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今日实时行情走势,历史上破发的股票后来怎么样了?
形态各异,结局啥都有。
136万股民懵了!2019年A股最悲剧的新股:上市10秒便破发!
A股新股“中签必赚”的时代,结束了。
今日(11月26日),1000亿级“巨无霸”:浙商银行(601916)正式登陆A股,却令所有中签的投资者“大跌眼镜”:
09:25,集合竞价结束,浙商银行的开盘价为4.95元,仅高出发行价1分钱,直接将其推向破发的边缘;
09:30,正式开盘,浙商银行快速跳水、破发,最低价为4.88元,跌破发行价1.2%,仅用了10秒钟不到。
浙商银行股价1分钟走势图
虽然,破发后,其股价直线拉升10%并触发临停,但终究未能挽救颓势。截止到收盘,浙商银行上市第一天,涨幅仅0.61%,成为2012年以来“最惨”的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
据Wind数据显示,上市前夕,浙商银行的股东户数超136.6万户。
中签浙商银行的投资者,若开盘便卖出,大概率将亏损,若持有至收盘,每一签的账面浮盈仅30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A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从未出现过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而这一记录,今日便被浙商银行打破,A股新股“中签必赚”的时代,也宣告结束。
最惨新股:资产超17000亿的“巨无霸”
上市首日,便惨遭破发的浙商银行,之于A股无疑是一只“巨无霸”的存在:
2019年,浙商银行跻身“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前100名,位列第98名;
截止到2019年9月30日,浙商银行的总资产规模高达17205亿元;
2019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的净利润高达114亿元,成为浙江省最赚钱的A股上市公司;
……
如此体量的“巨无霸”,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企业,自然缺少了想象空间,二级市场给予的估值、定价必然会非常理性。
因此,对于浙商银行,其上市首日即破发虽然出乎意料,但其实在情理之中,主要原因还是估值:
一是估值在银行中偏高。浙商银行的发行价为4.94元,对应的发行市盈率为9.39倍,发行市净率1倍,而同期A股银行指数的市盈率仅为6.7倍,市净率也仅为0.83倍。对比而言,无论市盈率还是市净率,浙商银行都高出行业平均值近四成左右,这无疑大大影响了二级市场的预期炒作空间。
二是H股的估值锚。同时作为一家H股回A上市的公司,其H股的估值水平是一个最明确的锚:市盈率6.4倍、市净率0.87倍,同时AH溢价率达28%,浙商银行A股发行价的吸引力显然不足。
浙商银行在港股上市以来的周K线图
三是大盘银行股不是短炒资金的菜。浙商银行的总股本高达213亿股,总市值高达1052亿元,上市首日的流通市值也超100亿的规模。A股炒新资金更加青睐更容易带节奏的中小盘来炒作,这种毫无想象空间的“巨无霸”显然不是他们的菜。
破发前夕,1432万股遭弃购
事实上,在浙商银行的申购阶段,A股的打新资金便对其新股“提不起兴趣”。
据浙商银行披露的网上申购数据显示,其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096.61万户,成为2019年沪市主板最“冷清”的网上申购,网上申购户数创下新低,较渝农商行(601077)下降165万户。
同时,叠加发行数量巨大,最终浙商银行的网上中签率高达0.6881%,意味着,顶格申购,可至少中5签(5000股),创下2016年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的最高纪录。
申购户数创下新低,或许尚不足以反应市场资金,对浙商银行新股“索然无味”的态度。
当意识到破发风险存在时,中签者最理智的行为便是,放弃认购新股。这尴尬的一幕,便发生在浙商银行身上。
据浙商银行披露的发行结果显示,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高达941.42万股,弃购金额达4651万元;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超400万股,弃购金额达1977.6万元,均创下2016年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最高纪录。
最终,网上、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的股份,全部由联席主承销商(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包销,联席主承销商包销股份的数量为1342万股,包销金额为6628.23万元。
打新资金甘愿冒着被禁止打新的风险,也毅然放弃缴款、认购浙商银行的新股,足以见得,资金的谨慎态度。
10万亿的邮储银行,瑟瑟发抖?
