莱坞凭借多年发展的底蕴和发达的科技做支持,被全球各地争相效仿。
再来看中国电影。中国电影的诞生与世界几乎同步,仅仅晚了十年。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蓬勃发展,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为标志,电影公司迅速增长,到1924—1926年达到了高峰,据统计中国共开设了175家电影公司,抗战胜利后更是诞生了一批以《小城之春》为代表的杰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49年开国到1966年的“文革”,中国电影在经历17年的打造后,已经拥有了一份庞大的产业,家底坚实而雄厚。改革开放以后,电影业开始重新审视市场的作用和力量,在与国际接轨的不断磨合中,渐渐地触摸到市场的脉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国产电影陆续诞生了《红高粱》、《霸王别姬》、《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等杰出影片,后来的《英雄》、《天下无贼》、《功夫》等影片也取得了极佳的票房成绩。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优秀文化作品需求的提升,电影越来越深地影响人们的业余生活,《疯狂的石头》、《让子弹飞》、《战狼》、《我不是药神》等优秀的电影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很多观众和题主一样,非常喜欢欧美战争和科幻片,这些电影大量运用了电脑特技,拥有非常震撼的视听感受,同时,好莱坞的商业化运作形成了一个极为高效的电影制作流程,从剧本到制作再到推广,都拥有一批专业精湛的人才队伍。我们的国产电影与其相比,尤其在电脑特效的制作和运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题主喜欢看的战争和科幻题材的电影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电脑特效的力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所以,很多朋友喜欢欧美战争和科幻片而不怎么看中国电影也是正常的。
我们在肯定自己成就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这些年来,国产电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了一批口碑极佳的好电影。相信在中国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观众的支持下,中国电影一定能够开拓创新、不断进步,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电影作品,迎接辉煌的明天,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为什么说电影是光影艺术呢?
七大艺术: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电影。电影是来的最晚的艺术。
1电影的原理
视觉暂留
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视觉暂留原理”来解释这道转译程序。所谓视觉暂留,即指影像在人眼视网膜上持续约十分之一秒之后才会完全消失。
幻盘
2.电影的历史
2.1前身
中国古代的皮影戏算是电影的鼻祖了。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
http://www.iqiyi.com/w_19rtdugdqh.html
2.2诞生
1872年的时候,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一个小酒馆里,加利福利亚州州长和一个朋友喝酒嘛,两个人酒喝多了不就喜欢找事情做嘛。两个人酒打起赌来了。州长就说说:马跑起来的时候,有一个瞬间是四个蹄子腾空的,他的朋友说:不可能,不管怎么跑,肯定有一个腿是着地的。两个谁都不能说服谁,然后就吵起来了。这时候旁边的那些吃瓜群众肯定要拉架啊,可是大家也没办法,因为马跑得太快了啊,都看不清到底有没有着地还是腾空,里面刚好有一个摄影师想起了一个点子,让马在跑道上面跑,跑道一边放24个木桩,一边放24个摄像机,每个木桩和摄像机的快门之间之间都用线连着,如果那个马跑过去,就会把线踢断了,然后快门也一次拍下了24张照片。等摄影师把这些照片拼成了连贯的照片带后,快速牵动这个照片带发现这匹马竞然动起来了。这个时候就是电影的雏形诞生。
2.3发展
2.3.1爱迪生发明活动视镜
这个摄影师穆布里奇就带着这些照片世界各地做演讲,然后在1888年,一次演讲的时候遇到了爱迪生,发明大王啊当时,摄影师就像见到了偶像一样。那时候爱迪生最著名的一个专利是留声机,然后和摄影师交流过后,就有要不也发明一个留影机看看。果然到了1891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摄影机。毕竟他是个生意人嘛,就想着怎么把这个东西迅速商业化。于是就按照留声机最早的推广套路:就让观众挨个听,听一个收一次费用。他就想怎么把这些拍摄的胶片放在一个东西里面放,然后看一次收一次费用。还真被他搞出来一个活动视镜的东西,就是一个密封的箱子,观众要把眼睛对着箱子里面的一个小孔去看。以每秒48个镜头的速度演放了1440张不同而又连贯且依次变化的照片,在这半分钟内人们看到的是完全活动的影象,现代电影由此产生了。于是1894年4月14日,10台设个活动视镜在美国百老汇首次营业。每台放一部电影,每部电影持续大约二十秒。观众交二十五美分,可看五部电影。这一天,爱迪生赚了一百二十美元,也就是说,首批电影观众差不多有五百人。
因为爱迪生没有在欧洲注册摄影机和活动视镜的专电利他在美国注册专利时,专利局的官员问他是否愿意多交一百五十美元,把专利权扩展到法国和英国,他断然拒绝,认为不值。等到他发现影可以带来巨额利润,法国和英国的发明家成为他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时,已经太晚了。
2.3.2卢米埃尔兄弟的改进
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一是将以电力驱动(那个年代的发电设备很庞大,不像现在这么袖珍)的的爱迪生摄影机改造成了手摇便携摄影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拍摄;二是没有沿用爱迪生的一次只能一个人观看的活动视镜,而让广大吃瓜群众都能观看的放映机。
1895年12月28日,世界上第一次电影正式公映,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影片: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等。至此,世界上第七艺术,光和影的艺术——电影正式诞生了。
所以现在你若问美国电影界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爱迪生发明的。”但你如果去问法国人,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尔兄弟!”那么谁才是电影真正的发明者呢?答案:两个人都是!
