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股市最新实时行情,好的杂志可以推荐吗?
如果想了解人生要义,可读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如果想了解上个世纪的历史纵深画卷,可读陈忠实《白鹿原》,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贾平凹《浮躁》、《废都》,梁晓声《雪城》、《今夜有暴风雪》;如果想了解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可读《飘》;如果想读先锋小说,可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卡夫卡的《城堡》,还有乔伊思的作品。
如果读文学杂志,可选《当代》、巜十月》、《收获》、《大家》、《作品》;如果想读小说杂志,可选《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界》。
如果想读美文,可选择《读者》;如果想读诗歌,可选择《星星诗刊》。
猪价再次出现争议?
步入11月份后,猪价震荡起伏不断,但整体来看还是以跌为主,生猪市场也失去了10月的“高光时刻”,上涨支撑不足。
随着这种情况的延续,生猪市场也发生了2个变化,而对于后市猪价走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目前,猪价呈现稳中回落的趋势,截止今日,猪价已跌破25元/公斤。另一方面,饲料却还在上涨。
近期,多家饲料企业发布了饲料价格调整通知,普遍上调价格在300-500元/吨,实现了量价齐飞。
饲料价格频频上涨主要是豆粕、玉米价格所导致!
首先,还是老生常谈的“缺豆”问题,由于美国大豆受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的影响,导致抵达国内港口的时间延迟半个月左右,油厂开工率大幅度下降,豆粕库存持续下降,价格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据猪好多网监测显示,今日豆粕均价飙涨至5719元/吨,较于昨日上涨21元/吨,直接拉动了饲料成本的上涨。
大豆其次,玉米价格小幅度上升。虽然是秋收时节供应充足,但由于口罩问题的扩散,国内物流跨区运输难度大大增加,市场玉米流通不畅,贸易商以及部分需要补货的饲企只能提价收粮,导致玉米横盘震荡。其中,东北三省由于新粮玉米晚收,上量偏少,种植户有惜售挺价心理转浓,不过由于潮粮不易保存,贸易商囤货谨慎,毕竟去年就因为大量囤积玉米,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但总体而言,玉米现阶段还是以涨为主。
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猪价却开始走下坡路,养殖户直呼“鸭梨山大”!
在官方不断释放“调控”力度后,猪价终于迎来了“跌价潮”,从放储到约谈龙头猪企,似乎都在强调后市猪价不存在大幅度上涨空间。于是,在这种前提下,养猪户对于猪价看涨的心逐渐松动。具体表现在,部分养猪户加大生猪出栏量,开始选择落袋为安,屠企订单量略微增加。不过由于目前饲料价格上涨,生猪价格下跌空间始终有限,也并没有出现养殖户恐慌性出栏的情况。
生猪生猪市场发生变化后,市场对猪价的走势也开始出现争议。
一部分人认为,虽然目前猪价下跌幅度较大,但真正的旺季还并未来袭,南方多地气温依旧维持在30度左右,等大面积降温后,猪价仍有上行空间。
另一部分人认为,能繁母猪量处于合理范围内,市场生猪供给偏松,叠加口罩问题,后续猪价再难冲高。
个人认为,旺季来临以及元旦、春节会对猪价消费有一定利好,但随着官方调控力度的加大,生猪价格在年底有上涨趋势,但想要赶超10月份高点难度非常大。
请问谁知道股市为什么大涨了三天?
无他,因为技术指标到位了。
看上证:
上证的30F图中,典型的一个回调三买点。禅师说过,三买之后往往是最猛的,这次见识到了吧。以前横盘那么久,虽然也有拉升,但是每次的回调都跌回了中枢,所以涨不起来,这次形成三买,立马疯了。
再看涨疯了的证券:
这个三买点更标准。注意下面的形成时间,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神奇,技术指标一旦完成,都不带等待的,立马起飞。
再看银行:
MACD底背驰,然后上零轴,双次会拉,然后就可以飞了。
也许有些人说我吹牛逼,技术指标都是滞后的,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不信的同学可以去翻一翻我的微头条记录,看看我买入股票的时间以及以后的走势。上面是29号的截图,这天我满仓的。(股票名称都被抹掉了,小管家别再说我犯规了>_<)有心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查,这个做不了假吧,头条不是我家开的,改不了时间。
当然,我学习这些才四个月,水平还不够高,好多火候把握不住。比如这次,买对了,但是我没拿住,特别是7.1号那天买的,更郁闷,不说了,伤心。
欢迎关注我,以技术说话,每日实盘记录,现在水平基本到了买了就涨,但是还做不到卖了就跌,所以经常放飞牛股,想发财的可以来抄我的底,时间不多了噢!
