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的年份是哪年,四十岁的女人真成豆腐渣了吗?
开篇表明态度,我不赞成这种说法。
首先,漂亮是种消耗品,最容易逝去。
说四十岁的女人是“豆腐渣”的人,是按照女人的外貌来说的吧?即使按照女人的外貌来说,这个说法,在今天,也早已不合时宜。
大家都知道,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1949年以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40多岁,而如今,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8岁。而且,女性的寿命又高于男性,达到80岁+。
按照这个寿命来计算,女人40岁,正如中午12点的太阳,也如牡丹花盛放,正是最美的时候啊,明明是一朵花啊!
有人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还好,这又不仅仅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尤其女人,年轻漂亮是种幸运,很多时候,可以走得更轻松些,拥有更多机会。
但是,美貌是最容易消逝的“易碎品”,再漂亮的人,也会有老去的那一天。从林青霞到张曼玉,谁也逃不过岁月的侵蚀。
只有融入骨子里的气质与才华,才是不断升值的“奢饰品”。
其次,漂亮只是系数,能力才是关键。
作家李筱懿说过:长得好看只是一个系数,这个系数乘以才华、阅历、智慧、性格、勤奋、眼界、自控力、教育程度等各项指标,才是一个女人在世界上拿到的真正得分。
容貌是一个人踏入社会的VIP通行证,可以受到一些优待,但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手持VIP进场,不一定能跑赢全程 。真正能笑到最后的,是那些有才华,又肯吃苦积累的人。
影星袁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之前,袁泉出演《我的前半生》,即使演技全程在线,职场精英唐晶的形象深入人心,但还是有很多人吐槽说袁泉太瘦,且颧骨高、皱纹多。
的确,作为40岁的女人,再精致的妆容也遮不住眼角清晰可见的鱼尾纹。
面对网友的吐槽,袁泉微笑着正面回答了个问题:“契诃夫的一些话剧,必须是要四十岁以后的脸才能演的。”
有些东西,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一定的阅历,经过持之以恒的打磨,具备了充分的能力,才可以驾驭。
第三,美貌令人赏心悦目,但真正令人尊重的,是一个人的成绩。
2018年4月11日,美国《纽约时报》做了一件看似与“新闻”报道很不符合的事:在其讣告栏目中出刊发了一篇60年前的“旧”讣闻。讲述的是20世纪著名的中国建筑师兼作家林徽因女士的讣闻和其一生的故事。
指出,如果不是他们的话,就不会拥有这么多中国古代建筑样式的记录,它们就不复存在了。
林徽因,这位民国女子,因为超群的气质和美貌,近百年来,成为很多男人心目中的女神。
但是,民国好像是个女神云集的时代,从林徽因、陆小曼到郭婉莹、苏青、张爱玲,哪一个都有与众不同。
但是,真正被人尊重和纪念的,是她们的作品和成就。
尤其是林徽因,她为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做得艰苦卓绝的工作,和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为了考察中国古代建筑,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远离城市,跋山涉水,深入条件恶劣的乡村,住的旅馆到处是虱子,食物不干净,而且经常遇到土匪和暴动。
恶劣的条件,持续的奔波,林徽因甚至换上了肺结核,但她坚持工作、著述。
林徽因在论文中写到:
“在光影恰恰可人中,和谐的轮廓被着风露所赐予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能把建筑论文写得如此诗意的,恐怕再没别人。
所以,《纽约时报》以隆重的形式,纪念这位优秀的古建筑学家。
一个女人,天生美貌是优势,但美貌是件太容易损耗的存在。
岁月流逝,那些越发引人注目的人生赢家,不一定是那些长得漂亮的人,而是那些活得漂亮的、智慧与品行兼具的知性女子。
2021年我国开始第几次人口普查?
第七次人口普查
根据2021年5月11日上午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4.1亿,同时年前相比,增加7206人,增长5.38%,也就是说,这十年来保持着低速增长的态势。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我国依然有很长时间的人口红利,事实上,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一直为中国发展带来了不可缺失的贡献。而随着发展的产业转型,还有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大,在不久的将来,它很有可能成为一种负担。
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当时国际上正进入于冷战时期,朝鲜战争暂告一段落,长达十几年的战争耗尽了国内的财资,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展开了第一次人口普查。
第二次人口普查
十年之后的1964年,中国迎来了第二次人口普查。60年代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环境,都充满着各种动荡,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尽管经历了大跃进这样的“左”倾冒进运动,但很快就批判了这样的错误。
第三次人口普查
经历了十年动荡之后,新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社会环境慢慢稳定,时隔大约20年之后的1982年,终于开始了第三次人口普查。80年代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中国开始跟西方和东亚各国建交,西方大众文化影响国内,越来越多农民和工人成为了个体户。
第四次人口普查
第四次人口普查是在1990年,国际上,冷战已经走向尾声。国内几乎完全走出了十年动荡的阴影,文艺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第五次人口普查
到了2000年,中国现代化进程迈向了新阶段,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短短十年,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也大大增强,社会上许多公共资源也越来越完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普查表信息由21项新增到49项,也体现了这方面的健全程度。
第六次人口普查
如果说21世纪初的人口普查数据是一次过渡,那么十年之后,这个过渡就有了明显的结果。首先,经过漫长的“计划生育”,2010年人口为13.3亿人,十年增长5.84%,中国终于进入了人口增长的低生育水平阶段,而且还逐步迈向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人口占总13.26%。
第七次人口普查根据2021年5月11日上午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4.1亿,同时年前相比,增加7206人,增长5.38%,也就是说,这十年来保持着低速增长的态势。
为什么港币上印着渣打和汇丰的名字?