2.3.3电影的几个时代交替
1.默片时代(20世纪初-1927年):蒙太奇的剪接手法(根据影片所需要表达的内容,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技术)默片通过大量浮夸的身体动作和表情让观众明白其中想要表达的东西。诞生了很多的大师,很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最优秀的当属卓别林
我们现在都知道电影播放是24格1秒的,但是在默片时代都是16格1秒的,why?根据当时的数据,如果这个低于15格每秒,每一个画面,如果长于1/15秒,人就记住这个画面了 ,他就不会感觉到,这个画面是连续的动作,他就看到的是一格一格的画面,所以16格基本上是最低的让大家看到这个画面连续在动的这样一个速度。如果用16格拍,用16格放出来,那么看到基本就是正常的画面 。看默片觉得快,因为那时候播放电影是用手摇播放的,手摇不是机器有固定的频率,可能时快时慢,导致我们看卓别林的电影的时候经常感觉一惊一乍。随着马达的普及,电影拍摄与放映的标准速度呼之欲出,但始终还差临门一脚,那就是有声电影的发明。当时的电影录音设备一是华纳兄弟公司和Western Electric主推的Vitaphone,采用蜡盘发声技术,以24格作为标准速度。以及福克斯主推的Movietone,采用片上发声技术,以21格为标准,后来也很快调整到24格。有声电影要求画面和声音严格同步和胶片行走速度的绝对稳定,所以手摇式摄影/放映一定要被电动马达取代。人眼或许能容忍画面时快时慢,但对耳朵来说,轻微的速度变化就会引致声音频率或音调的极度失真,每秒差三格人的耳朵就会觉得无法接受,这对看电影的人来说绝对是无法接受的。
2.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于1927年10月在纽约首映。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命,许多默片时代的大师,都纷纷抵触有声电影。有声电影承载的信息量空前的大,突然从1000多个镜头,60-70分钟的电影到几百个镜头,90-120分钟的电影。过去时候只剪画面,现在声音也要剪了 。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于1927年10月在纽约首映,当时美国的大部分电影院还未安装完毕声音设备。其实摄影和放映的摇速矛盾在《爵士歌王》中亦有体现。影片的无声段落是手摇拍摄的,摄影师仍然习惯偏慢的摇速,当以24格的标准速度放映时,Al Jolson的步伐就显得又快又硬,但到有声的段落就正常了。《爵士歌王》的成功席卷美国,从此好莱坞片厂开始硬性规定那些仍坚持手摇的摄影师以24格每秒的速度进行拍摄。1932年3月15日这天,24格每秒被正式审定为有声电影的标准拍摄和放映频率,得到全球电影界的承认,直至今日。
小插曲:关于电影为什么一般是两个小时长呢?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因为2小时就是人类憋尿的极限。憋住了尿,看完了电影。有一句话叫做全程无尿点 ,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是一句调笑的话,实际上经过各种大数据的分析,2个小时是人类注意力的极限,超过2小时,注意力就会分散了,所以现在电影基本上都在2小时左右。
3.再到了彩色电影的时候:1935年,美国拍摄出彩色影片名利场,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出现又发生了一次革命。有了颜色之后,画面更加真实了。色彩增加了电影对自然世界的表现能力,以前电影一片黑白,现在通过颜色来表达感情,比如说:姑娘脸红了现在就可以看出来是害羞了。
4.取消胶片改为数字化。电影拍摄门槛降低,小鲜肉也可以拍了,哈哈。胶片时代,基本上每次电影都是要2,3片就过的。你要多拍也拍不了,胶片每次就那么点,用完你就拍不了了。今天数字化了,你拍个几百条也没事情。
每次变革都会引起大部分人的反感,就如现在人工智能要来临一样,很多人都对于这种新事物有恐惧感,都说可能会取代人类之类的话。但是之前狗熊发过的一篇文章,我看了感觉
3.奥斯卡奖
说到电影那肯定要说下电影界中的几大奖项了,