对于浙商银行新股的“滑铁卢”,最担心的或许是,另一只即将开启申购的银行“巨无霸”:邮储银行(601658)。
据Wind数据显示,11月28日(周四),邮储银行将进行网上申购,其发行规模将超过重庆农商行、浙商银行,发行总股数高达51.72亿股,以发行价5.5元计算,募资金额高达284.4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的网上申购上限为170.6万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1706万元,成为2016年以来网上申购上限最高的新股。
与浙商银行、重庆农商行类似,邮储银行亦是H股回归A股上市的,其H股的最新市盈率(TTM)为6.23倍、市净率0.81倍,均低于发行市盈率、发行市净率。
而截至到2019年9月份,邮储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更是高达101105亿元,迈过10万亿大关,明显高于浙商银行、重庆农商行。
诸多上市特征,均与破发的浙商银行、重庆农商行一致,因此市场资金难免对邮储银行上市的破发风险,产生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浙商银行、邮储银行完成IPO,2019年便有多达8家商业银行登陆A股,远超2018年全年。
可见,自2019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奔赴A股IPO的步伐,明显提速。截止到11月22日,仍有16家商业银行正在IPO的排队区“候场”。
通过梳理各家商业银行的招股书,IPO募资的主要用途为:充实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不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良率都有所回升,部分商业银行面临着资本充足率的压力。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旦登陆资本市场完成上市融资,资本充足率将会得到补充,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银行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
最惨的破发,最牛的中一签赚6万
A股“打新必赚”的时代结束,但并不意味,在A股打新中签已无利可图。
实际上,复盘近期上市的新股(剔除科创板),除了几只银行股以外,其他次新股表现相当亮眼,赚钱效益巨大。比如,左江科技(300799)、钢研纳克(300797)、瑞达期货(002961)、中科软(603927)等新股,上市后连续一字板均超过15个。
其中,中科软的赚钱效应最大,每中一签(1000股)持有至首次开板卖出,盈利将高达6.77万元。
另外,从涨幅情况来看,2019年四季度以来,A股的新股(剔除科创板)首次开板日的均价,较发行价平均涨幅达194.43%。且,创业板、中小板上市的新股,较沪市主板的新股相对更赚钱。
可见,在23倍发行市盈率的限制下,A股打新亏钱,只是少数,且主要集中于体量巨大的银行股。
而实行市场化询价发行的科创板,则风险相对较大。截止到今日收盘,已有8只科创板个股的最低价,跌破发行价,破发率已突破14%。
且,上市后的破发时间越来越快,最近一只破发的新股为卓越新能(688196),其于11月21日上市首日,涨幅不足20%,第2个交易日大跌11%,第3个交易日便跌破发行价,最低价的破发幅度超7%。
股市有风险,打新需谨慎
港股许多股票的股价非常便宜?
港股不同于A股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港股港股的分红普遍都比较高。不光是港股市场。向发达的欧美市场。都比较注重优质蓝筹股的分红。很多上市公司每个月固定分红。有的是每个季度固定分红。而且都非常稳定。像股神巴菲特的很大一部分投资收入来源于股市的分红。
再看看我们的A股。股票分红比例普遍较低。可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很多上市公司年年赚钱,但从来不分红。分红比例达到4%以上的只是凤毛麟角。而港股市场每年分红比例达到8%以上的比比皆是。同样的是银行股。港股的每年分红比例也比A股的分红比例更高。
第二方面是。港股两极分化严重。港股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投资市场。他们的投资大众主要来源于国外投资者。所以比较注重价值投资。而那些优质的蓝筹股票,每天的成交量非常活跃。而那些企业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股票的每天成交额非常低。有的几乎没有成交量。这就造成了港股有大量的一元以下的股票。而80%的成交量主要来自于最好的几十家上市公司。剩下的20%的成交量主要来自于香港80%的垃圾股。
第三方面是。银行股占港股市场的权重非常高。所以只有金融股行情好的时候,香港股市就会大涨特涨。并且港股受外部市场的影响较大。如果欧美股市行情比较好。自然港股行情不会太差。相比较A股。 A股主要受自身经济好坏的影响比较大。外资对A股的影响相对港股来说要小很多。
第四方面是。港股注重价值投资。港股的大部分投资者。主要是以价值投资为主。他们只投资优质股票。自然不好的股票就会被大家所抛弃。而A股大部分投资者更喜欢炒概念。所以排骨很容易形成连板的股票。很多投资者都喜欢追涨停板。投资这样的股票收益很高,但风险同样很高。
最重要的问题来了。很多港股都非常便宜,为什么没人去买?这是因为便宜不代表有价值。一个上市公司如果未来没有成长性。这支股票即使跌到几毛钱也不会吸引到机构投资者。成熟的市场只喜欢低风险的价值成长股。而那些没有成长性的低价股。自然不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因为投资港股市场的大众投资者他们主要来自于国际市场。他们的选择是全球性的。不像我们A股投资者,只能投资A股。不过目前也有部分投资者选择投资港股。但是同样有门槛的。
支持的点赞。
圣诞前夜美股收盘大跌?
谢谢悟空小秘的邀请!