股市突然狂涨是什么原因?
我觉得有多方面原因:
1、各类货币基金收益率与一年期定期存款持平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是1.75%,而且各家银行可以进行市场性上浮,一般息率应该是1.95%左右。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年化利率,目前处于1.7-1.8之间,与正常的一年期定存利率相近,资金放在货币基金中如同鸡肋,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非常尴尬。
2、债券基金目前处于小熊市中债券基金自从5月份起,全数进入熊市(就是跌多涨少),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走低,这个情况到7月依旧没有改善,甚至10年国债毫无抵抗的突破3.0%重要点位后,相当于已经宣判了债市死刑。债券市场低迷影响力越来越大,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也开始出现负收益,在过去摊余成本法时代完全不可想象。越来越多的资金逃离银行理财产品。
3、房产市场被严控实际上资金感觉到债券熊市的时候并没有选择股市,因为股市长期低迷并不赚钱,所以大部分资金的选择是房市,单以广东为例,明明经济还在复苏,但楼市异常火热,出现过海纳公馆1000人抢5套房的极端行情,资金无处可去,只能在有限的市场里争夺资产保值增值的办法。这个情况最近开始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已经开始进行限制。
4、股市是除楼市外资金最大的蓄水池股市长期低迷没有投资价值,但为什么最近比较火呢?主要原因正是长期低迷,很多股票出现了历史估值的低位,前段时间更有券商首席分析师直言,要以怜悯的心态去适当配置金融地产,而最近比较火的股市正是由金融和地产启动。
总结:我觉得股市最近走牛,主要原因是很多资金实在是没有地方进行保值增值,才不得已进入股市,债券市场熊市、净值型理财产品亏损、地产市场受限的情况下,股市或会是唯一合法的理财手段。股市出现赚钱效应后,反过来会刺激正在亏损的债券基金、理财产品纷纷赎回搬家,从而进一步导致股市继续走强。
目前中国房地产的总市值是多少?
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房地产总市值已经高达450万亿(约合65万亿美元),而美国、欧盟、日本三者加在一起,也只有60万亿美元。如果单纯从数据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值可以买下美国的房地产市值,这是绰绰有余,不在话下。
但实际上,中国买下美国房地产总市值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房产总市值只有30万亿美元,我们中国只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显然,中国是不可能把美国所有的房地产买下来的。而对于非美国家的中国来说,要想获得美元,必须通过出口商品来换取,而作为不动产,变现能力是很差的,更不可能出口,外资也不会到中国来接盘。所以,从数字上确实能买下来,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实,中国房地产总市值有450万亿(约合65万亿美元),主要的市值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一线城市是炒房的重灾区,空置率都在20%-30%,就连北京市中心也有100万套房子空置着,目前仅北京房地产总市值就55万亿了,再加上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200亿市值差不多。而二线城市的市值都加一起也有100万亿。算下来,一二线城市的总市值占全国房价总市值的七成左右。
此外,中国房地产总市值恐怕也不止450亿,还要把小产权房、农村住宅都算进来,中国房地产总市值达600亿也不止。而房价在如此虚高的情况下,一切都是纸上财富。只有能够快速变现的才是资产,不能变现在更多的是负债。而一旦国内一二线城市房价出现波动,就能让数十万亿市值灰飞烟灭,所以中国房价的高市值根本不值得夸耀,而是要引发足够的警惕。
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并不是房地产越强大越好,而是金融市场的强大。国际上房地产和金融投资比例应是30比70,而中国房地产和金融却呈现77比23。也就是说中国人有近80%的资产都在房地产里,而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实是金融市场占有非常高的比重,而房地产市场的占比一直相对较小。这样才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能够抵御风险的资产配置比例。
因为,在全国最近的10次金融危机中,有9次是房地产造成的,所以一旦发生了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受到损失是最严重的!本来房地产这种投资品种就存在着交易复杂性,流动性不足问题,如果一旦发生金融危机,马上就会有大量房地产资金会受到影响,从而危及金融体系,而再由金融体系损害到实体经济的利益。
同时,美国、欧盟、日本最强大的是金融市场,而绝不是房地产,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股市总市值高达30万亿,而欧盟股票总市值达到20万亿美元,日本股票总市值也达到6万亿美元,而我国A股市场总市值只是略高三大经济体总和的十分之一。中国房地产市场畸型发展,A股市场持续低迷,已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值高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是靠房地产虚假繁荣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中国只有金融市场强大了,才能反哺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强大了,才能逐步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中。而房地产市值再高,也只是纸上富贵,一旦破裂后,国人的资产`将会严重缩水,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和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