1.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
2.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的
3.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4.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奥斯卡金像奖了。也是目前电影界公认的最有权威,影响力最大的奖项了。
奥斯卡奖, 全称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工会奖。
学院成立
1927年5月,“好莱坞之王”——米高梅公司总经理梅耶在一次晚宴上,向在座的同行提出了一个设想:“应该把好莱坞的精英分子们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团体。它包括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师,当然还有制片人。使他们成为好莱坞的支柱,让他们调解纠纷,或者在制片厂里起疏导作用。
应运而生
1927年5月4日,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由与会者提议发起,并于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举行第一次授奖典礼。当时参会的人约270人。第一个奥斯卡金像奖颁发给了埃米尔·杰林斯(Emil Jannings),他获得了第一届奥斯卡最佳演员奖。奥斯卡奖从颁发的最初开始,就受到了电影业及大众的高度关注,传媒也积极参加转播。在第二届典礼上,洛杉矶电台进行了一小时的实时现场转播。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学院的一个图书管理员看了奖杯后说:“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刚好被一个记者听到了,记者部就喜欢八卦吗:“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
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票数统计后存入保险箱,选票全交美国的普莱斯-活特豪斯会计事务所加以统计。 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现在也正值颁奖季,前几天刚刚第90届颁奖典礼结束。
今年的奥斯卡奖影片还没有看
4.奥斯卡奖100周年
一般喝红酒的都知道1982年红酒是最好的。因为这是上个世纪红酒酿造条件最好的一年,降雨和气温都非常适合葡萄种植,所以这一年份的葡萄酒就卖的特别的贵。
在电影行业也有这样的一年,就是1994年。有人说上帝想看电影了,也有些人说这是电影诞生100周年,很多导演想为这100岁生日送上自己的大礼。翻看IMDB上榜影片排名,前50名中这一年占了4席,前20占了3部。
国外
1.肖申克的救赎
2.阿甘正传
3.低俗小说
4.这个杀手不太冷
5.天生杀人狂
6.狮子王
7.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8.真实的谎言
9.夜访吸血鬼
国内
1.阳光灿烂的日子
2.活着
3.饮食男女
4.东邪西毒
5.重庆森林
6.周星驰九品芝麻官,国产凌凌漆,大话西游
5.我最喜欢的电影
这个电影看了应该有10几遍了,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把它当作喜剧片看,宿舍里面没事儿干,找搞笑影片来看。后来明白:电影反映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和电影一样。并不是一帆风顺,如此完美,总有阴晴圆缺,即使强如孙悟空,也有很多无奈的时候,无奈也不是办法,还不是要好好的西天取经。
用心去感受如电影般的生活呢?品味着电影之外,生活之中的感情。也许,我们得不到我们日思夜想的,也最终失去了起初牵手的美好,可是,还有记忆 ,生活还得继续。
6.你呢?