美股因圣诞节休市缘故,只走出了半天的行情,但只半天就搅得全球市场震荡加剧,投资者更是惶惶不安。
美股三大股指中,目前纳指在上周五跌入技术性熊市,而25日凌晨,标普500也随之跌入技术性熊市,导致暴跌近3%,距离年内高点已经下跌了18.61%,也就是说道指已经站在了熊市的悬崖边上,一不小心就随纳指和标普500去了。
那么,美股三大股指暴跌,亚太、欧洲股市全线低开翻绿,日经指数甚至直接随之跌入技术性熊市。这意味着什么?是全球性熊市要来了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美股此次接连暴跌的原因。近几日美股可谓是尝到了此前A股的遭遇,接连不断的利空打击,使得美股投资者一蹶不振。
打击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油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20日美联储加息中关于缩表继续的声明使得美股人气低迷,市场还未对该利空消化殆尽;
打击二:21日出现了投资者最担忧的白宫关门,迄今为止已经关门四天了,而重要的是,这意味着美国“分裂”格局明确形成,开门的日期难以确定。按照美国的制度安排,参议院和众议院下一次投票可能在27日,但前提是两党达成一致,而目前民主党已经暗示双方就边境墙拨款问题远未达成共识,那可能就要等到1月3日新一届国会会期开始了。也就意味着政府白宫可能要到下个月3日之后了;
打击三:美财长姆努钦在23日表示将在24日召开危机小组会议,讨论如何确保“市场正常运作”,这一不合时宜的动作使得市场陷入更深的恐慌之中,因为这一会议通常是在美股陷入十分悲观的情况下,才会召开。
打击四:市场传闻,特朗普正在试图寻找解雇美联储鲍威尔的方法,这让市场对货币政策、美联储独立性等产生了不安定感,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
综上,这四点就是美股接连暴跌的原因,很明显,此次暴跌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美国内部,而非外部。
其次,这次的全球股市暴跌,意味着什么?是全球熊市的开始吗?个人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次的暴跌更多是美国的内因造成的,而非全球性的外因导致的,对其他市场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均有限,特别是咱们A股。而且目前全球经济依旧保持较高的增速,即使出现了恐慌引发的暴跌,也并不意味着全球性熊市的到来。
不过,也需要注意的是,原油期货的不断下跌,说明市场对经济增速保持悲观态度,这点不利于全球市场的走强。
值得一提的是,这对于A股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机会。虽然美股暴跌难免被拖累出现一定的走低行情,但整体来说,现在内部政策性利好较多,市场中5G隐隐有成为领头羊的迹象,做多资金又一直关键时候托盘,短期内还是更加倾向于看好A股的走势,特别是通信概念。
欢迎关注民众投顾官方微信:天生阿财!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议,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关注我的头条号进行交流。
越南股市发生了什么?
越南股市遭遇1.19事件,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越南股市崩盘?
1月19日,越南基准股指胡志明指数暴跌。一天之内,有440支个股下跌,其中118支跌停,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这不仅是越南股市二十年来市值损失最大的一天,还抹平了自年初以来的所有累计涨幅。
到底发生了什么?越南为什么出现股灾?越南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国家,他们一开始学习的是我们的改革开放模式。但他们并不是全盘的照搬,而是将我们踩过的雷都避开了。不过1995年越南和美国建交之后,全面学习西方模式成了国内主流。于是,越南成为了一个比我们更开放的市场。这次越南股灾就和市场开放有很大的关系。
受疫情影响,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发美元。由于越南近些年想替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业制造中心,于是他们接受了大量的美国订单。美国超发的美元大量的流进越南。越南银行在此期间下调利率,导致流进的美元冲向股市,股市短期内呈现虚假的繁荣。但在1.19股灾之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国投资者持续抛售股票,从而引发了越南股灾。
看起来一切都很合理,但这其中存在着很简单的手段——做多和做空。
可以预见的是,越南这次股灾在一定时间内就会过去。资本会在低位再次进入市场,股市很快会被拉升起来。当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新一轮的股灾又会来临。实际上这就是一轮又一轮的收割韭菜,作为一个开放市场,越南政府几乎没有能力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散户被收割,大量资金流入国际资本的腰包。
有很多人会拿我们的股市说事,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收割我们的可能是国内资本,而收割越南的是国际、或者直说是美国资本。你既然进入了股市,这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唯一避免的方式是不炒股。我想起了我的经济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股市本质上是大资本的游戏,你们不要以为学了点经济学就能够玩转。
怎么查看港股最新行情?
1、可以下载股票交易软件,在主菜单中打开港股(H股)实时行情,或输入代码即可查看。大多软件都可以看港股行情,例如交易宝软件,交易宝持有香港交易所发放的港股实时行情服务牌照,服务70%以上的中资港股券商和百万港股用户,支持APP、PC和Mac账号通用。
2、港股,是指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的股票市场比内地的成熟、理性,对世界的行情反映灵敏。如果内地的股票有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据它在香港股市的情况来判断A股的走势。