先说结论,港币上印着渣打和汇丰的名字是因为这些港币是渣打银行或者汇丰银行所发行的。港币主要是由香港政府(不过它主要发行的是10元货币)、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这几家一起发行,所以不同钞票上的发行银行是不一样的。
(1)港币的发行史
香港这个地方最早是用银圆的,但是银圆拿起来并不那么方便,于是在1845年,法国人的东方汇理银行就发行香港货币,不过这些货币并没有得到殖民香港的英国当局的承认,只是作为商业上的往来,这纯粹是靠着银行本身的信誉,后来,汇丰银行在1865年、渣打银行在1862年也开始成为了发钞行。
到了1935年,殖民香港的英国当局授权给汇丰银行、有利银行(后来这家公司被汇丰银行给并购了)及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也就是后来的渣打银行)发行五元以上的港元纸币。但是面额一元及以下的港元纸币则还是由香港当局发行,这个习惯也传到现在,不过发行的已经是纸币了,而且货币面额也已经变成10元了,毕竟1块钱在现在的香港是买不到啥的。
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这两家银行在当时就已经是地头蛇了,后来殖民者走的时候,这两家并没有离开经营多年的香港,所以现在还继续在发行港币。但是港币属于一大主权,所以中国银行自然也入了场,也开始在香港发行港币。
(2)港币是怎么发行的?
虽然港币主要是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这三家发行的,但是这并不意味这三家银行想发行多少港币就发行多少港币。港币的发行必须有美元作为保证,那三家银行每发行一元港币就要向香港金管局交出相应的美元,所以也有人说港币是美元的代金券。
当然港币和美元的挂钩也是有一段进化史的,港币一开始是跟银圆相挂钩的,因为从英国人窃取香港岛到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制度,也就是大家比较喜欢用银子交易。但是随着后来发生了全球性的白银危机,殖民香港的英国当局为了避免风险,决定将港币与英镑挂钩,说16港币换1英镑,从这个时候开始,港币就开始成为其他货币的代金券。
不过在1972年,英国朝廷决定让英镑浮动,所以港币也改换门庭,跑去跟美元挂钩,毕竟谁让美元是世界货币,英镑不是呢。可以看出,港币的本身是挂靠在外国货币上的。
(3)结语
港币上印着渣打和汇丰的名字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是一种无奈。
庆香港回归特制赖茅酒?
你好,先让我静静内心狂笑状态。好啦,现在帮忙分析。
上面这个酒,只是茅台镇的一款旁大款酒吧,难听点就是“山寨酒”,价值的话,你现在瞬间就知道了!
赖茅酒现在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品牌之一,在2014年1月,"赖茅"商标判给茅台公司注册商标,其他生产厂家均为假冒侵权产品,结束了混乱的局面。2014年10月,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合资成立了贵州赖茅酒业有限公司,在全国市场独立运营赖茅品牌系列产品。
在“赖茅”商标还没有落实在茅台公司之前,出现过一个非常混乱的“赖茅酒”市场,虽然混乱,但是大家还是可以找到相关的依据判断哪些是正派(即是茅台酒厂合并前的赖茅酒传承人的嫡系才算是正派,其他都是冲着钱来的傍大款)。大家可以看到贵州茅台酒厂的国酒文化城内塑像:赖水初、华问渠、王秉乾三人的塑像,这是对三茅作为贵州台酒前身的创始人以示永远的纪念。其中,只有赖永初的酒叫赖茅的,其他的不算,现在大家知道谁是正派的吧?
不要看到姓赖的人做的酒就是赖茅哈。如果说非要在混乱期间的酒找正派的“赖茅酒”,大家就只承认赖永初和他儿子的酒厂的酒,其他的都不是,即使是他旁系亲属的酒,也不是!
现在嘛,大家只承认茅台酒厂的“赖茅”,其他的都不算是了,包括赖永初直系的!
现在回来看一下那个酒,一看就是假的了,回归赖茅是什么鬼??能值多少钱呢?送礼别被人笑话了,你送光瓶酒还有一个神秘感,人家还算知道那是茅台镇人的挚爱好酒呢!
好啦,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喜欢就点赞关注转发。
作者:小六
香港人来内地有限制吗?
如果只是说“通行、居住”等,是没有限制的。
香港居民,只需要通过香港中国旅行社代办“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俗称“回乡证”,就可以前来中国内地,逗留并无限制。
回乡证在中国内地基本上等同于身份证的作用,可以用于银行开户,入住酒店、实名认证等。
此外,在2018年亦针对港澳台居民推出了类似于身份证的”居住证“。
居住证和中国内地居民身份证一样,都是18位,几乎等同于身份证的所有作用。
有了居住证,可以在购买高铁票的时候,更加方便。
整体看来,对比中国内地居民前往香港,有逗留限制;港澳居民在中国内地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