Conflicting modification on March 11, 2018 at 11:19:34:
第三期读书会预告
1995年正值世界电影100周年,所以这几年间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大作。
七大艺术: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电影。电影是来的最晚的艺术。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5年12月28号(清朝)上映,目前该片已经失传
1电影的原理
视觉暂留
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视觉暂留原理”来解释这道转译程序。所谓视觉暂留,即指影像在人眼视网膜上持续约十分之一秒之后才会完全消失。
幻盘
2.电影的历史
2.1前身
中国古代的皮影戏算是电影的鼻祖了。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
http://www.iqiyi.com/w_19rtdugdqh.html
2.2诞生
1872年的时候,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一个小酒馆里,加利福利亚州州长和一个朋友喝酒嘛,两个人酒喝多了不就喜欢找事情做嘛。两个人酒打起赌来了。州长就说说:马跑起来的时候,有一个瞬间是四个蹄子腾空的,他的朋友说:不可能,不管怎么跑,肯定有一个腿是着地的。两个谁都不能说服谁,然后就吵起来了。这时候旁边的那些吃瓜群众肯定要拉架啊,可是大家也没办法,因为马跑得太快了啊,都看不清到底有没有着地还是腾空,里面刚好有一个摄影师想起了一个点子,让马在跑道上面跑,跑道一边放24个木桩,一边放24个摄像机,每个木桩和摄像机的快门之间之间都用线连着,如果那个马跑过去,就会把线踢断了,然后快门也一次拍下了24张照片。等摄影师把这些照片拼成了连贯的照片带后,快速牵动这个照片带发现这匹马竞然动起来了。这个时候就是电影的雏形诞生。
2.3发展
2.3.1爱迪生发明活动视镜
这个摄影师穆布里奇就带着这些照片世界各地做演讲,然后在1888年,一次演讲的时候遇到了爱迪生,发明大王啊当时,摄影师就像见到了偶像一样。那时候爱迪生最著名的一个专利是留声机,然后和摄影师交流过后,就有要不也发明一个留影机看看。果然到了1891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摄影机。毕竟他是个生意人嘛,就想着怎么把这个东西迅速商业化。于是就按照留声机最早的推广套路:就让观众挨个听,听一个收一次费用。他就想怎么把这些拍摄的胶片放在一个东西里面放,然后看一次收一次费用。还真被他搞出来一个活动视镜的东西,就是一个密封的箱子,观众要把眼睛对着箱子里面的一个小孔去看。以每秒48个镜头的速度演放了1440张不同而又连贯且依次变化的照片,在这半分钟内人们看到的是完全活动的影象,现代电影由此产生了。于是1894年4月14日,10台设个活动视镜在美国百老汇首次营业。每台放一部电影,每部电影持续大约二十秒。观众交二十五美分,可看五部电影。这一天,爱迪生赚了一百二十美元,也就是说,首批电影观众差不多有五百人。
因为爱迪生没有在欧洲注册摄影机和活动视镜的专电利他在美国注册专利时,专利局的官员问他是否愿意多交一百五十美元,把专利权扩展到法国和英国,他断然拒绝,认为不值。等到他发现影可以带来巨额利润,法国和英国的发明家成为他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时,已经太晚了。
2.3.2卢米埃尔兄弟的改进
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一是将以电力驱动(那个年代的发电设备很庞大,不像现在这么袖珍)的的爱迪生摄影机改造成了手摇便携摄影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拍摄;二是没有沿用爱迪生的一次只能一个人观看的活动视镜,而让广大吃瓜群众都能观看的放映机。
1895年12月28日,世界上第一次电影正式公映,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影片: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等。至此,世界上第七艺术,光和影的艺术——电影正式诞生了。
所以现在你若问美国电影界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爱迪生发明的。”但你如果去问法国人,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尔兄弟!”那么谁才是电影真正的发明者呢?答案:两个人都是!
2.3.3电影的几个时代交替
1.默片时代(20世纪初-1927年):蒙太奇的剪接手法(根据影片所需要表达的内容,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技术)默片通过大量浮夸的身体动作和表情让观众明白其中想要表达的东西。诞生了很多的大师,很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最优秀的当属卓别林
2.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于1927年10月在纽约首映。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命,许多默片时代的大师,都纷纷抵触有声电影。有声电影承载的信息量空前的大,突然从1000多个镜头,60-70分钟的电影到几百个镜头,90-120分钟的电影。过去时候只剪画面,现在声音也要剪了 。
小插曲:关于电影为什么一般是两个小时长呢?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因为2小时就是人类憋尿的极限。憋住了尿,看完了电影。有一句话叫做全程无尿点 ,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是一句调笑的话,实际上经过各种大数据的分析,2个小时是人类注意力的极限,超过2小时,注意力就会分散了,所以现在电影基本上都在2小时左右。
我们现在都知道电影播放是24格1秒的,但是在默片时代都是16格1秒的,why?根据当时的数据,如果这个低于15格每秒,每一个画面,如果长于1/15秒,人就记住这个画面了 ,他就不会感觉到,这个画面是连续的动作,他就看到的是一格一格的画面,所以16格基本上是最低的让大家看到这个画面连续在动的这样一个速度。如果用16格拍,用16格放出来,那么看到基本就是正常的画面 。看默片觉得快,因为那时候播放电影是用手摇播放的,手摇不是机器有固定的频率,可能时快时慢,导致我们看卓别林的电影的时候经常感觉一惊一乍。随着马达的普及,电影拍摄与放映的标准速度呼之欲出,但始终还差临门一脚,那就是有声电影的发明。当时的电影录音设备一是华纳兄弟公司和Western Electric主推的Vitaphone,采用蜡盘发声技术,以24格作为标准速度。以及福克斯主推的Movietone,采用片上发声技术,以21格为标准,后来也很快调整到24格。有声电影要求画面和声音严格同步和胶片行走速度的绝对稳定,所以手摇式摄影/放映一定要被电动马达取代。人眼或许能容忍画面时快时慢,但对耳朵来说,轻微的速度变化就会引致声音频率或音调的极度失真,每秒差三格人的耳朵就会觉得无法接受,这对看电影的人来说绝对是无法接受的。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于1927年10月在纽约首映,当时美国的大部分电影院还未安装完毕声音设备。其实摄影和放映的摇速矛盾在《爵士歌王》中亦有体现。影片的无声段落是手摇拍摄的,摄影师仍然习惯偏慢的摇速,当以24格的标准速度放映时,Al Jolson的步伐就显得又快又硬,但到有声的段落就正常了。《爵士歌王》的成功席卷美国,从此好莱坞片厂开始硬性规定那些仍坚持手摇的摄影师以24格每秒的速度进行拍摄。1932年3月15日这天,24格每秒被正式审定为有声电影的标准拍摄和放映频率,得到全球电影界的承认,直至今日。
3.再到了彩色电影的时候:1935年,美国拍摄出彩色影片名利场,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出现又发生了一次革命。有了颜色之后,画面更加真实了。色彩增加了电影对自然世界的表现能力,以前电影一片黑白,现在通过颜色来表达感情,比如说:姑娘脸红了现在就可以看出来是害羞了。
4.取消胶片改为数字化。电影拍摄门槛降低,小鲜肉也可以拍了,哈哈。胶片时代,基本上每次电影都是要2,3片就过的。你要多拍也拍不了,胶片每次就那么点,用完你就拍不了了。今天数字化了,你拍个几百条也没事情。
3.奥斯卡奖
说到电影那肯定要说下电影界中的几大奖项了,
1.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
2.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的
3.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4.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奥斯卡金像奖了。也是目前电影界公认的最有权威,影响力最大的奖项了。
现在也正值颁奖季,前几天刚刚第90届颁奖典礼结束。
奥斯卡奖, 全称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工会奖,8000人投票
去年89届的时候还是一个乌龙。本来最佳影片宣布为:爱乐之城,整个剧组都上去了之后,然后发现搞错了,是月光男孩得奖了,和月光男孩剧组说他们还不相信,以为这是开玩笑!这个奥斯卡奖一般都是到最后时刻才知道到底得奖的是谁。工会把票都投给会计事务所,然后会计事务所封箱带到现场由会计事务所的人吧写有**奖的信封交给颁奖嘉宾,所以上台的时候才能看见到底是谁得奖的。
学院成立
1927年5月,“好莱坞之王”——米高梅公司总经理梅耶在一次晚宴上,向在座的同行提出了一个设想:“应该把好莱坞的精英分子们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团体。它包括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师,当然还有制片人。使他们成为好莱坞的支柱,让他们调解纠纷,或者在制片厂里起疏导作用。
应运而生
1927年5月4日,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由与会者提议发起,并于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举行第一次授奖典礼。当时参会的人约270人。奥斯卡奖从颁发的最初开始,就受到了电影业及大众的高度关注,传媒也积极参加转播。在第二届典礼上,洛杉矶电台进行了一小时的实时现场转播。从此,每年的颁奖会都有媒体进行相应报道。1929年五月十六日第一届奥斯卡奖举办一直到今天,奥斯卡奖就成为美国影艺学院的“主营业务”和该机构的代名词。
我最喜欢的:摩根·弗里曼
今年的奥斯卡奖影片还没有看
4.奥斯卡奖100周年
一般喝红酒的都知道1982年红酒是最好的。因为这是上个世纪红酒酿造条件最好的一年,降雨和气温都非常适合葡萄种植,所以这一年份的葡萄酒就卖的特别的贵。
在电影行业也有这样的一年,就是1994年。有人说上帝想看电影了,也有些人说这是电影诞生100周年,很多导演想为这100岁生日送上自己的大礼。翻看IMDB上榜影片排名,前50名中这一年占了4席,前20占了3部。
国外
1.肖申克的救赎
2.阿甘正传
3.低俗小说
4.这个杀手不太冷
5.天生杀人狂
6.狮子王
7.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8.真实的谎言
9.夜访吸血鬼
国内
1.阳光灿烂的日子
2.活着
3.饮食男女
4.东邪西毒
5.重庆森林
6.周星驰九品芝麻官,国产凌凌漆,大话西游
5.我最喜欢的电影
这个电影看了应该有10几遍了,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把它当作喜剧片看,宿舍里面没事儿干,找搞笑影片来看。后来明白:电影反映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和电影一样。并不是一帆风顺,如此完美,总有阴晴圆缺,即使强如孙悟空,也有很多无奈的时候,无奈也不是办法,还不是要好好的西天取经。
用心去感受如电影般的生活呢?品味着电影之外,生活之中的感情。也许,我们得不到我们日思夜想的,也最终失去了起初牵手的美好,可是,还有记忆 ,生活还得继续。
好莱坞电影公司有哪些?
1.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MGM)一个电影制作公司拍摄了电影史上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乱世佳人》,创造出历久不衰的银幕经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猫和老鼠,发起成立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并推出了学院奖(即奥斯卡)……要知道,上面几个成就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让这个公司不朽,何况几个神话集于一身。这个公司的雄狮标志一度被当成了美国的象征,它旗下巨星云集,曾创造每周推出一部电影的神话。这个公司的大号叫米高梅。
2.派拉蒙作为电影业的老牌巨头,派拉蒙以群星环绕雪山的标志为人所熟知,事实上,用高山来比喻派拉蒙在电影业的地位也是非常恰当的,在创立的最初三十年,这家公司以众多的明星,高质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连锁影院,一直坐在好莱坞霸主的宝座上。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派拉蒙的实权人物更迭速度很快,不过这没有影响公司的影片品质,无论是罗伯特埃文斯,还是巴里迪勒,雪莉兰辛主政,这家公司总能制作出《教父》、《周末夜狂热》、《夺宝奇兵》和《阿甘正传》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影片。1993年,娱乐业巨擎维亚康姆公司和前派拉蒙首席执行官巴里迪勒为得到派拉蒙展开激烈竞争,最终,维亚康姆以100亿美元的出价赢得了这场战役,这也证明了派拉蒙的巨大价值,而在2005年合并了梦工厂之后,派拉蒙解决了公司在影片开发上已经陷于疲软境地的问题,2007年,发行了《史莱克3》和《变形金刚》这些超级卖座片的派拉蒙一举成为好莱坞票房收入最高的大公司。
3.哥伦比亚哥伦比亚三星电影集团公司 columbia tristar motion picture group 哥伦比亚三星电影集团公司是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旗下的影片销售公司,由索尼影视(美国)有限公司和哥伦比亚三星国际电影发行公司两个子公司组成,负责在美国和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发行和推广spe的电影产品。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在电影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1924年成立。哥伦比亚电影集团公司每年制作30多部电影,最近的产品包括已经在国内发行了的《蜘蛛侠》系列、《精灵鼠小弟》、《霹雳天使》、《功夫》、《达芬奇密码》和 首部007系列电影 《007大战皇家赌场》等等知名影片。在国际电影制作方面,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包括设在香港的亚洲哥伦比亚电影制作有限公司、设在马德里的哥伦比亚西班牙语电影制作公司、设在墨西哥城的墨西哥哥伦比亚电影制作公司。另外,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在英国、巴西和日本均有业务活动。哥伦比亚电影集团公司以其八十年的积聚成为好莱坞最主要的制片厂之一,其片库拥有5,000多部经典影片,其中包括12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2005年,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以48亿美金收购好莱坞另外一家主要的电影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进一步确立了哥伦比亚电影集团公司在好莱坞乃至全球电影娱乐行业领先的地位 4.华纳兄弟1923年4月由哈里·华纳、阿尔伯特·华纳、山姆·华纳和杰克·华纳四兄弟创建。当时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制片厂设在好莱坞附近的伯班克。华纳兄弟1917年开始在纽约从事电影的发行放映业务,建立华纳公司摄制影片是业务的扩展。1925年接管维泰葛拉夫制片公司,并于1927年摄制、发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影片《爵士歌手》,从而使华纳公司于30年代初进入了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的行列。《哈利波特》《蝙蝠侠》《超人》《黑客帝国》
5.环球电影虽然在好莱坞八大公司中资历排行第二,并在公司创始阶段成为好莱坞实力最强的电影公司,但由于创始人卡尔·莱默尔只用自有资金经营公司,而且旗下也没有强有力的连锁影院,到二十年代中期,已经把头号交椅拱手让给了新成立的米高梅公司。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环球电影公司更成为好莱坞的二等公民,因为这家公司财力薄弱,也没有签下多少明星,擅长拍摄的是《木乃伊》和《弗兰肯斯坦》这样成本低廉的恐怖片,以及小城镇观众喜欢看的西部片、通俗剧和系列电影。到了1936年,环球电影公司的创始人卡尔·莱默尔更是与福克斯公司的威廉·福克斯一样,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此后新的当家人切弗·卡丁更是只对小制作开绿灯,公司仅有的明星威廉·惠勒和玛格丽特·苏利文也离开了。二战后,英国企业家阿瑟·兰克买下了环球电影公司四分之一的股份,这家公司终于改弦更张,开始制作和发行规模更大、质量也更高的影片,包括大卫·里恩的《远大前程》和劳伦斯·奥利弗的《哈姆莱特》。直到七十年代,环球才有机会重新回到好莱坞的顶级公司行列。除了从发行乔治卢卡斯的《美国风情画》上大赚一笔,环球还与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天才导演合作无间,发行了他拍摄的《大白鲨》、《E.T外星人》等影片,以及后来的《侏罗纪公园》,其他经常与环球合作的导演还有罗伯特·泽米基斯(《回到未来》系列)、朗·霍华德(《阿波罗13号》),2000年之后,环球更成为好莱坞最擅长开发续集电影和喜剧片的大公司,主要作品包括《美国派》系列,《冒牌天神》,《速度与激情》系列,《拜见岳父大人》系列和《谍影重重》系列。
6.联美电影联美是最早采用美国在60年代盛行的制片和发行方式的大公司。这种经营方式及导演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使联美公司得以在摄制娱乐片外,还拍摄、发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和一定艺术成就的影片。如C.卓别林的《淘金记》(1925)、《摩登时代》(1936)、《大独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残的花朵》(1919)、《走向东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区故事》(1961)等等。联美公司在纽约成立时只是个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发展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大公司之一。50年代,美国电影业进入萧条、衰退时期,卓别林和壁克黎先后把他们的股票出售给金融资本家。之后,联美公司又几度易手,终于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板K.克科里安出资买下,并入米高梅公司,改称米高梅—联美娱乐公司。
7.二十世纪福克斯成立于1935年5月,由默片时代的大公司福克斯电影公司和20世纪影片公司合并而成,是30-40年代好莱坞8家大电影公司之一。当时公司拥有导演E.刘别谦、E.卡善、O.普雷明格等人,并拥有不少受观众欢迎的电影明星,如S.邓波儿、L.杨、H.方达、G.佩克等,他们曾拍摄了一些有一定质量的影片。这一时期,公司生产的影片样式不一,艺术质量也参差不齐,但影片的技术质量都比较高。t940年J.福特为公司导演的《怒火之花》可作为艺术与技术质量俱佳的例子。从50年代开始,美国电影业进入衰退时期。该公司为了与新兴的电视抗衡,曾致力于研究宽银幕在商业上的应用。1953年9月16日根据圣经故事改编拍摄的宽银幕故事片《长袍》在纽约罗克亚影院上映,这第一部宽银幕故事片不仅是该公司成立以来最赚钱的影片,也是电影从默片进入有声片以来在技术上的一次突破。60年代,摄制了美国电影史上成本空前的影片《克娄巴特拉》(1963,一译《埃及艳后》),遭到失败。1972年又推出《海神号遇险记》,开创了泛滥于70年代的灾难片样式。70年代后期,该公司拍片很少。1981年大石油商M.戴维斯买下了这家公司。现被并购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之下,是好莱坞主流的制片厂之一,代表作为《铁达尼号》(1997)(〈泰坦尼克号〉)。
8.迪士尼迪士尼电影公司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没有被交易过的好莱坞大公司。在好莱坞的黄金时代,也就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依靠米老鼠起家的迪士尼并不是一家大公司,直到1937年,迪士尼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才推出第一部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按观众人数来说,这部动画片是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之一,此后,迪士尼差不多每年拍摄一部动画长片,其中就有《皮诺曹》、《幻想曲》、《小飞象》和《小鹿斑比》。 四十年代,迪士尼开始涉足真人电影领域,公映于二战后的科幻片《海底两万里》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电视兴起后,迪士尼不但没有像其它电影巨头那样茫然失落,反而如鱼得水,因为这家公司有的是受欢迎的动画形象。迪士尼真正成为电影巨头是在1984年新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上任之后。迈克尔·艾斯纳的策略是,迪士尼只制作那些老少皆宜的G级或PG级的家庭电影,比如《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然后创立试金石电影公司发行那些成人化的电影。只用了四年时间,迈克尔·艾斯纳就把迪士尼从八大电影公司的老幺变成了老大。而在先后收购了独立电影界巨头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和3D动画霸主皮克斯之后,迪士尼更是巩固了自己作为顶级电影公司的地位。
9.新线电影新线电影公司(英文:New Line cinema )简称新线,是1967年就成立的一家独立制片发行公司,以面对美国高校发行欧洲及本土低成本恐怖片为主,1979年进入制片业,投资拍摄低成本恐怖片。1990年通过向FOX购买其不敢发行的香港嘉禾电影《忍者神龟》并大获成功后,成为有广泛影响的独立电影发行公司。1993年新线被电视巨头华纳收购,因特纳控股时代华纳,因此新线随即被并入时代华纳集团,但新线的原总裁谢伊当年在被特纳收购时仍持有新线主要股权,并且享有公司的自主经营权,所以新线虽然同属时代华纳集团,但其电影经营与集团内部的其他电影公司并无相关。《尖峰时刻》《指环王》《死神来了》《地心历险记》
10.梦工厂梦工厂工作室始建于1994年10月,三位创始人分别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S”),杰弗瑞·卡森伯格(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K”)和大卫·格芬(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G”)。梦工厂的产品包括电影、动画片、电视节目、家庭视频娱乐、唱片、书籍、玩具和消费产品。梦工厂的三位创始人曾雄心壮志的要把它做成好莱坞新亮点,但是2005年12月,三位创立人决定把它卖给维亚康姆,这样梦工厂也就归到维亚康姆的总公司派拉蒙电影公司旗下。这个交易于2006年完成。梦工厂的动画部门2004年剥离出去成立了梦工厂动画公司,如今,它不属于维亚康姆/派拉蒙电影公司,但是它电影的世界发行由派拉蒙负责。梦工厂制作的经典电影包括《逍遥法外》、《美版午夜凶铃》)、 《晚礼服》、 《香草天空》、 《角斗士》、《鬼入侵》、《惊爆银河系》等。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哪一年诞生的?
190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在巴黎放映,十年之后可靠的同步声音技术才逐渐成熟并可以商用。
具体简介
有声电影是指有声音同步播映的电影,和无声电影相对。190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在巴黎放映,十年之后可靠的同步声音技术才逐渐成熟并可以商用。1923年4月,第一部同步有声电影在纽约公映。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手发行,这部影片使歌舞喜剧演员乔尔森大享盛名。
有声电影宣传海报
1930年代早期,有声电影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在美国,有声电影使好莱坞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和商业中心之一欧洲很多电影制作人和批评家对新的技术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过多的对白会削弱无声电影特殊的美感。在日本,流行电影通常是无声电影加现场表演,因此有声电影发展缓慢。在印度,声音成为该国电影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